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呂高排
綠色的軍裝襯衣,綠色的軍裝褲子,就連皮鞋也是制式三截頭。“什么名牌都不喜歡,就穿軍裝舒服。”他對部隊有多依戀?“齊魯最美退役軍人”張傳橋告訴記者:“我心里住著一座鐵打的‘營盤’,誰也搬不走。”因為有這座“營盤”,他從部隊走出來,又和戰友創辦保安公司,建起新的“營盤”,把更多戰友集結在這里,服務社會,造福八方。
1
1989年退役的老兵張傳橋,在部隊服役4年6個月,曾榮立三等功1次,獲嘉獎2次。他在部隊干得很好,回到老家卻無所適從。在山東巨野縣永峰街道西張莊村的8年,張傳橋的日子捉襟見肘。過年了,給孩子買件新衣服,他和妻子都要咬咬牙。他不甘心繼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家生活,“當兵時吃過很多苦,我從來都不覺得苦,現在遇到困難,也不能認輸。”張傳橋決定改變現狀,帶著260元來到北京。
在部隊學過駕駛,可是北京誰又會請他開汽車呢?舉目無親的張傳橋,找到了一份最低端、最簡單的工作——保安。
在那個最冷的冬天,國家博物館啟動改建工程。看管文物、控制車輛、大門警戒等工作共需要80名保安。張傳橋所在保安公司受領了任務。博物館里沒水沒電沒暖氣,張傳橋和隊員們即便穿著軍大衣,依然瑟瑟發抖。最要命的是吃飯,一日三餐,全是方便面。直到現在,他聞到方便面的氣味就想嘔吐。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第三天,保安走了一半;3個月任務完成時,只剩下20人,大家面面相覷,一打聽,全是退役軍人。
任務圓滿完成,沒有丟失一針一線,沒有損壞一草一木。看著瘦了一圈的張傳橋,保安公司領導很感動,當即給他記三等功,把他提升為班長。
北漂的生活,像無根的浮萍,四處流浪。他的住宿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張傳橋機靈,他跑到美國立邦漆在北京的一所倉庫,提出自己的想法:“我給你們免費看倉庫,你們免費讓我住宿可不可以?”一拍即合,張傳橋有了“家”。遺憾的是,這個“家”里的氣味太刺激,不到一個月,他就不得不再次逃離。
2
“能吃苦、能戰斗到最后的都是退役軍人”,這給張傳橋一個很大的啟發:關鍵時刻,還是咱當兵的人可靠。“把戰友集中起來,再建一座‘營盤’”的想法,突兀而不可抗拒地占領了他的思想。從保安到班長,再到招聘經理,張傳橋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2010年1月1日,國務院出臺《保安服務管理條例》,允許社會資本進入保安公司。張傳橋和5位戰友一起把積蓄拿出來,迅速注冊北京時代科安保安服務有限公司,在京郊懷柔一座廢棄的中學校園里,開始扎下第一座“營盤”。
創業最大的困難是尋找客戶。6位老兵在中國政法大學一位領導家的樓下等到半夜,一見面就說:“我們6位都是老兵,現在剛剛成立了保安公司,我們有血性擔當,有能力保證群眾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失,請相信我們。”他們的直白和簡單感動了這位領導。之后,北京理工大學、北大第一醫院、北大第三醫院紛紛找上門來,請張傳橋的團隊提供保安服務。令人驚喜的是,23年來,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這些單位卻從未換過張傳橋的團隊。6位老兵用誠信和實力,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單位,他們的公司還被北京市指定為奧運會安全服務商,在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中,派出850名保安員圓滿完成任務,公司被授予“國慶70周年安保先進單位”稱號。
3
“現在看病掛號很簡單,當初我們最大的難題,是與號販子斗爭。”張傳橋告訴記者,公司接管天壇醫院保安任務后,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2000元錢的專家號,到了號販子手里,轉手成了2萬元。原來,病人晚上辛辛苦苦排了一夜的隊,早晨醫院上班前掛號窗口就會突然出現十幾個彪形大漢,直接擠到隊列最前面。稍有不順從,他們的拳頭就會砸上來。張傳橋和隊員上前制止,一場拳打腳踢在所難免地發生了。之后,他接到一個電話,票販子團伙頭目氣勢洶洶地叫囂:“張傳橋,給你50萬元,不要擋我們的財路!我清楚知道你家地址,咱們和氣免災!”張傳橋義正辭嚴道:“我是一名退役軍人,從來不信邪。勸你懸崖勒馬,投案自首!”作為醫院保安負責人,張傳橋決定打掉這個黑惡勢力,還人民群眾安寧。他冒著危險,悄悄地跟蹤、摸排、搜集證據,掌握所有信息之后,直接來到公安局。報案當晚,反黑警察和保安隊員一起,將22個號販子一網打盡。這一次,張傳橋又榮立三等功。
有一次,一伙搶劫犯瞅準了北大腫瘤醫院的運鈔車,將醫院當天收到的45萬元現金洗劫一空。保安隊員王雷杰沖上去,被罪犯一刀砍中,鮮血淋漓。在奄奄一息之際,王雷杰撥通了張傳橋的電話,張傳橋立即趕到,發現王雷杰用鮮血在地上寫了一串奇怪的數字,“應該是車號!”張傳橋當即報告給現場警察。根據這一線索,警察26個小時就將這一大案成功告破。北京市公安局為他們記集體二等功,張傳橋再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4
如果不是著裝上的區別,很多人會誤以為進入了國家三軍儀仗隊營地。在位于昌平區的公司總部,記者發現這些保安隊員的正步踢得虎虎生風、升旗動作標準瀟灑、擒拿格斗鏗鏘有力、口號聲氣壯山河……至今,張傳橋已經吸納了2800多名退役軍人,全部擔任班長以上骨干。政治敏感化、管理軍隊化、框架軍人化、培訓三級化……嚴謹細致的企業文化,構建起科學的管理體系。
軍旅生涯給張傳橋的血液中注入頑強拼搏的基因,他在全國各地建起17座“營盤”,成立了具有鮮明軍旅特色的保安分公司。很多保安公司一年到頭都在招聘,仍然缺人。張傳橋從來沒有因為人員而著急過。相反,一名員工犯了錯誤要離開這個“營盤”,當即就哭了。記者走近張傳橋,破譯了這里拴心留人的密碼——他從來不開除一個人。張傳橋說,沒有帶不好的士兵,只有不會帶兵的領導。有位保安小學沒畢業,從小靠偷雞摸狗拔蒜苗討生活,在老家連對象都找不到。張傳橋堅持以教育為主,沒事就找他談心,發現他聰明伶俐、心地善良,不是“壞人”。于是把他安排到昌平醫院保安隊,由自己親自帶。帶著帶著,這位保安從班長干起,一步步干到了副總經理。醫院的一位北京籍的漂亮護士看上了他,張傳橋從中撮合,兩人終成眷屬。
堅持自己利潤少一點。在張傳橋心中,社會利益、客戶利益、員工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這樣的信念既讓他贏得了好口碑,也吸引了很多人投奔他。有一家被服務單位拖欠保安費用4000多萬元,無奈之下,張傳橋到銀行貸款給員工發工資,一分也不差,一天也不晚。
像軍營一樣讓人留戀。張傳橋的公司,專門請來一位師職轉業干部擔任政委,下設大隊、中隊、分隊、班。班長每周都要召開班務會,和隊員談心交心。67歲的老班長任來興老伴去世了,他不想再回老家,又超過了保安工作的最高年限,張傳橋租下京郊一塊地,讓和他一樣的老年人在農場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安度晚年。
張傳橋善良。每次回老家,巨野仁愛學校是他必去的地方,那些父母不在的孤兒,見到他就像見到了最親的人。一車面粉一車食用油,再給每個孩子200元零花錢,是他愛心呈現的標配。全縣的敬老院,張傳橋已經全部走過,一個也沒有落下。給老人買的衣服,比他身上的軍裝還貴。6年前,他在昌平買了一個三居室,設置得和賓館一模一樣,全國各地的戰友,誰來看病,誰來出差,都住在這里。有位戰友患了癌癥,家里打算放棄了,張傳橋聽說后,專門買機票接到北京,把自己的私家車讓出來拉戰友看病。三個月,戰友的病看好了,張傳橋卻天天擠公交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