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典藝術館藏銘文硯賞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周同祥(北京)
中國特有的文化和漫長的歷史造就了大量珍貴的文物藝術品流傳下來,大部分已經進入國家級博物館陳列展覽,當然也因為各種歷史原因有很多珍貴的藝術品在民間流通,在今天這個全民收藏的大時代,有的人喜歡收藏瓷器,有的人喜歡收藏字畫,還有的人喜歡收藏家具等等,不勝枚舉。
硯臺的收藏一般會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和材料的選擇分幾個階段:首先是漢唐宋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硯臺是如何從簡單的研磨器演變成實用硯臺。接著是明清階段,這個階段里古人開始注重材料的選擇,并且由于文人的介入,硯臺漸漸被融入到金石體系里,被文人當作一種記錄、抒情、饋贈、自勉的載體,從帝王將相到文人墨客無不捉刀代筆,在硯臺上鐫刻文字繪畫,從而千古流傳。今將十方館藏銘文硯做一展示,其中有釋文和考證不準確的地方,煩請朋友們批評指正。

清代端硯長15.5厘米 寬8.3厘米 高3厘米銘文:鐵耕齋藏
雷悅(1882—1933),字怡甫,一作彝甫,號虛公、鍥公、鐵耕山人、壺盦外史,室名鐵耕齋,長沙人。工山水、花鳥、人物、佛像,精鑒賞。

清代天成端硯長14.5厘米 寬11.3厘米高2厘米銘文:暝秦饋漢齋書畫硯 乙未夏五題于宣武坊南寓廬 素人朱本 素人印
朱本(1761—1819),清代人,字素人,號溉夫、竹西,江蘇揚州人。山水畫法學文伯仁,筆墨秀潤古雅。花卉、人物筆致簡淡恬靜。游寓京師(今北京)時,與其兄文新、泰州朱鶴年并稱“三朱”。

清代端硯長17.5厘米 寬12.7厘米 高2.2厘米銘文:作外吏難免俗毋飲貪泉重為爾辱 云麓自銘判牘之硯

高振霄(1876-1950),字云麓,別署閑云,又號頑頭陀,別署洞天真逸,鄞縣人。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進士,官編修,善書,宗二王參以南北。民國后寓滬教授書法,鬻書自給,間畫墨梅,每日臨碑讀書,至老不衰。子高式熊,中國著名書法家、金石篆刻家。

清代廟前洪歙硯長寬14.8厘米 高3.8厘米銘文:廟前洪者龍尾石之良也今亡其處言如端溪之有青花者然銘曰廟前洪在何許產此石誰適主有美如斯勿用何居 癸未春讓泉過客制
程瑤田(1725—1814),清代經學家,字易田,又字易疇,號讓堂、讓泉過客,安徽歙縣人。平生以著述為事,通音樂,能書法,旁及詩歌,精于鑒別,亦能篆刻,所繪墨蘭頗有逸趣。阮元《疇人傳》稱:“少與休甯戴震相友善,故其經術最深。生平潛心實學,精于鑒別,尤肆力于《考工記》,旁涉六書九數。蓋以其治經考古,皆莫離乎書、數二事。”乾隆三十五年(1770)恩科始中舉,選授太倉州學正,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著有《儀禮喪文服足征記》《宗法小記》《九谷考》《解字小記》《聲律小記》《考工創物小記》《琴音記》《紀硯》。

清代夔龍紋端硯長17厘米 寬11厘米 高3厘米銘文:物有貴爾賤賤爾貴安爾危危爾安者和氏之璧不其較然哉乾隆已卯先君以孝廉督運江南偶購得黑白硯二古窯筆筒一越日市有以數十金收購傳先君探知為故大學士張文貞公府舊物因不敢獻明年次揚子神龍吸水舟物蕩然獨此無恙后歸以屬垙又遇戊申陽侯逾月忽出幾為荷插誤毀洗視皆晏如也先君憮然曰夫物之散處于兩大間幸爾一登龍門聲價十倍固其所也既一旦淪落市廛終老巖穴矣而又屢遭不虞其貴賤安危亦何岌岌乎雖然成敗有數祻福無門亦盡其在我而已獨此硯也乎哉小子之志垙不肖感佩遺言敬鐫石末 時 大清嘉慶十七年壬申七月既望芥舟羅垙志我我山房印 楚江芥舟子志 我我山房之寶 師喬 金線硯
沈宗騫(1736—1820),清代乾嘉時人,字熙遠,號芥舟,又號研灣老圃,浙江烏程(今湖州)庠生。生平杰作《漢宮春曉》《萬竿煙雨》二圖,為賞鑒家所寶,有神品之目。晚年則純用焦墨。

明代壽字端硯長15.2厘米 寬11.2厘米 高1.7厘米銘文:松齡祝壽 壽道人題 萬壽琪印 百硯齋辛字第二研 星父印
萬壽祺(1603—1652),明末清初文學家、書畫家,字年少,又字介若、內景,入清衣僧服,改名慧壽,又名明志道人、壽道人、壽若、若若,世稱年少先生,祖籍江西南昌,曾祖輩遷至江蘇徐州。曾參加抗清活動,兵敗后隱居江淮一帶。萬壽祺為人風流倜儻,工書畫,精于六書,癖嗜印章,輯有《沙門慧壽印譜》一冊。

清代雘村石硯直徑14.2厘米 高1.8厘米銘文 :頤道居士印
陳文述(1771—1843),字譜香,又字雋甫、云伯,別號元龍、退庵、云伯,又號碧城外史、頤道居士、蓮可居士,錢塘人。嘉慶時舉人,官昭文、全椒等知縣。詩學吳梅村、錢牧齋,博雅綺麗,在京師與楊芳燦齊名,時稱“楊陳”,著有《碧城詩館詩抄》《頤道堂集》等。

清代石渠端硯長寬各12.5厘米 高2厘米銘文:奮霄賢世講 索贈晚節留香菊吐英,紫云一朵自大成。何當更乞東坡叟,使役來題古硯銘。似馨其嵐色馬肝,千金易何一卷難。不須細辨真和偽,只要相傳墨未干。乙未秋日張鑒初稿
張鑒(1768—1850),清代詩人、藏書家、校勘學家,字秋水,號春冶,浙江歸安人。嘉慶九年(1804)副貢生,任武義縣教諭。阮元撫浙,創辦詁訓精舍,張鑒與同里楊鳳苞、施國祁皆被聘為精舍講席。

清代端硯長5.3厘米 寬3.7厘米 高0.5厘米銘文:花農所貽 東蒙寶之
萬樹(1630—1688),清代江蘇宜興人,字紅友,又字花農,號山翁,國子監生。康熙十八年起,先后在福建、廣東任吳興祚幕僚。工詞曲,曾作傳奇及雜劇二十余種,尤精詞律,有《詞律》《香膽詞》《擁雙艷三種曲》《璇璣碎錦》。
屠廷楫,清代人,字爾濟,一字東蒙,嘉興人。諸生,而后棄舉子業,好詩酒自樂,以農桑教子,務實自給,與同里盛遠、項奎稱“槜李三高士”。著有《鹿干草堂集》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