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大庸

2023年6月5日,美國加州,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CEO庫克與Vision Pro合影
6月6日,蘋果公司在2023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Apple Vision Pro—一款集合了AR與VR功能的MR(混合現實)頭戴顯示設備。
這是蘋果公司時隔多年再次推出的“One more thing”。該公司的CEO庫克激動地表示:“我相信增強現實是項意義深遠的技術,數字化內容與真實世界的融合,能為我們解鎖前所未見的體驗。”他認為,Vision Pro會在PC及手機造就的個人計算時代、移動計算時代之后,將我們帶入空間計算時代。
從庫克的表述來看,蘋果公司已然將“空間計算”視為新一輪的計算機范式轉變,Vision Pro則是蘋果公司押注這個全新時代所倚仗的關鍵硬件設備,足可見蘋果對這款產品寄予厚望。
果真如此的話,電影《頭號玩家》所描繪的綠洲,儼然成真。
從發布會及事后科技博主們的體驗反饋來看,Vision Pro的完成度相當之高。大部分評價認為,蘋果此番推出的Vision Pro,將頭顯設備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客觀來看,蘋果并沒有“發明”新的頭顯設備,Vision Pro仍然延續著此前頭顯設備行業的設計范式和功能框架。
但是,Vision Pro令人驚嘆之處在于,它把目前技術水平下能夠實現的功能推向了極致,蘋果在屏幕表現、運算能力、交互方式和功能性這四個維度上的升級,讓Vision Pro產生了質變。
此前的頭顯設備有著畫面過暗、分辨率不高的通病,這就導致最終呈現的畫面不真實、顯示效果粗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Vision Pro采用了兩塊定制的Micro OLED顯示屏,單眼分辨率超過4K。
高分辨率保證了畫面的明亮和清晰度,一方面使外部環境更接近肉眼所見,另一方面極大地提升了電影、游戲等使用體驗。更重要的是,它使得那些虛擬場景更加細膩、逼真,具有真實的臨場感,而不再是一些充斥著鋸齒和簡單幾何圖形的動畫。
在交互方式上,此前業內通行的方式是使用手柄或終端—蘋果公司則踐行其一貫的極簡主義,創造了全新的手眼交互方式,自然流暢,學習成本極低。
科技博主們測試后紛紛表示,Vision Pro的眼球追蹤能力令人嘆為觀止,基本上是“指哪打哪”,誤差在毫米級,使用體驗充滿安全感。
此外,用戶只需要動動手指,甚至連手臂都不用抬起來,就可以實現窗口的拖拽、收放等操作,這份優雅,讓人聯想到了iPhone剛推出時的震撼場景。
更具現實意義的是,Vision Pro內置了蘋果系統。在“蘋果全家桶”的加持下,Vision Pro不僅可以完成影音、游戲等娛樂功能,而且還可以很好地處理通訊、會議、文檔辦公等任務,極大地拓寬了頭顯設備的使用場景。
Vision Pro的眼球追蹤能力令人嘆為觀止,基本上是“指哪打哪”

頭戴顯示設備Apple VisionPro
在硬件方面,為了應對大量的算力需求,蘋果公司采用了M2+R1雙芯片配置。其中,R1芯片是為Vision Pro量身定做的,目的就是實時處理設備上搭載的12顆攝像頭、5個傳感器和6顆麥克風的輸入,降低延遲。
據蘋果公司表示,Vision Pro的延遲約為12毫秒,幾乎難以察覺—延遲降低的重要意義在于,能有效緩解頭顯設備在使用體驗上造成的眩暈感。
作為初代機,Vision Pro仍有諸如笨重、續航差,視野狹窄等缺點,而且3499美元的定價,使得這款產品注定無法廣泛流行。
果不其然,在發布會之后,蘋果下調了對Vision Pro銷量的預期,從最初的300萬臺降至15萬臺,原因主要是高昂的售價和產能限制。但是,Vision Pro的問世,讓人們真正看到了頭顯設備走出商場游戲機廳、進入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Vision Pro的“無邊大屏”意味著無限的靈活性和自由度
自2016年VR/AR頭顯設備步入高速發展期后,整個行業已經經歷了幾輪高低起伏,到現在,頭顯設備的發展進入了一個迷茫的階段。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2022年,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僅有970萬臺,同比下滑12.8%。
原因有很多,但從產品角度來說,其在設計上無法擺脫使用方式怪異、笨重的特性;而在內容層面,頭顯設備在娛樂之外的功能尚不成熟,無法成為生產力工具,巨頭們借由VR/AR所描繪的元宇宙遠景,仍然非常遙遠。
在這樣一個尷尬的時刻,蘋果公司帶著Vision Pro加入戰局。盡管我們尚無法判斷,庫克所言的“空間計算”是否就是未來,但基本可以認為,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計算時代”,的確已經走至瓶頸。
這從智能手機的銷量得到了反映。2022年,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創有史以來的最大降幅,共計出貨2.86億臺,同比下降13.2%。
全球市場亦不樂觀,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1億臺,同比下降11.3%;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802億部,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7%。
這既有經濟環境的影響,也與智能手機自身發展陷入停滯有關。
從喬布斯推出iPhone,將智能手機帶入觸屏時代以來,智能手機的范式就被確定,此后再沒有出現革命性的變化。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圍繞著智能手機的功能定位、屏占比、尺寸等討論,都已基本明確,不僅在設計上至臻完善,甚至出現了功能過剩。
就拿蘋果公司的iPhone來說,這款產品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進入成熟期,以至于每年的更新換代只能在UI、屏幕、攝像頭、顏色等細枝末節上打磨,難再產生顛覆性的、令人驚嘆的設計。
從前發布新款手機時萬人空巷的盛況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機傳三代”的蕭條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科技產業也在翹首以盼一場新的產品革命,進而激活整個市場。
Vision Pro的出現,終于讓市場和用戶感到興奮。但是,為什么此前的頭顯設備,不足以做到這一點呢?
原因在于,此前的頭顯設備雖然跳出了PC和智能手機的范式,但是在功能表現上,不盡如人意,不足以替代PC和智能手機。Vision Pro則不同,它在跳出范式的同時,還延續了PC和智能手機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功能和用戶體驗推向新的高度。
分析人士預計,未來一切與屏幕有關的行業,諸如電影院、演唱會、電視、PC和智能手機等,都將隨著Vision Pro和頭顯設備的成熟,受到劇烈沖擊。
為什么庫克認為頭顯設備將是智能手機的接棒者?原因在于,頭顯設備是“屏幕”這一媒介的又一次升級,是新一代的信息終端。
在PC時代,人們第一次創造出了一個游離于現實之外的互聯網世界,但受限于PC龐大的體積,無法隨時隨地進入這個虛擬世界。
到了智能手機時代,便攜性的問題被解決。然而,手機的便攜性與狹小的屏幕,催生出了新的矛盾,既移動互聯時代特有的信息量極大增加,和信息容量極速萎縮的矛盾。

Vision Pro的操作手勢展示圖
智能手機時代的文本,表現出了巨量卻缺乏深度的特點。
盡管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瀏覽、傳遞和制造信息,但手機屏幕無法承載如此巨量的信息,造成了智能手機時代特有的“信息饑渴”,以至于各大廠商紛紛在手機尺寸和屏占比上鉚足功夫,以求便攜與信息顯示之間的平衡。
與此同時,狹小的屏幕間接鼓勵了簡略、粗糙的內容生產,不僅圖片和視頻被以高度壓縮、抹去細節的方式呈現,就連文字表達也為適應屏幕尺寸,而變得短促和淺顯。
這使得智能手機時代的文本,表現出了巨量卻缺乏深度的特點。
頭顯設備的成熟,將有效地改善手機屏幕尺寸帶來的便攜性,與信息容量之間的矛盾。
盡管目前,頭顯設備仍然無法滿足便攜使用的需要,但從產品特性來說,頭顯設備一體式的設計,注定要朝著便攜的方向發展—一旦頭顯設備擺脫了現有的笨重模樣,人們將擁有一塊具備便攜性的“無邊大屏”。
“無邊大屏”意味著無限的靈活性和自由度,任由用戶調取、調整,使得便攜又具有深度的信息處理成為可能。
人們既可以專注于一塊超大的屏幕,享受沉浸式的觀影、游戲和閱讀體驗,又可以在工作時,調取任意數量的屏幕,提高信息輸出密度,實現多線程的任務需要。
這種特質將進一步釋放互聯網的能量,使深度數字化的日常生活成為可能。
在數據已經成為“新的石油”的時代,頭顯設備所代表的發展方向,將對資本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在此意義上,Vision Pro就像一條鯰魚,刺激了整個行業。不難預見,隨著蘋果入局,又一輪的行業洗牌即將到來,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將迎來新的變革。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