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旭飛 彭大新 侯磊 周建衛 張湯杰
摘? 要: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暴發以來,教學方式由傳統的面對面講授轉變為遠程在線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改變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決定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因而,在開展遠程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幫助學生應對壓力,使其重新獲得良好的學習狀態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尤為重要。該文基于3年動物傳染病學課程在線教學的探索經驗,提出彈性教學實施過程中創造安全、靈活在線教學環境的技巧,提供一些有利于提升彈性教學效果的策略。旨在幫助廣大從事一線教學的工作者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下,能夠高效地開展遠程在線教學活動。
關鍵詞:突發事情;彈性教學;動物傳染病學;在線教學方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S2-0128-04
Abstract: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changed from face-to-face classroom teaching to online teaching. The changed teaching methods have brought challenges and pressure to both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students determin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Therefore, how to help students deal with the pressure and make them regain a good learning state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ree years of exploration experience in the onlin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Lemology of Domestic Animals, we introduced som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creating a safe and flexi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Besides, we also introduced som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 effectively. Thes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will help teachers carry out online teaching work effectively under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ituations.
Keywords: emergency; flexible teaching; Lemology of Domestic Animals; online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的發生和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溝通方式,使人們由原先的面對面溝通轉為遠程互動。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號召,全國各所高校均開展了遠程在線教學活動。這種授課方式的改變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諸多困難。大量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基于互聯網終端的遠程教學打亂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大多數學生都經歷了心理上的焦慮,其中超過一半的學生反映存在無法合理規劃學習和休息時間,沉迷于游戲,無法獲得足夠的體育鍛煉,以及長時間未能與朋友面對面溝通交流等問題[1-2]。此外,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有著缺乏安靜的學習空間,無法跟上教師講課節奏,以及互聯網信號不穩定等困擾[3]。這些因素增加了學生的認知負荷,使得學生在課堂的記憶和學習效率明顯降低,課堂互動的參與度下降,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下滑,給課程的教學效果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在動物傳染病學這類需要動手實操且與臨床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教學中,由于學時限制且需要講授的內容又包羅萬象,對學生自學能力的要求極高,因而很多學生感覺學習這門課程非常吃力,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時,總是憂心忡忡。面對這些情況,教師該如何合理組織課程幫助學生合理應對所面臨的困難呢?
一? 動物傳染病學彈性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動物傳染病學是研究動物傳染病發生和發展規律,以及預防和消滅這些傳染病的方法的科學,是獸醫及相關專業學生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之一。該課程與獸醫流行病學、獸醫微生物學、獸醫免疫學、獸醫病理學、動物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及相關醫學課程都有緊密的聯系[4]。值得注意的是,該課程的主要內容與臨床生產實踐結合非常緊密,因而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實驗教學在動物醫學人才的培養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突發事件出現的情況下能否有效利用好遠程在線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關系到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
(一)? 創造安全、靈活學習環境的技巧
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建立在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安全、靈活的學習環境的基礎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現后,在不影響教學嚴謹性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有意地創造有彈性的在線學習環境。這種環境必須具備一定的彈性,不能太死板。彈性是指通過靈活的實踐教學活動,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5]。以下方法和策略可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安全、靈活的學習環境。
1? 重視創傷教育
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得的歸屬感、價值感、幸福感直接影響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教學的意愿[6]。創傷知情教學法是一種適用于危急情況下有效開展教學的方法,該方法旨在認識學生在課堂內外的經歷,并創造一個情感和心理上安全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安心地分享他們的想法、觀點或意見[7]。其中,在使用創傷知情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重視對學生的心理疏導,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可以安心參與教學活動的環境。在此基礎上教師首先提供在線交流的話題,然后鼓勵和支持學生在學習任務上合作,多給學生機會讓其彼此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或心得。教師需要對話題討論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反應進行提前預判,并有合理有效的應對方案。此外,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或課后的幾分鐘時間,與學生進行一次簡短的交談或溝通,借此了解學生的困難并給予一定的幫助。值得注意的是,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持真誠,使學生感受到親切感,這樣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建立信任,提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成功率。創傷思想教育的實踐本身具有靈活性,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以幫助學生調節自身的學習狀態。
2? 降低認知負荷
基于所要傳授的知識點列舉一些例子來降低學生對講授內容的認知負荷,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首先,教師應該聚焦于每個章節的知識點,用學生更易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例如,在講授某一種傳染病的流行病學情況時可通過使用時間軸來呈現疾病的流行情況;在講授某種疾病引起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時,可以通過展示收集的臨床圖片來彌補無法進行臨床生產實踐的不足。其次,在遇到一些理論性較強或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列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貼近的例子。這些貼近日常生活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抽象的知識點。例如,在講授動物傳染病的防控方面,可通過與學生熟知的新冠疫情防控手段進行對比講解,這樣學生不但可以彌補無法參與臨床生產實踐的不足,而且可以從新冠疫情防控中對傳染病防控具有更深入的了解。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鼓勵學生盡量將所學知識與臨床生產實踐相呼應,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接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將知識點置于所在學科的更大背景中,將相關幾門課程的知識點進行大串聯,增加學生對知識運用的靈活性。例如,通過新城疫這個特殊的疾病模型,引導學生對動物傳染病流行的過程、疫源地、影響流行的因素、疾病的診斷及預治措施等內容進行回顧和學習時,可將相關內容與獸醫流行病學、獸醫診斷學、獸醫免疫學和獸醫法規等課程的一些知識點進行關聯。最后,將知識點分解成更小、更易于整合的片段,可以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重新組織和編程,以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
3? 提高自學能力
教師可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來督促學生自學,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學生通過學習和訓練所必須具備的對知識點進行深刻理解和持久記憶的技能,以便可以應用到其他課程的學習中[8]。在彈性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資料或主題,以課后作業的形式督促學生相互討論或自主查閱資料,隨后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觀點。然后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或者課堂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進行點評,從而提高學生自學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例如,在動物傳染病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提供一個臨床病例,讓學生對引起該疾病的疑似病原進行判斷,并提出防治措施。
4? 及時評估與反思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評估的目的是為了考查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課程學習之后,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同樣,評估也可有助于教師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及時對教學進程做相應的調整。因而可以考慮加大過程考核評估(例如,反思、討論、測驗和課后作業),降低期末考試的比重。階段性的評估(例如章節測驗、期末考試)主要用于評價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對課程整體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樣,這些評估結果也可用來評價目前使用的在線課程教學方式是否合理有效。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在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對評估的頻率、權重、分布進行重新調整。3年在線教學的探索結果表明,在疫情發生期間,通過使用頻繁的、低風險的評估可有效提高學生對在線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同時對教師及時收集和監測學生學習狀態,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 彈性教學的策略
1? 放大關鍵內容
為了確定所開展課程或章節的關鍵內容,教師首先應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這門課程或章節的主要知識點有哪些?哪些材料可能會給學生對關鍵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增添不必要的復雜性或不利于學生對核心內容的快速理解和記憶?其次,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思考如何組織課程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中的內容?例如,動物傳染病學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動物發病時所表現的臨床病變特征,可以初步判斷引發該疾病的病原類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此外,課程中某一章節中的一些核心知識點可能在之后的某些章節中再度出現或相關聯。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教師應該輔助學生回憶并進行知識點的拓展,以便他們能夠從整體上將知識點進行大串聯,從而避免將所學知識片段化。值得注意的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避免冗長的、同步的講座式講授,或對課本內容進行宣讀。可以考慮利用建設好的或自主建設一些在線多媒體課程資源輔助彈性教學[9]。如,揚州大學的動物傳染病學是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開設有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對于需要動手實操的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程,揚州大學搭建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檢測虛擬仿真實驗是國家級的一流本科課程,給突發公共衛生情況下開展在線彈性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最后,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與學生相處的時間著重強調課程的一些主要概念或原則,或者解決學生長期以來對學科存在的一些誤解,以及明確傳達對高質量完成課后作業的期望。
2? 加強交流互動與協作
清晰、開放、頻繁地溝通是成功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可極大地促進課程教學成果的提升。教師不僅是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的促進者,還可作為樞紐幫助學生在遠程在線環境中建立聯系和溝通。為了減輕學生在在線學習過程中的孤獨感或孤立感,教師可以通過提高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頻率來營造迷你課堂的氛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通過定期群公告的形式來促進,這種形式的互動可以督促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明確的作業上。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則可以通過組建小團隊的形式來完成,如知識點討論、主題研究進展分享。這種基于小團隊協作形式的互動,除了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社會情感的交流,還可以減少遠程在線學習帶來的認知負荷。因為在整個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除了需要關注自己的任務,還需要整合信息和協調他人的學習。因此,在面對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時,團隊協作可通過分解、細化目標任務來降低個人的負擔,這種方式往往比個人單打獨斗更加能夠提高效率,也會讓學生感受到協作學習的成就感。
3? 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深度學習主要體現為一個人在新的環境下,應用核心概念、原則、技巧,通過闡述和反思促進活動生成的能力[10]。為了幫助學生在遠程教學中深入參與課程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暫停,如快速搶答、主題討論或輪詢等方式,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一些認知輔助工具,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原則和思想之間建立聯系,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其中,一些具有認知性的示意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傳達的內容,如時間軸、流程圖、概念圖和模型圖等。這些示意圖中的每一種類型都可以用來總結和展示課程中的多個核心知識點。例如,講解病原體感染的各個階段及其相關的臨床癥狀時就可以使用一些認知輔助工具。通過使用概念圖,啟發學生如何將病原體感染的每一個階段與對應的臨床癥狀相聯系;通過使用時間軸,引導學生更好地理清病原感染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或者通過使用圖表,幫助學生認識感染的不同階段,動物的不同部位會發生怎樣的病變。通過將復雜的目標任務或事件分解成各個部分或基本指標,學生可以單獨練習這些基本組成,然后將他們結合起來,從而掌握整體知識。
4? 靈活調整評估方式,著重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危急情況發生期間,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似乎超出了教師們的控制,學生對是否學習或如何學習具有選擇權。因而,教師可通過督促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或回憶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嘗試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些選擇。最常見的是教師提供一些主題供學生研究和探討,然后讓他們從眾多備選主題中自主選擇一個,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他們的新發現或理解(例如,海報式的演示、精簡的文字概述、自己制作的小視頻)。同樣,教師也可以通過提示幾個關鍵詞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表達個人想法。
學習效果的評估可以像學習過程一樣存在多樣性。評估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衡量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通過這些數據的收集,可以幫助教師對后續的教學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調整。在創傷知情教學實施的課堂上,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評估標準是進行高效評估的強有力工具。制定的評分規則應該清晰明了、覆蓋面廣且先后一致,這樣才能確保評分和反饋過程的公平性和認可度。尤其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布置學習任務與超時完成的評分差異。最后,在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重點的在線課程教學時,頻繁使用低風險的評估(即搶答、測驗、討論等)可促進學生的自我成就感和學習積極性。
二? 彈性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建議
我們在前期的在線課程探索過程中發現,將教學內容分成多個部分,并使用可視化的手段組織課程可有效提高學生對課程的接受程度,同樣可減少學生的認知負荷。對于那些剛開始嘗試遠程教學的教師,可以嘗試先使用一些不太復雜的策略(例如,創建一個歡迎視頻、引入其他視頻資源)用于傳遞信息給學生,隨后根據自身的舒適程度和對新教學方法的意愿,逐步實施一些相對更復雜和耗時的策略(例如,為學生學習編碼迷你課程)。
當然很多教師也反映了遠程在線教學中的一些困難之處。開展在線教學所需要的方法(例如,頻繁交流、提供頻繁的低風險評估、提供相關的案例)與技術(例如,組織討論、創建在線課程內容、錄制視頻)在前期的備課準備過程非常的耗時。對于需要動手實操的課程(如動物傳染病學實驗課),在沒有實驗室工具和設備的情況下,遠程指導技術和技能顯得尤其困難。毫無疑問,當傳統的線下教學轉為遠程在線后,讓很多教師感覺前期準備工作既耗時費力,效果往往又令人沮喪。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彈性教學的靈活使用,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體驗。因而,教師必須認識到,高質量的在線教學活動已經是一項要求很高、需要長期不斷更新與充電的大工程。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夠在危急情況下,幫助學生化解其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和創傷。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教師對教與學的思考方式正在發生轉變。教師掌握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有彈性的在線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疫情或危急時期應對困難,而且可以在疫情或危急壓力消失后,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革新與發展,遠程在線教育逐漸成為傳統教育的重要補充部分,尤其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彈性教學方法作為遠程在線教學的一種手段,不僅可以應用于動物傳染病學這種專業性很強的課程開展線上教學,也可以應用于線下教學。此外,彈性教學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對于其他課程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宋雅楠.疫情期間學生線上專業課學習情況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2,24(7):102-105.
[2] 李鳳玲.疫情期間高職學生在線學習適應性影響因素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2.
[3] 王曉瑩.大學生在線學習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2,28(3):73-80.
[4] 陳溥言.獸醫傳染病學[M].6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5] FAZEY I, FAZEY J A, FISCHER J, et al. Adaptive capacity and learning to learn as leverage for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J].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7,5(7):375-380.
[6] MCMURTIE B. What does trauma-informed teaching looklik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EB/OL]. https://www.chronicle.com/newsletter/teaching/2020-06-04.
[7] GATES T G, ROSS D, BENNETT B, et al. Teaching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online in a crisis: fostering love and self-compassion in clinical social work education[J]. 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2022,50(1):22-34.
[8] CROSBY S D.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emergingtrauma-informed teaching practices[J]. Children and Schools,2015,37(4):223-230.
[9] SHAY J E, POHAN C. Resilient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helping students cope and thrive in crisis[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logy Education,2021,22(1):22.
[10] 徐振國,趙春雨,王悅,等.智慧學習環境下大學生深度學習的影響因素[J].現代教育技術,2023,33(1):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