李翠 賈菲菲 郭睿 宋新玲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 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隨著女性工作壓力的加大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近幾年宮頸癌發生率越來越高, 且呈現低齡化, 對女性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逐漸引起人們關注。宮頸癌前病變是特指宮頸上皮內瘤變, 具有癌變潛能, 若治療不及時, 隨著病情進展, 極易進展為宮頸癌, 危害性大, 對女性生理、心理均造成極大影響。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無特殊癥狀, 部分患者有陰道分泌物增加、接觸性出血等癥狀, 早期發現, 盡早診斷, 積極治療,有利于控制病情進展, 可降低宮頸癌發生率。手術治療是宮頸癌前病變首選的治療方式, 宮頸環形電切術具有操作精準、創傷性小等優勢, 患者接受度高, 在臨床中逐漸開始應用。為探究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效果, 現以68 例該疾病患者為例, 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 般 資 料 研 究 納 入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宮頸癌前病變患者68 例, 根據電腦流水號編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 每組34 例。對照組:年齡25~51 歲, 平均年齡(32.84±6.28)歲;病程1~6 年, 平均病程(4.11±1.07)年;疾病類型:Ⅱ級20 例、Ⅲ級14 例。研究組:年齡25~49 歲, 平均年齡(32.79±6.31)歲;病程1~7 年, 平均病程(4.08±1.11)年;疾病類型:Ⅱ級24 例、Ⅲ級10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s, 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s, n)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 疾病類型Ⅱ級 Ⅲ級對照組 34 32.84±6.28 4.11±1.07 20 14研究組 34 32.79±6.31 4.08±1.11 24 10 t/χ2 0.033 0.113 1.030 P 0.974 0.910 0.310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經過陰道鏡檢查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患者, 符合手術指征;年齡≥25 歲;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患者知情同意, 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合并臟器(肝、肺等)嚴重障礙患者;精神障礙患者;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患者[1]。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 具體如下:①術前:對于未絕經患者, 需月經結束后3~5 d實施手術治療, 叮囑患者術前3 d 不可進行性生活, 常規用稀釋碘伏對陰道、宮頸進行沖洗, 2 次/d, 術前排空膀胱, 做好術前準備;②術中:予以患者靜脈麻醉,術中持續監測患者體征變化, 選取病灶外緣3~5 mm處, 將錐形病變組織切除, 高度2.0~2.5 cm、寬度2.0~2.3 cm, 在切除時注意且不可超過子宮頸口;③術后:手術結束后, 縫合創面, 預防出血, 并對宮頸進行碘伏紗布填塞, 觀察出血情況, 若無出血, 于24 h 后取出,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約48 h), 并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開展鎮痛、抗感染、止血等常規治療。
1.3.2 研究組 采用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 具體如下:①術前:相關措施同對照組;②術中:手術中,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采取局部浸潤麻醉, 常規鋪巾, 將窺器置入患者陰道內, 保持宮頸充分暴露, 陰道鏡下進行醋酸試驗及碘試驗, 明確切除范圍, 將電源接通, 選定切割位, 以患者宮頸病變性質、范圍等, 設定功率、電極(環形), 于外緣3~5 mm 處, 旋轉電極, 進刀點:宮頸3 點處, 方向:順時針, 采取一次性環形切除方式, 將移行區病變組織切除, 對于病變深者, 可先將淺層組織切除, 再切除深層組織, 以保證所有病變組織全部切除;③術后:手術完成后, 予以患者電凝止血,若出血量多, 可以遵醫囑應用宮縮素注射止血, 常規應用抗生素抗感染。
1.3.3 術后康復指導 術后叮囑兩組患者每日陰道應用保復康栓共2 周, 術后2 個月不可盆浴、嚴禁性生活,嚴格遵醫囑用藥, 定期復查。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治療后患者白帶異常等癥狀完全消失, 陰道鏡檢查宮頸表面光滑, 病灶無殘留;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白帶異常等)有顯著改善, 陰道鏡檢查宮頸表面光滑, 少量病變組織存在殘留;無效:經治療, 患者癥狀無變化,陰道內鏡檢查宮頸表面粗糙, 病灶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陰道出血、感染、宮頸粘連。
1.4.3 對比兩組手術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的73.5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2.94%低于對照組的20.5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12.64±2.12)min 短于對照組的(22.86±4.19)min、術中出血量(21.27±3.81)ml 少于對照組的(36.44±4.37)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對照組 34 22.86±4.19 36.44±4.37研究組 34 12.64±2.12a 21.27±3.81a t 12.691 15.257 P 0.000 0.000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 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安全。臨床發現, 宮頸癌的發生、進展屬于一個進行性過程, 該過程持續時間可幾年, 也可幾十年, 在宮頸癌發生前這一特殊階段, 臨床將其稱之為癌前病變階段[3-5]。宮頸癌前病變階段開展及時、有效的治療, 可控制病情進展, 降低癌癥發生。針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 手術為其主要治療手段, 但手術的方式很多, 不同的手術其優勢、局限也不同[6,7]?;诖?選取科學、優質的手術治療方法為現階段研究的焦點問題。
以往臨床手術多應用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 該手術治療雖然能達到治療目的, 切除病灶, 但對患者宮頸創傷性大, 患者術后恢復慢, 效果欠佳。隨著醫學水平的進步, 宮頸環形電切術作為新型的治療手段已在臨床中應用[8,9]。宮頸環形電切術為電波刀技術(高頻),其治療原理是將高頻電極通過金屬色釋放至病灶部位,借助能量傳導、電弧切割等, 完成電凝、電切割操作,不影響切緣病理檢測。宮頸癌前病變患者應用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 對患者產生的創傷性小、出血量少,術后患者康復快, 宮頸形態恢復如初, 備受患者認可,接受度高[10,11]。相關研究指出, 與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比較, 宮頸環形電切術優勢體現在:①術后并發癥少, 切割不影響周圍組織, 安全性高, 無灼燒風險, 可預防粘連、感染等發生;②操作簡單, 創傷性小, 對患者生育功能基本無影響, 為有生育需求患者提供了福音[12]。本次研究中, 研究組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的73.5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2.94%低于對照組的20.5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手術時間(12.64±2.12)min 短于對照組的(22.86±4.19)min、術中出血量(21.27±3.81)ml 少于對照組的(36.44±4.37)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由此證實了宮頸環形電切術的有效性、安全性。
綜上所述, 宮頸癌前病變治療中, 宮頸環形電切術的應用, 不但能達到治療效果, 且療效高、并發癥少,成效顯著, 建議將該治療手段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