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率真
摘要:通過優化作者服務,樹立期刊品牌形象,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文章以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為研究案例,梳理分析了期刊在優化作者服務方面所作的探索,并總結了三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強投稿審稿系統和審稿人團隊的建設,優化作者投稿體驗;積極探索開放科學模式,促進科研成果無障礙傳播;多途徑為作者提供資金支持。以期為我國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作者服務;投稿審稿系統;審稿人庫;開放科學;開放數據;開放獲取;虛擬專輯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15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編輯部
作者來稿是期刊發展的根本保證,如何穩定作者群體、優化稿源是辦刊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
《植物分類學報》創刊于1951 年,由于學科特點,期刊面向的研究人員群體相對固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期刊不斷改革創新,在內容和形式上與時俱進,在國內外植物分類學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2003 年,《植物分類學報》被SCI 收錄;2009 年,期刊改為英文刊,英文刊名為Journal of Systematicsand Evolution(英文縮寫JSE),并與國際著名出版商Wiley(威立)建立合作出版模式,國際化發展趨勢日漸明顯。期刊分別于2013 年和2016 年獲得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項目支持,2019 年獲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項目支持,2012 年至今已連續11 年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獎。此外,2017 年獲得第二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農林集群一等獎,2018 年和2019 年分別獲得第三屆、第四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優秀論文獎。目前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用報告》)影響因子3.544,屬于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表生物學大類1 區期刊。
JSE 實行主編負責制。編輯部作為執行部門,面對國際期刊發展的新動向和本刊作者群體日益擴大和多樣化的新態勢,近年來不斷更新理念,綜合多方面優勢,探索新途徑、新方法。經過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優化了作者群體,提高了來稿質量,提升了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基于期刊的實踐經驗,編輯部總結出三項行之有效的優化作者服務的方法。本文對此展開說明,為編輯同行提供參考,以促進我國學術期刊整體辦刊水平的提升。
一、加強投稿審稿系統和審稿人團隊的建設,優化作者投稿體驗
投稿審稿系統是作者接觸期刊的第一道門檻,往往會影響作者對期刊的第一印象。繁冗復雜的投稿流程會令作者望而卻步,而良好的投稿體驗會增加作者對期刊的好感,有助于吸引作者投稿。通常而言,期刊發文范圍越廣,刊發優質稿件的概率就越大。為了搶占優秀稿源,JSE 不斷擴展發文領域,同時擴大審稿人庫,使之與日益擴展的發文范圍相匹配,以保證高質高效審稿。
1. 采用先進的投稿審稿系統,不斷改進并加強個性化設置
2009 年,JSE 開始與Wiley 合作出版,并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 投稿審稿系統。作為業界領先的投稿與同行評議管理系統,ScholarOne Manuscripts 目前在全球為400 多家學會、出版社以及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逾7000 種學術期刊和圖書提供服務。[1]ScholarOneManuscripts 基于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模式,能夠有效地整合編輯部、審稿人、編委、作者等用戶角色,保證了高效優質的投稿審稿和出版管理。該系統有明確詳盡的用戶使用指南,作者可根據指南逐步完成稿件信息的填寫,確認提交前如需修改,可跳回相應步驟修改所填信息。
JSE 在2015 年和2020 年召開編委會之際,組織作者見面會,認真了解作者在投稿中遇到的問題,并現場進行投稿指南講解,幫助作者更好地掌握初投文章時的策略和注意事項。比如作者投稿步驟第六步中有Cover Letter(說明信)的填寫,通常作者會對此處的撰寫把握不準。Cover Letter 的提交有助于加深初審者對稿件的印象,在投稿指南講解中,引導作者從研究的創新性和重要性方面進行構思,突出文章的亮點,以提高文章的初審通過率。
雖然ScholarOne Manuscripts 是業界領先的投稿審稿系統,但是不同的作者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并提出不同的需求。JSE 密切關注作者遇到的實際問題,根據不同需求對相應環節進行完善,并加強個性化設置。目前已經嵌入了作者ORCID(Open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碼)、稿件圖文摘要(graphicalabstract image and text)要素、圖片檢測(image check)、Dryad 數據庫提交數據模塊、退稿重投新舊兩稿關聯等功能。其中,退稿重投新舊兩稿關聯功能使得重投稿和舊稿相關聯,可以讓審稿人快速找到先前版本的審稿記錄,縮短重投稿的審稿時間,有助于加快文章發表的時效,滿足作者的投稿需求。針對有些作者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審稿意見中的返修建議,為幫助作者準確把握審稿意見的重點,在修改文章時做到有的放矢進而增加文章的可接受度,JSE 設想在現行投稿審稿系統里加入在線溝通的功能,為作者提供直接與審稿人交流的平臺,即審稿人提交審稿意見后,作者可在系統里與其進行線上交流問答,直到雙方達成某種共識。此設想后續會進行技術性的探討和研究。
2. 重組高水平編委會,擴充審稿人庫,拓寬發文領域
2019 年,依托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項目的資助,JSE 重組了高水平的國際化編委隊伍,邀請來自中國、德國、美國、加拿大和西班牙的15 名專家學者擔任副主編,來自中國、英國、加拿大、美國、瑞士、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典的55 位專家學者擔任編委會成員,4 位系統和進化生物學領域的資深專家擔任編委會顧問。此屆編委會中,海外成員占比40%,編委的學術專長覆蓋系統和進化生物學領域的不同方向,他們均在各自領域開展了長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績,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編委隊伍的國際化及其研究領域的廣泛化,為期刊發文領域的擴大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期刊擴大發文范圍,不再僅發表以植物分類、系統發育和進化為核心內容的文章,開始向描述生物多樣性和理解其發展規律與機制的多學科綜合性國際學術期刊發展,匯集了更加多樣化和多學科的作者群體及其研究成果。
立足于編委會的重組和收文領域的拓寬,審稿人的選擇范圍相應地得以擴充。目前JSE 審稿人庫人數上萬,海外人員占比69%。
二、積極探索開放科學模式,促進科研成果無障礙傳播
開放性是科學的基本屬性之一,開放理念一直伴隨著科學發展的進程而不斷演變。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全球范圍內科學知識的生產和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科學知識的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傳播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為科學知識在更大范圍內的開放獲取(open access,英文縮寫OA)奠定了技術基礎。[2] 開放科學包含開放數據、開放獲取、開放同行評議、開放研究等內容。JSE 作為開放數據和開放獲取的實踐者,積極探索開放科學的不同模式,增加了研究成果的可見度,推進了科研成果的無障礙傳播,促進了科學研究的合作和發展。
1. 多元化建設開放數據存儲模式
JSE 早在2016 年就敏銳地捕捉到開放數據的趨勢,并緊跟全球數據發展的腳步,制定了期刊數據政策,積極探索科研數據的開放獲取方式,為作者提供多元化的數據存儲服務,助力開放科學的實現。
(1)規范各類論文關聯數據的存儲要求
本學科領域的文章數據基本可以分為核苷酸序列數據和形態學、系統發育學數據兩類。關于核苷酸序列數據,JSE 要求作者提交至目前國際上三大常用核酸序列數據庫,即歐洲的EMBL、美國的GenBank 和日本的DDBJ。這三大數據庫綜合了DNA 和RNA 序列數據。因三個數據庫的數據同步更新,因此作者可以三選一提交數據,文中需注明所提交的數據庫及數據編號以供讀者引用。
JSE 發文多為探討分類、系統發育和進化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形態學數據和系統發育樹是必不可少的論文組成部分。過于龐大的進化發育數據和分類學數據建議作者儲存于ScienceDB(科學數據銀行)、The KnowledgeNetwork for Biocomplexity、TreeBASE、Dryad、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Species 2000 等數據庫。[3] 如此規范了發育進化學數據的存儲,為建設此學科的數據庫積累了內容,同時也滿足了作者全面展示作品的需要,還能節省期刊版面,降低印刷成本。
(2)免費提供Dryad 數據庫憑證賬戶存儲數據
2016 年起,JSE 開始在Dryad 數據庫購買憑證賬戶(voucher account),免費提供給作者用于存儲數據,一個憑證賬戶對應一篇文章的關聯數據。與此同時,投稿審稿系統中相應地嵌入Dryad 數據庫提交數據模塊,實現投稿和數據存儲的一鍵鏈接。稿件被接受后,作者會收到提交數據的郵件通知,通過郵件中的鏈接可直接進入Dryad 數據庫提交和發表與論文相關聯的數據。數據提交成功后即獲得DOI 號,用于數據的引用。
Dryad 數據庫可實現數據長期保存且免費開放使用。研究者發布在Dryad 上的數據可用于共享,他人通過Dryad 搜索數據時會發現利用該數據發表的文章,[4] 這大大增加了原始論文和作者的可見度,提高了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3)鼓勵在ScienceDB 中存儲數據
近年來,數據的可再利用性、數據共享政策在全球引起普遍重視,數據管理和數據共享的基礎設施和相關法規建設正在迅速發展。[5]ScienceDB 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數據存儲平臺,其作為通用型數據存儲庫,支持全學科數據的存儲。2022 年,JSE 在ScienceDB數據庫中建成了專用數據存儲社區(網址https://www.scidb.cn/surl/jse),鼓勵作者將研究關聯數據首發在ScienceDB 中,以保護國家科技創新的基礎性資源。
(4)建設自有網站存儲數據
JSE 一直有自建網站,2009 年改英文刊后,原中文網站停止更新,全新英文網站上線,同年接受所有英文論文提供的輔助數據。提交此類論文關聯數據的形式多樣,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表格、圖片、影像、數據等。這意味著有助于加強讀者對文章理解的文字說明、背景介紹、實驗材料資源、實驗方法、設計思路等內容都可以附件資料(supportinginformation)的形式發表在英文網站上。此外,發表的內容均支持引用和再加工使用。
2. 穩步逐級實踐免費開放獲取
開放獲取已逐漸在全球范圍內被辦刊人以及科研人員廣泛接受,但就目前而言,完全開放獲取對作者和期刊資金的要求較高。JSE 采用逐級開放、穩步擴大的模式,以期實現完全開放獲取。目前,JSE 已實行對專輯文章和綜述文章的開放獲取政策,不收取作者費用。這一舉措增加了優秀文章和作者的曝光度,為作者和期刊都帶來了廣泛的社會效益。
(1)專輯文章全部免費開放獲取
專輯通常是圍繞特定分類群或者特定地區的生物類群開展廣泛研究的成果,信息高度集中,對區域性研究和特定分類群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JSE 重視專輯的出版,借助各種渠道邀請有影響力的專家寫稿投稿,組織相關領域的文章形成專輯。自2009 年至今,共出版23 期專輯,平均每年2 期。
開放科學日漸成為科學界的發展趨勢,開放獲取作為實現開放科學的途徑,對推動全球學術交流和資源利用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自2009 年以來,JSE 對所有專輯文章全部實行免費開放獲取。JSE 積極探索期刊的開放獲取模式,為學術交流提供更加開放的傳播平臺。通過對專輯實施開放獲取,希望能推動構建更加健康持續的學術出版生態,對促進JSE 的國際傳播力和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6]
(2)綜述文章全部開放獲取
綜述文章具有提煉性強、總結性高等特點,通常會吸引更為廣泛的讀者群體。為了鼓勵學者發表綜述文章,2009 年起,JSE 對所有綜述文章實行免費開放獲取政策,此舉吸引了眾多學者投來綜述文章。自2009 年至2022 年,JSE 共發表73 篇綜述文章,其中21 篇被引用超過50 次,8 篇被引用超過100 次, 3 篇被引用超過200 次, A Worldwide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Poaceae(Gramineae) 一文發表以來被引372 次。這些優秀的綜述文章不僅提升了作者在學術界的被關注度,也大幅提高了期刊的影響力。
(3)積極探索虛擬專輯的出版
虛擬專輯是根據當下熱點將已發表過的文章按主題重新組合為一期進行集中推送,有助于研究者集中查閱文獻、追蹤最新研究成果。2023 年,JSE 開始探索虛擬專輯的出版,目前已成功出版了第1 期Virtual Issue toCelebrate the Legacy and Life of Professor Wen-Tsai Wang[7](https://www.jse.ac.cn/EN/subject/listSubjectChapters.do?subjectId=1675127583057)。該專輯是為紀念著名植物學家王文采先生而做,旨在紀念王文采先生在植物分類學、譜系地理學和東亞生物地理學等領域的貢獻以及他在培養新一代植物分類學家方面所付出的努力。JSE 希望虛擬專輯的出版能夠帶來新一波的引用熱潮,以此進一步擴大期刊的社會影響力。
三、多途徑為作者提供資金支持
資金的支持對作者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JSE 于2013 年、2016 年獲得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項目的支持,2019 年獲得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項目的支持,所獲資金除了用于編委會的建設,還用于對作者的資金支持,包括評選優秀論文、減免版面費等。
1. 評選優秀論文,支持青年研究者,培養新生代作者群體
JSE 自2015 年開始,每年開展優秀論文評選活動,[8] 選出全年刊發的在系統進化生物學領域有重要影響的優秀論文4 篇并頒發獎金和獎狀。其中2 篇專門為青年作者設立,旨在鼓勵支持杰出的青年學者,培養新生代作者群體。截至目前,共評選出52 篇優秀論文。此舉為期刊積攢了廣泛的人脈,調動了作者的積極性,吸引了更多的優秀稿源,也提升了期刊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擴大了期刊的影響力。同時,優秀論文均得到重點推介,有助于增加曝光度和引用率,對提升期刊的影響因子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 實行版面費減免政策,大力支持科研工作
學術期刊是發表研究成果的平臺,JSE 始終將期刊服務于科研、服務于科學的理念貫穿工作之中。JSE 出版的專輯和約稿全部免收版面費。此外,還為自然投稿但課題經費有限的作者開通綠色通道,作者可通過提交申請獲得減免版面費的資格。審稿過程完全依據文章學術質量進行評判,是否交納版面費不影響論文發表。此舉大大樹立了期刊的品牌形象,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四、結語
稿源是期刊的生命線,JSE 始終將作者置于期刊工作的核心位置,與作者保持緊密聯系,解決作者的困難,保障作者的權益。良好的作者服務為期刊爭取到了許多高質量稿源,建立了穩固優質的作者群體,也獲得了良好的口碑,樹立了期刊的品牌形象,大大提升了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科睿唯安. 全球領先在線投審稿解決方案ScholarOneManuscripts [EB/OL]. (2022-05-07)[2023-03-18]. https://app.ma.scrmtech.com/resources/resourceFront/ResourceInfo?pf_uid=18476_1812&pf_type=3&id=19551.
[2]黃磊,趙延東,何光喜.從開放獲取到開放科學的變化 與挑戰——基于多指標比較的文獻計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11):241-251.
[3]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EB/OL]. [2023-03-18]. https://www.jse.ac.cn/EN/column/column185.shtml.
[4] PIWOWAR H A, DAY R S, FRIDSMA D B. Sharingdetailed research dat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itation rate[J]. PLoS One, 2007, 2(3): e308.
[5]高凡,田國祥,賀海蓉,等.如何使用Dryad數據庫實現醫學數據共享[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8,10(5): 518-520.
[6]張凡,錢俊.我國學術專著OA出版探究[J].中國出版,2022(18): 37-41.
[7]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Virtual Issue to Celebrate the Legacy and Life of Professor Wen-TsaiWang [EB/OL]. [2023-01-18]. https://www.jse.ac.cn/EN/subject/listSubjectChapters.do?subjectId=1675127583057.
[8] GE S, WEN J. Announcement of the awards of JSEOutstanding Papers[J].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5, 53(4): 281-284.
Improving Services for Authors to Facilita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Journals — Taking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as An ExampleWANG Shuaizhen
Abstrac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brand images of journals, enhance the academic influence,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ervices for authors. This article takes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as a research cas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xploration made by the journal inoptimizing the services for authors, and summarizes three effective method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submission and review systems and reviewer teams and optimizing the author's submission experience; activelyexploring the open science models and promoting the unobstructed dissemin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achievements; provid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author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Keywords: services for authors; submission and review system; reviewer database; open science; open data; openaccess; virtual album
Author Affiliation: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