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一種重要的農業作物,其產量的提高和質量的保證,直接關系到人們對它的合理使用。玉米種植區域氣候對其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相關單位應該主動對玉米種植區域氣候環境因素的影響做出整體評價,以便讓氣候環境因素可以對玉米的生長發育起到促進作用。所以,本文以影響玉米種植的氣候環境因素為切入點,把玉米栽培區域氣候環境因素與玉米生長發育情況相互聯系,目的是為有關的實際研究提出必要的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玉米;氣候因素;優勢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其產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玉米的種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種植區域的生態氣候因素,由于溫度、日照狀況、水分以及氣象災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玉米的產量和生長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目前,玉米是全球產量最高的糧食農作物,也可以作為主要的飼料,甚至可以作為工業原料,玉米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世界上玉米種植總面積和玉米總產量僅次于美國的國家,但是人均耕地面積較小。所以,提高玉米產量是目前我國玉米育種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根據相關部門的研究推算,新玉米品種的推廣對提高整個玉米產量的貢獻率達到40%。因此,文章從氣候生態因素等方面分析討論了玉米種植區的優勢,目的是在玉米生產中充分發揮氣候生態因素的作用,這樣就能持續提高種植面積的玉米成活率和產量,這對我國玉米生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研究玉米種植區域內氣候生態因素優勢的作用
玉米作為中國的最主要農作物之一,其在我國谷物供給中占有非常關鍵的地位。而種植區氣候與生態因素也對中國玉米生產的發展影響很大。氣候條件下的水、光、溫等都是影響中國玉米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對玉米栽培區域氣候變化規律有必要的認識,才能為今后的玉米栽培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因為只有從氣候資源上滿足了玉米生長發育的要求,才能全面提高栽培區玉米的生產質量。不良的天氣環境又會使栽培區玉米的收獲減少,進而對玉米的生長發育形成不良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全面分析對玉米栽培區的氣候生態因素產生的巨大影響,學會合理利用氣候資源的有利條件,為我國玉米的高產奠定基礎。本文旨在通過對比玉米種植區域氣候生態因素的優勢,使玉米種植區的氣候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從而為提高種植區玉米生產產量奠定基礎。
2 玉米播種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種植玉米的時候,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以及相應的管理工作,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保證玉米種植工作的順利展開。同時還要保證玉米能夠在適宜的環境以及合適的時間當中播種,從而可以使玉米存活率與玉米的產量得以提高。所以,在玉米種植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在種植玉米以前,首先要對玉米種子做好相應的管理。玉米種子在種植以前就必須做好適當晾曬,同時還要注意一定要有充足的通氣條件,唯有如此,玉米種子的吸水性和透水性才能適應種植的要求,才要滿足種植的要求,也才能使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和成活率得以提高。在曬種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地使玉米的種子來回翻動,以保證將全部的玉米種子都進行了充分曬干。同時也需要把種子重新收藏起來,以避免由于夜晚溫度太低,而造成玉米種子的凍害等問題。在曬干完成之后,還需要把全部玉米種子都與種衣劑攪拌均勻,這樣做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病蟲害,確保種子的生長,有效提高玉米種子的發芽率。
第二,在處理好玉米種子之后,要加強對土壤的管理。一般來說,玉米都是生長在土壤肥沃、土壤疏松的地方,這種土壤里面的營養成分比較豐富,可以給玉米的生長發育提供足夠的營養。因此,在進行玉米播種之前,為了確保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良好的存肥能力與存水能力,必須要對播種區域土壤的營養物質含量進行分析和研究。
第三,在玉米播種期間,注意要有效地控制肥水,并做好相關的施肥工作,同時要確保化肥的使用合理性,避免發生燒苗的問題。如果遇到天氣干旱,就應該及時地給玉米澆水,讓它們有足夠的水分用于生長和發育。另外,也要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力度,有效提高玉米的產量。
3 玉米種植與氣候生態的關系
從現有的大量權威性的科研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玉米的生長與其所處的環境的氣候生態因素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氣候生態因素在玉米種植區內的分布范圍會影響到玉米生長的范圍、玉米的生長狀況如何,同時也會對玉米是否達到正常的產量的產生一定的影響。下面我將從溫度,水分,日照和氣候災害等五個方面對影響玉米生長發育的氣候生態因素進行簡要的分析。
3.1 環境溫度的影響
環境溫度對農作物生長產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玉米的生長發育中,溫度效應以及溫度適宜性都會直接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環境溫度對玉米的生長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環境溫度也是玉米生長發育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影響因素。由于玉米種植區域的地理位置和區域的不同,也將導致各個種植區的全年氣溫也有一定差別,產生的氣候溫度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最終使得玉米的生長發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在內蒙古地區,通常情況下玉米種植都是采用春季播種秋季收割的方法,這使得玉米的生長和發育具有較為合適的溫度。除了萌芽的早期階段,在玉米的整個生長發育期間溫度過低的情況幾乎不會發生,所以這個區域的氣溫對玉米的生長發育沒有什么影響。但是,近年來,由于環境狀況持續惡化,氣候反常現象也經常出現,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局部溫度過高的情況,高溫對玉米的生長發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玉米生長的中期和后期。這個時候,溫度對玉米生長的影響很大。內蒙古部分地區,其夏季溫度最高,平均溫度也比較高,但是一般不會高于39℃。但是,如果溫度遠遠高于玉米生長的適宜溫度,特別是由于持續的高溫而造成的較為干旱的高溫效應,會對玉米產量產生嚴重的影響,氣溫在玉米生長發育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它可以影響玉米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玉米的生長發育。但在最近的發展進程中,我國玉米生產中出現了大量的旱災,嚴重地影響了玉米的生長發育。在高溫環境中,玉米的生長發育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會對其生長發育造成不利的影響。一般來說,玉米的生長發育要求溫度要保持在10℃以上,但不能低于10℃。在玉米發芽的時候,要確保10~25℃的溫度。從而促使玉米更好的生長。而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如果氣溫在35℃以上,就會導致外界環境中的濕度下降了30%,水分蒸發速度加快,這樣就不能保證玉米的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在授粉期間,如果氣溫過高,就會影響到玉米的授粉效果,進而影響到玉米的增產。在玉米長大成熟的時候,外界環境溫度需要控制在20~24℃,在這個過程期間,溫度要控制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氣溫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若氣溫變化范圍過大,則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最終影響到玉米的產量。
3.2 水分的影響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沒有它,任何生物都無法生存,毫不例外玉米的生長發育也需要水分。充足的水分是玉米優質生長的先決條件,是提高玉米生產效率的重要條件。在玉米的生長發育中,籽粒的灌漿階段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此階段的雨水量對后期玉米籽粒的飽滿度有很大的影響。這一時期也是玉米生長發育中最需要水分的階段。如若此時水分供應充分,玉米植株將會合理使用水分,則可顯著增加玉米的產量;相反,如果玉米的需水量供應不充分,玉米植株將無法合理利用這些水分,則玉米籽粒所需的水分不能參與到更多的光合作用中,會使玉米植株生長速度減慢,使玉米籽粒飽滿程度降低,從而對產量產生不利的影響。部分大學已有的研究結果顯示,玉米植株對水分的需求存在一個基準線,在整個生產周期中,若玉米種植區的降雨總量達不到150mm,就會導致玉米的產量下降。結果表明:玉米的平均降雨量不宜小于380mm,否則會對其生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3.3 日照的影響
玉米是我國比較常見的一種短日照作物,其生長發育受光照時間、光照強度、太陽輻射總量等因素的影響。日照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最大,其主要作用于玉米的散粉階段,對玉米的成穗率和成熟率有一定的影響。從總體上講,光照充足的時候,玉米植株的增高和細胞的生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使玉米植株和細胞更好的生長發育,必須滿足玉米生長時期的足夠的光照要求。由于太陽光照的存在,許多植物都是依靠自身進行光合作用,來獲得生長發育時需要的能量,并將其轉化和儲存起來。不同于其他植物,玉米是一種短光照農作物,玉米植株對太陽光照的吸收能力和太陽光照時間的長短是玉米生長過程中面臨的最主要的兩個影響因素。在這期間,如果太陽光照強度不佳(多云或連續下雨),玉米植株所接受到的光照會被削弱,光合作用也會被減弱,從而也會對玉米植株的生長以及玉米果穗的品質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同一地域內,在平地上種植的玉米產量與在梯田上種植的玉米的產量差別特別大。因為在同一區域內,降水量差得不多,相關參數也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光照強度的不同,使光合作用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不同,特別是對散粉期的影響更為嚴重。結果導致不同強弱的光合作用對玉米的生長發育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尤其是在玉米植株散粉的后期。所以,充足的光照能使玉米細胞得到完全的生長
3.4 氣象災害的影響
分析氣候災害對玉米生長發育過程中產生的影響。氣候災害的種類多種多樣,例如:霜凍、洪澇、干旱等。為了防止霜凍對玉米的生長和種植帶來的不利影響,所以在播種前要選擇合適的玉米播種時間,以免霜凍對玉米產生一定的危害。旱情還嚴重地影響了玉米的生長發育和最終產量,如果玉米在抽穗后出現了嚴重的旱情,并且也不能提供足夠的水分,這將極大地影響玉米的授粉,使其減產。因此,在玉米生長發育期間,應及時監測玉米的生長發育狀況,如果出現了嚴重缺水的問題,就必須及時有效地補充足夠的水分。在玉米的生長發育期間,如果出現大量的降雨或補充水分過多的問題,這樣就會導致玉米根部的水分聚集過多,從而導致作物根系缺氧,從而影響到玉米的成活率。因此,要解決洪水。干旱等問題,必須及時有效地處理好排水,防洪,防澇等工作,從而使玉米的產量進一步提高。
4 玉米生態氣候區域性研究
內蒙古是一種典型的溫熱帶大陸性氣候。內蒙古地區每年的太陽輻射強度從東北到西南逐漸增加,而降水則從東北到西南逐漸減少。內蒙古的年平均溫度為0~8℃,年溫差為34~36℃,日差值為12~16℃。年降水量在50~450mm,東北地區的降水較多,而從西部逐漸減少。內蒙古擁有豐富的光照和能源,大多數地方年平均日照時間超過2700h。從內蒙古的氣候條件看,這一區域七月的雨量將會是一個新的高峰,而在此期間,當地的氣溫狀況與玉米的生長所需的溫度條件是一致的。其中,5~8月為玉米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而該段時間內總體降水量較多,平均氣溫較高,日照總時長較長。通過對內蒙古玉米種植區域氣候生態優勢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估,建立了當地玉米種植區域的氣象條件評估模型,并與評估模型相結合,得出了中和評估值。經分析研究表明,內蒙古地區的玉米資源豐富,溫度較高,并且具有豐富的光、熱等資源和肥沃的土壤環境,是我國夏季玉米栽培的重要資源。綜合來看,內蒙古玉米產區具有明顯的氣候生態優勢,使玉米種植的風險較小。
5 結語
因此,在玉米的種植和培育中,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溫度、光照、水分等因素的影響。由于玉米種植區域內的氣候條件以及生態環境會影響到玉米的最終產量,因此,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確保玉米的種植周期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而促進玉米的健康成長。光照、水分、氣候災害、環境溫度等都會對玉米的生長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為此,有關部門應全面評估玉米種植區的氣候生態因素優勢,并通過整體的氣候綜合調節,以更好地促進玉米的生長發育,最終達到使玉米產量增加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董子琦.河北省玉米種植區氣候生態因素優勢綜合分析[J].2016(6):16.
[2] 李再鴻.玉米種植區氣候生態因素優勢綜合評價探討[J].研究與探討,2019(1):95.
[3] 郭愛.淺析玉米種植區氣候生態因素優勢綜合評價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7(10):63.
[4] 胡昌浩,董樹亭.玉米種植區氣候生態因素優勢綜合評價研究[J].干旱區研究,2015(3):387-390.
作者簡介:馮晶慧(1972—),民族,漢族,居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畢業于內蒙古農業大學,本科學歷,高級農藝師,現就職于內蒙古蒙新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任總經理!畢業后,一直從事生物育種,近30年,主要研究玉米育種高產,抗性,適應性,還有新品種研發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