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亮
(中國中鐵西部區域工程建設指揮部,北京 10000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建筑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我國人口基數較大,住房需求量較高,因而建筑產業也是成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然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傳統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已然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尤其是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共享度低,導致參與建筑施工各方信息共享度低,這就嚴重影響到工程造價管理的整體效率,同時也致使BIM 技術難以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1]。基于此,IPD 管理模式逐漸受到建筑企業的青睞,其在建筑工程領域的運用可以較好地實現項目各階段的協同,并通過信息協同以滿足裝配式建筑企業對合同價格、市場競爭等方面的具體需要,由此幫助企業及時地了解工程造價的相關信息。
BIM 技術,指建筑信息模型建造技術,其本質上為三維建筑模型,模型的建立需要充分運用各類建筑工程項目相關信息,由此便可以充分反映建筑工程實際情況。BIM 技術的應用除了能建立相應的建筑模型之外,還能夠進行信息集合,涉及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BIM 技術優勢顯著,較傳統工作模式實現了由粗放施工向集約施工方式的轉變,且實現了可視化的設計效果,這也使得建筑模型效果圖更為清晰。由此可見,BIM 技術的出現可謂是建筑工程行業信息技術變革的標志,自此建筑行業也是快速向著精細化、統一化的方向發展。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而言,BIM 技術在建筑企業中的應用已是十分廣泛,據統計,歐美等發達國家百強企業中有80%以上的都在使用BIM 技術,這也意味著未來BIM 技術在建筑工程領域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BIM 建模效果如圖1 所示。

圖1 BIM 建模效果
IPD 即是指集成產品開發,其本質上是一種產品開發的模式、方法,或者說是一種理念。IPD 管理理念最初在美國某公司所出版的書中提到,即《產品及生命周期優化法》,其中詳細地闡述地闡述了有關該產品開發新模式的各方面內容。然而,最先將IPD 管理模式進行應用實踐的便是IBM 公司,其運用IPD 管理方法,從流程、產品重整兩方面出發,實現了產品上市時間的有效縮短,并顯著提高了產品經濟效益,這對于交易雙方都是極為有利的。在后續的發展中,眾多高新技術公司也是深受IBM 公司影響,開始借鑒其成功經驗,采用集成產品開發模式進行公司產品的研發,由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國國內對于IPD 產品開發模式的運用現已頗為廣泛,其中實施成效較為顯著的公司包括美的、河南中煙、步步高等。
BIM 技術在建筑工程方面的應用主要是通過高度信息共享、流程改造等實現對造價管理的建模分析、成本預算、追蹤管理等,進而確保工程項目全過程均能實現協同工作。一般的,BIM 三維建模技術能夠更好地進行建筑設計,幫助相關工作人員全面的了解工程造價各方面成本信息,并對其生命期周內各類信息進行整合,實現造價控制各部門的信息共享,由此便有效達到了準確控制工程造價的最終目的[2]。現階段,BIM 各方面功能也是愈發強大,尤其是參數設計功能,現已能夠通過建模輸入構建相關荷載參數實現對板、梁等的構造,其他的信息如供應商價格等也均可輸入。總體來看,BIM 設計動態化變更對于建筑工程交叉施工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建筑工程中,IPD 模式就是要整合工程項目中各方面資源,再通過協同實現各參與方的作用最大化,以此達到優化項目施工、控制工程造價的目的。具體而言,IPD 模式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表現為以下4 個方面:①參與建筑工程項目的各方需要充分進行協作,尤其是承包商、設計單位、業主之間要相互信任,以此避免工程項目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②要實現各方利益的統一,這也是為了避免各方利益沖突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且統一共同利益也是可以幫助建筑工程各方共同應對風險。③要求各方共同參與項目之中,通過協作以最大化地減少工程項目問題的發生,同時也是為了對成本進行合理的調控。④實現信息共享,即要將建筑工程項目各方面信息進行共享,這對于財務業務信息一體化的實現影響顯著。總體來看,IPD 模式的應用能夠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方面實現各方高度協同,因而對于造價控制有著很大的幫助[3]。
BIM 與IPD 的協同應用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亦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首先簡要分析二者之間的協同關系,其中BIM 技術可以為IPD 模式的應用提供有效支撐。具體而言,IPD 模式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仍然面臨著信息量大、工程情況復雜等多方面問題,為了能夠實現集成處理,需要工程項目各參與方能夠及時掌握建筑項目信息,并完成信息存儲,而BIM 技術則解決了共享信息及存儲問題,進而保障了IPD 模式的運用的可行性。
不論是傳統建筑工程造價管理,還是當前裝配式建筑造價管理,都存在著一系列明顯的問題,下述先就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突出問題進行分析,以此為相應的造價管理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礎。
就目前而言,建筑工程領域也引入了諸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也使得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相對而言,傳統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則顯得問題頗多,主要在于其以事后控制為主,導致工程造價管理工作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只能在問題出現時進行調整。與此同時,建筑工程施工方也是更多的關注施工進度及相關款項,忽視了對造價指標的考慮,再加上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識、利益風險共同承擔機制尚未形成,都導致傳統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實施過程問題頻發。基于傳統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之諸多弊端,相關企業及研究單位也是做出了一定的改變,主要是就推動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由靜態向動態管理的方向發展,在預算定額中將消耗量與單價進行分開考慮。
裝配式建筑是當前使用頗為廣泛的一種建筑形式,對于裝配式建筑造價管理而言,最為基礎且重要的部分便是構件價格。現階段有關裝配式建筑造價管理的研究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各方面研究并不完善,因而所使用構件的具體信息差異性較大。目前裝配式建筑構件報價尚缺乏統一標準,因而相關建筑企業在構件采購方面容易出現價格失真的問題,進而也會影響投標報價、工程竣工結算等,這對于整個工程造價管理也將產生嚴重影響。經分析可知,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施工本質上是將現場混凝土澆筑工作轉移至工廠完成,再根據施工現場需求進行裝配生產,但由于生產缺乏統一標準,導致產品也缺乏標準價格。諸如防水膠條的產品價格差異很大,若是仍按照定額計價方式進行造價控制,其效果必然差強人意,包括人工費、材料費、土地、設備等各方面費用都會增加造價管理的不去餓頂星。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本身不同于其他建筑施工,其部分工程項目要求獨特,因而還無法在建筑施工準備階段確定工程量清單,導致其存在著一定滯后性,無法滿足工程項目造價管理的基本需要[4]。
對于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基于BIM 的IPD 模式協同造價管理也需要于全生命周期發揮作用。①項目規劃階段。項目規劃實際上是指建筑管理決策,因而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投資項目進行估算。對此,可以于該階段借助BIM 數據庫中相關的項目參數來構建建筑模型,并模擬建筑工程項目的大概情況,確定初步的項目造價信息,由此為建筑工程項目投資估算提供有效參考。②設計階段。建筑工程設計階段的造價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內容,這一階段建筑企業主動性更強,其可以根據前期任務書進行投資估算,再結合總體預算編制相應的施工圖。一般的,在建筑項目初步設計階段,可以結合BIM 模型從數據庫提取相應的歷史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做好限額設計工作,以此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經濟性。③工程建設階段。基于BIM 及PID 協同管理模式的工程造價管理,可以較好地實現過程管控,其中BIM 模型的構件主要是為施工管理提供平臺,借助該平臺便可以有效實現信息共享,并及時地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
我國裝配式建筑造價整體偏高的原因主要是預制構件成本較高,為了實現對裝配式建筑造價的有效管理,需要重點推動預制構件的標準化生產,加速廠家的規模化生產。借助BIM 及IPD 系統便可建立相應的構件市場價格分析系統,其可以對某一產品市場成本差異進行對比分析,進而篩選優化的成本方案,以此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當前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包括人工費、材料費等各方面費用價格波動都會影響到預制構件的價格,這就要求相關建筑企業結合BIM 模型對市場信息進行有效整合,要能夠準確地測算市場價格波動,進而更好地進行施工產品的購置。與此同時,也需要對現行定額計價依據進行合理的調整,主要方向便是于實際施工中提升裝配率指標,進而降低項目造價成本,其中人工費、材料費、管理費等各方面費用也需明確,具體還需結合PC 市場規模的不同制定相應的依據,諸如可以規定PC 率的不同也會影響裝配式建筑各項費用計價,具體還需要經研究后確定計價規范[5]。表1 為我國PC 市場規模測算。

表1 我國PC 市場規模測算
在協同造價管理模式下,實現了對裝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造價管理,即從設計直到正式運營階段都可以借助BIM 數據庫及可視化模擬進行最優造價的計算。且在建筑投入使用后,該系統亦可以查詢建筑構件相關生產信息及各方面參數,進而幫助更好地進行建筑維修,方便維修及更換費用的計算。但在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和還需重點克服如下障礙:客服IPD 團隊之間信任障礙。對于裝配式建筑而言,各參與方之間的信息共享十分重要,諸如構件生產商與施工方之間若是缺乏信任,很容易造成廠家隨意定價,導致施工方造價成本提升。對此,可以建立起建筑工程風險共擔及利益共享機制,雙方需簽訂IPD 合同,并規定有關雙方信任的相關標準。
文中就BIM 及IPD 協同造價管理模式的應用進行分析,據此可知,該模式在裝配式建筑體系中的應用優勢頗為顯著,通過全生命周期的造價評估有效控制了建筑工程項目成本,也滿足目前項目造價管理的基本需要。雖然現階段其仍面臨著一定的障礙,但在后續的發展中必然可以有效克服,實現建筑工程各方的有效協同,保障各方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