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樂昕 許桂清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閱讀教育專著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通過閱讀相應的教育理論,不斷更新已有觀念并指導自身教育教學實踐.[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于實施建議部分強調了認識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規律的重要性,因此中學物理教師有必要深入閱讀與學習學生學習心理學方面的著作.
然而,當前眾多教師對于教育類專著的閱讀僅僅是停留在幾乎不讀或是泛讀的層面,[2]更傾向于在實踐中進行自我經驗總結,不注重學科教學知識的更新與實踐,從而摸不清學生心理發展情況,無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且教育創造力下降.因此本文提出中學物理教育專著五階閱讀方法:專著概覽—閱讀基礎—強化閱讀—閱讀升華—閱讀凝華,并將其應用于最近出版的《物理學習心理學(2022年版)》一書的研讀,探索深度閱讀教育專著的科學路徑,以提高教師閱讀教育專著的質量和效益.
物理教師拿到教育專著,建議首先根據目錄熟悉全書的章節安排,了解系統邏輯和知識體系,對整本書的架構做概括性理解.若跳過目錄直接閱讀內容雖暫時釋疑解惑,但不利于對教育專著核心主題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夯實獨立開展物理學習心理學研究的基礎.因此,在閱讀具體內容前建議瀏覽目錄,立足高視野厘清作者的核心思想、明確全書的核心問題,掌握該書包含了哪些物理教育教學知識、提出了哪些教學或培養策略、解決了哪些物理學習或教學問題等,為高效閱讀奠定基礎.
例如,自目錄可知《物理學習心理學》以專題形式闡述了物理學習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進展、應用策略,并以“概念建立,規律學習,問題解決,知識、過程、能力、方法,自我效能感,熱門研究領域”為邏輯詳細介紹了物理學習心理學.我們可以基于目錄繪制出如圖1所示的內容邏輯圖,并在閱讀完每一章的內容后,建議再次回歸到全書目錄或內容邏輯圖之中,從而形成“既見樹木更見森林”的大局觀,能更好地從不同章節之間的邏輯關聯中認識物理學習心理學,為在實踐中綜合靈活地應用物理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奠定重要的指引.

圖1 《物理學習心理學》內容邏輯圖
在專題概覽基礎上開展基礎閱讀,并利用思維導圖將全書內容整合為互相聯系的知識體系.同時,建議在該階段采用“克期閱讀”法,即在期限內設置短期閱讀目標,可以有效幫助教師構建連貫、有序的物理學習心理學知識體系,而通過結合思維導圖連接每次閱讀內容,能夠高效內化作者傳遞的知識理念、方法策略等,具體探討如下.
物理教育專著的每個專題一般包含章、節、內容等標題,初步閱讀時應有意識地構建知識結構樹,進而豐滿樹干、樹枝、樹葉等內容.建議首先閱讀每個專題中的大標題、小標題,明晰專題脈絡的前提下走近專題介紹的問題背景,了解作者表述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助于教師高效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功能和應用方向等.
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是從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中產生,在閱讀教育專著時不能僅僅是閱讀,應當將前沿的、重要的、目前實施存在困難的內容進行標記,并針對其進行思考.例如,開展《物理學習心理學》專著的基礎閱讀時,建議邊閱讀邊思考:自身知識體系中是否儲備了作者傳遞的物理學習心理學內容,在未來進行教學時應如何落實與學習心理有關的策略,在已有教學經歷中是否存在同樣的困難,并可以將這些思考整合到本章思維導圖的對應位置,以便整合專題內容形成更加完整的物理學習心理學知識結構,圖2的示例供參考.

圖2 《物理學習心理學》第3章“物理問題解決”模塊思維導圖
中學物理教育專著的閱讀過程總會產生困惑,也可能是教師帶著一線教學的某方面困惑進行閱讀.因此,在前述基礎閱讀基礎上,可以進一步針對書中令自己產生困惑的內容,追溯參考文獻進行溯源學習,也建議與同學、同事開展深入探討,結合教科書、教學實例等進行串聯強化,從而對困惑疑難處及其解決辦法形成更深刻的認識.
例如,《物理學習心理學》在“科學過程技能”主題中,可以參考以下3個指引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疑難挖掘(見表1).[4]

表1 問題指引深入挖掘科學過程技能知識示例
結合表1的思考,教師可以進一步翻閱教科書,結合專著和教材開展針對性強化閱讀.例如,翻閱粵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2第1節“安培力”的“實驗與探究”欄目,可以看到教科書編寫者以表2中的關鍵詞指引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過程技能.

表2 教材中反映科學過程技能關鍵詞情況
結合專著提到的相關理論,教師在閱讀過程中意識到:在進行上述模塊實驗教學時,應當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科學過程技能,因此在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安培力方向的同時,教師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于科學事實進行觀察、測量、實驗、歸納,按照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對物理知識進行主動建構,經歷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過程技能.
閱讀物理教育專著,在強化閱讀的基礎上,還需要緊抓貫穿全書的核心問題,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過專題問題鏈接各章,相互關聯形成緊密穩定的知識網絡結構.建議教師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或根據作者在“思考與實踐”模塊中總結的專題問題進行閱讀,緊跟作者對于物理學與教給予示范和方向的指引探索問題的源頭和本質,與此同時借閱權威的教育心理學專著,多版本對比閱讀,在廣泛閱覽的基礎上多維度地思考、多版本地比較以探尋關于物理教學和學習的本質.
以《物理學習心理學》第8章為例,在該章節“思考與實踐”欄目中提出了以下思考問題:“自我決定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何利用自我決定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3]沿著該核心問題出發,閱讀可知自我決定理論認為:“理解學生學習動機的關鍵是個體的三種基本心理需要: 勝任需要、歸屬需要和自主需要.勝任是指在個人與社會環境的交互作用中,感到自己是有效的,有機會去鍛煉和表現自己的才能.”如圖3所示.讀者在閱讀上述內容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物理教學實踐,自我反思與進一步回答專著提出的上述核心問題:自己的物理課,要如何讓那些平時被邊緣化的學生得到“勝任需要”?進而在后續實踐中嘗試結合自我決定理論改進教學,例如,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鍛煉與表現自己對物理的思考,從而讓更多的學生更好地激發學習動機.

圖3 《物理學習心理學》自我決定理論知識結構圖
此外,還可以結合其他心理學的專著的相關內容進行閱讀與比較.例如,《學與教的心理學》也提到了“學習動機激發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對比兩本專著關于學習動機的內容發現,二者對于學習動機的定義、分類、作用及如何激發都進行了詳細闡述,切入視角不同但內容卻相互呼應,因此讀者可以有意識地閱讀多本教育專著中的相關內容,并進行多維度的對比和全面知識網絡的建構,形成對核心問題更深入的思考,為自身教育教學本領賦能.
在目前知識激增、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的形勢下,教師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必須超越自我,加速教師專業發展.當物理教師通過前述提到的各階段的教育專著閱讀后,將會積淀一定程度的物理教育教學知識,并受閱讀內容的啟發將積累儲存的教育教學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這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理論話語中的實踐常常是概念化、結構化、邏輯化和抽象化的實踐,它‘蒸餾’了教育實踐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壓癟’了教育實踐的充盈性與多樣性,‘遮蔽’了教育實踐的復雜性與生成性”.[5]因此,僅僅局限在物理教育專著閱讀,往往還是很難實現實踐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作為教師應將記錄的困惑轉化成為研究問題的原因,將積淀的知識作為研究問題的基礎,將對教學現狀的反思作為教學建議和解決研究問題的關鍵,沉淀閱讀所獲寫作教學論文,或在教育實習、教學工作階段實地應用進行教學設計,進一步解決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驗證閱讀心得的有效性、提出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對策,生成實踐智慧.教師不僅需要將所思所想“說出來”,還要不斷“寫出來”“做出來”.[6]將內隱的思考或實踐經驗外化為語言、文字、實際行動,有邏輯地轉化自己積淀的知識、思想,并系統地記錄轉化的成果、效果,有意識地進行反思改進,從而形成高效習得理論性知識、有效凝華表達性知識的循環模式.真正在量變中實現質的突破,收獲自身的教育結晶,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綜上,教育教學知識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時展現教育教學能力、發揮教育智慧的重要基礎.閱讀物理教育專著不僅幫助廣大物理教師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解決了教學實踐的困惑和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彌補了教師自身對教育教學認識之不足.上文以《物理學習心理學》專著為例,探討了“概覽—基礎—強化—升華—凝華”中學物理教育專著五階閱讀法,希望通過進階式的閱讀為教師全面發展賦能,進而引導教師在研究領域不斷深入、大膽革新,推動教師高質量發展來更好應對教育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