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存玲
摘要:豬蛔蟲病在口腔傳播中,容易引起豬群大規模染病現象,理應進行早期預防與有效治療,有利于提升養殖質量。本文簡要分析了豬蛔蟲病危害性與診斷方式,具體采用加強環境管理、按時開展驅蟲、科學化配制飼料、糞便無公害處理等防范方法,充分降低患病率,并針對病豬應用中藥療法與西藥療法,以便改善病豬健康狀況,借此促進我國養豬行業長遠發展,提高養豬戶效益水平。
關鍵詞:豬蛔蟲病;病理診斷;西藥療法;無公害處理;環境管理;中藥療法
豬蛔蟲病作為傳染性疾病,多因豬小腸寄生蛔蟲,導致豬群患病,其發病率高達50%,尤其是營養不良的仔豬,更易在患病后出現停止生長狀況。一般三月齡到六月齡仔豬屬于高發時間段,且潮濕惡劣環境下傳播性更強。為促使我國養豬領域保持良好發展狀態,養殖戶應結合疾病傳染特征做好防治工作,既要規避傳播風險,又要及早控制疫情,進而推動我國養殖產業良性運作。
1 豬蛔蟲病的危害性及診斷方式
1.1 危害性
豬蛔蟲病不僅僅會造成病豬出現呼吸急促、發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基礎病癥,而且隨著疾病進展,病豬免疫力逐漸降低,最終誘發器官衰竭、腸潰瘍、腸炎、神經麻痹等后果。另外,在蛔蟲影響下病豬還會出現痙攣現象,由此導致病豬呈現日漸消瘦趨勢,嚴重危及病豬健康,嚴重時將導致病豬死亡。因此,為削弱豬蛔蟲病對豬群腸道健康、機體功能平衡的不利影響,應及早結合病豬病癥表現予以科學診斷。
1.2 診斷方式
1.2.1 實驗室診斷法
在對疑似病豬進行診斷時,可以采用實驗室診斷法鑒別豬蛔蟲病。通常可以利用涂片診斷方式,即采集疑似病豬糞便,將其放在先期涂抹甘油(50%)與氯化鈉混合液的載玻片上,而后將糞便樣本平鋪一層后置于顯微鏡下,若可見蛔蟲卵形態,即確診為豬蛔蟲病。此外,還可將糞便樣本(5g)置入氯化鈉溶液(20倍,1L水)中,攪拌均勻后靜置半小時或一小時后,利用載玻片對靜置后液體表面予以吸附處理,在顯微鏡下同樣可以觀察到蟲卵。經由實驗室診斷法可診斷為豬蛔蟲病。
1.2.2 病理診斷法
獸醫應用病理診斷法診斷豬蛔蟲病時,可以觀察到病豬肝臟表面呈現1cm或2cm直徑大小的蛔蟲斑,并且腸道也會分布活體蛔蟲。部分病豬還會在毛發無光粗糙下出現膽管腫大、支氣管潰瘍等病變反應,致使病豬在腸道等部位感染蛔蟲刺激中加重病情。某些病豬還會發生黃疸反應。因此,還可圍繞病理分析結果確診豬蛔蟲病,繼而為后期疾病防治工作奠定有力基礎。
2 豬蛔蟲病防范方法
2.1 加強環境管理
要想提高豬群成活率,應加大對豬蛔蟲病的防范力度。該病在各地均有發生,結合黑龍江省調研結果:當地豬蛔蟲病患病率高于26.3%,某地方豬場發病率為50%。而在不同生長環境下,病豬往往會比健康豬減重30%。考慮到仔豬染病風險較大,故而應從環境管理層面改良豬群養殖條件,減少豬蛔蟲病傳染可能性的前提下,為養豬戶帶來高收益成果。據了解:豬體內寄生的蛔蟲往往會在28℃到30℃的情況下進行發育,歷經13d到18d即可進行退化,并且在繁殖期間也會繼續將卵殼留在病豬體內,而且在病豬感染幼蟲的21d到35d內,蛔蟲會正式進入感染性蟲卵時期,此時傳染性更強。結合寄生蟲繁殖規律,養殖戶需定期清掃豬舍,避免豬蛔蟲在適宜環境下大量繁殖,因蛔蟲會在50%濕度以下條件下減少傳播率,所以應保持豬舍干燥。一方面,養豬戶須每日早晨開放豬舍窗戶,在通風換氣中保持豬舍潔凈,通過吹風、晾曬等形式降低豬舍內部潮濕度。對于豬舍內鋪設的墊草、表土等材料,也要每逢春秋之際更換一次,并在其中摻入石灰等有礙蛔蟲繁殖的化學物品。另一方面,需在豬舍內利用堿水(>60℃,20%~30%)、石灰水或者福爾馬林溶液(2%)、來蘇爾溶液(3%)、碘溶液(1%)等帶有殺菌殺蟲功效的溶液進行消殺處理,此時可避免豬舍內殘留蟲卵,造成健康豬在進食、飲水等行為中通過經口傳染途徑染病。
其中較為關鍵的是:養豬戶還要做好豬蛔蟲病重點管理工作,即加強母豬環境管理,一般養豬戶在看護母豬生產時,應使用熱肥皂水對母豬分娩環境進行清掃,若有條件需專門為其準備分娩室,清理好分娩室雜物后需要始終保持豬舍潔凈干燥,直到仔豬順利娩出,養豬戶需注意仔豬后期實際表現,在早期預防過程中控制仔豬患病率。
2.2 按時開展驅蟲
按時驅蟲可適當減小豬群傳染風險。通常在開展驅蟲工作時,應以仔豬為主要驅蟲對象,即斷奶后28d或42d可安排一次驅蟲,并在相隔一個半月或兩個月的時候再度驅蟲,此時可在反復驅蟲中避免蟲卵寄生。而在驅蟲過程中除了把握好驅蟲時機外,還要根據豬群性別控制驅蟲頻率,即母豬多在分娩前進行驅蟲,即每年至少驅蟲一次。而公豬在配種或者日常管理中應每年驅蟲兩次。農村養豬場地內應每一季度進行一次驅蟲,并且最佳驅蟲時間是在早晨,可以促使驅蟲藥物順利進入生豬體內,驅蟲后也要保持正常喂食。針對大規模養豬場也要有效提高驅蟲次數,在不同月齡下及時驅蟲。在驅蟲期間養豬戶還要隨時對豬群外在皮膚進行沖洗。雖然蛔蟲肉眼難見,但經過熱水沖洗后能清理部分攜帶蟲卵,防止在口腔傳播下寄生于豬小腸中,而且還可利用酒石酸噻嘧啶藥品對腸道寄生蟲予以清理。對于存在疑似輕度蛔蟲病表現的病豬,可以單純將其轉運到消毒場地內,以高壓沖洗泵對其進行長達十分鐘的沖洗操作,并在反復清洗后檢查豬群體內是否存在寄生蟲卵。若無蟲卵現象可將其重新運輸到豬舍內進行群居養殖。若采用混養法外運生豬,還應在混養前對外來轉運豬實施驅蟲處理,以免攜帶蟲卵形成寄生蟲感染后果。如若往日豬舍內曾有生豬染病情況,應當將驅蟲頻率適當上調為每年三次或四次,經過高頻率驅蟲有助于維持生豬健康。驅蟲作為預防豬蛔蟲病重要方法,應引起養豬戶的重視。
2.3 科學化配制飼料
豬蛔蟲病早期預防還可以從飲食管理方面,為其科學配制豬飼料,以此在增強豬群免疫力的同時降低患病率。因豬群免疫力越低,蛔蟲寄生感染的風險越大,故而應在飲食方面及時補充豬群營養成分。根據相關研究:可以按照市場上預防豬蛔蟲病飼料配方配制豬飼料,進而在生豬進食中保持良好的生存狀態,防范豬蛔蟲病時也能提升其免疫力。
此處列舉以下兩個權威性豬蛔蟲病預防飼料配方:第一,飼料配方,即稱取烏梅、柴胡、甘草、苦楝皮、陳皮、瓜蔞、大黃、干姜、大蒜粉、骨粉、沸石粉、木薯粉、胚芽粕、豆粕、碎米、玉米等材料,以6:8:6:5:8:10:8:6:5:5:10:120:50:120:120:450質量比配制豬飼料(配方專利來自長沙瑞多康生物科技企業),生豬每日進食該飼料后可防止感染豬蛔蟲病:第二,飼料添加劑配方,在為生豬提供基本飼料(面餅、大麥、玉米、麥麩、石粉、魚粉、青菜干等)時,還可在飼料中加入小茴香、伸筋草、黃精、荔枝皮、紫花地丁、枳實、荷葉等添加劑,同樣能在汲取飼料成分中強化豬蛔蟲病預防效果,此類含有酚類物質的添加劑剛好可以提高生豬營養水平,保持機體功能健康。因此,關于豬蛔蟲病的切實防范,既要避免生豬誤食霉變食物,又要從喂食方面為其提供營養均衡且帶有增強免疫力功效的新飼料配方,進而達到疾病預防目的。
2.4 糞便無公害處理
生豬糞便容易滋生細菌,促進寄生蟲繁殖,養殖戶理應采用無公害處理法清理糞便。一方面,養殖戶應做到每日清理糞便,尤其在養殖密度相對較大的豬舍內,應每日安排人員清理糞便,并將其運輸到距離豬舍較遠的區域,以發酵法徹底消滅病菌及幼蟲。另一方面,清理好糞便后應利用石灰水對糞便殘留區域的地面進行消毒。目前普遍應用的糞便無公害處理方法是借助鏟車、脫水機對糞便進行生物發酵操作,每頭豬每日糞便產生量基本在2.5kg左右,經過十日或半個月即可完成發酵,此時形成的有機肥料可應用于農業生產活動中,且此種糞便處理方法投資小且操作性強,養殖戶接受度普遍較高。此法中應先在糞便中投放填充墊料(20%~30%,60%含水量),將其制成1.2m寬,0.5m高的條狀糞便,更易提高處理效率。為凈化豬舍環境,還應在糞便發酵處理中利用專用高溫菌發酵劑、紅砂糖等材料消除異味,此時可防止糞便污染加劇豬蛔蟲病染病風險。養殖戶通過上文幾種方法即可提升豬蛔蟲病防范有效性,從根本上提高養豬效益。
3 豬蛔蟲病治療措施
3.1 西藥療法
在預防疾病的同時還要積極治療病豬,以免在疾病傳播中增加病豬數量。其中較為常見的是應用西藥療法,以西藥消退病豬病癥,使之逐漸恢復正常。通常可以使用精制敵百蟲藥物,以0.1g/kg標準每日用藥一次,可直接放到豬飼料內,但要觀察病豬進食量,即吃得少時可搭配喂服方法喂藥,吃得多時需驅趕病豬,以免藥量超標引發不良反應。此外,還可按照0.2g/kg劑量使用枸櫞酸哌嗶嗪,同樣使用拌料法用藥,在選擇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粉藥劑時,可每100kg飼料中投放100g藥劑,堅持用藥七日。又或是喂服噻嘧啶(20~30mg/kg)、丙硫苯咪唑藥物(10~15mg/kg)等西藥,均能達到疾病治療效果,尤其針對成蟲也能進行高效殺蟲治療。除了口服西藥外,還可采用注射法使用西藥,如常見的鹽酸左咪唑,以6mg/kg劑量進行皮下注射,也可注射多拉菌素,以0.3mg/kg劑量合理用藥,或者以1ml/33kg藥量注射伊維菌素(1%),每七日用藥一次,方可在長達一周的治療中治愈豬蛔蟲病。在采用西藥療法治療豬蛔蟲病期間,還要保持病豬水分充足,為其準備潔凈水源。
同時,還要秉承著合理性、安全性原則使用西藥。比如在治療母豬時,有機磷酸酯(敵百蟲等)藥物不宜聯合堿性藥物一起使用,否則將造成病豬出現毒性反應。而且還可利用雙甲脒藥物進行熏蒸與內服,或者直接將病豬浸泡在雙甲脒藥液中,經過正確使用西藥可獲得滿意療效。至于伊維菌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用藥時應避免誤入生豬水源中,作為低毒廣譜藥,會破壞水源微生物生態平衡。西藥作為畜牧動物疾病治療常見藥,養殖戶務必觀察病豬用藥后恢復程度,一旦持續用藥七日后未見好轉跡象,須更換藥物,西藥使用時還要參照藥物說明書確認病豬適應性,選擇藥物時應以低毒性、療效強的西藥為最優選擇,并做好藥物不良反應預防工作,確保病豬汲取西藥成分后快速好轉。
3.2 中藥療法
在豬蛔蟲病治療階段,除選用上述列舉的多種西藥外,還可為病豬搭配中藥,從中藥成分的吸收中改善病情,而且中藥多具有提升免疫力功效,可避免病豬二次感染。例如可以利用炒制法使用君子仁藥材,研磨成粉后加入飼料中,每日喂服兩次或三次,又或是直接喂服4.5g/15kg的苦楝根皮粉末,在拌有苞谷、米糠、豆粕等原料的飼料中加入二丑中藥材,在對比分析中確實驗證該藥材的使用能進行有效驅蟲治療,單一使用某種中藥材確實能夠達到病情減輕效果。
在豬飼料中單獨加入某種中藥材多適用于輕度豬蛔蟲病病豬,若病豬病癥表現強烈或者體內寄生蛔蟲數量偏多,則應當按照下列處方配制中藥劑,在灌服后可最大化治愈疾病。
處方①:稱取60g當歸、黨參、100g檳榔、鵠虱、貫眾、烏梅以及20g甘草、80g川楝子中藥材,研磨成粉后將其作為藥劑喂服病豬,每次依據3g/kg劑量正確用藥,持續用藥三日。在相關研究中具有99%以上的豬蛔蟲病治愈率。需注意的是:應用該中藥方治療疾病時,需在喂藥后禁食半日,并且搭配瀉藥可快速清除病豬體內蟲卵。
處方②:稱取20g酸棗仁、百部、貫眾、玉片、二丑,25g大黃與苦楝根皮、20g使君子、10g炙甘草和15g木香、皂角、雷丸中藥材,將其放入200ml胡麻油內,而后加到豬飼料內,進食后即可治療疾病,每日一劑藥且堅持用藥兩日。服藥后養殖戶可從病豬糞便排出狀態以及蟲卵排泄情況中判定療效。而且服藥后原本食欲不振的病豬會逐漸恢復良好胃口,體重也越來越大。待病豬排出稀便后可在原有中藥處方中減少玉片、皂角、二丑以及雷丸中藥材,增加30g黨參、20g烏梅、山茯苓與炙甘草、25g白術、50g黃芪中藥材,以便利用中藥加減法徹底消除豬蛔蟲病對豬群健康的影響。
處方③:稱取25g皂角、木香、二丑、玉片、苦楝根皮、30g百部、大黃、使君子,20g雷丸、南瓜子、貫眾等中藥材,將其放入開水中,晾涼后計入200mL食用油喂服病豬,并結合病豬病癥改善情況調整藥量。此處方多適用于病豬體內幼蟲泛濫引發的豬蛔蟲病,當寄生蟲順利排出后,其病癥將減輕,并且呈現優良生長狀態。在應用該處方治療豬蛔蟲病時,應在喂藥前為其提供300mL香醋,以此抑制蛔蟲活性。為取得顯著療效,可以考慮將上文提及的西藥與中藥處方予以聯用,優化療效的同時,可以促使病豬在較短時間內高效排出寄生蟲。
4 結論
綜上所述,豬蛔蟲病作為危害豬群健康的常見病,可利用病理診斷法和實驗室診斷法予以確診,而后依靠中藥、西藥療法治愈疾病,從根本上抑制疾病傳播。同時,可從環境管理、按時驅蟲、配制飼料、無公害處理糞便等方面著手,創造有利的豬蛔蟲病預防條件,在有效控制病情傳播的基礎上改善豬群生長條件,便于養豬戶在養豬行業發展中謀求高收益,踐行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艷.豬蛔蟲病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牧,2022(11):66-67.
[2] 尹明會.豬蛔蟲病的診斷及治療[J].獸醫導刊,2020(6):156.
[3] 張青梅.豬蛔蟲病的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查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9(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