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
穿孔性闌尾炎有多種誘因, 多見于老年人和兒童, 其具有發病快、進展快的特點, 主要表現為患者體溫升高、下腹疼痛、中性粒細胞減少, 如果不及時積極治療, 積液進入腹腔, 會引起彌漫性腹膜炎, 進而誘發中毒性休克, 誘發敗血癥, 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1,2]。因此, 及時早期治療尤為重要。以往, 開放手術是臨床主要方法。近年來,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 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已成為主流手術, 其可減少創傷, 且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快, 受到廣泛青睞[3,4]。作者對此進行研究,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1 年1 月在朝陽市第二醫院胃腸外科進行治療的60 例穿孔性闌尾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 每組3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9~32 歲, 平均年齡(25.09±2.87)歲。試驗組患者年齡20~33 歲, 平均年齡(27.19±2.7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有右下腹壓痛、發熱等典型癥狀;患者無腹部手術史、特殊藥物過敏史;患者無傳染病或全身免疫性疾??;患者無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患者無近期服用抗生素史;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 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明顯局限性腹膜炎患者;采用保守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急性胃十二指腸, 并發穿孔等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存在其他腹部疾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平臥后全身麻醉。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開腹手術治療, 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 以右下腹麥氏點為手術切口, 經皮膚到腹腔逐層切開, 然后以肉眼探查患者腹腔, 快速找到闌尾位置, 切除闌尾后, 用生理鹽水清洗腹腔, 對手術切口進行逐層縫合。試驗組患者采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治療, 指導患者選用仰臥位, 實施全身麻醉,以肚臍上緣為手術切口, 切口長度約為10 mm;然后建立人工CO2氣腹, 氣腹壓設為約13 mm Hg(1 mm Hg=0.133 kPa)。手術切口選在患者下腹麥氏點處, 將腹腔鏡置入腹腔, 明確闌尾位置, 清除積液, 分離闌尾粘連組織后離斷闌尾, 使用電凝鉗, 固定闌尾周圍組織, 后夾閉動脈, 并用電凝鉗切斷。術后用生理鹽水清洗腹腔,仔細處理滲出液, 消除氣腹, 確認無出血后, 把套管針等取出, 避免遺落, 對切口進行逐層關閉后, 給予常規抗生素預防感染。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自擬腹脹量表評分、腹痛程度評分、惡心程度評分、并發癥評分及術后切口感染評分。
1.4.1 腸鳴音恢復時間 根據臨床判斷腸鳴音恢復的標準, 采用聽診方法, 術后每1.5 小時用聽診器在上下腹聽診1 次, 每區每次聽診2 min。腸鳴音恢復標準:聽診區存在>3 次/min 的腸鳴音, 則為腸鳴音恢復, 臨床記錄患者腸鳴音恢復最早時間。
1.4.2 自擬腹脹量表評分 采用自擬腹脹量表評估患者腹脹情況, 分為4 個等級, 1 分:患者無腹脹;2 分:患者存在輕度腹脹, 感到有氣體在腹內, 但不影響患者睡眠, 腹部存在輕度隆起, 且張力略大;3 分:患者存在中度腹脹, 可伴惡心, 并影響其睡眠, 腹部存在中度隆起, 張力較大;4 分:患者存在重度腹脹, 可伴嘔吐,煩躁不安, 嚴重影響睡眠, 腹部隆起明顯, 張力大, 叩診呈鼓音。
1.4.3 腹痛程度評分 采用數字疼痛評定量表(NRS)判定, 在0.1 m 的水平線段上, 用數字0~10 代表患者感受到的疼痛程度, 0 分表示無痛, 10 分表示劇烈疼痛,評分越高, 疼痛越嚴重。
1.4.4 惡心程度評分, 以0.1 m 直尺作為標尺, 一端表示無惡心, 另一端表示為極其嚴重惡心, 患者做標記, 1 cm 對應1 分, 0~3 分為輕度惡心, 4~6 分為中度惡心, >6 分為重度惡心。
1.4.5 并發癥評分 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腸梗阻、腹腔殘余膿腫、低血糖反應等, 折算到0~10 分, 得分越低表明并發癥越少。
1.4.6 術后切口感染評分 患者術后切口發生紅腫熱痛, 局部皮膚溫度升高, 早期產生硬結觸痛, 后出現破潰溢膿, 伴有切口延期愈合, 折算到0~10 分, 得分越低表明切口感染情況越明顯。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自擬腹脹量表評分及腹痛程度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 自擬腹脹量表評分、腹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自擬腹脹量表評分及腹痛程度評分比較( ±s)
表1 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自擬腹脹量表評分及腹痛程度評分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腸鳴音恢復時間(h) 自擬腹脹量表評分(分) 腹痛程度評分(分)試驗組 30 27.50±3.21a 1.40±0.32a 3.50±0.70a對照組 30 33.80±3.18 2.90±0.31 5.50±0.70 t 7.637 18.440 11.066 P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惡心程度評分、并發癥評分及術后切口感染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惡心程度評分、并發癥評分、術后切口感染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惡心程度評分、并發癥評分及術后切口感染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惡心程度評分、并發癥評分及術后切口感染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惡心程度評分 并發癥評分 術后切口感染評分試驗組 30 3.70±0.12a 2.50±0.11a 4.20±0.17a對照組 30 5.90±0.11 4.50±0.24 3.20±0.19 t 74.022 41.493 21.483 P 0.000 0.000 0.000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 急性闌尾炎等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 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急性穿孔性闌尾炎屬于急腹癥, 其誘因復雜, 具有起病急等特點。臨床主要表現為腹部壓痛明顯、面色蒼白、氣短、腹瀉、嘔吐、右下腹痛等特征[5,6]。如果不及時治療, 會引起周圍組織炎癥, 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臨床研究發現急性闌尾炎病因復雜, 其容易增加壞死和穿孔的發生率, 因此有必要盡快實施手術治療[7,8]。如果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 會危及其生命安全。傳統的開腹闌尾切除術對患者身體損傷大, 疼痛明顯, 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近年來, 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得到了廣泛認可, 其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手術缺點, 切口小,組織損傷少, 有助于減輕術后疼痛, 還可以加快康復。同時, 大量研究[9-12]表明, 腹腔鏡治療急性穿孔性闌尾炎, 手術視野好, 闌尾等病變更容易被發現, 同時也有利于腹腔清洗引流, 減少膿腫的風險。其治療過程中, 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患者造氣腹后, 還需造輔助穿刺孔, 如發現闌尾根部穿孔的主要手術孔, 可用1 cm 穿刺針, 方便后續取出標本、紗布和縫合針;②闌尾分離時, 由于動脈主要沿腸系膜進入闌尾, 如果患者有明顯水腫, 且術中未執行切斷闌尾動脈的手術,將增加腹腔鏡止血難度, 其是轉為開腹手術常見原因;③結扎闌尾根部時, 應合理控制力度, 受水腫等因素影響, 即使闌尾根部沒有穿孔, 仍有明顯水腫, 一旦結扎過緊, 闌尾根部就會被切斷, 延長手術時間, 增加手術難度;④對于闌尾位于盲腸后位的患者, 建議先縫合,后引流, 避免單引流引起局部膿腫, 增加二次手術的風險[6];⑤如術中發現嚴重局部粘連、出血, 應果斷轉開腹。腹腔鏡具有治療和診斷雙重功能, 其不僅可以利用放大功能確定闌尾的位置、性質和嚴重程度, 還可以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對穿孔性闌尾炎的治療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