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友(貴州:織金縣自強苗族鄉坡頭小學)
“雙減”政策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引起教育界關注和重視。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鍛煉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小學1~2 年級是閱讀能力形成的初始階段,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數學的閱讀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來說至關重要。1~2 年級是小學生起步階段,關鍵時期。這個年齡的學生對于閱讀已經有一點基礎,但是閱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學生僅靠在課堂上的時間進行閱讀和數學課本閱讀是不夠的,“雙減”政策的出臺,讓我們可以更好地指導小學生進行閱讀,傳統的閱讀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小學生的需求,傳統閱讀方式方法單一,僅靠教師的講授,導致小學生的閱讀量比較少、閱讀書籍種類也比較少,造成了小學生閱讀能力較差。這種只有聽和學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看電視、聽廣播、學習書本知識和閱讀課外書籍來實現。小學1~2 年級是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培養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
在我國義務教育小學階段,越來越重視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采取了多種方式。例如,在班級中設置圖書角、設置專欄班刊、開展讀書活動、開展憲法晨讀活動等,其目的是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學習愛好、學習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應用這些方式,在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很多學校和班級的實際而言,閱讀存在形式化現象,缺乏有效措施來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學校有些班級圖書雖然很多,但是很少有學生主動去翻閱、去學習。現在小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很重,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學習、去閱讀,使很多小學生閱讀能力不夠。在國家“雙減”政策出臺后,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科學合理、有規劃、有目的地貫徹落實“雙減”政策要求,提升小學生,特別是1~2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2 年級小學生閱讀習慣差,主動學習積極性不高,有的教師教學方式方法不恰當,還在用老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以致學生興致缺失。老師們教學思維還停留在以前的板書時代,這種教學模式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現代小學生大多數活潑可愛、吸收知識能力強,因此小學的數學課堂要更加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想更多的辦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學生學習僅局限于課堂,擴展機會少,他們對于知識的渴望不強烈。有的家長把孩子放在學校里讀書,不管不問、不與老師經常溝通,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是學校的任務,家長不用管。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可以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改變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氣氛。將多媒體教學融入課堂,更加注重課堂的趣味性,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大力培養教師專業教育技術能力。家長要多為孩子發展考慮,要給孩子提供必要圖書,提高他的識字能力、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學生的學習不要僅限于課堂知識,要擴展他們的閱讀面,家長也要多與學校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要樹立培養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任務,而是學校與家長共同的責任的觀念,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固然重要,培養小學1~2 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更為關鍵。1~2 年級是小學的關鍵時期、起步階段。教師、家長應該共同努力,參與到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管理過程中。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為閱讀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定的基礎。閱讀是人類重要的學習方式,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人們獲取知識,而且有助于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閱讀能力必須從小培養,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及閱讀習慣,努力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對小學1~2 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鍛煉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就要多措并舉。
小學生天生就是科學家和探險家,要充分挖掘小學生潛能。讓他們在閱讀的時候,培養學習興趣。可以采取圖畫分析方法進行數學教學,便于學生理解,同時豐富學習內容。
具體方法:小學生進行圖畫欣賞,提取數學信息內容。問:這幅畫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有多少個小朋友?他們都在做什么?平時你們開展這樣的活動嗎?你喜歡這幅畫嗎?在其他書中有沒有發現這種美麗的圖畫?
通過情境圖能夠培養小學生觀察圖形、分析圖形的能力,知道情境圖中含義,會提取圖中信息,培養小學生愛學習、善于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可以總結出小學1~2 年級數學學習的意義,推出小學一年級加法運算。在此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要與小朋友合作、交流、討論,共享看法、認識、成果,進而獲得更多的知識。與小朋友合作時,可以選擇一本英雄人物故事書與孩子互動合作。打開書時可以展示封面人物,給孩子介紹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跡,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意識,可以模擬故事情境,與孩子一起扮演角色、模仿動作語言,這樣孩子就會理解這個故事的含義。孩子大聲朗讀,父母親在一旁做動作,這會增加孩子的知識量和注意力,使閱讀有趣,與孩子親子互動,更能增強其學習記憶。讀完故事書,讓孩子敘述故事情節,哪怕孩子敘述不完整,也要善于鼓勵孩子。讓他喜歡閱讀、愛上閱讀。
相對于文字書,小學1~2 年級孩子更喜歡圖畫書,要給他們找到感興趣的圖畫書,讓他們在圖畫中汲取知識,在圖畫中培養理解能力。可以與孩子共同欣賞圖畫書,和他們一起去分析這個圖畫蘊含的意義。可以要求孩子根據圖畫說一段話、編一個小故事。培養其看圖說話能力,進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在小學1~2 年級,掌握從圖形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在數學學習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想象思維都是從圖形中來的,小學生對于圖畫具有天然感知能力,因此加強圖畫書的閱讀,更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珍惜它、保護它,就像保護我們的眼睛一樣。家長要給孩子配備一定的圖書,不用給他擺放,不用給他分類,讓他隨手可得,他就會覺得很開心,也許會隨意擺放,弄得到處都是。作為家長,不用給他整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隔一段時間帶著孩子去整理一下他的書屋,讓孩子親自來做一個家庭圖書小小管理員。在這過程中,你既賦予了孩子管理者這個角色,也開啟了他對閱讀的思考。整理圖書不僅僅是讓孩子收納物品,也讓他學會分類,收拾自己的房間,其實就是培養孩子和圖書之間的親密的關系。讓他知道書是屬于他的,他會愛護、珍惜、保護這些圖書。這樣無形中,他就學會了書中的知識。久而久之,他就會按照類別歸納、整理好這些圖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他的閱讀能力。
只有不愛讀書的孩子,沒有不愛玩的孩子。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家長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那么就要將游戲和學習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在開展教育教學時利用游戲進行教學。如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在數數教學中,教師事先準備一些糖果,再編一段有關糖果的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當教師讀到糖果一詞,就分給學生1顆糖果,老師讀完這個故事,糖果一共出現幾次?學生可以通過糖果的數量來進行回答,學生分得幾顆糖,這個數字就是幾。這樣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就完成了數數的學習,同時還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所以在教學中借助游戲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引起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從而培養小學1~2 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總的來講,在“雙減”背景下,對于學生來說,有一項能力尤其重要,那就是閱讀能力。眾所周知:學會閱讀,快樂閱讀,培養閱讀能力,拓展閱讀的廣度、閱讀的深度,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將有很大的幫助。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應結合自身教育經驗,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學要從各方面出發,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發力,規范小學生學習行為習慣,注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