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新 余淑賢 周玉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心血管疾病, 具有較高的死亡率, 心前區劇烈疼痛是其主要臨床癥狀, 與心絞痛疼痛部位及性質相同, 但程度更嚴重, 持續時間較長, 可達數小時, 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也無法緩解。心律失常及心室顫動(室顫)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癥狀,也是入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后期可能出現血壓下降等情況。此外患者常出現煩躁、恐懼、胸悶或瀕死感,且疾病常發生于清晨。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心臟組織細胞長時間缺乏血液供應導致出現壞死, 進而誘發心肌梗死[1]。心肌梗死是在缺血或缺氧的條件下形成的, 隨著大面積的心肌組織壞死, 心臟泵血能力下降, 導致心肌供血不足, 引發心肌梗死[2]。除供血不足之外, 心律失常、低血壓及休克等均會造成心肌供氧不足, 若缺氧嚴重, 心肌缺氧部位受損導致壞死, 也會誘發急性心肌梗死。cTnI 是心肌損傷的標志物,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由于H-FABP 與NT-proBNP 的敏感性也較強, 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及臨床意義[3]。本研究旨在探討cTnI、H-FABP 與NT-proBNP 聯合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 一 般 資 料 選 取2021 年4 月~2022 年4 月 入院的147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期147 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71 例、女76 例;年齡55~69 歲, 平均年齡(63.35±3.25)歲。觀察組男73 例、女74 例;年齡56~68 歲,平均年齡(63.57±3.6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急性心肌梗死確診患者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09 年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預計生存期>3 個月者;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近期使用相關藥物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等。本次研究方案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年齡(歲)男女對照組 147 71 76 63.35±3.25觀察組 147 73 74 63.57±3.61 χ2/t 0.054 0.549 P 0.816 0.583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cTnI、H-FABP 與NTproBNP 水平檢測。采集兩組患者入院后6~8 ml 靜脈外周血, 分成兩份, 采集血清、血漿(轉速為2500 r/min,時間為15 min), 分別置于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 的抗凝管、促凝管進行處理, 其中EDTA-K2抗凝管(紫帽管)離心出血漿后, 使用雷度AQT-90Flex(雷度米特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檢測儀器及原裝配套試劑, 使用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漿NT-proBNP、cTnI 水平;促凝管(紅帽管)離心出上層血清后, 使用佳能TBA-FX8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佳能醫療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檢測血清H-FABP 水平,方法為膠乳免疫比濁法, 試劑盒選自廣州市伊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常范圍:<50 歲血漿NT-proBNP 12~450 ng/L, 50~70 歲血漿NT-proBNP 12~900 ng/L, >70 歲血漿NT-proBNP 12~1800 ng/L;血漿cTnI 為0.010~0.023 μg/L;血清H-FABP 為0~5 ng/ml。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cTnI、H-FABP 與NTproBNP 水平。②比較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率, 陽性檢出率=陽性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 包括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 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 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 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cTnI、H-FABP 與NT-proBNP 水平 觀察組cTnI、H-FABP 與NT-proBNP 水平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cTnI、H-FABP 與NT-proBNP 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cTnI、H-FABP 與NT-proBNP 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cTnI(μg/L) H-FABP(ng/ml) NT-proBNP(ng/L)對照組 147 0.03±0.01 2.33±0.46 71.14±8.21觀察組 147 8.41±1.56a 36.12±4.97a 1154.07±186.33a t 65.128 82.080 70.397 P 0.000 0.000 0.000
2.2 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診斷結果分析 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48.64%(143/294)、49.32%(145/294)、50.68%(149/294)、49.66%(146/29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55, P=0.968>0.05)。見表3。

表3 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診斷結果分析(n)
2.3 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比較 cTnI、H-FABP、NT-proBNP 聯合檢測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高于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出現暫時性血供減少或血供中斷的情況, 會出現嚴重并持久的心肌缺血, 進而誘發急性心肌壞死的癥狀, 其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的特點,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5]。盡早對患者進行診斷并實施再灌注治療可以明顯減少心肌梗死面積, 提高預后情況, 降低死亡率。
對于急性心肌梗死, 臨床上主要通過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核磁共振或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技術進行診斷, 但這些檢查價格昂貴, 且不利于動態監測[6]。使用心肌損傷標志物進行檢測是較為方便且經濟的方法。cTnI 是心肌肌鈣蛋白的亞單位之一, 均存在于在心肌及骨骼肌細胞中, 由于基因的編碼不同, 導致氨基酸的序列也不同, 是目前公認的反映心肌壞死的標志物, 即使心肌受到微小損害也可被檢測到[7,8]。心肌受損程度越重或心肌損傷范圍越大, cTnI 水平也越高。其在正常人的外周血中幾乎檢測不到, 當心肌細胞因缺血或低氧發生變形或壞死時, 血液中的cTnI 在3~6 h 內逐漸升高, 并在14~24 h 內達到高峰, 可以持續5~7 d[9,10]。由于血管阻塞或接近堵塞可造成心肌嚴重缺血, 進而導致心肌細胞壞死, 細胞中的cTnI 被釋放到血液中, 因此造成cTnI 水平升高[11]。但少數患者由于心肌本身病變, 如心肌炎癥或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缺氧等也會引起心肌細胞出現壞死或炎癥, 導致心肌細胞損傷, 造成cTnI 水平升高。此外, 腎功能衰竭患者的cTnI 不能正常排泄, 也會導致體內cTnI 水平出現輕微升高[12]。
NT-proBNP 多為心室肌細胞合成, 是一種神經激素, 對心室容量的變化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是臨床上測定心功能的常用指標之一[13]。若心室壓力增大, 容積增加或當心力衰竭導致心室壁壓力增大時會促使NTproBNP 分泌增加[14]。此外其還可以用來鑒別是否為心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心源性呼吸困難, 對于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檢測NT-proBNP 水平變化可以用來評估治療效果及心功能具體情況[15-17]。H-FABP 是心臟含有的一種特異性蛋白, 在細胞利用脂肪酸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后30 min~3 h內其水平會逐漸增加, 在免疫學上具有特異性, 不會與其他脂肪酸蛋白發生交叉反應, 因此可以作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指標之一[18-20]。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cTnI、H-FABP 與NT-proBNP 水平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48.64%(143/294)、49.32%(145/294)、50.68%(149/294)、49.66%(146/294),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nI、H-FABP、NT-proBNP 聯合檢測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高于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TnI、H-FABP、NT-proBNP 單獨檢測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cTnI、H-FABP、NT-proBNP 聯合檢測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率, 可以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變化, 也可用于早期診斷, 可減少誤診、漏診的情況。
綜上所述, cTnI、H-FABP、NT-proBNP 聯合檢測可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效能,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