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食道癌屬于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 早期癥狀并不典型, 容易忽視或誤診為普通胃腸疾病, 導致患者確診時已經進展到中晚期階段, 不僅治療難度增加, 而且治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1]。研究顯示, 晚期食道癌患者多已無法通過手術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也較少[2]。臨床治療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為主, 化療是主要治療方法。順鉑、紫杉醇等都是常用的化療藥物[3], 順鉑具有廣譜抗癌效果, 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 能夠對癌細胞擴散起到抑制作用, 但常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 提高治療效果。本文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間本院收治的98 例晚期食道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旨在通過對比研究的方式分析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的臨床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晚期食道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診斷確診, 且符合化療指征, 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 例。對照組男27 例, 女22 例;年齡42~80 歲,平均年齡(60.98±6.14)歲;腺癌30 例, 鱗狀細胞癌19 例。觀察組男29 例, 女20 例;年齡40~77 歲, 平均年齡(59.31±6.52)歲;腺癌30 例, 鱗狀細胞癌1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年齡(歲) 疾病類型男女腺癌 鱗狀細胞癌觀察組 49 29 20 59.31±6.52 30 19對照組 49 27 22 60.98±6.14 30 19 χ2/t 0.167 1.305 0 P 0.683 0.195 1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完整, 可以耐受化療;患者的預計生存時間>3 個月;患者近1 個月內沒有接受過放療或其他藥物治療;患者的其他重要臟器結構功能正常。排除標準:病理分期不符合化療指征患者;合并精神障礙無法有效溝通患者;合并血液系統功能障礙患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外周神經性疾病患者;有順鉑、氟尿嘧啶、紫杉醇類藥物使用禁忌證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并根據其臨床癥狀給予止吐、利尿或者抑酸等對癥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順鉑聯合氟尿嘧啶進行治療,順鉑注射液(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53021740, 規格:2 ml∶10 mg)給藥劑量為80 mg/m2,與500 ml 0.9%氯化鈉溶液混勻, 進行靜脈滴注, 滴注時間≤2 h, 1 次/d, 連用3 d。氟尿嘧啶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2020959, 規格:10 ml∶0.25 g)給藥劑量為750 mg/m2, 與500 ml 0.9%氯化鈉溶液混勻, 進行靜脈滴注, ≤60 滴/min, 滴注時間6~8 h, 1 次/d, 連續給藥42 d。
觀察組患者采用順鉑聯合紫杉醇進行治療, 順鉑的應用方法同對照組一致。紫杉醇注射液(北京雙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6640, 規格:5 ml∶30 mg) 給藥劑量為135 mg/m2, 與500 ml 0.9%氯化鈉溶液混勻, 進行靜脈滴注, 滴注時間≤3 h, 1 次/d,連續給藥42 d。
治療期間, 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監測, 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嚴重并發癥, 對這類患者進行積極的針對性治療。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直徑與垂直直徑、治療效果、隨訪期(截止2021 年6 月)生存時間及腫瘤進展時間。療效判定標準:以患者的病灶完全或基本消失, 且持續時間≥4 周的情況記為完全緩解(CR);以患者的病灶縮小程度>50%, 且持續時間≥4 周的情況記為部分緩解(PR);以患者的病灶縮小程度25%~50%, 且治療期間未見新病灶出現的情況記為病情穩定(SD);以患者的病灶增加, 且增加程度>25%或出現新病灶的情況記為疾病進展(PD)。總有效率=(CR+PR+SD)/總例數×10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直徑與垂直直徑比較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腫瘤直徑為(19.23±2.04)mm、垂直直徑為(23.10±2.57)mm, 與對照組的(19.11±2.13)、(23.24±2.61)mm 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腫瘤直徑(10.55±1.25)mm、垂直直徑(13.37±1.56)mm 均小于對照組的(14.06±1.87)、(16.80±1.81)mm,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直徑與垂直直徑比較( ±s, mm)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直徑與垂直直徑比較( ±s, mm)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腫瘤直徑 垂直直徑觀察組 49 治療前 19.23±2.04 23.10±2.57治療后 10.55±1.25a 13.37±1.56a對照組 49 治療前 19.11±2.13 23.24±2.61治療后 14.06±1.87 16.80±1.8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88%高于對照組的67.3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3兩組患者隨訪期生存時間及腫瘤進展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隨訪期生存時間(10.88±2.12)個月、腫瘤進展時間(6.82±1.54)個月均顯著長于對照組的(9.02±165)、(4.56±1.17)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847、8.180, P=0.000、0.000<0.05)。
食道癌是一種具有較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惡性腫瘤, 尤其在中年男性群體中有較高的發病率[4]。調查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死于食道癌的患者高達16 萬人[5],且由于食道癌患者常表現出吞咽困難的情況, 即使存活患者生活質量也受到嚴重影響[6]。
對于晚期食道癌患者, 放化療是最佳治療方案[7]。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順鉑聯合氟尿嘧啶或者順鉑聯合紫杉醇。順鉑是氯原子與氨分子形成的絡合物, 可以對癌細胞的DNA 復制與再生進行抑制, 具有廣泛的抗癌作用[8]。氟尿嘧啶也可作用于細胞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抑制DNA 形成的作用[9], 二者聯合應用時, 可以發揮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但是其治療有效率偏低, 且治療中存在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 正逐漸被新的方法所取代。
紫杉醇是從紫杉樹皮中提取得到的化合物, 具有良好的微管聚合作用, 使得聚合的微管趨于穩定[10];同時, 其還能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 發揮抑制細胞有絲分裂期的分裂和復制作用, 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復制與增殖, 與順鉑聯合使用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如果患者同時采用放射治療, 紫杉醇還有提高放射對腫瘤細胞的敏感性的作用, 加速腫瘤細胞的凋亡。
本次研究比較了順鉑聯合氟尿嘧啶和順鉑聯合紫杉醇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 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食道癌的療效顯著, 治療后瘤體直徑明顯縮小, 疾病控制率顯著提高, 而且患者的生存時間、腫瘤進展時間也明顯長于采用順鉑聯合氟尿嘧啶治療的患者。提示, 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食道癌可有效縮小病灶體積, 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以及腫瘤進展時間, 與相關研究具有一致性[11]。
綜上所述, 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效果明確, 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以及腫瘤進展時間, 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