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
摘要: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農業大國,尤其是在小麥種植上,我國在全球范圍內可謂是數一數二的生產大國。其中山東聊城地區作為小麥的主要生產地,需要立足于時代發展要求,將更多高產優質種植技術整合應用進來,提高小麥產量。由于小麥的整個種植過程涉及的環節較多也較為復雜,稍有不慎就會給病蟲害的大規模肆虐埋下隱患,當務之急就是要將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實施進來,才能真正保證小麥的健康生長,促進我國農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麥;高產優質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在我國發展過程中,一直以來最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就是小麥,而且深入到小麥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中進行全面探索,可以讓小麥整體產量和質量大幅度提升上來,不僅如此,還可以促進我國山東聊城地區的小麥種植經濟發展。在此基礎上,相關科研人員需要不斷對新的種植技術進行研究,還要對過往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不足之處進行全面突破,真正意義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對于小麥而言,品種相對較多,而且不同的品種對于現實生長環境也有著不同的要求,所以必須要在最初階段就要將適合山東聊城地區種植的優良小麥品種選取進來,才能最大化地提高小麥產量和質量。在此基礎上再科學運用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小麥高產優質種植技術分析
在山東聊城地區小麥種植的過程中,為了達到高產增效的目的,構建全新的優質種植帶則至關重要。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小麥種植栽培已經擺脫了人力的束縛,進入到機械化發展行列之中,整體小麥種植效率也實現了大幅度提升。在這樣的機械化種植背景下,深入到小麥種植程序之中進行針對性優化和完善,可以更好達成增產增效的目標。
1.1 科學選種
在小麥種植的最基礎階段,選種如何,選取的種子是否具備較高的品質,則決定了后續小麥能否達到高質高產的目標。由于小麥的品種較多,在具體選擇的過程中,必須要對以下因素進行充分考慮。首先,就是在選種的過程中,負責種植人員應對種子的外在條件進行充分分析,確保種子本身粒粒飽滿,不會出現任何干癟問題,而且具備較高的純度,這樣在后續種植和生長的過程中速度就可以更快;其次,就是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種植特點角度出發,科學選種。對于聊城區域而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整體具備較強的大陸性特征,海拔也相對較低,全年不論是任何一個時間段都具備充足的日照,所以大部分的小麥品種都適宜種植該區域內。但是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全年平均降雨量相對較少,所以很容易會出現干旱的問題,很多時候會出現瞬時風力過大的問題。而且在山東聊城地區,經常會出現這些病蟲害,即紋枯病、蚜蟲、白粉病等等。所以在對小麥品種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將具備較強耐旱特點而且具備較優異抗病性和抗倒伏特點的小麥品種優先選取進來。現階段,應用非常廣的小麥品種有山農20號、黑馬2號等。
1.2 優化耕種
在選種完畢之后,就需要結合具體區域的土地特點,進行全面耕作。舉例來講,在選取黑馬2號小麥品種進行耕作的過程中,負責耕作人員應認識到一點,就是該品種屬于一種雜交品種,已經經過了水旱的輪選,進一步被確定為良性品種,而且該品種還具備一定的半冬性特點,所以對山東聊城區域的特點非常符合,可以實現正常越冬。不僅返青的時間較早,整體的種苗長勢還相對旺盛,成穗率還非常高,該品種無須種植人員介入,可以實現對穗數和穗重的自行調節。所以在具體播種的過程中,就要科學選擇恰當的時間,不可過早播種,也不宜過量播種,而是要將精播高產培訓體系整合應用進來,達到最佳的耕種效果,還能避免出現群體播種量過大,導致的過度消耗養分情況出現,降低倒伏發生概率。應控制播種量在5~6kg/667m2,為最佳。
在施肥的過程中,需要將耐肥品種的65%投入其中。嚴格開展三個層次的施肥作業,首先就是底肥,其次就是加肥,最后就是追肥。在施肥的過程中,還需要同步配合好灌溉工作,避免出現肥力過強的問題,導致麥苗被燒毀。在種植的過程中,為了最大化地提高規范性和科學性,保證土壤具備持續肥力供給,就需要在連續種植三年以上的小麥土地上,開展作物更換種植作業,一般更新的作物需要控制在一到二年。如果前一茬種植的為棉花,那么后續要開展小麥種植,整體的土壤存在較多的泥土塊,這就需要將獨桿栽培體系整合應用進來,開展耕種作業。如果前一茬種植的為玉米,那么后續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就要將精播和半精播的方式整合應用進來。在小麥種植完畢之后,需要嚴格遵循小麥的生長周期,開展澆水灌溉作業。正常來講,在小麥抽穗開花到灌漿成熟的這一時期,應控制土壤的持水率不小于70%。
在開展耕種作業之前,相關種植人員還需要將專門的機械設備整合應用進來,深入到整個種植的土壤區域之中開展深松整地作業,確保土壤本身具備較高的透氣性和透水性,確保土壤整體結構體系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在種植之前,就能保證土壤土層處于深厚狀態,而且結構良好,那么后續的耕種效果也就更佳,還可以方便小麥后續生長蓄水保肥,根系部位發育得更好。
1.3 防治小麥倒伏
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了嚴重的倒伏問題,就會影響到最終的產量,無法達到預期的增產增效目標。針對倒伏問題,相關種植人員必須要開展全面的田間管理工作,運用恰當的田間管理方式。在小麥進入到發育階段,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針對小麥不同時期所需要的肥料量進行科學把控,目的就是避免一次性施肥過多,影響小麥后續生長。
2 小麥病蟲害防治分析
2.1 小麥病蟲害的預防
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種植農戶應始終秉持著預防為主的原則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前期階段做好科學育種作業,同時對小麥的生長情況進行科學監測和預報,達到最佳的優選優育效果,從根本上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
在最開始育種的過程中,種植農戶需要將日曬和拌種等相關步驟有機結合在一起,考慮到山東聊城區域的日照條件,對具體曬種的時間進行科學調整,利用太陽光的紫外線,對種子表面存在的任何病毒和病菌進行全面消滅,使得種子內部酶的活性大幅度提升上來,確保種子本身具備較強的透氣性和透水性,這樣后續種子在種植的過程中,才能提高成活率和抗病率。對于聊城地區而言,全年的日照時間相對較多,已經超過了2200h,具備長日照時間的特點,所以可以對小麥品種進行日曬,在此基礎上開展拌種作業。在拌種的過程中,需要將藥劑粉銹寧EC乳油藥劑優先選取進來,并全面浸泡種子,整體藥性可以達到90d左右,而且不會對種子本身產生任何的危害和影響。
為了進一步提高小麥病蟲害的預防效果,那么山東聊城地區的農業局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大力介入其中,立足于當地的小麥種植和生長情況將全面的病蟲害預報系統建立進來,真正將各種病蟲害的預防方法制定出來,提供給廣大小麥種植農戶。對于春季這一季節而言,是病蟲害大規模復蘇和肆虐的季節,所以必須要做好提前預警工作,及時發現病蟲害的苗頭,然后采取有效應對措施,若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會讓病蟲害加劇,最終導致小麥顆粒無收。
為了進一步預防病蟲害的肆虐和蔓延,還需要開展全面監控和管理工作。具體而言,就是要在整個小麥種植區域,將信息技術和傳感技術整合應用進來,對小麥的日常生長情況進行全天候監督,而且要針對不同區域將不同方位的攝像頭安裝進來,這樣任何病蟲害都能第一時間捕捉到,在病蟲害未侵襲小麥植株之前,就開展防控作業,可以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現減產的問題。此外,針對小麥生長過程中,必須要立足于過去的防治方法進行持續性的完善和創新,避免小麥病蟲害防治始終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才能促進小麥種植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獲取更大的突破。
2.2 小麥病蟲害的治理
2.2.1 紋枯病
在小麥前期種植和后續生長的各個階段之中,都非常容易出現紋枯病。而且該病屬于真菌感染范疇內,主要就是有立枯絲核菌引發的,可以通過肉眼就能看到的病狀。大多數時候會在小麥抽穗的前期階段突然爆發,導致小麥產量受到直接影響。在冬季時期由于整體溫度相對較低,那么病菌本身的活躍度也非常低,那么隨著溫度的不斷提升,病菌會加快速度活動和繁殖,等到小麥進入到了拔節時期,那么小麥感染這一病毒的數量會進一步增加,整體病狀也會更加嚴重。雖然在抽穗之后,病菌整體擴展的速度有所緩慢,但是仍然可以通過莖稈看到其發展的趨勢,導致最終呈現出枯白穗狀態。針對這一病蟲害而言,除了在前期階段,做好科學育種和施肥作業以外,還需要深入到小麥種植土地之中,做好定期的除草作業,針對一些雜物和污物需要定期打撈和處理。若在小麥生長的過程中,已經發現了該病的初步蔓延,就需要種植農戶將11%的井岡霉素配比已唑醇600g藥劑開展全面噴灑進來,應以一周為一個周期,對病情的變化進行全面觀察,若病情并未得到任何緩解,則需要開展二度治理工作。
2.2.2 白粉病
在小麥生長的過程中,從幼苗時期進入到抽穗時期這一階段,經常容易患白粉病,而且麥葉是主要的受侵害方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蔓延到麥莖和麥穗區域。肉眼觀察可以發現一層白色粉狀霉,該病害對于小麥最大的危害和影響,就會影響小麥本身開展光合作用,而且整體新陳代謝速度也會大幅度減緩,并出現嚴重的早衰或者是減產的問題。從具體發病時間角度來分析,應選擇春季為最佳的防護治療時期,對于該病而言,不僅整體的擴散能力非常強,還會帶來嚴重的減產問題,所以一旦發現該病,則需要在病株率尚未達到10%之前,就要用藥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應以每1hm2為依據,將15%的粉銹寧1000倍液和2%的抗霉菌素水劑200倍液應用進來。在治療的過程中,這兩種藥可以交替應用,以避免出現抗藥性的問題,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
2.2.3 蚜蟲
在小麥生長進入到抽穗后期和灌漿期階段,非常容易爆發的一種蟲害就是蚜蟲,而且會在小麥乳熟期階段達到數量的最高峰。這一蟲害的大規模爆發,會讓小麥受到嚴重的創傷,后續產量大幅度降低,所以不容小覷。在具體防治該蟲害的過程中,應將抗蚜威和快殺靈以及吡蟲啉等藥劑整合應用進來,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為了保證小麥的天然性和無公害性,現階段種植農戶應避免將大規模的農藥應用進來,而是將蚜蟲的天敵引入進來。由于蚜蟲本身的體態非常柔軟,擁有的天敵非常多,種植戶可以針對性地將一些有益昆蟲天敵選取進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去除蚜蟲,以達到病蟲害防治的效果,還不會對小麥本身造成任何危害和影響。
2.2.4 小麥紅蜘蛛
在聊城區域,最為常見的一種蟲害就是小麥紅蜘蛛,而且該蟲害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喜歡干旱的環境。在該蟲害的持續侵襲下,不僅會讓小麥植株的生長受到制約,還會出現嚴重矮小和發育不良的問題,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大規模的小麥植株干枯和死亡。針對這一蟲害在治療的過程中,大部分情況下都會將2%的天達阿維菌素或者是15%的噠螨靈乳油選用進來,同時投入應用20ml/667m2配合30~45kg/667m2的水,攪拌混合開展噴灑作業。此外,在開展該蟲害治理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將新型植物型農藥830應用進來,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殺滅效果,而且不會威脅到作物本身,也不會出現任何的農藥殘留問題。針對該蟲害,也可以將生物防治法應用進來,達到全面滅除該蟲害的目的,提高生物防治效果,促進小麥增產增效。
3 結語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全面發展和突破,對于農業領域也是如此,其中小麥種植是主要的農業發展方向,關系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占據了重要地位。山東聊城地區是小麥主要種植基地,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立足于小麥的生長特點,采取有效的種植措施。不僅要在前期階段做好科學選種工作,將產量高且抗病強的品種優先選取進來,還需要在播種的過程中,做好多方面的土壤維護和管理工作,避免埋下諸多的病蟲害隱患。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需要選擇不同的生長時期,做好灌溉和施肥作業,還要進行田間管理,及時清理雜草和雜物,避免給病蟲害的滋生帶來可乘之機。由于小麥生長過程中會受到不同病蟲害的侵襲,所以必須要做好多角度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應嚴格遵循防與治有機結合的原則,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確保山東聊城區域的小麥種植可以達到高產優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連芝.小麥高產增產優質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2,40(23):46-48.
[2] 李偉.小麥高產豐產優質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討[J].種子科技,2022,40(10):40-42.
[3] 王修華.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2,40(8):28-30.
[4] 趙顯杰,周希艷.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廣東蠶業,2022,56(1):67-69.
[5] 李強.小麥的高產增產優質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黑龍江糧食,2021(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