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芷苑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哲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將傳統文化和小學科學教學有機結合,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時為科學教學增添更多的人文內容。文章首先對當前小學科學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融合的現存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將小學科學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最后進行了教學策略分析。
科學課程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發現問題、進行思考、提出猜想,而后通過一個個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最后得出結論。學生只有經過自己探索實踐得到知識,并將其內化于自身的認知結構中,才能做到在合適的情境中運用知識。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促進學生高效完成每一個學習環節的重要方式。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以問題為導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他們通過思維活動,對知識進行深度探究,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表達能力等,從而加深學生對科學概念和科學實驗的理解,促進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總之,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科學整合內容,做到因材施教,依據科學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建立所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2.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基于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借助多媒體,展現并講解與科技發展相關的傳統文化故事,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可以用學生熟悉的成語、俗語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比如,在講解有關杠桿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四兩撥千斤”作為導入語,詢問學生如何以四兩之力撥動千斤之物,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教師要注重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優化學生的認知體驗,關注學生的生活,將小學科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結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富有趣味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中學習知識,喜歡上科學課。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生活中的科學常識,或自主搜集傳統科技文化故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促進其終身發展。
(三)場域融合:開展實踐活動,利用多樣資源
1.開展實踐活動
中國傳統科技文化內容豐富,但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難以將所有知識一次性講解給學生聽。對此,教師可以打開思路,開展探究式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知識,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為了促進小學科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需要根據課標的要求,深入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內容,厘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設計出內涵豐富且互動性強的實踐活動。
以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的“了解我們的住房”一課的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了基礎知識,讓學生了解了現代建筑業的發展后,可以設計拓展活動,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獨立探索或合作探索古代建筑的特點,比較古代建筑與現代建筑在材料、結構等方面的差別。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參觀過哪些古代建筑,而后思考它們有什么特點。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在父母的帶領下參觀古建筑,并將自己的觀察實踐過程和發現記錄下來,形成觀察報告,而后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
2.利用多樣的資源
教師要活用各類資源,促進科學教學開展,比如,在校園內開展拓展小課,在校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科學教學活動中。對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校園內或社會中豐富的實踐教育資源,組織形式靈活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科綜合創新教育實踐與創新性活動課程實踐中學習知識。
一方面,學校可以加大對于科學課程拓展活動的投入力度,建立一些科學成果展示室,既展示當前重要的科技成果,也展示學生在科學實踐活動中的成果,這樣可以激勵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另一方面,學校可以結合社會力量,拓展課堂,比如,與博物館合作,利用博物館的資源,向學生展示古代的科學技術成果,滲透傳統文化,也可以和科技館合作,呈現現代科學技術成果,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安排相應的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在學習與農業生產和養殖有關的科學知識時,學校可以跟周邊的農莊、養殖場等合作,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在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比如,在帶領學生進入農田觀察之后,教師可以運用一些關于農業生產的俗語、古詩詞,如“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還可以滲透節氣時令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我國與農事生產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將科學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提升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主動更新教學觀念,認識到科學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主動擺脫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創新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式課堂;重視整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找契機,融入傳統文化;拓展教學,以豐富的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參考文獻]
[1]范亮.傳統科技融入幼兒園課程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2]李飛.滲透傳統文化,發展學生科學素養[J].江蘇教育研究,2019(34):72-74.
[3]郭曉紅.STEAM理念下小學科學課程開發策略研究:以山西省S小學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21.
[4]張立新.傳統文化與小學科學教學的融合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1(6):37-38.
[5]楊鑫,景梅梅.STEAM教育理念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創生取向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1,13(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