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交流情況
1.?總體情況
2022?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市商務委員會、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市教育委員會、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上海海關組織開展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工作,監測范圍涵蓋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和收購、畜禽屠宰、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和餐飲服務等全部環節,監測點覆蓋上海市16個區的全部街鎮,已完成24732?件樣品679966?項次監測項目。
2022?年,上海市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項次符合率為?99.87%,其中,監測項次符合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農獸藥殘留、其他、微生物、非食用物質、激素、抗生素、植物生長調節劑、重金屬、食品添加劑。
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結果顯示,糧油、果蔬、乳等大宗日常消費品的合格率均處于較高水平,蔬菜中農藥殘留和小麥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等長期存在的風險點基本消滅,上海市食品安全總體情況持續穩定向好。
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
??鳊魚、鯽魚、鱔魚等品種的淡水魚中存在恩諾沙星等獸藥殘留問題?;
??蛋禽養殖過程中甲硝唑、恩諾沙星等違規用藥問題持續存在?;
??肉脯、火腿等肉制品中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氨基乙酸的現象突出?;
??外省市網絡銷售的羊肉中檢出禁用藥物氧氟沙星?;
??現制飲料中菌落總數和調理肉制品中沙門氏菌檢出超標較多。

1.?總體情況
2022?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上海市各類食品的評價性抽檢,在上海市16個區設置1200個固定監測采樣點及若干個臨時采樣點,共抽檢?31大類13843件食品(包括食用農產品、糧食加工品、調味品等),涉及331項指標13萬余項次。通過開展評價性抽檢,客觀反映上海市各類食品的安全現狀和趨勢,及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和隱患,為食品安全科學監管提供了重要依據。
2.?評價性抽檢結果分析和發現的主要問題
2022年,上海市各類食品評價性抽檢總體合格率為99.6%,繼續保持高位(2021年為99.7%)。各類食品中,22大類食品合格率達到100%,包括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乳制品、飲料、方便食品、餅干、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食品、糖果制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酒類、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
食糖、豆制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有9大類食品存在不合格情形,主要為蜂產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水產制品、餐飲食品等,不合格品種主要為水產品、蔬菜、餐飲具、其他糧食加工品、水果類等。
評價性抽檢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
??水產品中海水蟹和海水蝦中重金屬鎘污染情況仍有檢出,淡水和海水魚蝦中恩諾沙星等獸藥殘留超標情況仍有發生?;
??蔬菜中菠菜檢出重金屬鉻超標,豇豆和韭菜中分別檢出水胺硫磷、腐霉利超標?;水果中柑橘檢出三唑磷超標?;
??蜂產品中檢出氯霉素超標?;水產制品、肉制品中分別檢出重金屬鋁和鉻污染物超標?;
??餐飲具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膨化食品、水產制品、糕點和淀粉等檢出菌落總數不符合要求?;
??米粉制品中檢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肉制品中檢出苯甲酸。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市疾病預防控制部門不斷完善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2022年將食源性疾病報告覆蓋至上海市開展食源性疾病診療的全部醫療機構(含社會辦醫療機構),并動態調整食源性監測哨點醫院,共收集到食源性疾病病例2195例。與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協作開展在校學生腹瀉缺課監測和藥店腹瀉類藥物監測,擴大了具有上海特色的食源性疾病腹瀉病例監測的覆蓋面,完善了暴發監測、病例監測和溯源調查為一體的綜合監測體系。2022年在46家哨點醫院開展食源性疾病致病微生物監測,采集生物樣本638?例,其中檢出陽性率前五位的病毒或致病菌依次是腸致瀉性大腸桿菌、諾如病毒、彎曲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
同時,通過上海市600家藥店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平臺對銷量居前10位的治療腹瀉類藥物銷售情況進行監測,數據顯示腹瀉類藥物在?7月、8?月、12?月出現銷售高峰。
2022?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要求,在上海市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中增補10名國家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為提升評估能力水平、服務地方監管需求和強化結果屬地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經上海市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評審,立項12項風險評估項目。
上海市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分析利用,積極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針對社會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以及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涉案食品,組織開展應急風險評估并形成專家意見,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實施最嚴的處罰和司法部門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提供了科學依據。
五、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