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妍
作為一種女性常見病, 子宮肌瘤患者大多為壓力較大所導致, 屬于一種良性腫瘤。子宮肌瘤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貧血、子宮出血及月經不調等, 在發病初期患者會忽視這一點, 這也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影響[1,2]。如果長時間沒有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則會產生子宮肌瘤退行性病變, 增加惡性腫瘤的發生率[3,4]。目前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 隨著這幾年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腹腔鏡和宮腔鏡治療, 本次研究主要針對腹腔鏡手術與宮腔鏡手術在子宮肌瘤患者臨床治療中的療效進行了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70 例子宮肌瘤患者, 按照奇偶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55 歲, 平均年齡(38.54±5.52)歲;單發肌瘤23 例, 多發肌瘤12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3~54 歲, 平均年齡(38.57±5.21)歲;單發肌瘤20 例, 多發肌瘤1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子宮肌瘤患者;知曉本次研究患者;對于腹腔鏡及宮腔鏡手術耐受的患者。排除標準:具有精神障礙患者;臟器功能障礙患者;子宮內膜病變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需接受靜脈麻醉, 需使用單機電鉤將肌瘤漿肌層縱向切開至腫瘤, 并固定腫瘤位置。在將肌瘤取出后, 應沖洗盆腔內部, 檢查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情況, 以便及時止血。隨后應進行消毒處理, 進行宮縮, 將切口縫合。
觀察組患者接受宮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采取靜脈麻醉, 在麻醉后需進行引道消毒, 在宮口進行葡萄糖液灌注, 在宮口擴張至12 cm 時需將帶蒂黏膜下肌瘤切開, 在切到包膜的時候可以將腫瘤切片, 選擇適合的鑷子將其取出, 觀察肌瘤狀態。最后進行消毒處理, 并進行宮縮。采取電切鏡觀察患者手術情況, 選擇適合的電切環, 通過超聲觀察患者手術狀況。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效果判定標準:患者接受治療后, 子宮肌瘤完全消失, 子宮恢復正常表示治療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子宮肌瘤基本消失, 臨床癥狀得到改善表示治療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 子宮肌瘤未消失, 臨床癥狀無改變表示治療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 高于對照組的74.2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41.91±28.35)ml、(31.42±16.34)min、(9.32±1.65)h、(43.98±20.67)h, 對照組患者分別為(93.27±26.72)ml、(63.51±12.46)min、(32.68±1.92)h、(82.02±26.83)h,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小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h)觀察組 35 41.91±28.35a 31.42±16.34a 9.32±1.65a 43.98±20.67a對照組 35 93.27±26.72 63.51±12.46 32.68±1.92 82.02±26.83 t 7.800 9.239 54.590 6.645 P 0.000 0.000 0.000 0.000
子宮肌瘤又稱纖維肌瘤、子宮腺肌瘤, 由于子宮肌瘤主要是由于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導致, 因此一些纖維結締組織也屬于子宮肌瘤的組成部分。大多患者發病過程中無明顯癥狀, 患者會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時發現, 若患者存在較為明顯的癥狀則與子宮肌瘤的生長部位及生長性狀有著直接聯系。患者在患有子宮肌瘤半年以上則會增加月經血量, 延長經期, 還存在非月經周期的不規則出血, 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的影響[5, 6]。
近幾年子宮肌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傳統治療方式主要使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 這種治療方式雖然能夠切除子宮肌瘤,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7,8]。術后患者會由于切口較大而影響恢復速度, 同時一些體積較小的肌瘤容易忽視, 無法徹底切除, 增加了患者后續復發風險, 還會影響患者心理狀態及身體素質[9,10]。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手術效率, 目前對于子宮肌瘤及子宮息肉患者主要采取腔鏡下手術治療, 這種手術治療方式可以徹底清除患者病灶, 同時手術過程較為簡單便捷, 降低了手術風險。與腹腔鏡相比, 宮腔鏡下電切術手術過程更為簡單, 患者無需接受腹部開孔[11,12]。同時在超聲檢查下進行手術能夠增加視野清晰度, 使醫師在手術過程中能夠靈活調整手術方向, 了解患者子宮肌瘤周圍組織解剖關系及血液供應關系, 這對于患者手術安全性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在宮腔鏡電切術下, 醫師能夠精準的進行子宮肌瘤的切除, 進一步避免了對于肌瘤周圍組織的損傷, 保護了女性的生殖功能。相關研究表明, 使用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肌瘤可以進一步減少手術出血量, 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 加速患者康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 高于對照組的74.2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41.91±28.35)ml、(31.42±16.34)min、(9.32±1.65)h、(43.98±20.67)h, 對照組患者分別為(93.27±26.72)ml、(63.51±12.46)min、(32.68±1.92)h、(82.02±26.83)h,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效果較腹腔鏡手術更優, 還能夠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 縮短手術時間、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