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志 李嘉健 陳結能
難治性腎結石屬于泌尿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 近年來, 該疾病的病例數不斷增加, 由于結石類型多樣化, 導致治療過程中容易產生腎臟解剖結構異常以及功能異常等, 特別是多發性結石以及鑄型結石。傳統治療中, 以微創手術治療和開放手術治療為主, 但此類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未能有效將結石全部清除, 甚至在治療過程中還會產生各種并發癥, 這些并發癥涉及術后結石掉落而使患者產生輸尿管梗阻等,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發腎積水以及殘余結石等問題[1]。當前, 在難治性腎結石治療中, 臨床比較青睞使用經皮腎鏡取石術, 由于這種技術的發展逐漸取代了傳統微創手術和開放手術, 但腎鏡缺乏靈活性, 在應用過程中難以深入小部位, 限制了這種技術的使用[2]。輸尿管軟鏡具有較高的靈活性以及可彎曲性, 用于經皮腎鏡治療中可以彌補其缺陷, 兩種技術聯合使用能夠提高結石清除率[3]。因此, 對于難治性腎結石患者, 治療過程中聯合應用經皮腎鏡與輸尿管軟鏡鈥激光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5 月~2022 年4 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實施手術治療的64 例難治性腎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2 例。對照組中男17 例, 女15 例;年齡28~67 歲, 平均年齡(47.5±9.5)歲。實驗組中男16 例, 女16 例;年齡29~68 歲, 平均年齡(48.5±9.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和X 線檢查[包括CT、腹部泌尿系平片(KUB)、靜脈尿路造影(IVU)], 符合難治性腎結石診斷標準, 并確診為難治性腎結石;②本次研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簽署開展研究同意書, 取得本院倫理會批準。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或不配合治療;②合并腎臟功能衰竭;③嚴重的其他臟器功能障礙;④無法全身麻醉(全麻)下手術;⑤合并腎其他疾病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給予常規檢查,完成檢查后對患者補充營養, 使患者身體滿足治療條件, 同時做好感染預防措施, 并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科學控制。
1.2.1 對照組 患者采取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手術前, 需要對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同時取側臥半截石位, 采用膀胱鏡逆行插管的方式將F5 輸尿管導管置入患者的患側輸尿管中, 鋪墊人工腎積水。此外, 彩超定位在患側第11、12 肋間腋后線至肩胛下角線范圍, 結合腎結石或腎積水的具體位置, 在穹隆部穿刺成功并置入斑馬導絲。于穿刺針處用尖刀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約0.5 cm, 拔出穿刺針鞘, 用筋膜擴張器擴張至F20, 有效創建經皮腎鏡取石通道。置入李遜鏡,探查并明確所見范圍的結石, 插入550 μm 的鈥激光光纖, 最大頻率40 Hz, 最大能量2.0 J, 予鈥激光擊碎并沖出或鉗取出碎石, 檢查所見腎盞或腎盂未見結石。再用B 超及C 臂機在術中復查。若發現殘留結石直徑>2 cm, 需要有效借助多通道方式再次開展經皮腎穿刺工作, 通過相同的方式建立1 個或多個取石通道, 進一步予鈥激光碎石, 從而盡可能將結石取凈。完成取石后將輸尿管導管拔除, 將導絲置入輸尿管, 進而在導絲的引導下于輸尿管內置入F5 雙J 管1 條, 同時還要留置F16 尿管以及腎造瘺管, 手術完成。
1.2.2 實驗組 患者采用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患者在術前1 個月需要對其實施局部麻醉, 或者在腰硬聯合麻醉下將雙J 管置入到患側,1 個月后再次入院開展手術。在手術開展前, 需要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 采取側臥截石位, 將雙J 管拔除, 在斑馬導絲引導下, 置入輸尿管軟鏡鞘, 插入輸尿管軟鏡, 進一步觀察患腎腎盂及腎盞, 同時借助B 超的引導作用對腎盞穹隆部行穿刺, 建立取石通道, 采用的方法和對照組相同。建立經皮腎鏡取石通道, 置入李遜鏡,找到結石, 插入550 μm 的鈥激光光纖, 采取與對照組相同的方法處理結石。再用B 超及C 臂機在術中復查,明確是否仍有結石殘留。完成上述操作后, 明確結石殘留的位置, 更換輸尿管軟鏡, 找到結石, 插入220 μm的鈥激光光纖, 最大頻率20 Hz, 最大能量1.0 J, 予鈥激光擊碎結石, 或用取石網藍將結石移到腎盂, 進而借助經皮腎鏡碎石的方式或者直接將結石取出。完成碎石或取石工作后, 取出輸尿管軟鏡, 在斑馬導絲的引導作用下置入F5 雙J 管1 條, 同時留置F16 尿管以及腎造瘺管, 手術完成。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腎功能指標、圍手術期指標。
1.3.1 腎功能指標 主要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β2-微球蛋白, 其中, 血清肌酐、尿素氮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4], β2-微球蛋白借助放射免疫法檢測[5]。
1.3.2 圍手術期指標 包括一期結石清除率、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腎功能指標對比 術前, 兩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兩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組術前, 且實驗組患者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腎功能指標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腎功能指標對比( ±s)
注:與本組術前對比, aP<0.05;與對照組術后對比, bP<0.05
血清肌酐(μmol/L)尿素氮(mmol/L)t P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對照組 32 135.28±5.22 96.23±4.69a 31.479 0.000 11.28±1.12 8.26±0.92a 11.787 0.000 9.25±1.69 4.33±0.54a 15.687 0.000實驗組 32 134.31±5.19 84.68±4.58ab 40.560 0.000 11.51±1.13 6.29±0.27ab 25.416 0.000 9.43±1.58 3.46±0.23ab 21.151 0.000 t 0.745 9.967 0.818 11.623 0.440 8.385 P 0.459 0.000 0.417 0.000 0.661 0.000組別 例數β2-微球蛋白(mg/L)t P t P
2.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對比 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一期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對比[±s, n(%)]

表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對比[±s, n(%)]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一期結石清除對照組 32 142.49±12.24 124.31±9.60 6.19±1.27 23(71.88)實驗組 32 131.28±11.59a 115.09±9.58a 9.48±1.36a 30(93.75)a t/χ2 3.762 3.846 10.002 5.379 P 0.000 0.000 0.000 0.020
在泌尿系統疾病中, 難治性腎結石是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 通過對該系統其他部位結石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主要是由結石產生移動所引發的, 如果結石體積比較大, 移動速度比較慢, 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腰部酸脹不適, 且身體會受鈍痛以及隱痛的影響[6]。特殊情況下, 結石患者會突然產生劇烈的疼痛感, 但采用的臨床治療方式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 包括結石嵌頓情況、形狀、所處位置以及數量等, 治療中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微創手術和開放手術, 但這兩種方法在應用過程中無法達到預期效果[7]。難治性腎結石患者通常會產生泌尿系管腔堵塞現象, 進而產生腎積水等問題, 嚴重的會對患者尿液排泄產生阻礙, 使得梗阻部位所承受的壓力逐漸增大, 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腎臟的血液流通量, 導致患者的腎小管組織產生受損或者功能病變等, 對腎功能產生較大影響[8]。同時, 隨著時間的推移, 患者還會產生腎盂積膿、膿毒血癥等相關并發癥, 需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但開放手術或者微創手術均無法達到理想效果, 且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會引發并發癥, 因此, 需要科學選擇治療措施。
當前難治性腎結石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為經皮腎鏡碎石術, 這種治療方法在應用過程中和傳統治療技術相比有較大改進, 清除結石率也比較高, 但容易受腎盞解剖特征的制約, 僅采用單通道經皮腎鏡治療很難根除各腎盞結石, 同時容易對腎實質產生局部損傷, 這就增加了并發癥發生率[9]。通過研究發現, 難治性腎結石患者需要建立2 個及以上經皮腎通道, 采用這種治療方式才能有效提高結石清除率, 但這種方法容易增加腎實質和周圍臟器損傷風險, 甚至不利于出血量的控制[10]。輸尿管軟鏡采用的材質相對較軟, 同時還具備彎曲功能, 可以有效調節上下彎曲角度, 可以通過人體自然腔道于各個腎盞便捷進出, 在應用過程中還不會對腎實質組織產生損傷, 能夠有效減少經皮腎通道數量, 同時還能有效提高結石清除率, 降低患者的出血風險。泌尿科在治療腎結石的過程中, 已經逐漸開始使用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技術, 這種技術能夠滿足結石清理需求[11,12]。因此, 本次研究將輸尿管軟鏡與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聯合使用, 與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方法進行對比, 結果顯示:術后, 兩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組術前,且實驗組患者血清肌酐(84.68±4.58)μmol/L、尿素氮(6.29±0.27)mmol/L、β2-微球蛋白(3.46±0.23)mg/L 均低于對照組的(96.23±4.69)μmol/L、(8.26±0.92)mmol/L、(4.33±0.54)m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131.28±11.59)ml 少于對照組的(142.49±12.24)ml, 手術時間(115.09±9.58)min、住院時間(9.48±1.36)d 短于對照組的(124.31±9.60)min、(6.19±1.27)d, 一期結石清除率93.75%高于對照組的71.8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 對于難治性腎結石患者而言,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施輸尿管軟鏡與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可以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 能夠準確查看結石的大小、位置和數量, 在結石清除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進而針對性采用碎石和取石措施, 有效提高結石的清除率[13]。
綜上所述, 難治性腎結石患者采用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能夠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 縮短手術時間、住院時間, 提高一期結石清除率, 改善腎功能指標, 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