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探討了父權制度下的個人覺醒。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有一個主要線索是完全新創作的,那就是諸侯將兒子送往朝歌當人質,放在商王的手下訓練成質子營。作為養父,商王成功地對年輕人進行洗腦,把年輕人訓練成自己的殺人武器。在父子情的掩蓋之下,實際上是不平等的霸道與強權。
隨著時代的發展,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家庭生活中,父親和子女的地位是天然不平等的。父親以愛之名打罵子女的新聞時有發生。
相比起商王對兒子們的身心控制,姬昌是一個慈愛的父親形象。姬昌的兩個兒子都非常優秀,為此商王非常嫉妒,商王說:“我嫉妒你有兩個好兒子,而我只有一個,他還要殺死我。”姬昌說:“你怎樣對待你的父親,你的兒子就會怎樣對待你。”殷壽說:“你不知道我的父親是怎樣對待我的。”這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觀念下,培養出的不同的人。
一個人生下來,會有先天性的差異。我們能做的是,盡可能地給孩子一個愛的環境、好的教育,鼓勵他做出對個人、對社會有益的選擇。
作為質子在朝歌長大,姬發一開始被商王迷惑,把他視為自己的偶像、崇拜的“父親”。但是現實教育了他,他看到了商王的墮落、虛偽、強權、霸道,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終于擺脫了被暴君控制的命運,站到正義的一邊。
在電影中,姬昌對姬發說:“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這是一種非常現代化的觀念——個人成長、個人覺醒,不以姓氏、權力來站隊,而是以公義、良善為標準。
子女是獨立的人,是屬于全社會的,父與子良好的分離,才是現代教育的目標。魯迅先生百年前就發出吶喊:“應該盡教育的義務,教給他們自立的能力;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摘自《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