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矛盾論視角的出版融合發展要義辨析

2023-08-11 17:26:38李弘
出版與印刷 2023年3期

摘要:基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運用矛盾論方法分析出版融合發展的規律,推動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高質量發展。文章基于本體論和實踐論對“出版”“數字出版”等概念進行辨析,歸納兩者的本質屬性即“內容價值創造”。并基于矛盾論提出出版融合發展是出版發展變化中的矛盾運動主要形式,不斷推動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實現“對立同一”。文章進一步分析了出版融合發展中的內容與技術、業務發展與管理創新、傳統出版數字化轉型與數字出版新興業態三組重要關系,提出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以技術平臺建設為突破口、以體制機制創新為著力點等推動出版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出版;數字出版;融合出版;出版融合發展;矛盾論;實踐論;矛盾運動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42

作者單位:1)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2)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出版融合工作委員會

在數字經濟環境下,通過推動傳統出版業轉型升級,加快數字內容資源的深度整合,促進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融合發展,是實現我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和出版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本文旨在進一步厘清“出版”“數字出版”“出版融合發展”的概念,思考出版融合發展中內容、技術與管理的邏輯關系,探討出版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

一、概念辨析

《論語·子路》記載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全面理解和認知“出版”“數字出版”“出版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并嘗試給出較為準確的釋義,對于出版從業者來說,不僅是理論認知問題,也涉及具體的出版工作實踐,更是今后出版業發展的政策路線問題。厘清相關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有利于形成行業共識,推進產業發展。

1. 什么是出版

1989 年版的《辭?!穼Α俺霭妗钡慕忉屖恰鞍阎魑锞幱〕蔀閳D書報刊的工作?!F代出版工作泛指出版、印刷、發行三個環節”[1]。該釋義將出版認定為工作,且囿于“圖書報刊”,仍以狹義概念來定義出版。“出版”只限于“著作物編印”,是和“印刷”“發行”并列的一個環節。同時期,我國一些出版單位設立的“出版部”或“出版科”專責書刊印制業務,也反映了當時對出版概念認知的局限。1990 年,林穗芳在《明確“出版”概念 加強出版學研究》中提出關于出版的釋義:“選擇文字、圖像或音像等方面的作品或資料進行加工,用印刷、電子或其他復制技術制作成為書籍、報紙、雜志、圖片、縮微制品、音像制品或機讀件等以供出售、傳播?,F代出版工作包含編輯、制作、發行、管理等環節。”將出版的定義概括為“選擇作品復制發行”,[2] 給“出版”新增了“編輯”“管理”環節,并且考慮現代出版業的發展,將音像資料、縮微制品等非印刷品也納入其中。

進入21 世紀,學界對出版的概念認知漸趨統一。施勇勤提出,“出版是對人類精神活動的創造成果進行選擇、加工和設計,通過載體的形式,面向社會公眾進行有償傳播的一種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出版的本質是通過經濟運作的方式來傳播人類精神活動的創造成果”[3]。張志強認為,“出版是將文字、圖像或其他內容進行加工、整理,通過印刷等方式復制后向社會廣泛傳播的一種社會活動。出版的過程,是傳播人類知識的過程,也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過程”[4]。根據全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出版專業基礎·初級》(2020 年版)的定義,出版“是指有組織地編輯、復制作品并向公眾發行的活動”,并明確提出構成出版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是“編輯、復制和發行”。[5]2022 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編輯與出版學名詞》沿用了出版的三要素定義,強調“出版”一詞的全稱為“出版活動”,是“對作品進行選擇、編輯、復制、向公眾傳播的專業活動”。[6]

在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驅動下,復制技術不斷發展,出版物載體不斷變化,傳播方式更加豐富,新的出版形式不斷產生,出版概念的外延不斷擴大,關于出版的定義必然發生改變。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明確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盵7] 對于出版的認知,我們也可以實踐論為基礎,根據出版的主客體關系來研究其本質。從出版主體而言,出版是人類編輯、復制作品并向公眾傳播的專業活動;而從出版客體來講,出版是一種利用技術工具、按照相關的工藝流程進行數據采集、信息加工和知識服務的“內容價值創造”過程。出版主體和出版客體通過出版實踐活動相互作用,構成了全部出版活動的矛盾運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出版主客體各要素之間的矛盾運動構成了出版的全部。

從實踐論和本體論觀點出發,出版除了是一種對作品進行選擇、編輯、復制、向公眾傳播的專業活動,其本身還是一系列編輯方法、復制工藝和傳播手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版技術?在“內容價值創造”過程中的集成、綜合和創新。我們今天使用的編輯方法、復制工藝和傳播手段雖然與古代“編輯家”們的方法、工藝和手段完全不同,但它們是在過去所有的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繼承和創新,一步步發展而來的。

從我國出版業的實踐來看,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出版主體的活動,如編輯、復制和發行等,而往往忽視出版主體的活動對象?數據、信息和知識等出版客體及其價值創造過程,更沒有注意到這種客體的價值創造過程的要素變化和創新可能會對出版主體及其活動產生的反作用,從而有意無意忽視了出版實踐活動中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所構成的一系列工具、方法、規范乃至法律等集合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技術變革與管理創新。

因此,依據出版的主客體矛盾運動關系,出版可以被定義為:“一種由一系列技術變革和管理創新構成的內容價值創造過程。出版活動是對數據與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以形成知識性產品,并向公眾傳播。

2. 什么是數字出版

從20 世紀90 年代后期開始,隨著電子出版、網絡出版、數字出版等新興出版業態的出現,互聯網的開放性和顛覆性推動著出版業不斷重構。出版概念的外延不斷擴展,內涵也在發展變化,引發業界和學界的爭議。

概念的變化是絕對的、必然的。吳澤林[8]提出,概念的發展、轉變以及詞性的變化主要受所處時代的環境影響,往往由國家經濟發展、政治變革、社會轉型和國際形勢導致的基本價值和實踐方式的改變所致。概念與其所處的歷史階段的意義結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徐麗芳[9] 提出,所謂“數字出版”就是指從編輯加工、制作生產到發行傳播過程中的所有信息都以二進制代碼的形式存儲于光、磁、電等介質中,必須借助計算機或類似設備來使用和傳遞信息的出版,并認為數字出版與電子出版、網絡出版以及按需出版和數字圖書館等業務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張大偉[10]認為,數字出版是以標記語言為基礎,以全媒體為顯示形式,以強大的鏈接、搜索功能和個性化定制功能為主要特點的知識組織和生產方式。徐麗芳和張大偉都強調數字出版是技術變革給出版帶來的特征變化。

李曉丹等[11] 提出運用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關于“典型性概念”和“容納性概念”的理論,分析出版概念演變的階段性特點,認為出版是以“內容生產制作?公共媒介?傳播?受眾”為過程框架,對知識、信息等精神產品進行專業化運營和傳播的一種社會化活動。這對界定出版概念的定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就是要關注概念演變的階段性特征。

王曦等[12] 依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視角提出了“出版數字化”(digital of publishing industry)和“數字化出版”(digital publishing)的兩個數字出版下位概念,并建議據此來定義數字出版。其中“出版數字化”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出版業的各個業務環節進行改造,是傳統出版業務在網絡環境中的延伸或擴展,可以認為是“出版上網”。而“數字化出版”是指基于互聯網環境進行內容策劃、生產和運營的全過程,將數字內容生產和服務與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文化發展融為一體的一種新型出版活動。出版數字化是手段、過程和局部,而數字化出版是目的、結果和整體,兩者在出版生產力(技術變革)與生產關系(管理創新)的辯證關系作用下發展變化,最終實現出版在數字環境下的“同一”。探究數字出版的本質,不僅要研究數字出版自身,還必須對數字出版的發展過程進行研究。數字出版既是研究的對象,同時也是研究對象的發展過程,要通過研究數字出版主客體矛盾運動的規律,來揭示數字出版的局限性、發展性,從而不斷深化對數字出版本質的認知。這既是前述基于實踐論和本體論對出版認知的延續,也是研究數字出版的辯證法。

綜上,出版環境的變化,除了來自數字技術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也來自出版管理機制的創新。即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出版形態的改變,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出版形態,必然需要出版管理機制的創新,而出版管理機制的創新又會促進新的技術變革,催生出新的出版形態。數字出版的這種主客體矛盾運動,推動著數字出版的發展。我們對數字出版本質的認知始終具有局限性和發展性,這種認知將隨著數字出版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從實踐論的角度,可以將數字出版看作出版在數字化技術應用和相應的管理機制創新作用下產生的新型出版模式。因此,與出版類似,數字出版可被定義為:“一種由一系列數字化技術變革和管理創新構成的內容價值創造過程。數字出版是對數據與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以形成知識性產品,并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的活動?!币簿褪钦f,數字出版和出版具有相同的本質,都是一種“內容價值創造”過程,都需要對數據、信息等內容進行選擇和加工,形成知識性產品,并向公眾傳播,為受眾提供知識服務。兩者的區別在于,數字出版強調使用“數字化技術”和通過“信息網絡”傳播。正是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貫穿傳統出版編輯、復制和發行全過程的手段、方法、工具等一系列出版技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和體制機制也在不斷演變。

“數字出版”與“出版”的區別是外在的、特殊的和局部的,而其共同點“內容價值創造”過程是本質的,更具有普遍性和長期性。

一方面,無論數字出版的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如何變化,只要“內容價值創造”過程存在,出版的本質就保持不變?!皟热輧r值創造”通過紙張、磁帶、光盤等有形介質實現是出版,通過互聯網形態(如用戶瀏覽)實現也是出版。對于“出版”與“數字出版”的發展性和同一性要辯證地看待,從主客體兩方面加以辨析。既要大力推動出版數字化發展,也要壯大數字化出版新引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大做強數字出版產業,助力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出版的本質特征不變,不代表其表現形式和業務生態也不變。我們研究數字出版,在關注其本質屬性時,還應關注其技術賦能特點、內容生產過程、產品表現形式、業務組織管理、產業商業模式等數字出版新業態與傳統書報刊等有形載體的出版業態的不同點。例如,傳統出版內容提供商在向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的過程中,將涉及數字資源管理、資源結構化加工與標引、知識關聯與知識資源服務等工作內容和管理流程,其中技術平臺的搭建和IT 資源的云服務,都與傳統出版流程有著本質的區別。[13] 又如,傳統出版在產品交付之后基本完成了“內容價值創造”過程,而數字出版交付產品之后,在線服務才剛剛開啟,大部分的“內容價值創造”活動還將陸續啟動。兩者在服務模式和產品生命周期上的區別顯而易見。因此,應用數字技術和網絡平臺開展的數字出版活動,涉及一系列出版技術變革和管理創新,與傳統書報刊出版活動應用“編、審、?!狈椒ㄕ摰募夹g體系和企業組織管理模式,存在明顯不同,出版從業者必須認真研究并不斷探索數字出版的平臺化、精品化、場景化,以及在業務模式和管理機制等方面的特殊性。

3. 正確認識出版融合發展

出版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創新的概念,近年來提出的“出版融合發展”將不斷推動“出版”拓展新業態和新領域,從而引發更為深刻的變革。

關于“出版”和“數字出版”概念定義的爭鳴,沒有影響出版進入融合發展新階段。近年來,學界又提出“出版融合發展”和“融合出版”等概念。筆者從認識論與本體論相結合的角度出發,曾提出“融合出版是將出版與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活動,也是將出版業務與新興技術和管理創新融為一體的新型出版形態”[14]。按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同時又為實踐服務。毛澤東在《實踐論》一文中闡述了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于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币J識事物的本質就“需要不斷從實踐工作中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論的系統”。[15]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推動著人類的實踐活動和理論認知不斷發展。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也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回到出版業,隨著社會變革和科技發展,出版從簡帛、手抄到雕版活字印刷,再到現代意義上的“編輯復制發行”,其內涵和外延一直在不斷變化和發展。我們對中國出版業的認識和理解,也應從感性思維、知性思維逐步上升到理性思維。對出版這一事物的認知,也需要從辯證法的角度加以辨析。我們除了認識到“編輯復制作品并公開發行的活動”這一出版概念的凝固性、抽象性和片面性之外,還需要探求出版主客體之間的矛盾性、運動性和同一性。要認識到數字出版已成為出版在數字時代和網絡社會的一種特殊形式。如果將“出版”“數字出版”以及“融合出版”當作“出版從自身走向對立面、最終走向對立同一”矛盾運動普遍性規律的具體體現,那么“出版”和“數字出版”正是由于“出版融合發展”這一“矛盾運動”實現了“對立同一”,最終成為“新出版”。

因此,“出版融合發展”實際上是推動我國當代出版業改革和發展的矛盾運動的主要形式。由于“內容價值創造”這一本質屬性沒有變化,傳統書報刊出版、電子出版、網絡出版、數字出版、融媒體出版、融合出版等在不同話語體系下,具有編輯、復制和發行特征的社會活動,都是出版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對立同一體”,既包括紙質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具有有形介質的出版物,也包括在線數據庫、有聲讀物、網絡原創文學、數字教育、數字音樂、網絡動漫、網絡游戲等表現形態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及其基于互聯網的服務模式。通過融合發展,“新出版”不斷優化、調整、完善,提高了作品的編輯、復制能力,擴展了知識傳播和文化傳承的影響力,從而擴大了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教育科技的服務范圍。

基于此,在出版實踐工作中,不應簡單地規定什么是傳統出版,什么是數字出版,而應牢牢把握“出版融合發展”這一出版發展變化中的矛盾運動主要形式,堅持用“內容生產”和“知識服務”這一出版的普遍性,與數字技術變革和管理模式創新的特殊性進行融合,從而更好地實現出版產品形態、業務模式、經營方式和發展領域的持續創新,不斷提升“內容價值創造”的水平,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時,推動“出版”和“數字出版”從肯定走向否定,并最終達到否定之否定的“對立同一”。出版實踐的創新和發展,將會推動出版認知的不斷更新,必然會使得“出版”“數字出版”以及“融合出版”的概念走向同一。在此過程中“出版融合發展”將會成為出版主客體之間作用和反作用的矛盾運動的主要形式。

二、出版融合發展的重要關系分析

從我國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到新興出版業態的發展壯大,從國外主要出版集團數字化模式創新到我國出版融合發展的探索實踐,無一不在優質內容集成、先進技術應用和管理模式創新三個方面著手和投入。也就是說,推動數字出版業的壯大、推進出版業的融合發展,必須認真思考內容、技術與管理的邏輯關系。

基于此,從業務微觀、企業中觀和行業宏觀三個層面上看,我國數字出版業還必須處理好以下三組重要關系,以厘清出版行業和各出版單位的發展思路和路徑。

1. 內容資源與技術應用的“體用關系”

內容資源與技術應用的關系涉及數字出版的本質。一味強調技術的作用,投入重金盲目搭建數字出版平臺,或者一味強調內容的重要性,不重視技術研發投入、與技術提供商的合作,都是對內容與技術辯證關系的誤讀。

內容資源尤其是數字化的內容資源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是數字出版的兩個基本要件。其中,內容是數字出版的目的,技術是數字出版的手段,所謂“內容為體,技術為用”。“內容為體”,強調數字出版的本質是對內容的選擇、對內容的編輯加工和對內容的傳播;“技術為用”,表明數字技術的特征或屬性決定了數字出版的內容選擇、編輯加工和傳播方式。如何利用新技術實現知識產品與服務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統一,即平衡技術和內容的協同發展,是數字出版發展過程中首先需要處理好的關系。

2. 業務發展與管理創新的“協同關系”

2020 年9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要求:“要盡快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苯⒁詢热萁ㄔO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出版業發展模式,是強化數字出版生產力要素的重要舉措,而創新管理為保障則體現了推動數字出版生產關系適應數字出版生產力發展的機制創新。

開展新時代的數字出版工作,必須輔之以相適應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考核激勵機制,確保新型數字出版工作條件下的生產關系與數字出版生產力之間的有效互動,從而實現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各環節在內容、技術與管理的全域融合。管理創新包括出版融合業務的流程重組、出版融合發展的成果分配和考核評價、出版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和職稱體系建設等。這些是實現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在推進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但要重視內容和技術的協同推動作用,還要重視管理機制與前述兩者的配套關系,始終狠抓管理機制創新的支撐保障。

3. 傳統出版數字化轉型與數字出版新興業態的“互動關系”

數字出版產業大致包括兩部分:一是傳統出版數字化轉型,如電子書報刊出版、數據庫出版等;二是數字新興出版業態,如數字閱讀、數字教育、數字音樂、網絡動漫、網絡游戲、網絡文學、網絡廣告等。前者是運用新技術對傳統出版進行改造,提升傳統出版業的服務水平,屬于出版數字化范疇;而后者則是由新技術帶來的出版范疇的拓展,形成新的出版領域。

在壯大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過程中,傳統出版的數字化和數字出版的產業化、精品化同等重要,不可偏廢。應該在堅持傳統出版數字化和數字出版產業化協同推進的同時,不斷促進兩者在內容、技術、平臺和渠道等方面的互動發展。同時,還應將傳統出版業的數字化和數字出版新興業態放到國家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大背景中,從戰略和戰術兩個維度處理好兩者的辯證關系。

內容與技術、業務發展與管理創新、傳統出版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出版新興業態這三組關系,反映了從業務微觀、企業中觀和行業宏觀三個層面對數字出版的認知。與對出版的本質認知一樣,對上述三組重要關系的不同處理,都會影響數字出版工作業務實踐、管理創新以及對發展思路的理解和設計,也就是說,綜合對上述概念的認知和重要關系的理解,推動我國出版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可以從人才隊伍建設(業務微觀)、技術應用研發(企業中觀)和管理機制創新(行業宏觀)等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三、推動出版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

“十四五”國家數字化戰略和文化強國戰略已經繪就,《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了錨定出版強國建設目標、發展壯大數字出版產業的藍圖。2022 年4 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的《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現,需要廣大出版從業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基于“內容價值創造”的出版本質認識形成行業共識,找準問題所在、捋清工作思路、穩步推進改革。出版融合發展的路徑設計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 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推動出版融合發展

2021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頂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瘪R克思主義者認為,人是改造自身的決定性因素,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體性力量。

我國出版業有一項很好的制度那就是實行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出版管理條例》第五十三條明確規定:“國家對在出版單位從事出版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實行職業資格制度;出版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國家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取得專業技術資格。”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是國家對從業人員從事出版專業技術工作所必備的素質和能力的認定,這就從根本上為出版產品的質量提供了基本保障。隨著出版融合發展,對出版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能掌握一定的數字化生產、管理和運營知識。2022 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簡稱《國家職業大典》)將“數字出版編輯”正式納入職業目錄。在《國家職業大典》中,將數字出版編輯描述為“從事數字化出版產品策劃、編輯、加工、轉換的專業人員”。其主要任務工作包括:①策劃數字化出版物及相關產品;②物色腳本創作者和制作者,收集素材、資料;③組織產品內容并主持制作;④進行產品內容數字化轉換,修改、標注并建立索引;⑤編輯加工產品內容,主持制作、合成數字化出版物及產品;⑥檢查、監督產品內容和質量。[16] 新版《國家職業大典》首次標注了97 個數字職業,是我國職業分類的重大創新,對推動數字經濟、數字技術發展以及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各出版單位可以此為契機,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制定與出版融合業務相關的人才隊伍建設措施。如開展全員融合發展理念培訓,開展與數字技術相關的編輯策劃、加工制作與運營服務培訓,明確與融合發展業務相關的崗位職責,建立考核評價和績效激勵機制,等等。同時,鑒于數字出版編輯職稱改革的重要性和數字出版人才對于出版融合發展的迫切性,建議有關主管部門可以加快相關考試輔導教材的編寫及相應的考試改革工作,各方協力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推動出版融合發展。

2. 以技術平臺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出版融合發展

出版融合發展的本質在于“內容價值創造”的普遍性與技術應用和管理創新的特殊性的完美結合,形成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科學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產品與服務。技術應用的創新是推動出版融合發展的突破口。

由于各種原因,傳統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發展面臨比較大的技術困境。大多數傳統出版單位沒有專門的科研管理部門和技術研發團隊,最突出的表現是用于出版產品和服務創新的技術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直接造成推動出版深度融合所需的業務平臺化、數據業務化、產品智能化效果不佳。同時,也使得與出版融合發展相關的各種商業化設計、場景構建、產品迭代和模式創新都無法落實。[17]

從國外出版數字化實踐來看,出版融合發展的推動力量主要來自技術的進步。網絡游戲出版就是在技術推動下的重要成果,以可交互、高仿真、強沉浸、實時渲染等為特征的游戲技術,正在被逐步應用到社會經濟多個領域,成為推進“數實融合”發展的重要技術工具箱。[18]

出版單位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技術應用與創新成果的受益者。推動出版融合發展非在技術研發投入機制上下功夫不可。一是要建章立制設部門,強化出版科技管理;二是要完善技術研發投入機制,尤其是積極推動出版單位重點業務平臺化、數據化,產品和服務智能化;三是相關主管部門制定引導機制和考核機制,確保出版單位技術應用創新落實。

3.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著力點推動出版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強調:“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盵19]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需要接力探索、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覺通過調整生產關系激發社會生產力發展活力,自覺通過完善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p>

從生產力視角來看,我國數字出版業的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發生了諸多變化,因此,與之相關的生產關系要素中的生產組織形式、業務管理流程和績效激勵機制也必須進行優化調整和完善。[20] 數字出版的生產力要素包括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數字技術平臺、數字內容資源及相關產品等,生產關系要素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業務組織形式和勞動成果的分配形式等。

在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在管理機制創新的推動下,基于對出版本質屬性的認知,出版從業者既不能故步自封、原地不動做“出版”,也不能兩套人馬、兩種機制做“數字出版”,基于對出版主客體矛盾運動的認知,通過出版融合既做“出版”也做“數字出版”才是核心要義。

四、結語

出版作為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又是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工具;既是“內容價值創造”的社會實踐活動,又是其主體與客體之間作用與反作用所構成的一系列工具、方法、規范乃至法律等集合體。數字出版既具有出版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普遍性是指數字出版仍具有出版的本質屬性,是一種“內容價值創造”過程;特殊性是指在其“內容價值創造”過程中的技術變革和管理創新。只有在承認出版普遍性特質前提下,處理好我國數字出版業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的三組重要關系,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以技術平臺建設為突破口,以體制機制創新為著力點,促進出版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在數字環境下的協同一致,才能持續壯大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推動我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縮印本:1989年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1235.

[2]林穗芳.明確“出版”概念加強出版學研究[J].出版 發行研究,1990(6):13-20,12.

[3]施勇勤.出版構成要素分析[J].編輯學刊,2001(2):33-35.

[4]張志強.現代出版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10.

[5]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專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 基礎·初級:2020版[M].武漢:崇文書局,2020:2.

[6]編輯出版學審定委員會.編輯與出版學名詞:2022[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2:5.

[7]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M]//馬克思,恩格斯.馬 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

[8]吳澤林.概念轉換與中國社會科學概念的自主化與普 及化[J].國際關系研究,2020(3):68-88,156-157.

[9]徐麗芳.數字出版:概念與形態[J].出版發行研究,2005(7): 5-12.

[10]張大偉.數字出版即全媒體出版論——對“數字出版” 概念生成語境的一種分析[J].新聞大學,2010(1):113-120.

[11]李曉丹,賀子岳.論出版概念的“變”與“通”[J].出版 科學,2020,28(4):54-61.

[12]王曦,李弘.“十四五”時期推進我國數字出版業務工 作展望——基于生產力發展視角[J].出版廣角,2022(4):12-16.

[13]李弘.基于云計算的知識資源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 現[J].軟件,2014,35(9):73-79.

[14]官宣!“融合出版”概念及定義明確啦[EB/OL].(2022-01-25)[2022-09-01].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2/01/25/643809.html.

[1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1.

[16]人社部:數字出版編輯將成為國家認證的職業[N].中華讀書報,2022-07-20(1).

[17]李弘.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歷程回顧與融合路徑探 析(2011-2020)[J].數字出版研究,2022(1):53-61.

[18]中國音數協敖然:游戲技術將成下一代重要基礎設施[EB/OL]。(2022-07-21)[2022-09-04].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721A07ASL00

[19]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發 表重要講話[EB/OL].(2018-05-05)[2022-09-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5/04/c_1122783753.htm。

[20]李弘.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思 考[J].出版廣角,2021(20):41-43.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Publishing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 Contradiction

LI Hong1) 2)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rxist epistemology,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law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publishing by using the On Contradiction metho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gitalpublish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ontology and the On Practice, this paper differentiate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sof "publishing" and "digital publishing", and summarizes their essential attribute, namely, "content value creation".Based on the On Contradic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is the main formof th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publishing, constantly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of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traditional publishing and digital publishing.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reegroups of important relationships i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content and technology, business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publishing and new formats ofdigital publishing, and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一|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69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日本欧美午夜|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欧美在线导航|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一线在线|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www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色成人综合|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亚洲熟女偷拍|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99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色综合|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a|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www.亚洲国产|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亚洲天堂网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色精品视频| jizz国产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精品视频91|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久久网欧美|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色婷婷色丁香|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亚洲一区免费看| 欧美伦理一区|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偷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