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冉
摘 要:古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王弒父娶母的故事首先被索福克勒斯改寫為劇本《俄狄浦斯王》。隨著世界戲劇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這一故事原型不斷被創造和改編,搬演到多個國家的舞臺之上。中國以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為藍本,改編創作了實驗京劇《王者俄狄》。此次改編不僅使東西文化實現融合與交互,而且還成為了跨文化改編的范本,從古希臘悲劇到實驗京劇,通過創作本土化的故事情節、安排鎖閉式的戲劇結構、建構東西融合的舞臺表達三種改編策略來重構作品,實現京劇《王者俄狄》的跨文化改編。
關鍵詞:《王者俄狄》;本土化;舞臺表達;改編策略
索福克勒斯的劇本《俄狄浦斯王》是根據古希臘神話改編而來。在雅典城邦時期,戲劇占有極高的地位,而《俄狄浦斯王》的問世也創造了戲劇史上的奇跡。該作品是古希臘戲劇的經典之作,也是后世人常搬演到舞臺上的劇目,其中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的原型故事,展示了經典古希臘悲劇中人與命運的沖突,在沖突中揭露出俄狄浦斯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該故事曾被改編為多個版本,各個國家的戲劇也都曾排演過。中國實驗京劇版本的《王者俄狄》于2008年秋在巴塞羅那首演[1]P115,根據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改編,將古希臘時期俄狄浦斯的故事進行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改編,使該劇用京劇的形式演出西方悲劇,給中外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該劇在2014年土庫曼斯坦國際戲劇節榮獲最高獎項——‘金質戲劇榮譽獎,主演翁國生的精湛舞臺表演,讓觀眾連聲叫好。”[2]P1
中國京劇版本的《王者俄狄》講述的是俄狄王子本是梯國皇帝所生,在他出生之際便被神靈占卜出他有“弒父娶母”的命運。皇帝擔心神靈的預言會實現,便將俄狄的雙腳用釘子釘住扔到山上。由于仆人的不忍心和命運的陰差陽錯,俄狄成為了柯蘭國的皇子,柯蘭國的神靈也同樣占卜出了他“弒父娶母”的命運。俄狄王子不愿接受“弒父娶母”的命運,為保護自己的父親和母親決定離開,在出走的路上撞見梯國老王的馬車并將其殺死,隨后又平定了梯國的瘟疫,成為梯國的國王,迎娶了自己的母親,而這一切俄狄并不知情。當他以為自己逃過了命運之時,梯國卻突發瘟疫,剎那間梯國上下萬民哀號、尸橫遍野。三位神靈的出現引領俄狄追查災禍的根源,走向了尋找真相的道路,最終引發了一場人與命運的博弈。預言開始靈驗,俄狄依舊沒有逃過命運的預言,最終他刺瞎雙眼。實驗京劇《王者俄狄》通過創作本土化的故事情節、安排鎖閉式的敘事結構、建構東西融合的舞臺表達三種改編策略,實現了由古希臘悲劇到中國京劇的跨文化改編。
一、故事情節本土化
各個國家都曾以俄狄浦斯王為藍本,于舞臺演出中再現俄狄浦斯的故事,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會保留俄狄浦斯原劇本中的人物關系、故事情節與時代背景。而京劇《王者俄狄》則將故事情節進行本土化改編。京劇《王者俄狄》借用中國古代國家與古代人物,將英雄時代的忒拜王宮改編為中國古代的柯蘭國和梯國。創作者將俄狄浦斯王的身份轉換為中國皇帝的身份,對標中國古代的王權社會,在改編時將俄狄浦斯的故事情節融入到古代帝王的形象之上,俄狄王子不僅要與命運抗爭,還多了一份君王的責任與擔當,這是故事情節中“本土化”再創作,屬于“中國化改編方法”,突破了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差異,實現了跨文化的交流,讓俄狄的故事成為“中國故事”。在創作中盡量減少由于國別、地域、民族之間的不同所帶來的文化差異,故事情節的本土化改編,是跨文化改編的創作方法,能夠減少差異,讓故事情節合理化,同時也能符合中國的文化背景,易被大眾所接受,便于文化的交流和接納。古希臘悲劇緊扣“人與命運”這一主題,并具有古希臘神話的文化背景,使其表達更加深刻,富有文化意蘊。京劇版本雖然將文化語境調整為中國古代帝王的形象,但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挖掘較淺,并未突出“理想主義的少年天子”這樣的人物形象,所以在主題表達上仍然停留在“人與命運”的博弈,并未有新的拓展和中國文化意蘊的表達。
從戲曲的悲劇歷史來看,中國的戲曲藝術大多是悲劇,一以貫之地導致中國觀眾對悲劇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俄狄浦斯的故事屬于統一悲劇范疇,其悲劇內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戲曲中的悲劇故事如《竇娥冤》《桃花扇》《長生殿》等都備受觀眾喜愛,使俄狄的故事改編為京劇奠定了審美接受的基礎。孫惠柱老師曾言:“《王者俄狄》跟歷史關系不大,有點像寓言,就可以本土化”[1]P118,由此可知,在進行跨文化改編時,戲劇內容在選擇上也應該遵循“相通”的原則,悲劇內核的相通是跨文化改編的基礎。古希臘戲劇《俄狄浦斯王》的主題在于俄狄浦斯一直在反抗命運,但其命運早已注定。京劇中用神靈口中的“血疑”引導俄狄王子去尋找劇中“殺父娶母”的真相。真相解開之時,亦是悲劇誕生之際,雖然能拯救梯國的民眾脫離天災,而俄狄將承受命運的悲劇。京劇中的俄狄王子不僅是尋找真相,他身上還多了一層心系黎民蒼生的責任。悲劇的結尾、命運的安排、神靈的預言、生活的巧合都是中國戲曲中經常具備的元素,正是由于俄狄故事中東西方一致的悲劇內核,才讓俄狄的故事可以實現跨文化的傳播和演出。
二、戲劇結構“鎖閉式”
中國戲曲擅長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線性敘事,而西方悲劇《俄狄浦斯王》則是典型的鎖閉式戲劇結構。京劇《王者俄狄》選取了“鎖閉式”戲劇結構,放棄了傳統的戲曲敘事方式。
京劇《王者俄狄》在改編創作時就有多個版本的更迭,編劇孫惠柱老師提到過:“我的改編與希臘劇本相比主要有兩點改動,一是主題,俄狄成了理想主義的少年天子;二是結構,讓全劇從俄狄主動出逃開始。”[1]P115其中對于敘事結構的安排上存在一些爭議。最初的改編版本是從俄狄在柯蘭國發現自己身世秘密決定離開時演起,但是在后期的排演中,“盧昂導演認為原話劇的結構更好、更緊湊,便刪除了前面的俄狄出逃”[1]P115,按照原話劇“鎖閉式”的戲劇結構安排情節,后面的演出版本的開端改為從俄狄當國王后遭到瘟疫去見神算子開始。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鎖閉式戲劇結構具有敘事上的優勢,從故事情節的高潮處寫起,一邊伴隨著情節發展中的“發現”與“突轉”推進故事情節,一邊回溯過去的情節,將故事情節集中、凝練,展現最具有“戲劇性”的時刻。雖然鎖閉式戲劇結構有利于矛盾沖突的展現、敘事的集中、情感的表達,但是由于“原劇本”結構的影響,京劇版在結構上雖然突破了傳統戲曲從頭至尾線性敘事的戲劇結構,但是卻又被束縛在西方戲劇鎖閉式結構之中,不僅沒有在結構上實現創新和突破,而且還喪失了戲曲藝術中情感遞進的美感。京劇版雖然在結構上稍有不足,但是仍有其實驗創新之處,突破傳統的戲曲敘事結構,運用鎖閉式的戲劇結構重構故事情節,使京劇《王者俄狄》的“實驗性”增強,在戲曲藝術中使用西方戲劇結構為戲曲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東西融合的舞臺表達
東西融合的舞臺表達是實驗京劇的跨文化改編的關鍵。所謂“實驗京劇”,其實驗之處最直觀的體現便在舞臺表達之上——脫離傳統京劇藝術一桌二椅的形式,讓戲曲表演程式融合西方表達方式,在保留戲曲程式美的基礎上,也讓西方悲劇獲得了表達的空間,這既是實驗的又是傳統的。該劇的舞臺演出在維持傳統京劇美學的基礎上,融入肢體的表達及西方的戲劇理念,在本土化的故事情節之下完成了一場跨文化的京劇實驗。
開幕伊始,該劇用旁白的方式介紹了俄狄故事的基本故事情節,由旁白導入演出,讓觀眾清晰了解故事主人公的背景。舞臺背景是一個圓形的中國符號的雕塑,舞臺上僅有一個明黃色的皇椅,黃椅位于舞臺的正中央,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利,通過燈光的不斷閃爍和背景難民求助聲作為該戲的開場。劇本旁白的形式代替了傳統戲曲中自報家門的環節,極簡的舞臺將西方“空的空間”的理論與中國一桌二椅的結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劇中三位神靈角色的設置,更是彰顯出了中國傳統戲曲元素的運用。三位神靈通過燈光的變換、火和煙的運用營造形成神秘感,伴隨著樂器笛子演奏出來的背景音樂,出現在舞臺中心,其位置呈現為三角形的穩定結構。藍、綠兩種顏色的頂光打在神靈的身上,產生朦朧與變幻莫測的舞臺氛圍。三位神靈身穿帶有太極八卦圖案的長袍、手拿拂塵、其中兩人戴著面具,另一人臉上畫著紅色的面具,在舞臺上跳起某種儀式性的舞蹈。舞蹈和戲曲程式結合,唱段講述了梯國天昏地暗的瘟疫現狀,“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唱詞暗含俄狄王子的命運選擇,三位神靈在舞臺上完成了一場儀式性的出場。首先,極簡的舞臺布景設置既有東方戲曲美學中“一桌二椅”的痕跡,亦有西方戲劇中彼得·布魯克“空的空間”的理論運用,“《空的空間》中的看法跟中國戲曲是很貼的”[1]P116。其次,是用三個神算子代替原劇本中的神示,這一點受到西方戲劇《麥克白》中三個女巫形象的影響。再次,是神算子的帶有道教八卦圖案的長袍及面具的運用代表其可以預言,戲曲程式和肢體舞蹈結合的表演身段也展現了東西融合的舞臺設置。最后,俄狄刺瞎雙目時,在西方戲劇中往往用殘酷表演展現出來或者被第三敘述者敘述出來,而在京劇舞臺上則借助了戲曲的水袖道具,通過演員控制水袖遮住眼部的肢體動作完成刺瞎雙眼這個故事情節,既具有舞臺表演的創造力又拓展了水袖這一元素在戲曲舞臺上運用的空間,將水袖這個戲曲舞臺上常見的道具賦予新的含義和功能,這便是傳統戲曲元素的創新性運用。“該劇處處顯示出東方戲劇的特色,順延著中國戲曲敘述自由、時空跳躍、場景空靈,充分發揮虛擬性和假定性的美學品格。”[3]P18,東西融合的舞臺語匯在京劇舞臺上煥發出別樣的風采,保留戲曲的形式美,結合西方舞臺的現代性,讓西方故事在中國土壤中又產生新的生機和活力。
四、結語
實驗京劇《王者俄狄》通過創作本土化的故事情節、安排鎖閉式的戲劇結構、建構東西融合的舞臺表達三種改編策略來重構作品,實現了該劇的跨文化改編。但是該劇仍有其不足之處,其不足在于實驗性不足。該劇雖帶有“實驗京劇”之頭銜,卻在劇作結構和主題表達上缺乏創新性,劇作結構受限于西方三一律的劇作結構,主題表達上雖符合中國文化語境但尚未挖掘其主題的多樣性,囿于原劇本的故事框架之中,缺乏東西雙方更為深刻的文化互動與交流。《王者俄狄》為跨文化改編提供了一個新的范本,以此作品為起點可以繼續探索尋找實驗京劇跨文化的改編之路。
注釋:
[1]陳戎女:《孫惠柱:跨文化戲劇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文藝評論》,2018年第7期
[2]顧芝蘭:《浙江京劇團〈王者俄狄〉獲國際大獎》,《文化交流》,2014年第5期
[3]美成:《耳目之娛 心靈之撼 解讀實驗京劇〈王者俄狄〉》,《上海戲劇》,2009年第2期
(作者單位:上海戲劇學院)
責任編輯 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