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鈞
(東莞市水利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東莞 523000)
生態建設工程在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占據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主要體現在人們思維觀念已經出現了轉變,并且人們對于目前生活的環境重視力度在不斷加強。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那么建設過程當中需要對河道治理工程項目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建筑環節的關鍵,工程項目負責人需要對工程項目順利進行來進行分析,盡可能的節省經濟成本。生態建設和環境發展理念能夠實現充分融合,就需要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得到廣泛應用,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來進行推進。
城市建設水平和水資源管理水平正在不斷的提高,城市在河道治理方面需要加強重視力度。人們需要逐漸認識到城市河流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能夠為人們創造優美的人居環境,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城市河道治理工程需要結合具體方案來進行推動,在方案制定過程當中需要保持自然和穩定的狀態,對河流生態環境動態平衡進行深入分析,設計和建設過程當中需要各個流程體現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生態水利設計理念主要是依靠傳統水利工程項目來進行戰略性發展,能夠遵循生態經濟學來進行系統設計方法和新技術手段的提高,在公平公正原則之下來獲取進一步發展。城市河道治理和美化工程主要是引入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充分結合人與水體整體生態系統要素來進行深入分析,并且在工程規劃和設計以及施工當中實現全包含,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并且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利用。目前在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環節,需要根據生態系統的具體情況來展開調節和修復工作,水利生態系統得到優化和完善[1]。人和自然需要通過和諧相處,實現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城市河道治理需要把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積極的融入其中,那么對于工程建設整體水平而言具有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
河道治理工程需要在法律法規的規定之下來進行河道治理工作,還需要對河道具體情況進行充分分析,從而加強河道治理。城市河道治理工作需要作為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城市河道治理工作開展對于整個城市功能和生態問題具有積極的影響和意義。城市河道治理過程當中,能夠采取常用的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工作,堅持因地制宜和遠近結合原則[2]。城市化不斷推進的過程當中,需要積極融入河道工程治理理念。
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應用過程當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保護生態環境是作為水利工程開發的基礎,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環境服務方面都能夠提供充足保障。水利事業和保護環境主要是作為環境的主要部分,那么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實施過程當中更應該吸取良好的發展理念,比如說和科學發展觀進行密切融合,經過長期實踐,在應用過程當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3.1.1 應用雷諾護墊材料
該新型材料能夠廣泛應用于城市河道治理,并且結合護墊來對周圍六邊形結構金屬網面進行合理搭配。網面結構在設計過程當中需要工程人員采用石頭來進行填充,這些網面都能夠充分連接在一起,通過水流來進行沖刷。雷諾護墊具有較好的柔軟性,并且適應能力較強,能夠對海岸進行充分的保護。材料在使用過程當中需要結合生態水利設計來進行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來對河岸進行保護,河岸內部的水和坡體能夠進行自然對流,生態保護效果得到增強。治理過程當中,工作人員可以在雷諾護墊進行植物種植,進一步加大植被面積,然后河道土壤和水體能夠進行凈化,充分避免河道污染現象[3]。工程人員主要是通過雷諾護墊來進一步提高植被面積,還能夠采取措施增大植被面積,河道土壤和水體能夠實現自然凈化,河道污染情況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3.1.2 使用石籠生態格賓網
主要是采取新型生態環保材料,使用過程當中可以通過金屬線來進行角形網制網箱制作,透水性和柔韌性方面都能夠得到滿足,僅僅需要較低的成本投入。結合實踐情況可以得知,該類生態格賓網操作和應用工藝較為簡單,能夠對施工日期進行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效率得到提升。石籠生態格賓需要能夠利用洪壩和倒流壩來進行一系列的維護和施工工作,對于河道運行過程當中的結構完整性進行保護。石籠生態格賓網具有較強的適用性,能夠利用河道治理多樣化原則,來進行相關應用的推廣。
生態水利設計理念主要是對生態、景觀和水利工程設計來進行綜合分析,河道治理工程開展過程當中對濕地景觀建設采取凈化處理,生態水利工程運行標準具備科學性和可靠性。逐漸認識到濕地景觀具有防洪儲水、凈化水源以及保護河道穩定性的相關功能。水利設計方面,需要設計人員在河道上游和蓄水段根據地形情況來進行濕地景觀規劃工作。在進行劃建設方面,對于河道內部濕地景觀設計能夠通過岸邊人工濕地得到進一步實現。還有結合河槽內存情況來對濕地景觀進行分析,河道走向具有一致性,生態水利建設能夠包含在人工濕地建設當中。城市河道在運行過程當中因為缺乏濕地,才會導致河道運行出現一些問題[4]。那么設計人員可以采取就地取材,對河流區域內的土壤和沙石等材料進行分析,基礎建設條件之下對種植耐污植物進行凈水,污水處理機制設施更加具有科學性。
某市主要是位于江淮之間,內部含有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內部區域均為平原地帶,整體水平面和臨縣相比較高,地勢主要是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具有廣泛的水資源。該地區主要采取綜合治理目標,對內部區域的功能和景色進行人文結合。并且始終堅持提高水系質量和改善周圍環境的具體要求,來對項目區域進行管理和梳理,那么河道的相關功能就能夠得到有效應用,行洪排澇能力得到加強,充分改善農村水環境。
(1)目前主要根據河流特性和植被選用來對內部情況進行分析,潛水區域可以種植水蔥、等菖蒲親水物質,充分減少水流對于坡面的侵蝕作用。在耐水區域需要進行點綴,可以選擇根系較為發達的植物作為河道景觀。目前植物護坡長度達到了5050m,草皮護坡面積達到了61751m2,水生植物面積達到了69151m2,喬木大概有2526 株。
(2)對于周圍護岸主要是根據河道生態情況來進行分析,認識到河道地區生態的多樣性以及周邊環境的多元化,根據河道情況來對重要地段進行深入分析,那么河道生態護坡也能夠得到增強。木樁護岸主要是結合景觀自身需求來進行分析,在建筑物上下游和航通的地方可以利用石塊來進行護岸,交叉建筑物能夠在上下游之間進行通航,那么行洪排澇都能夠在具體要求之下得到發展,進一步減輕上下游水流對護岸的沖刷影響,河道抗沖刷能力得到增強。
生態公園在施工建設過程當中可以在河流內部進行施工圍堰以及修建涵洞、橋梁等必要建筑,盡可能減少生態公園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對于河段造成的嚴重影響。河道上方存在多處壩頭,因此需要進行涵水洞預留工作,如果存在阻水嚴重就會導致河道內部雜草叢生,水系不暢問題更會導致水質惡化。該區的生態公園主要是位于龍游河生態公園南側,對自然景觀要求較為嚴格。生態公園到該河距離約為2.2km,可以對河道淤泥及時進行清除,河道行洪排澇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那么就需要對河道環境進行改善,可以對壩頭壩梗進行拆除,利用小碼頭來進行建筑物改造工作,河道水體流動性就會得到增強。
植物在生長過程當中盡可能避免外界沖刷現象的影響,在水位設計過程當中能夠對植物護坡進行保護,植物護坡布置如圖1 所示。

圖1 植物護坡布置
目前主要是針對河流的基本特征來進行深入分析,需要選擇耐淹性較強并且容易繁殖的植物來作為固土護坡植物,種草的密度需要保持在20g/m2。喬木選擇需要具備耐溫性,植物自身根系較為發達,并且命力較為頑強。在樹干選擇需要在美觀性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盡量能夠規整整齊,選擇無病蟲害的苗類。
生態護坡主要是結合內部自然景觀和生存環境來進行深入分析,護坡耐久性、安全性和強度都需要得到增強,盡量兼顧生物效應和環境效應。方案實施過程當中主要是采取3 種生態護坡類型,結合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
4.5.1 植被型生態混凝土護坡
生態混凝土主要是選擇表層土來進行肥料的緩釋,保水材料和混凝土的制成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多孔混凝土主要是以水泥、粗骨料、參和料來構成,以上物質可以作為植被性生態混凝土的基本架構,在透氣性和濕熱交換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滿足。水機制保水劑可以作為保水材料來進行有效應用,內部還可以添加無機保水劑實現混合使用,尤其是植物生產環節可以添加適當的水分。對于表層土需要多孔混凝土來進行鋪設,為植物發芽提供廣闊空間,盡可能降低土中水分的蒸發量,在種植過程當中給予草一定的緩沖性。護坡受水位出現驟降造成的影響較小,但是如果在寒冷季節,需要對內部含水量進行排除和降低,減少凍害問題的產生。在孔隙選擇需要達到30%以上,骨料直徑多為20~30cm,寬度為12cm,澆筑深度為20cm 的六角形素混凝土框格,主要是把生態混凝土澆筑到框內,才能夠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保障。
4.5.2 木樁護岸
現如今在護岸過程當中主要是采用杉木樁,通過穩定結構能盡可能減少岸坡塌方問題,需要就地取材來進行生態分析,并且可以得知河道綠化具有較好的觀賞性。樁與樁之間需要具備相應的間隙,充分實現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換,為生物生產發育提供物質保障,并且河流、土壤以及植被的自凈化功能得到增強;植被生長需要具備良好的生活環境,那么在河流的側向位置需要具備一定的流通性[5]。
4.5.3 灌砌塊石護岸
水流較大并且水速較快的河道,這些河道可以通過灌砌塊石重力擋土墻結構進行充分分析和設計,那么在底板結構設計過程當中可以采用速混凝土來進行壓實,排水管道設置更具實用價值,水位條件隨著不斷變化來進一步提高自身穩定性。現場工程設計情況主要是結合生態來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該的中央大道主要位于生態公園中,在景觀方面要求較高,還需要對木樁護岸進行充分設計,對于排水較為頻繁的位置,需要結合水位情況進行深入分析,設計過程當中可以采取采用灌砌塊石重力式擋墻。
綜上所述,河道治理工作對于我國城市化建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實現我國城市化進程可持續發展。在河道生態環境治理方面,需要對河道的具體功能和地理要素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實際情況來提出合理,科學的河道治理方案,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深入推進過程當中,河道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都能夠得到增強,對我國城市化發展來說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相關部門就會認識到河道治理工作在生態發展方面的重要性,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