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萍

筆者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特別關注學生的情緒健康問題。
中職生正處在青春期這樣一個人生的特殊成長階段,普遍自控力較差,情緒變化快,別人的一句話、一件小事就可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情緒反應,表現為煩躁、敏感、郁悶、焦慮、發怒等。如果學生的不良情緒長期得不到疏解,就會影響生活、學習、人際交往、身心健康、個性發展等方面,對將來的職業活動也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著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對促進中職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以及學生職業人格的完善都是非常必要的。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積極情緒的產生,在于人的認知,也可以說是思維。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埃利斯創立了情緒ABC理論,其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人在遇到誘發事件時產生的信念,C是指人的情緒及行為后果。該理論稱人不良情緒及行為C的產生不是由于所發生的事情A直接導致的,而是對事情的看法B產生的。所以,要培養積極的情緒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建立對事件的積極看法和評價,也可以說是積極的思維方式。
消極的認知會產生消極情緒,同樣積極的認知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及其他活動中,教師就要著重訓練學生運用合理情緒ABC理論,通過頭腦風暴、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手段促使學生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多從積極的視角看待人和事,從而培養積極的思維與情緒。
人的思維反映了個體是如何解釋目前的情況的,以及個體能從它們當中找到怎樣的意義。因此,提升積極情緒的一個關鍵途徑就是——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情境中頻繁地找到積極的意義。
中職生該如何尋找生活中的積極意義呢?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是通過閱讀。中職生在職校階段的學習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時期,閱讀作為獲取知識的手段對中職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閱讀能夠影響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人生觀,是人心靈的營養品,中職生通過閱讀,可以磨煉自己的思維,增強心理品質。
想要靜下心來閱讀需要強大的自制力,中職生在閱讀上最大的困難是自制力不夠。教師們可以制定一些嚴格的制度,來幫助學生靜下來閱讀,靜下來學習。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們可以開始為學生推薦書目,讓學生閱讀與能力相匹配的經典,涵養品性,陶冶情操,使心態更積極向上。
很多中職生不快樂是因為活在了過去和未來,總是糾結于過去的失敗,又常常擔心未來的發展;還有一部分中職學生認為社會對于自己還存在著刻板印象,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感到沮喪,進而產生消極的情緒。
中職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們傳遞一個觀念:既來之,則安之。
不論過去發生了什么,現在我們來到了中職學校,那么就做好一名中職學生,這就是既來之,則安之。活在當下,并不是不能回憶過去,不能憂慮未來,而是關注于當下真實和確切的東西。過去的無法更改,將來的發展也可能與我們的設想有所不同,只有當下才是真實的和現實的。
因此,中職生應該愉快地迎接當下,上好每天該上的課,做好每天該做的事,從而有意識地享受現在或高興或傷心或憤怒或平靜的時光,把焦慮降低,積極的情緒就隨之而來了。
感恩是一種積極情緒,積極心理學研究發現感恩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快樂。感恩的同義詞包括確認、欣賞、稱贊,反義詞包括譴責、忘恩負義等。按筆者個人的理解,感恩并不一定要發生在人際交往中,它不一定是“還禮”或者是其他的利他行為,而是一種承認、欣賞的狀態。
教師應首先指導中職生承認自己生活中的美好。承認在生活中得到的某物,讓自己感到滿足,無論是外界給予的還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其次,要指導中職生感恩來自外界的善意。社會上有些人對我們存在著刻板的偏見,我們就更應該認識到生活中有人為了我們的幸福而付出了辛苦、做出了犧牲,期待我們有好的發展,這樣就明確了感謝的對象。
在教學中,筆者進行了《飛翔的感動》《感謝校園生活》等團體活動,同時安排學生堅持寫感恩日記,堅持了一學期,讓學生們認識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以及這種美好是如何從外部來到自己身邊的。學生的感恩情緒明顯提升,班級也更加和諧友愛,形成了積極、樂觀、向上的良好氛圍。
在培養學生積極情緒的同時,幫助學生應對已經產生的消極情緒也很重要。
比如筆者在班級中分階段開展“我的情緒我做主—— 向快樂出發”“情緒ABC”等板報評比;進行“陽光心態,快樂生活”“情緒與健康”等專題講座;召開“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告別恐懼”等心理主題班會;進行“情緒詞匯大比拼”“情緒的潘多拉”“快樂大摩盤”等團體輔導活動。
每次活動開始前,進行熱身小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在活動中筆者還特別注重分享環節,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深化、內化體驗,促進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擴展和鞏固。

筆者所在學校,通過班主任、心理老師、心理委員向學生大力宣傳心理咨詢,解除有情緒困擾的學生要來咨詢又怕被別人笑話“精神病”的顧慮,鼓勵學生有心理困惑時及時來咨詢。并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的設備(音樂放松治療椅、沙盤、宣泄人、宣泄吶喊系統等),結合各種咨詢技術和手段對有突出情緒問題的學生進行情緒疏導,滲透積極心理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情緒體驗,促進積極情緒模式養成,讓心理咨詢室名副其實地成為學生心靈的避風港和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