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問題導向與實踐要求

2023-08-08 13:17:29焦佩鋒
湖湘論壇 2023年4期
關鍵詞:歷史時代

摘要:問題意識、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源頭活水,是理解新時代、奮進新征程重要的方法論指南。具體而言,“中國之問”的實質是“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應這一問題必須堅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對中華文明的歷史自信;“人民之問”的實質是“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回應這一問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朝著更為實質的方向前進;“世界之問”的實質是“如何深入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回應這一問題必須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之問”的實質是“如何深入推進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回應這一問題必須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而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做出中國貢獻。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問題導向;實踐要求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160(2023)04-0001-10

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蘊的一個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原則,它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時代特點和中國實際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賡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理論清醒與實踐自覺。在此背景下,“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攻克許多難題和辦成許多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四大問題導向。目前,理論界對“四問”的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尚缺乏較為明確的辨析和闡釋。

一、回答中國之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一詞是一個基于特定地理空間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文化屬性和政權屬性的專有名詞,也就是說,我們對中國的理解大致有一個文化文明的維度,也有一個政權政體的維度。數千年來,“文化的中國”和“政治的中國”總是表現為一種相互影響、彼此成就的關系,二者共同熔鑄于中華民族的集體心理意識以及中華文明的創新創造的整體過程中。在歷史的邏輯中,“文化的中國”始終傳承和表征的是一種有利于中華民族進行族群認同、文脈傳承、文化再造的集體心理意識;“政治的中國”盡管變革的是不利于生產力發展和人的解放的政治上層建筑,但其始終照應著越千年而不朽的文明智慧和民族精神。“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1]

在近代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處境和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努力中,當時國內各種政治代表力量始終難以扛起救國保民的責任,唯有中國共產黨真正擔起了再造中國、更新道統的歷史重任,這便是馮友蘭先生所指出的“舊邦新命”的歷史境況。當然,這個“新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指南和以社會主義為道路指引對中國進行政治再造,而不是無原則地復制和照搬古舊經驗。所以,在近世以來世界歷史的語境中,所謂“中國問題”首先指向的是“歷史的中國”如何轉變為“現代的中國”這一關鍵問題,這是我們談論“中國之問”的基本背景。

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中國共產黨成了中國之問、中國之路、中國之治的政治力量擔當。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從而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同時,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了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再到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歷史飛躍。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以自我革命的清醒與自覺,勇于糾正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犯的“左”的錯誤、勇于破除阻礙新時期中國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推動中國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從而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上,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全部理論和實踐工作的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2]8

在當代中國,所謂“中國之問”,在本質上是生身中國、心系中國、助力中國的因素與力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是否自信”以及“如何自信”的問題。在關系“中國之問”的所有因素與力量中,中國共產黨是最穩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政治力量和領導力量,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歷史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風華、決勝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之際對“中國之問”各類問題的系統和科學回答。其中,如何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如何發揮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顯然是左右問題的關鍵,是理解和闡釋“中國之治”的政治密碼。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原因在于,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下,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歷史的主動和自覺、以政治的堅定與清醒在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使走過百年奮斗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變得更加堅強有力、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因此,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任何偏離、否定或顛覆這一道路的認識和實踐都應予以防范和克服,這是確保民族復興進程不被干擾和破壞的思想和行動要求。

二、回答世界之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在世界歷史時代,所謂“世界之問”,實質上指的就是當今世界各國和各個民族如何尋求并恪守一種共同的相處之道問題,即人類如何超越階級、種族、信仰、文化、制度、發展程度和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以最大誠意謀求和平相處、尋求合作共處、實現合力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問題。放眼人類歷史,這一問題也不是今天才有,而是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要真正認識和化解這一問題,需要我們構建起一套有利于人類和平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共同價值和行為規范,特別是我們自己首先要以禮敬心態去理解和把握中華文明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和道德觀,這顯然也是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的中國”發生關聯的深層次原因。

歷史地看,古代中國盡管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空間之中,但是,中國古人很早就對人與禽獸、人與自身欲念、自我與他者、中心與邊緣等問題進行了原則高度的探討。按照學者的梳理,中國古人的天下觀大致有四種歷史類型:西周王朝的天下觀。這種天下觀主要以司馬遷的《史記》和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為依據,其核心是維護周王朝的等級化統治秩序,但是也包含著一定的禮樂規范和法治要求。孔子的天下觀。這種天下觀頗具理想主義和復古主義色彩,其核心是要以恢復一種以德治為內核的“周禮”,但是,受時代限制,孔子的天下觀念顯然不包括對少數民族的文化認同。漢唐的天下觀。這是一種以冊封和朝貢為基本形式的等級制天下觀,其包含著以中原的漢文化來“經緯人文,化成天下”的教化意識。元、清兩朝的天下觀。這是一種兼顧漢唐專制君主官僚制和內亞邊疆帝國的“大中國”模式,“內外一統”是這一模式的最大特點,盡管此一時期也存在不平等的民族關系,但是,就官方文字的整全性、地理版圖的廣袤性和經略中國的自覺性而言,此兩朝對建構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中國認同顯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當然,我們也應看到,無論傳統中國的天下觀如何豐富,它畢竟依附于農業經濟、皇權等級制乃至于某種文化中心主義框架之上,因而,傳統天下觀顯然需要結合現代民主和法治原則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傳統的天下觀其實也蘊含和表征著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這種意識主要是通過對“天道”之內涵與要求的探討而彰顯的。按照馮友蘭先生的闡釋,傳統的“天”有五種含義:一是與地相對的“物質之天”;二是人格化的皇天上帝,此乃“主宰之天”;三是具有命定論色彩的“命運之天”;四是代表四時更替的“自然之天”;五是作為宇宙之最高原理的“義理之天”[4]。這五類觀念大致能夠涵蓋中國古人對所謂“天道輪回”的宇宙生成論理解以及對天道與人道之關系的客觀把握。此處,馮先生所指的第一類和第四類更多是自然之天,而第二、第三、第五種更多是人文之天,這兩類天道觀念大致可以代表傳統中國天人觀的基本樣式,當然,這二者絕不是一種對立關系,而是一種相互呼應、彼此成就的合一關系。在這個意義上,老子所謂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6]、“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7]其實說的都是以和諧自存的自然天道來比照和規約人文之道的重要性。到了孔子這里,這種人文之道的色彩顯然得到高度重視和放大,這體現了人為天地立心且成就自我和安頓天下的主體性實踐哲學的味道思想。在孔子這里,這種人道秩序表現為君子之德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8]、社會交往層面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9]和為政層面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10]。

更為重要的是,以道家和儒家為代表的傳統中國文化和士人階層并沒有止步于對天人關系的樸素唯物主義探討,而是將天人和諧的重點放在主體自我的心性修養以及由家庭而社會而國家而天下的轉化邏輯中。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1]實際上,自秦漢以降,盡管傳統中國(特別是中原地區)也頻繁遭遇過來自邊疆少數民族的戰爭侵擾與征服,但是,每當通過防御性反抗和征討而安定天下時,天下國家意識和天人感應觀念總是在第一時間被統治者宣傳和推廣,這是大一統的中華文明得以保持持久生命力和連續性的一個內在基因。

經由漫長而深刻的文化滋養,特別是在經歷不計其數的天災與人禍之后,中國人實際上并沒有也不可能放棄對安定和諧的天下秩序和大同社會的追求。在這個問題上,錢穆先生見解頗為深刻: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其實是一種天下觀念,而非國家觀念,這是一種社會理想,無關政治,在此意義上,馬克思與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有某種契合[12]。錢穆先生所強調的這種契合性其實也符合馬克思主義所強調的思想——上層建筑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經典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那里有著豐富的世界歷史思想。一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強調由生產和交往活動而得以可能的世界歷史的“鐵的必然性”。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以唯物主義邏輯來理解歷史由地域歷史轉向世界歷史,以及無產階級及其領導的共產主義運動在世界歷史時代得以可能的歷史必然性。從一種較為“殘酷”的意義上,馬克思主義指出,“只有當交往成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業為基礎的時候,只有當一切民族都卷入競爭斗爭的時候,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才有了保障。”[13]559-560同時,在世界歷史進程中,世界各國和各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也會彼此影響,這其實隱含著對前工業化時代所形成的文化和文明傳統對工業文明負效應的批判與消解功能的承認。對這一點的承認其實恰恰意味著對馬克思主義所強調的世界歷史辯證法則的某種認可與辯護。

因此,當人類經歷了一戰、二戰和冷戰之后,今天的世界各國確實首先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探求適合自身特點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在此過程中,人類走向共同體式的生活也是一種世界歷史的必然。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言:“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13]571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強調的共同體概念其實具有經濟共同體、政治共同體和文化共同體等多種含義,特別是在超越階級社會的意義上,文化共同體的獨特作用決不應被忽視。至少,在今天這樣一個深度全球化的時代,中國古人的天道觀念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所推崇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堅持胸懷天下”的方法論原則其實隱含著應對世界百年變局的積極意義。“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人類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本土化時代化,用真理的光芒照亮人類前行之路,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共同的責任。中國共產黨愿同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加強交流對話,立足本國國情,把準時代脈搏,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讓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的真理力量。”[14]這其實體現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的真理自信和實踐自覺。

三、回答人民之問: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從中國自身的文明傳統來分析,“為天地立心”與“為生民立命”是一種有機統一關系。縱觀中國近現代史可見,傳統中國的帝制政體之所以被民眾所否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只賦予人民大眾以道德上的優先地位,而沒有從現實的經濟基礎和政治架構中為生民求得生存權與話語權。在傳統的皇權與帝制格局中,“民權”是手段,“君權”是目的,這種君民關系的前提和結果都是精英史觀,其本質都是維護少數統治階級的利益。與之不同,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5]42正是在一種歷史翻轉的意義上,唯物史觀為中國共產黨人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近代以來,整個中華民族最大的訴求其實就兩條:一條是通過政治和軍事的斗爭擺脫內外敵人的壓迫,以求得政治上的獨立自主;另一條是通過土地革命獲得生產生活資料,以求得經濟上的獨立自主。要從理論上獲得兩重任務的清晰界說,顯然只有借助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方有可能,或者說,只有唯物史觀所講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才能為我們發動和武裝群眾,進行廣泛的人民戰爭,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奠定堅實的社會心理基礎。

人民性之所以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原因有三。其一,就思想地平而言,馬克思思想的起點是啟蒙的宗教蒙昧主義批判和人道主義思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為曾經人本主義者的馬克思明確指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13]4其二,就問題意識而言,萊茵省議會關于農民物質利益問題的辯論是馬克思告別抽象理性主義哲學,轉向研究經濟問題進而創立實踐唯物主義哲學的重要契機。這一點,馬克思本人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有明確交代,恩格斯也曾指出:“我曾不止一次地聽到馬克思說,正是他對林木盜竊法和摩塞爾河地區農民處境的研究,推動他由純政治轉向研究經濟關系,并從而走向社會主義。”[16]其三,就革命路徑而言,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都主張要走暴力革命與政治斗爭相結合的路線,以最終消滅私有制為主導的生產關系,進而開創和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這一點,《共產黨宣言》和恩格斯晚年的一些著作已經闡釋得相當充分。

因而,當青年毛澤東通過閱讀《共產黨宣言》《階級斗爭》和《社會主義史》以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并在1921年復信蔡和森說“唯物史觀是吾黨的哲學根據”時,他已經意識到了作為真理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對于變革中國社會的思想偉力,關鍵是,當俄國十月革命發動工農群眾推翻沙皇統治、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時,他更是堅定了與五四運動時期那些無政府主義者、改良主義者劃清界限的決心。

與毛澤東相似,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創立者中,有很多人都有一個從先進知識分子向共產主義者轉化的過程。正是因為有這種轉化和自信,我們黨才堅定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進而使孫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三民主義向“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方向發生轉化。所以,大革命的失敗并未使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灰心氣餒,而是在及時認清并糾正自身錯誤的基礎上將革命力量迅速向廣大農村轉移,這使“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正確革命道路的開辟成為可能。在轉向廣大農村地區之后,黨才真正找到了推翻三座大山的有效力量。后來的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就是因為我們抓住了中國最廣大人民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訴求,從而使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和最廣泛的群眾路線相結合,從而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功。如毛澤東所言“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17]質言之,人民性是理解偉大的中國革命的思想和政治密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面對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國家狀況,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方面明確指出要盡快恢復經濟,使廣大人民從戰爭的創傷中走出來;另一方面也強調,要汲取李自成的教訓,要讓人民行使最廣泛的民主權利,讓人民來監督政府,以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實際上,《論十大關系》、黨的八大的政治報告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文獻就已經充分體現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黨帶領廣大人民發展經濟、建設民主政治過程中要承擔的歷史使命。

歷經40多年的改革開放,“人民之問”其實主要集中在經濟上溫飽問題的解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這一時期,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8%;我國建成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52%,上升40.6個百分點;居民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18]到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轉變的實質是人民需求由“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是由較為單一的物質需求向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多樣化、綜合性轉變。在此背景下,我們要在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從而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和更可持續,這是新時代新征程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四、回答時代之問: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概念既指編年史或年代記意義上的自然年份,也指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變革為重點的歷史年份。所以,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指出:“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境下繼續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環境。”[13]540這其實表達的是對歷史發展的“物的邏輯”的記載,歷史學所注重的史料考證與歷史敘述的客觀性便是在此意義而言的。另一方面,歷史研究不能拘泥于具體的歷史時代、事件和人物,而是要透過歷史的表象從聯系和發展的角度對“歷史何以如此”進行有規律和有高度的闡明。原因很簡單,人不同于動物,人的活動盡管會受到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制約,但是,人的各項活動不僅有自己的意圖和目的,而且人能夠按照一定的觀念認知、利益訴求和制度規范實現有效聯系,從而使社會和歷史的發展朝著自己追求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人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人既能適應自己的時代,也能影響自己的時代。當然,歸根結底,這種影響是在以尊重自己時代狀況的前提下的有限影響,而不是無限影響,所以,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指出:“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15]14

從馬克思主義時代觀出發,當代世界首先表現為以資產階級為先導力量所開辟出的以經濟全球化為主要生產和交往方式的世界歷史時代。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同時認為,這個時代所造成的人的異化狀況也遠甚于過去的時代。一方面,資本主義時代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方面具有歷史的進步性,即“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15]36。這顯然彰顯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物的邏輯”。另一方面,從人的邏輯來看,“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并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的”[15]32。很顯然,當今諸多資本主義國家針對社會主義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各種形式的遏制與破壞便是為了維持其利潤體系和統治秩序。

到目前為止,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的形成階段。在這個階段,西方國家靠武力和強權占領進行殖民擴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其基本完成了對世界市場的瓜分,使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二是二戰后所形成的兩個平行世界市場階段。二戰結束后,一批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世界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在經濟上則形成兩個平行的市場。三是多極化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冷戰結束,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立的局面不復存在,兩個平行的市場隨之不復存在,世界歷史進入多極化發展階段,世界各國進入相互依存、彼此影響的世界歷史新時代[19]。

與之相應,我國同世界的聯系也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從閉關鎖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階段,這主要先是我們在鴉片戰爭之前隔絕于世界市場和工業化大潮,接著在鴉片戰爭及以后的數次列強侵略戰爭中屢戰屢敗,成為積貧積弱的落后國家。二是“一邊倒”和封閉半封閉階段,這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在向蘇聯“一邊倒”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之路,“文革”中我們基本同世界隔絕。三是全方位對外開放階段,這主要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聯系的歷史性變革[19]。經由這些階段,中國不僅辨清了世界歷史大勢,順應了世界歷史的發展潮流,而且擺脫了落后貧困,通過自身市場的開放和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巨大的生機活力,從而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代中國告別積貧積弱、進行革命抗爭、追求富民強國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始終走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道路。革命戰爭年代,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英勇斗爭,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在實現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向人民民主偉大飛躍的基礎上,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定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尊嚴,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壓迫民族解放事業、新獨立國家建設事業和各國人民正義斗爭,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改革開放以來,面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一些反共反社會主義的和平演變陰謀,黨毫不動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排除各種干擾,通過堅定不移的改革開放積極促進世界的多極化和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推動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歷經偉大斗爭、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依然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共同的發展追求;但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 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在加重。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人類的和平與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嚴峻的風險挑戰,中國人民志不改、道不變,依然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然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化、合作型、發展型、共贏型發展理念。這一理念的基本內容是:堅持對話協商,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推動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20]。基于這一理念提出和踐行以來的國際效應,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當代中國及其所開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已經越來越多地贏得了世界廣大國家和地區人民的歡迎。

我們堅信,盡管今天乃至未來的世界格局和形勢依然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必然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如習近平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縱觀世界歷史,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這就是歷史規律。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2]266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J].求是,2020(23):4-9.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姚大力.追尋“我們”的根源: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與國家意識[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113-114.

[4]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2卷[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281.

[5] 《老子·第八章》.

[6] 《老子·第八十一章》.

[7] 《老子·第七十三章》.

[8] 《論語·學而》.

[9] 《論語·雍也》.

[10] 《論語·為政》.

[11] 《孟子·離婁上》.

[12] 錢穆.中國史學發微[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165-166.

[1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 習近平向中國共產黨與世界馬克思主義政黨論壇致賀信[N].人民日報,2022-07-29(2).

[1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6.

[17]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18]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726.

[19]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0(2).

[20]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2-63.

責任編輯:高? 輝

收稿日期:2023-03-05

作者簡介:焦佩鋒,男,陜西彬縣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德國歷史主義哲學等。

猜你喜歡
歷史時代
壯麗七十載奮斗新時代
陽光(2020年6期)2020-06-01 07:48:36
壯麗七十載 奮斗新時代
陽光(2020年5期)2020-05-06 13:29:18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国产女主播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欧美成人区| 午夜精品区| 天天色天天综合|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色亚洲|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观看AV| 欧美第九页|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伊人色婷婷| 一级黄色片网|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在线看国产精品| 久久青草视频| 亚洲不卡影院|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少妇精品网站|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内精品视频|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伊人成人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精品欧美视频|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亚洲高清资源|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在线欧美一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中国精品自拍|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成人韩免费网站|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久久91|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