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馬鈴薯是重要的農作物,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想要保證馬鈴薯的高產,需要使用正確的種植管理方式。提高對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可以保證馬鈴薯的產量以及質量,能夠讓農戶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促進馬鈴薯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馬鈴薯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為促進馬鈴薯的高產高質提供參考。
關鍵詞:馬鈴薯;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
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馬鈴薯是農戶較為喜歡的糧食作物,自身的適應性極強,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人們對馬鈴薯的需求逐漸提升。畢節市七星關區馬鈴薯種植產業的不斷發展,需要依托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做好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可以確保馬鈴薯高產優質,給農民帶來更多經濟效益,促進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馬鈴薯種植管理
1.1 品種選擇
在馬鈴薯播種之前,需要進行品種的選擇。品種選擇必須根據畢節市七星關區的地理環境和土壤條件進行,盡量選擇外觀比較光滑、色澤鮮明的馬鈴薯種子。以小整薯播種為主,每個種薯30~50g為宜,大種薯要進行切塊。例如,可以選擇比較適合畢節市七星關區種植且農戶較為喜歡的威芋5號和青薯9號為主要栽培品種,該品種為中晚熟品種,具有抗病、豐產、抗逆性強、品質好、食味佳等特點。
1.2 選地整地
想確保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需要科學合理的選地,種植地的選擇必須確保田間土壤肥沃,具有較強的持水能力。最好選擇在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土坡疏松透氣,水分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肥力中等以上、集中連片、地勢相對平坦、向陽的地塊,地勢較低地塊需在地面四邊開出“邊溝”和“十字溝”,方便排水。此外,播前翻犁1次,保證透氣性,旋耕1~2次,細碎土壤。
1.3 切塊催芽技術
馬鈴薯的切塊催芽技術,是保證馬鈴薯提升產量的重要環節,在進行切塊時,需要結合自身的種植經驗,確保每個馬鈴薯切塊都能有一到兩個芽,能夠有效地保證馬鈴薯的存活率。將馬鈴薯進行切塊之后,可以選用精甲·咯菌腈進行種薯包衣,也可選用甲基硫菌靈+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等生物制劑拌種,防治土傳、種傳病害和地下害蟲。拌種后晾干裝網袋小剁擺放,保持良好通風,促使傷口愈合,1~2d后播種,確保馬鈴薯健康生長,為馬鈴薯高產優質奠定基礎。
1.4 適時播種
馬鈴薯切塊作業完成后,有必要在適當的時間完成馬鈴薯的播種。根據畢節市七星關區的氣候特點,一般選擇在1月中下旬~3月上旬進行播種。因為這個時候的溫度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此外,在播種的時候,最好選擇在下雨之前,等到馬鈴薯播種結束之后,可以通過雨水實施灌溉,保證了土壤的肥力。在播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馬鈴薯之間的密度,通常保證在4000~4500株/667m2。在種植的過程中,設置10cm的種植溝可以用雙行三角形的規律來設置,播種之后,需要進行合理的施肥,提供充足的養分,保證馬鈴薯的健康生長。
1.5 地膜覆蓋
馬鈴薯可以利用地膜覆蓋的技術,能夠確保馬鈴薯種植完成后的種植效益。使用地膜對馬鈴薯進行覆蓋,能夠起到保溫的作用,同時還能防治病蟲害,對雜草的生長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能夠保證馬鈴薯的高產高質。在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需要使用農家肥以及殺蟲劑等,可以減少一些不利因素,避免對馬鈴薯造成嚴重的危害。合理的培土能夠保障馬鈴薯的薯塊比較大,減少匍匐莖的出現。一般來說,地膜的覆蓋一般是12cm的土層厚度,地膜覆蓋結束之后,需要進行澆灌的工作,結合田間土壤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灌溉,保證田間土壤擁有充足的水分,為馬鈴薯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1.6 田間管理
田間的管理是馬鈴薯種植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做好起壟和松土以及澆水等各項工作。同時還要對田間雜草進行清除。做好基礎工作可以防止馬鈴薯葉子的不規則生長。進行田間管理的期間,需要注意播種的時間,結合田間地表的實際溫度,進行及時的播種,能夠提升馬鈴薯的存活率,保障馬鈴薯的質量。等到馬鈴薯的出苗率達到50%左右時,需要進行培土的工作,培土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肥料的追加,可以使用尿素進行追肥,這保證了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有足夠的營養。此外,還需要結合天氣條件進行適當的灌溉工作,例如,在夏季的時候,天氣比較干燥,而且有時雨水比較少,這時就可以進行灌溉的工作,能夠有效地保障馬鈴薯田間的土壤擁有充足的水分,能夠促進馬鈴薯的生長和發育。除此之外,需要注意馬鈴薯田間的排水工作,掌握土壤的濕度,如果發現土壤的濕度超過了80%,就會對馬鈴薯的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容易積水的地塊,需要做好適當的排水工作,保證為馬鈴薯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如果在天氣比較干燥的時候,需要保持田間的土壤濕度在70%左右,如果發現土壤的持水量在60%左右時,需要進行灌水的工作,遵循細水慢灌的原則,保證水量不能太大,可以為馬鈴薯創造良好的發育環境,保障高產高質。
1.7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需要結合馬鈴薯的實際生長情況,施肥原則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遵循穩氮增磷補鉀的原則,最好施用馬鈴薯專用肥。也可以應用一些有機肥,進行冬季旋耕的時候,需要把有機肥施入田地,作為底肥。在進行施肥工作時,需要結合土壤的結構特點,和馬鈴薯的生長條件等相結合,進行合理的追肥工作,在齊苗后,結合查苗、補苗、中耕除草進行追肥,這樣可以充分地提升馬鈴薯的種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田間可能還會存在雜草,為了防止雜草將馬鈴薯所需要的養分吸收,必須及時清除雜草,保證馬鈴薯能夠吸收到充足的養分。
2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馬鈴薯晚疫病防治
馬鈴薯可能會在疫病生長過程中受到影響。會出現晚疫病,因為馬鈴薯種植的地表比較潮濕,而且每個地方的表現特點也會有所差異。一般來說,馬鈴薯在葉子下面會發生晚疫病。出現綠色斑點,如果不及時防治,會傳播到馬鈴薯整體的葉片上。淺棕色斑點通常出現在植株的末端或邊緣,導致葉片出現卷曲或者死亡的情況,是一種真菌性疾病感染,通常發生在雨季。如果馬鈴薯出現晚疫病,可能會導致馬鈴薯減產5%~10%,如果嚴重的情況,可能減產30%。對于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可以在種植之前,選擇抗病害能力比較強的種子,這樣就能保證種子的存活率,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如果在馬鈴薯種植時候,天氣晴朗的話,能保證馬鈴薯的產量。下雨的時候不適合進行馬鈴薯的種植。如果在雨天種植馬鈴薯,可能會導致馬鈴薯的莖葉矮小,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除此之外,可以根據馬鈴薯在不同生長時期的變化情況,進行施肥,保證馬鈴薯的營養充足,也可以技術噴灑農藥,防治晚疫病的蔓延。例如,使用甲安磷90g/667m2、磷酸二氫鉀90g/667m2、銀法利75g/667m2脫水45kg噴施,每7d一次,連續2~3次,能夠對晚疫病進行很好的防治。做好馬鈴薯的監測工作,如果發現馬鈴薯出現了病株,需要及時將病株鏟除掉。
2.2 馬鈴薯病毒病防治
馬鈴薯病毒病可以在無性繁殖期間傳播,也可以發生在馬鈴薯生長階段或苗期,通過蚜蟲或者病毒之間的摩擦進行大面積的傳播,病毒病的表現特征也是十分復雜,最常見的表現是花葉型或者條斑型等。馬鈴薯的葉面會出現淡綠色或者濃綠色的花葉,一般是圓筒狀,有的時候馬鈴薯的葉背也會呈現紫紅色。在馬鈴薯的葉脈以及葉柄的位置會出現褐色的死斑,也會出現條斑等情況。有的時候,病毒病的分枝比較纖細,葉小花少,能夠看出比較明顯的萎縮。對于馬鈴薯病毒病的防治,可以在海拔高相對寒冷的地區建立一些無病基地,加強馬鈴薯良種的培育??梢栽诜N植之前,選擇抗病能力比較強的品種,如果已經出現病毒病,那么需要加強對馬鈴薯種子的篩選,同時做好相應的檢測工作。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藥劑的防治措施,馬鈴薯在出苗之后,利用1.5%的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能夠有效地防治馬鈴薯的病毒病。針對馬鈴薯蚜蟲,可以使用氧化樂果對馬鈴薯的葉面進行噴灑??梢员WC馬鈴薯的高產,提升馬鈴薯的質量。
2.3 馬鈴薯立枯病防治
馬鈴薯立枯病由于發生的部位不同所表現的癥狀也不一樣又稱為黑痣病黑色粗皮病和莖潰瘍病。是一種發生嚴重的土傳病害。馬鈴薯幼芽受害最為嚴重在芽上產生黑褐色病斑病斑逐漸擴大使組織壞死。幼根、根 毛和甸莖受害也表現為黑褐色的病斑組織壞死。莖部受害可傷及導管系統造成植株萎蔫最后植株死亡。由于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稱為立枯病。防治主要是實行輪作,與非寄主作物實行3~5年輪作,也可使用脫毒不帶病的健康種薯,或用25%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與70%的代森錳鋅或濕性粉劑以9∶1混合,再加1500倍的水浸種,待風干后播種。田間發病時,可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防治,每周1次,共噴2~3次。
2.4 馬鈴薯環腐病防治
馬鈴薯在生長的過程中,還會容易出現環腐病,馬鈴薯的環腐病能夠帶菌進行傳播。帶菌種薯也是初期感染病毒的源頭,切塊是環腐病的傳播方式。通常來說,切一刀病薯能夠導致20個以上的健康馬鈴薯受到病毒的感染,嚴重的時候能夠傳染60多個健康的馬鈴薯,馬鈴薯田間的環腐病發病率在68.97%左右。在進行防治的時候,可以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還可以將田間的馬鈴薯病株去除掉,或者使用農藥噴灑的方式進行有效的防治。在馬鈴薯的苗期以及成株期間,可挖掉患有環腐病的植株,之后進行統一的處理。在馬鈴薯田間,使用72%農用的鏈霉素4000倍液,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治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生概率,保證馬鈴薯能夠健康地生長。
2.5 馬鈴薯黑脛病防治
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也容易受到黑脛病的侵害。當馬鈴薯有黑脛病時,生長速度比正常馬鈴薯要慢,葉子能夠呈現出黃色,黑脛病不斷地蔓延,可能會使馬鈴薯的葉子慢慢變黑,直到葉子枯萎,并且伴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嚴重影響馬鈴薯的健康生長。馬鈴薯的黑脛病能夠對馬鈴薯產量以及質量造成嚴重的威脅,需要農戶提高警惕,有效地防治馬鈴薯黑脛病。在選擇種子時,可以選擇具有較強生命力的種子。當農民發現馬鈴薯有黑脛病時,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將帶有黑脛病的馬鈴薯與健康的馬鈴薯隔離開來,避免出現大面積的蔓延。如果在控制過程中發現馬鈴薯黑脛病發育嚴重,就有必要及時銷毀患病的植株,并相應的對周圍的馬鈴薯進行檢查,防止被病毒感染。
2.6 馬鈴薯地下蟲害防治
蟲害能夠對馬鈴薯產生重要的影響,嚴重的時候能夠導致馬鈴薯死亡。地下蟲害對馬鈴薯的侵害最為嚴重,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的肉眼是看不見的。地下蟲害對農戶防治病害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雖然如此,農戶在種植馬鈴薯時,也需要進行一些相應的防治措施。例如,在馬鈴薯收獲之后,可以對馬鈴薯田間進行翻整,能夠破壞地下害蟲的過冬巢穴,想要更好地控制蟲害的蔓延,必須在翻耕的過程中清除田間的雜草,這樣能夠破壞地下害蟲的生長環境,保證種植馬鈴薯時不會受到地下害蟲的侵害。也可以利用科學技術進行有效的防治,例如,使用引誘劑將地下害蟲殺滅,從而保證馬鈴薯能夠健康地生長,擁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2.7 馬鈴薯其他蟲害防治
蚜蟲會在溫度適宜的環境條件中大面積的繁殖,其全面侵食馬鈴薯的根莖葉,尤其是馬鈴薯的嫩葉部分,將會遭到蚜蟲大規模的啃食,直至將馬鈴薯嫩葉啃食得所剩無幾,馬鈴薯將會在這種狀態下失去活性,嚴重降低了馬鈴薯的產量。在藥物的選擇方面,用70%滅蚜松可濕性粉劑,在播種時穴施于種薯周圍。此外,對于金針蟲的防治,可以使用誘殺成蟲的方式,或者毒餌等。使用藥物進行防治時,需要注意用量,保證馬鈴薯的正常生長。如果是菜地進行馬鈴薯的種植,一般來說,蟲口的基數比較小,所以用藥需要適量,如果是糧田種植馬鈴薯,一般來說,蟲口的基數比較大,在用藥的時候,需要加強藥劑的使用,也可以進行二次處理,例如,播種條施或者耕翻撒施等。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地老虎,地老虎也可以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進行防治,大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一般在四月份的中下旬開始產卵,地老虎的幼蟲能夠鉆到地下,對馬鈴薯的根莖進行破壞,對馬鈴薯的生長造成威脅,可以在成蟲產卵的時候,在地面進行防治,可以有效地殺死害蟲,保證馬鈴薯能夠健康地生長,提高馬鈴薯的質量和產量。在防治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檢疫制度進行蟲害的防治工作,選擇抗蟲害能力比較強的品種,在種植時,需要進行種子的脫毒處理,在馬鈴薯播種之前,做好種子的消毒工作,可以防治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增強馬鈴薯病蟲害防治的意識,能夠有效地提升馬鈴薯的產量,同時也能保證馬鈴薯的質量,增加農戶的整體收入,促進畢節市七星關區的經濟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馬鈴薯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農作物,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的馬鈴薯種植面積比較廣泛,人們對馬鈴薯的需求不斷地提高,市場需求量大。進行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需要使用科學合理的種植管理方式,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升馬鈴薯的高產,保證馬鈴薯的整體質量,對促進馬鈴薯種植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益寧.陜西靖邊縣馬鈴薯高產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2,42(8):67,69.
[2] 劉曉艷.馬鈴薯高產栽培種植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方案探索[J].農村實用技術,2021(10):55-56,58.
[3] 魏永俠,席興文,張慎鳳.山東滕州地區馬鈴薯種植管理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2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