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山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出版工作不忘初心、服務大局,在為廣大黨員干部奉獻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的同時,也形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成功的做法,這些經驗與做法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做好新時代出版工作的基本遵循。這些經驗和做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一是始終堅持黨對出版工作的全面領導。黨對出版工作的領導,既明確寫入黨的“一大”決議當中,也落實到黨在“一大”以后成立的各種出版管理機構當中,黨在不同時期的出版管理機構名稱雖多有變化,或中央出版部,或中央出版發行部,或中央宣傳部等,但是黨對出版工作的領導與管理卻一刻也沒有放松,且不斷改善與加強。可以說黨對出版工作的領導既體現在政治導向上,也體現在組織機構、法律法規上;既體現在宏觀政策層面,也體現在微觀管理層面,真正做到了全面領導。
二是始終堅持把傳播馬克思主義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在建黨之前,出版工作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宣傳、組織、動員作用,黨的早期領導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等都曾利用報刊圖書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為黨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礎、理論基礎。建黨以后,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出版發行機構,出版了大量馬克思主義著作、黨的創新理論著作。如人民出版社在1921 年成立伊始,就出版了“馬克思全書”系列、“列寧全書”系列,以及“康民尼斯特叢書”(即“共產主義者叢書”)等十多種圖書。在延安時期(1937?1947),解放社、新華書店不僅翻譯出版了大量馬列著作,還出版發行了毛澤東等人著作。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思想及黨的創新理論的出版更是出版工作的首要任務。
三是始終堅持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文化需求作為重要的目的。出版工作有多重屬性,出版物也有多種類型、多種功能,在做好馬克思主義著作出版傳播的同時,出版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圖書,滿足人民群眾學文化、學技術等需求也是出版工作的重要職責。據有的學者統計,在中央蘇區時期,蘇區出版機構出版的文學藝術圖書就有100 多種。延安時期,延安等地出版機構出版圖書則更為豐富多彩,其中歷史圖書157 種,社會科學和政治圖書111 種,還有自然科學、醫藥衛生、農業技術圖書,以及中外小說、戲劇、音樂、美術等圖書,很好地滿足了根據地解放區的人民生產與生活學習閱讀需要。
四是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出版的原則,堅持正確的出版導向。政治家辦報、辦出版是我們黨新聞出版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其主要要求是報刊社、出版社的主要負責人要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新聞出版工作要服務于大局、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縱觀黨的百年出版史,我們可以發現,黨的許多領導人都從事過新聞出版工作,或是主編報紙、期刊,或是辦書店、出版社,或是為報刊寫稿子、改稿子,這些都是政治家辦出版的生動體現。
五是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既包括了政治導向上的要求,也包括了內容表達形式上的要求。早在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就對蘇區的《時事簡報》明確提出:新聞要用大字、用當地的土話來編寫,看上去明明朗朗,看完了爽爽快快,是真正群眾的讀物。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的編輯人員說:辦好報紙,把報紙辦得引人入勝,在報紙上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是黨的工作中的一項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確立了出版工作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基本原則。
六是始終高度重視書報刊的發行工作。抗日戰爭期間中央就明確提出:要注意組織報紙刊物書籍的發行工作,要有專門的運輸機關與運輸掩護部隊,要把運輸文化食糧看得比運輸被服彈藥還重要。這是黨中央重視發行工作的一個例子。其實黨中央對發行工作的重視是一貫的,為了做好出版物的發行工作,我們黨創辦了多種形式的發行渠道,比如黨內的秘密交通渠道,比如在國民黨統治區創辦的新青年社、上海書店、三聯書店等,比如在根據地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等,這些發行渠道承擔了不同的出版物發行任務,使我們黨的聲音、黨的主張能有效地傳播出去。
七是始終堅持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相結合。利用出版工作做好對內對外宣傳是我們黨的一貫做法。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針對不同的對象,出版了專門面向黨員、團員、戰士、工人、青年、婦女等各個不同群體的書刊,出版了面向根據地解放區群眾的書刊,以及面向國民黨統治區群眾閱讀的書刊,有區別地宣傳黨的主張、政策,爭取最廣泛的群眾支持。針對海外,我們在法國、蘇聯等國家,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出版書刊,宣傳我們黨的主張,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等。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內對外宣傳有機結合,我們不僅建立了龐大的海外出版傳播機構,還通過出版“走出去”工程讓我國的出版物走入了世界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