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龔可涵
你能想象到,利用電磁場能量制作成一把手術刀嗎?電磁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影視作品的超能武器,但在現實中的醫療領域里,它可是名副其實的精細微創手術神器,可以在神經周邊實施手術。日前,記者走進安進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進醫療”),去探索電磁刀的奧秘。
安進醫療是一家專注于提供精細微創手術解決方案及精細微創手術設備研發生產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自主研發的電磁刀技術打破了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外科手術中使用最廣泛的高頻電刀技術原理,克服了世界范圍內主流手術治療設備的部分缺點,成為電外科技術領域中首款由華人發明,并已走出國門、出口至海外的創新技術產品。它不僅為神經外科、耳鼻喉科、內鏡手術等臨床手術增添了全新的技術手段,更是打破了我國電外科醫療器械領域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局面。
20世紀20年代,高頻電刀的出現推動了整個世界的電外科技術及現代醫學的發展,但是它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熱損傷很大,會對神經血管造成損傷。
而電磁刀技術是來自核磁共振下生物體組織熱變性的現象,它的特點就是損傷非常低,安進醫療研發團隊瞄準了精準精細和低損傷,開展了電磁刀設備的產業化研究,研發出新一代電磁刀手術設備。
在手術過程中,傳統的電外科單極需要負極板貼在人體上,會有電流通過神經和血管來傳導,形成回路之后電刀才能發揮作用,一刀切下去之后,通常周邊2—3毫米的范圍就會受到損傷,而電磁刀只有15微米。幾乎對周圍組織不會造成任何的傷害。電磁刀單極的突破性進展讓手術中的安全性有極大提升。
“這就是我們常規使用的一把手術電極,其原理是用一種近場電磁場能量將能量激發出來,然后聚焦在電極前端,因此避免了傳統電刀使用負極板的環節,從而在電磁刀使用過程中將能量值聚焦在十幾微米的范圍之內。”安進醫療市場總監喬劍江拿著筆狀的電磁刀向記者介紹道。
目前,神經外科電磁刀設備已經被用于神經外科和耳鼻喉科等較精密的手術中,它還可以用在開放式手術及內窺鏡的鏡下手術。
在神經外科手術中,傳統手術設備的工作原理很容易對腦部造成損傷和副作用,而“電磁刀微創系統”,是一個復合型手術工作系統,能在微創的情況下深入到腦部等很難進入的部位,實現更精細、精準的微創效果,能節省近1/3的手術時間,可用于多種復雜高難手術。在手術效果及手術安全性方面,因為沒有電流傳導,其對周圍組織、神經、血管的熱影響小、電刺激小,安全性顯著提高,減少了手術后副作用。因此,復合型手術比傳統手術更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也為手術方案提供更多可能性,給患者帶來健康的希望。
記者了解到,腦部腫瘤患者黃先生曾經被兩家大型醫院拒診,因為腫瘤位于腦干附近,手術風險極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術中死亡,或者是造成終生植物人,一般的電外科工具因其電刺激性和熱損傷很難進行手術。正在一籌莫展之時,黃先生被上海長海醫院的陳菊祥教授接診,在術中使用安進醫療的電磁刀技術設備,非常快速成功地把病灶去除干凈,黃先生也重獲健康,這一病例也成為電磁刀治療疑難雜癥的典型應用。
安進醫療電磁刀技術可以匹配神經軟鏡來使用,只需要在腦部打一個9毫米的小孔,僅1毫米的手術電極便可深入到顱底或第三腦室完成手術,實現了低創傷性、高安全性的手術效果,目前這一技術已出口日本。電磁刀技術對臨床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也使該技術榮獲2007年度日本醫學科學器械領域以發明劃時代技術為評選對象的最高獎“醫療技術獎”,同時也入選了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科技部和審計署調研后評價電磁刀產品為“世界首創,中國原創”,是國家藥監局批準唯一可以用于神經周邊組織的電外科手術設備,目前已在國內50多家三甲醫院開展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