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 李蘭萍 肖依 王小雪
摘? 要:課程思政建設是國家為應對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明確高校在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責任,強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對新形勢下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各地區各高校均將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一系列較好的教學成果和成績,形成初步的建設思路。因此,該文以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為例,重點圍繞課程思政背景下口腔醫學專業課程目標、課程管理、課堂教學和教學考核等方面的教學改革,總結口腔醫學專業本科課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建設思路,探討課程思政下口腔醫學本科課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并與之共同努力。
關鍵詞:課程思政;口腔醫學;教學改革;協同育人格局;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S2-0150-04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proposed by the stat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in response to new situations, aiming to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stud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rooted in moral education and led by socialist core values. Facing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regarde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top prio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have achieved a series of good teaching results and achievements, forming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idea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the oral medicine major as an example, focusing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managemen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of the oral medicine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ummarizing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ed in stomatology, explo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in oral medicine under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working together towards it.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al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ter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課程思政是新時期高校實施《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一項重大舉措。其主要目標是加強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其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增強其理想信念,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面對新形勢下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各地區各高校均將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較好的教學成果和成績,但有關于口腔醫學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卻較少。鑒于此,探究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問題、原因及實施路徑,進而針對性地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議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 課程思政背景下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目標
(一)? 立足口腔專業特色,構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核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對口腔醫學專業課程的分類和整合,建立具有專業鮮明特色、知識結構合理、能力培養全面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體系。要注重專業理論學習,使學生能夠具備扎實的學科基礎,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使口腔教師成為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課程建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和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注重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和評價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加強課程思政教育的示范引領和課程思政教育資源的共享,建立口腔醫學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共享平臺,開展口腔醫學課程思政教育的案例分享和推廣,全方位推進高素質課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的過程中,構建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模式。
(二)? 實現課程思政全員全程、全要素全方位覆蓋
堅持把課程思政教育貫穿于口腔專業,將其滲透到教師、教學資源、教學科研等各個領域,貫穿于教材選擇、課堂教學、考核評價等各方面,以口腔專業特色和學生需求為導向,切實加強對口腔專業思政教育的課程建設和教學設計。同時,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口腔專業教學的有機銜接,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口腔專業教育相融合,構建起以德育為核心的口腔人才培養模式,系統化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 建設課程思政示范專業、課程和教學團隊
以口腔專業教育全課程為主要抓手,對口腔專業課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融入和滲透,形成口腔專業教育全課程的課程思政示范體系;以口腔教育教學全要素為重點,在教材選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充分發揮課程思政育人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的過程中;以教學管理全過程為支撐,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評估,確保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實施,同時積極探索適合“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管理模式。
二? 課程思政背景下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施路徑
(一)? 抓好頂層設計,全院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
為了確保課程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實施,首先需要在頂層規劃和整體布局上下功夫。為此,需成立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課程思政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和領導。同時,制定一套完整的課程思政實施規劃和方案,建立一套完整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體系,包括對專業課程、師資團隊、人才培養和學院管理四個層面的全面改革。
此外,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課程思政能力是保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師評價、判斷、人才甄別、錄用、評優、選拔和培訓中,應當將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的作用納入考慮范疇。同時,對于缺乏課程思政能力的教師,可以開展培訓和指導,提高其“課程思政”能力,促進全面落實課程思政。
(二)? 以課程育人為導向,形成專業課程協同育人格局
1? 修訂培養方案,完善教學大綱
全面修訂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將立德樹人目標作為制訂培養方案、設置課程的主要依據。在制訂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方案時,應當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培養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質、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優秀口腔醫學人才為目標,明確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要求。方案中應當包括基礎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等各個環節,具體包括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實踐教學和畢業設計等。此外,還應當加強對口腔醫學領域國內外最新進展的學習和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修訂口腔醫學教學大綱時,應當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為目標,將立德樹人目標作為制訂培養方案、設置課程的主要依據。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合理設置課程難度和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2? 優化課程結構,完善教學設計
在優化課程設置方面,可以對現有的口腔課程進行評估,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優化課程結構,提高課程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讓每一門口腔課程都具有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開設更加豐富多彩、實踐性強的口腔選修課程,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了解和參與到社會實踐中。
在完善教學設計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更加生動有趣、互動性強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同時,還可以加強課程評估和反饋機制的建設,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在深度挖掘口腔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方面,可以針對不同的口腔課程,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明確思政教育的目標和任務,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注重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影響。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課程育人共同體
1)開展教學培訓,提升教師素質。加強師資隊伍教育教學培訓,全面提升口腔師資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素養,培養所有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強化每一位口腔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明確所有口腔課程的育人要素和責任,著力打造課程育人共同體,做到口腔課程門門有思政,口腔教師人人講育人。
2)發揮“傳幫帶”作用,打造師資隊伍。發揮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和骨干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充分利用學院和學校課程思政教育優質資源,鼓勵課程思政教學團隊、骨干教師在集體備課、教研室工作例會和教學工作會等方面開展培訓活動,發揮在全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帶頭示范作用。
3)加強思政研究,凝練經驗做法。強化“課程思政”教育研究,鼓勵專業課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持續探索課程思政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形成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優秀成果,推廣課程思政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4? 切實加強課堂教學建設,健全課堂教學管理體系
1)加強課堂紀律管理。堅持依法依規,規范課堂教學管理,嚴肅課堂教學紀律,強化教師授課紀律約束,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課堂教學管理的根本要求,提高課堂教學建設責任意識,強化課堂教學工作責任,健全課堂教學管理體系。
2)加強課堂過程管理。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管理,充分發揮領導干部聽課、教學督導、同行評教和學生評教的作用。在評價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確立“價值引領”導向的關鍵,促進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從而確保全面有效地管理課堂教學。
5? 強化課程思政實踐教學環節,切實提高育人實效
實施課程思政實踐教學資源整合行動,推動課程思政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及暑假“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和口腔專業實習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入了解社會現實、提高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意識,讓學生在口腔專業實習中深入了解專業領域,鍛煉實踐技能;開展紅色教育、普法教育、心理教育等特色實踐育人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增強愛國情感和法治意識,同時也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和困難,提高心理素質。
6? 規范教材選用,確保選用教材價值導向正確
建立教材審查機制,進一步規范教材選擇,樹立“精品”意識,保證高質量、高水準的教材進入課堂,優先選用國家級或省、部級規劃教材、教育主管部門或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的教材。同時,可以組織教師進行教材評價,對已經使用的教材進行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材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7? 創新工作,打造口腔課程思政建設特色做法
專業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要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突出口腔學科特色,分類指導,分類推進。每一堂課都要對口腔課程的特色進行深入的探究,找到正確的教育角度,抓住教學的突破口,“如鹽化水”才是真正的“日用而不覺”。
1)推行跨學科課程設計。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和理念,與口腔醫學知識結合,開展跨學科課程設計,創新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模式。
2)建設口腔醫學文化館。打造口腔醫學文化館,利用館內的展示、體驗、互動等方式,讓學生通過參觀了解口腔醫學的發展歷程、重要人物和典型案例,增強對口腔醫學的認識和敬畏之心。
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組織各類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現實,體驗生活中的價值觀念,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4)鼓勵科研創新。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開展科研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5)搭建思政課程線上學習平臺。建立課程思政線上學習平臺,提供視頻、文章、案例等形式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口腔醫學知識的同時,深入了解思想政治理論和現代化建設。
三? 課程思政背景下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成效
(一)? 構建了口腔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
通過前期對課程思政的大力建設,西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口腔醫學專業成為了學校首批課程思政示范專業,同時,還培養了一批具有思政元素、發揮思政作用的特色專業課程,如我院有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口腔修復學;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7門:口腔正畸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內科學、兒童口腔醫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和牙合學。培養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如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1項:口腔修復學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校級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有3個:口腔正畸學教學團隊、口腔修復學教學團隊、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團隊。
(二)? 課程思政教學在口腔醫學專業中的應用與典型的創新經驗和獨特的實踐
通過對我院本科課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全方面研究,總結一套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典型經驗和特色作法,為其他口腔高校開展課程思政課程改革提供參考價值。
1? 以體制機制促進課程思政建設,探索獨特的口腔特征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
西南醫科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對課程思政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組建了院系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隸屬于教務處。根據《西南醫科大學關于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方案》(西南醫大委辦〔2019〕6號)文件精神,我院召開教學集中辦公會議,討論了學院未來在建設課程思政過程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并結合專業實際情況,重點研究制定課程思政的政策措施,制訂了建設方案和實施辦法,以此加強對全院課程思政建設的宏觀引導與整體推動,將全過程的全面育人思想融入到學校的發展規劃與發展戰略中。
2? 凸顯特色,打造口腔課程思政系列示范課程、示范團隊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育和教學的質量,營造立德樹人濃厚氛圍,我院積極推進課程思政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改革,充分挖掘高校特色課程與教學模式中所蘊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與德育功能,構建課程思政系列示范課程、示范團隊,使之達到課程思政與“學科體系”的有機結合。
為了突出口腔醫學教學的特點,我院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以口腔專業技術知識為載體,以學科的學科內涵,突出學科特色,突出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素質培養。同時針對不同課程,將專業職業倫理操守和職業道德教育合二為一,給予其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加強專業入門課程的思政教育,并在思政課程的規劃過程中,把學科建設目標與課程思政結合起來、融入到課程質量管理體系中,真正實現了三位一體的價值塑造、能力訓練與知識傳授,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觀,培育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3? 反向回哺,堅持一流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相結合
通過逆向優化課程體系,以不同學科的獨特視角、理論和方法為基礎,對口腔專業教學進行理論和方法的創新,從而使口腔專業教學中的知識和價值觀的導向相結合。要堅持把一流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統一起來,把重點推進與鼓勵創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與思政課程改革同步推進、逆向回哺。
(三)? 探索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1? 制定課程思政建設規劃,明確建設目標
應制訂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方案及保障措施,圍繞專業應培育的“德育”與“智育”的雙重目標進行頂層設計,突出培養目標的整體性,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體,全面融入德育要求,形成了課程體系中全面的思政要素。在人才培養目標中,要有與德育有關的素質要求,要有能夠支撐教育目的的畢業生的畢業條件。
2? 推進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
要充分挖掘專業課程的內涵和內容,盡快將課程思政擴展到專業的核心課程,分階段、分期地進行全面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以課程思政為主體的學科系列。
3? 加強課程思政專題培訓,推動師資隊伍建設
學院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年度課程思政專題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優化培訓形式,提高培訓質量。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建立培訓考核機制,包括采用課堂測試、論文寫作、實踐報告等方式,加強對教師學習和實踐的監督和評估。
4? 選樹典型,建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以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的創建為契機,做好示范性課程的教學實踐,建立示范性課程的典型經驗,以示范性的課程為代表,將好的經驗和做法逐步推廣到其他課程中去,并做好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的觀摩學習工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聶迎娉,傅安洲.課程思政:大學通識教育改革新視角[J].大學教育科學,2018(5):38-43.
[3] 成桂英.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三個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9):67-70.
[4] 田鴻芬,付洪.課程思政:高校專業課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教育與人才,2018(4):99-103.
[5] 吳月齊.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7-69.
[6] 趙繼偉.“課程思政”:涵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教育學研究,2019(2):114-119.
[7] 邱仁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8] 肖香龍,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0):133-135.
[9] 劉欣.“課程思政”的內在價值與實踐路徑研究[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18(6):76-81.
[10] 趙婷婷,王雅君,陳曉晶.“課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藥炮制學教學改革[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37-140.
[11] 楊晶凡,王利麗,陳隨清.課程思政在《中藥商品學》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3):51-53.
[12] 匡江紅,張云,顧瑩.理工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管理觀察,2018(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