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才
摘要:研究牛水皰性口炎的診斷與防控措施,以該病的診斷作為研究出發點,分析水皰性口炎的流行病學特點,并對疾病的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與鑒別診斷技術作出說明。在本文研究過程中,重點討論牛水皰性口炎的防控措施,通過做好預防處置、消毒管理、病變部位治療、飼料配置、牛舍管理,使得疾病的預防控制能力獲得顯著提升。
關鍵詞:牛;水皰性口炎;診斷;防控
1 診斷要點分析
1.1 流行病學特點
牛水皰性口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熱性、水皰性傳染病,該病毒屬于彈狀病毒科,水皰病毒屬,核酸類型為單股RNA。病毒粒子為子彈狀或圓柱狀排列,存在囊膜。經過流行病學觀察,人工接種牛舌面發生水炮的概率較大,然而,接種牛肌肉通常不發病。水皰性口炎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通常較弱,使用2%氫氧化鈉溶液和1%福爾馬林能夠在數分鐘內殺滅病毒,病毒在自然低溫環境下的存活期為數月~1年。
研究表明,一歲以下的犢牛易感性較低,而成年牛對本病毒的易感性較高,其主要傳染源為病牛,可通過病牛皮膚、黏膜、消化道感染,而牛唾液、水皰液也是最重要傳染物。此外,一些吸血昆蟲也成為本病的傳播媒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牛水皰性口炎一般情況下為散發,好發季節為夏季和初秋,不會出現大規模、大范圍流行情況,且該病的傳染性不強,每次僅有少數牛發病,病牛死亡概率較低。
1.2 臨床癥狀
本病癥狀潛伏期為3~5d,最長可達到9d,病牛經常出現食欲減退、高熱、反芻減少癥狀。在常規診斷中,可見舌、唇黏膜出現米粒大小水皰,隨時間進展,水皰彼此融合,增大到類似蠶豆狀。水皰內有黃色透明液體。水皰破潰后出現邊緣不規則紅色瘢痕,且大部分病牛有流涎癥狀。部分病牛在蹄部、乳房皮膚上出現水皰,病程一般持續7~14d,轉歸后癥狀良好,很少出現死亡。
1.3 實驗室診斷
對牛水皰性口炎的實驗室診斷說明如下:一般參考牛口蹄疫診斷方法,選取水皰液和水皰皮送檢,在病程初期或康復期,采血清做中和試驗(VN)或補體結合試驗(CF)、間接夾心(ELISA)。目前,在診斷中使用較為廣泛的方法為ELISA與IS-ELISA。上述診斷方式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應用優勢,通過液相阻斷,實現對水皰性口炎抗體的檢測與定量目標。
近年來,隨著檢驗技術進步,有關人員將多重PCR方式應用在水皰性口炎診斷中。基于上述診斷方式應用,能夠實現對隱性感染或持續帶毒動物組織樣本的快速檢驗,可準確檢驗病毒含量,完成早期快速鑒別診斷的目標。相關診斷方式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可進行推廣。
1.4 鑒別診斷
該病容易與口蹄疫混淆,在診斷環節應注意鑒別。通常情況下口蹄疫僅發生在偶蹄獸中,水皰性口炎的口腔病變與口蹄疫癥狀類似,與之不同的是,病牛蹄部、乳房皮膚容易發生水皰、爛斑,且疾病流行更加明顯,具有較高的傳染性,本病多出現在冬季,夏季水皰性口炎的發病與傳播相對平緩。
2 牛水皰性口炎的防控措施
水皰性口炎具有廣泛流行、高度易感、變異性的特點,且抗體保護具有特殊性。目前,針對該病尚無形成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防治措施,因此,針對該病應做到有效的預防控制。站立流行病角度考慮,需要阻斷傳播媒介,避免牛群與媒介昆蟲與感染牛接觸。同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期做好牛群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本病在牛群中傳播概率。若發現牛感染水皰性口炎,則立即采取隔離、封鎖措施,預防出現繼發性感染,必要情況下使用抗生素協助治療。具體防控措施如下:
2.1 做好預防處置與消毒工作
當牛出現水皰性口炎癥狀后,應立即對其采取隔離措施,實現病牛與高危病牛之間的有效隔離。通常情況下,牛在出現3d及以上食欲不振、少食草料、咀嚼困難等癥狀,短期內發生長臥不起、不食草料、體形消瘦、體溫值偏高、鼻鏡干燥無汗、口腔周圍有大量黏液,口腔發臭難聞、口角、舌邊緣、齒齦部位有米粒或黃豆大小的透明水泡,并存在紅色爛斑點,有黏稠液體滲出等問題時,提示該牛水皰性口炎。同時采取封鎖疫區決定,使用2%~4%的氫氧化鈉溶液,對污染的牛舍、疫區進行消毒處理。推薦使用的消毒溶液也包括強力消毒靈、菌毒敵、百毒殺溶液。
針對疫區牛場做好精細化管理,每日對牛場進行消毒。針對非疫區牛場而言,則每周消毒2次,要求消毒工作全面徹底,消毒范圍包括牛場環境、周圍設施、用品用具、場內環境。在消毒處理中,重點做好養殖器械消毒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相關人員可在牛場周圍路面上撒生石灰粉。在場內環境消毒中,推薦使用0.2%的過氧乙酸噴霧,同時配合使用無異味和無刺激性的稀碘溶液。要求相關人員做好預防管理,不僅對地面、墻面與料槽進行消毒,而且對牛進行消毒處理,在碘的強氧化作用下,實現滅殺病毒的預期作用。此外,也可使用硫酸氫鉀對養殖器械的病毒進行滅殺。考慮到病毒不耐熱,因此可選擇在晴朗天氣下,將使用過的工具、鞋帽和衣物放在陽光下暴曬,在紫外線的協助下完成消毒工作。
2.2 病變部位治療
水皰性口炎是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病牛的癥狀表現為舌面水皰、偶爾可見蹄部、乳房皮膚水皰。該病毒共有2個主型和若干亞型,型間無交叉免疫性,并且對外界因素與常用消毒藥的抵抗能力較弱。考慮到本病多為良性經過,對病牛采取加強護理措施,90%以上的病牛均可康復。若病牛口腔黏膜有潰爛癥狀,則推薦使用0.1%~0.5%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口腔,隨后在患處涂抹碘甘油。對患者進行消毒管理,采取冰敷與消腫措施,以加快口腔處血液流動速度。針對癥狀較輕的病牛,則推薦使用0.1%濃度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口腔,并利用龍膽紫溶液與甘油涂抹潰瘍表面,增加聚維西酮碘溶液噴涂口腔。為達到理想干預效果,可交替使用上述干預手段,頻率為每天3~4次。針對癥狀較為嚴重病牛,可采取靜脈滴注治療方式,使用20萬U青霉素,連續用藥4d,每天用藥1次。與此同時,可輔以口銜藥袋法治療,即將硫酸類藥物混合明礬,裝入藥袋,確保牢固后,促使病牛將藥物銜于口中,每天更換藥物。藥物組方包括郁金20g、青黛20g、石膏20g、黃芩20g、甘草20g、黃連15g、黃柏15g桔梗15g,將上述藥物充分研磨,混合后,裝入布袋中,同時浸泡水30min以上,將藥袋銜在病牛口中,每天更換1袋,觀察治療效果。此外,對病變部位采取的具體治療方案,也根據病牛癥狀表現而定。若病牛出現久治不愈情況,則立即聘請經驗豐富的獸醫進行會診,以快速糾正水皰性口炎。
2.3 飼料配置與牛舍管理
在飼料配置中,應確保營養均衡,在牛飼料中加入微量元素。推薦喂養細軟優質的草料。研究表明,對飼料進行科學配置,能夠增加病牛的營養狀況,使得牛群對水皰性口炎疾病的抵抗能力明顯增加。在飼料喂養過程中,也需要對調理效果進行觀察,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喂養方案。推薦飼養人員使用更加科學有效的養殖方案,對牛養殖專業知識與疫病防疫相關政策進行全面解讀,并推廣最新技術與養殖經驗,逐步提升飼養員對口炎病的管理能力。在飼養管理中,也需要做好飼養員培訓,并構建專業性較強的管理隊伍,使得飼養場的管理工作達到新的高度。
目前,針對牛水皰性口炎的治療尚未特效藥,鑒于此,推薦病牛對癥用藥。在牛水皰性口炎的治療中,可選擇使用紅霉素軟膏、碘伏、紫藥水進行干預。通過對癥治療方案的選擇應用,能夠實現快速滅殺病毒的效果,并且有效避免病牛出現繼發性感染。目前,在牛水皰性口炎的預防中,尚未有商品化疫苗,然而經過長期治療與管理經驗表明,加大牛場管理力度,可最大限度降低發病率。在防控中,牛場管理人員發現有口炎病牛后,應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并對病牛圈舍消毒處置。此外,做好牛舍的通風管理,每日清理糞便。
在犢牛出生后,應早期進行母乳喂養,通過初乳提供母源抗體,由此增加犢牛對口炎病的抵抗能力。在牛舍管理中,要求相關人員根據牛舍場地面積對飼養數量進行控制。經驗表明,當牛數量增加后,則牛之間的接觸密度變大,當個別牛出現水皰性口炎癥狀,則容易造成疾病小范圍傳播。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應注重記錄牛的管理信息,當牛出現疑似水皰性口炎癥狀時,則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并對病牛情況變化進行監測。養殖工作人員也需要根據牛水皰性口炎病免疫流程,定期做好病牛的免疫接種工作。研究指出,對牛開展科學的飼養管理,能夠提高牛抵抗疾病能力,并降低水皰性口炎發生率,確保牛群健康。
考慮到本病的病原體為彈狀病毒科水皰性口炎病毒,且各主型與亞型之間無交互免疫性。因此,在牛水皰性口炎疾病的預防中,建議相關人員做好牛舍管理、對外界因素進行控制,通過為牛群提供飼料配置方案,做好圈舍的消毒與隔離管理,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疾病發生率,使得牛感染水皰性口炎的概率降低。一般認為,病毒可通過唾液與水皰進入受損傷的皮膚或黏膜中,并經過消化道傳染。因此,做好飼料管理、飲水管理尤為重要,同時也重點防控雙翅目昆蟲叮咬牛群,避免造成水皰性口炎交叉感染。
2.4 注重早期管理
牛水皰性口炎是牛常見病毒性傳染疾病,其病癥與口蹄疫類似,但危害程度較口蹄疫輕,發現與確診后經過積極治療可在短期內治愈。但該病在初期具有隱蔽性,當飼養員看到病牛出現流涎癥狀時,已經發病多日,這就需要飼養員對其給予高度重視。與此同時,當病牛出現口炎癥狀后,如若癥狀輕微,則一般無法根據咀嚼情況進行判斷,難以在早期發現口炎癥狀,容易延誤治療時機,增加牛水皰性口炎擴散風險,增加病牛死亡風險,嚴重損害養殖戶經濟效益。因此,加強牛水皰性口炎早期診斷與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牛水皰性口炎好發于體質較弱的牛群中,這就需要飼養員日常管理中加大對此類牛的觀察與管理力度,在發現牛出現異常癥狀,疑似患有水皰性口炎時,可及時請教獸醫或專業人員對病牛情況進行評估,確保早期診斷水皰性口炎。疫病防疫人員也需要根據自身經驗對水皰性口炎進行分型,并根據不同口炎性質,完成對疾病的科學診斷。在早期診斷中,需要使用開口器。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對開口器進行操作,避免出現粗暴操作,使得病牛口腔受損。通常情況下,病牛發生真菌型口炎的概率較大,因此,在初期診斷中,一般很難根據臨床癥狀進行確診。鑒于此,在水皰性口炎的初期診斷中,通常需要配合使用實驗室診斷法。在治療病牛口炎疾病時,也需要將其與其他疾病進行區分。例如,當牛出現傳染性口炎時,則口腔內部與蹄部可見到大小不一的水皰,而當牛感染口蹄疫時,則不僅會有水皰癥狀,而且經常有高溫、嚴重流涎等并發癥。此外,牛也易發惡性卡他熱疾病,該病也是由病毒引發的,其主要癥狀是高熱、腫脹、口腔炎癥。鑒于此,診斷人員應注意區分上述疾病差異,對水皰性口炎疾病作出準確診斷。
為有效預防牛口炎疾病發生,建議養殖人員做好飼料監管工作,每日對飼料的潔凈度進行檢查,同時保持牛舍環境整潔。建議定期檢查牛口腔、牙齦,當發現有水皰性口腔炎不良癥狀時,立即采取隔離管控措施。養殖人員需要加強疾病重視程度,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由此降低傳染病對養殖業造成的危害。
3 結語
現階段,牛養殖業在我國畜牧行業中的占比較高,已經成為養殖戶的主要經濟來源。在牛群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過程衛生不達標、疏于養殖管理,氣候或天氣變化等都可能導致牛群出現牛水皰性口炎。若病牛得不到及時與妥善的處理,不僅會影響牛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導致牛死亡,進而影響畜牧人員的經濟收入。因此,做好牛水皰性口炎病的預防知識普及,采取早期診斷與科學管理措施十分重要,是確保養殖業規范發展,降低疫病對養殖戶經濟效益影響的主要方式,同時也能促進我國畜牧養殖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永連,徐立波.牛水皰性口炎的流行、診斷和防控措施[J].飼料博覽,2017(4):66-67.
[2] 馬建勇.牛水皰性口炎的預防與診治[J].畜禽業,2016(11):69.
[3] 劉志.牛水皰性口炎的診斷與防治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6):168.
[4] 裴小紅.牛水皰性口炎的病因及預防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6):117.
[5] 買買提江·黑力力.牛水皰性口炎防治方法與措施[J].農牧與食品機械,2021(14):80-81.
[6] 李文泉.牛口炎的診斷與治療探究[J].今日畜牧獸醫,2021,37(4):93.
[7] 王玉豐.肉牛口炎的臨床特征,診斷,中西藥治療和預防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21(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