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革命時期廣東南路地區中共領導機構考析

2023-08-12 15:08:13朱雄文
紅廣角 2023年3期

【摘 要】正統說法認為大革命時期廣東南路地區正式的中共領導機構是1927年1月成立的中共南路地方執行委員會。在中共南路地委成立前,黃學增等人在南路地區大力發展黨員,并積極在吳川等縣、市建立黨組織。國民革命軍南征勝利后,南路地區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當地的黨組織也迎來了大發展,為建立正式領導機構奠定了基礎。由于缺乏原始檔案,有學者提出了有別于正統說法的新說法,認為1925年秋就已建立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從南路地區黨組織發展歷程和當時的中共黨內法規來看,正統說法更站得住腳,新說法或許是將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誤解成了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在未發現新的確鑿證據之前,還是應該采信正統說法。

【關鍵詞】大革命;廣東南路地區;中共領導機構

【中圖分類號】K26;D2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6644(2023)03-0076-10

與廣東地方黨史研究的其他領域相比,目前學術界對廣東南路地區黨史的研究相對薄弱。由于缺乏原始檔案,在1928年6月之前,“南路的黨自來未開過各縣、市黨部的代表大會”,導致學界在大革命時期廣東南路地區的中共領導機構問題上產生了明顯的分歧,并主要有以下兩種代表性的觀點:其一是新說法,翁有為依據王健英所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匯編》(紅旗出版社1983年版),認為1925年秋就成立了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簡稱中共南路特委),是成立最早的特委。與翁有為的觀點基本一致,陳國威根據《李癸泉手冊》和陳信材的回憶史料,指出“中共南路特委至少在1926年5月已存在”,甚至“在1925年成立中共南路特委是符合當時形勢的需要及黨的制度允許的”。其二是正統說法,金松林延續《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中的說法,認為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成立于1927年7月,“在廣東南路地區,冠以南路名稱的黨組織,組織地委在先,然后才組織特委”。對于這兩種不同的觀點,我們該如何看待?本文綜合利用所搜集到的各項資料,對上述觀點作出辨析,以厘清大革命時期廣東南路地區中共領導機構的演變情形,并推動廣東南路地區革命史以及廣東大革命史研究的深入展開。

一、各級組織史資料和黨史正本中的正統說法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和精心組織下,組織史資料的編纂正式提上日程,省、地(市)、縣三級普遍建立編纂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要求做到“廣征、核準、精編、嚴審”,并集合了當時組織、黨史、檔案等部門的力量從事該項工作。因此,在未掌握切實可靠的新史料之前,不宜輕易推翻組織史資料和黨史正本中的正統說法。

對于大革命時期廣東南路地區的中共領導機構,《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組織史資料》是這樣表述的:“1925年至1926年,在中共廣東區委及南路特派員黃學增的領導下,南路的電白、陽江、吳川、遂溪、海康、梅菉、廉江、茂名、北海、化縣等地陸續建立起黨組織。在這一基礎上,成立了中共南路地方執行委員會,代替特派員統一領導南路地區的黨組織。”“在南路各地普遍建立了黨組織,農民運動也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的基礎上,為了加強對各地黨組織及農民運動的領導,1927年1月,根據中共廣東區委的決定,成立中共南路地委。機關駐地高州。……南路地委隸屬于廣東區委,下轄南路各縣(市)黨組織。‘四·一五政變后,中共廣東區委將黃學增調往西江主持黨的工作,南路各縣黨組織負責人于1927年5月召開南路農民代表會議,成立了南路農民革命委員會,領導人民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武裝斗爭。”

或許根據的就是廣東省報送的資料,關于此事的表述,《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與《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組織史資料》基本保持一致,稱:“1925年至1926年,在中共廣東區執委及南路特派員黃學增的領導下,南路的電白、陽江、吳川、遂溪、海康、梅菉、廉江、茂名、北海、化縣等地陸續建立起中共組織。在這一基礎上,成立中共南路地方執行委員會,代替特派員統一領導南路地區的中共組織。”“1927年1月,在南路各地普遍建立黨的組織,農民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的基礎上,根據中共廣東區執委決定建立中共南路地方執行委員會,機關駐高州,下屬南路各縣(市)組織。”“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于1927年7月成立,下屬遂溪、海康、化縣、廉江、信宜、茂名縣委。”

關于大革命時期廣東南路地區黨組織發展及其領導機構演變,由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廣東歷史》第一卷中的表述與中央和廣東省組織史資料的記載也基本一致。對此,《中國共產黨廣東歷史》表示:“中共廣東區委還通過國民黨的中央農民部,以農運特派員的身份將一批黨員派往各地,其中有黃學增、顏漢章、侯鳳墀、陳伯忠、王蔚垣等,分別被派往南路、揭陽、曲江、四會、英德等地。他們在開展農民運動的同時從事建黨工作,在當地發展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國民革命軍發動南征之前,中共廣東區委和團廣東區委派遂溪籍共產黨員韓盈率領一批青年返雷州半島;派遣陽江籍共產黨員譚作舟、敖華袞、黃貞恒等返陽江,以宣傳革命,發動群眾接應革命軍和發展南路地區黨的組織。先期進入南路的共產黨員在當地培養、吸收了一批黨員。中共廣東區委任命黃學增為南路特派員,領導南路黨的工作。南征勝利后,南路地區黨組織迅速發展。……1927年1月,建立中共南路地委,由黃學增任書記。”

綜上所述,大革命時期廣東南路地區中共領導機構,先為南路特派員,后為中共南路地方執行委員會(簡稱中共南路地委)。

二、正統說法契合廣東南路地區中共組織的發展史

大革命時期,由于國共合作的深入推進以及國民黨在社會上有威信且在南方建立了根據地,跨黨的共產黨員常以國民黨的名義開展革命活動。黃學增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來到南路地區,身兼國共兩黨的領導職務,在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身份組織開展農民運動的同時,也從事兩黨的建黨工作,大力發展兩黨的黨員,積極建立兩黨的基層組織和相關機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南路地區中共組織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為建立正式的地方領導機構準備了條件。

廣東南路地區中共組織獲得大發展主要是在國民革命軍南征勝利后,因為在此之前南路地區在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下,政治環境相當惡劣,黃學增等人的主要任務是發動當地群眾支持革命軍南征,推翻反動軍閥的統治。在革命軍第二次東征之際,為解除后方威脅和實現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國民政府任命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為南征軍總指揮,朱克靖(中共黨員)為總政治部主任,兵分四路舉行南征,分別由陳銘樞、王均、戴岳、俞作柏任指揮。1925年11月上旬,南征軍各路迅速占領陽江和陽春。南征軍勢如破竹,陳銘樞部連占電白、水東、梅菉,俞作柏部攻克高州、化縣;接著,陳、俞兩部互相配合,先后擊敗白沙、公館、閘利的敵軍,于11月30日攻占廉州。12月,傾向革命的廣西方面胡宗鐸部從靈山出發,于7日攻占欽州。至此,南路地區基本肅清了軍閥鄧本殷的勢力,為國民政府開展各項治理掃清了障礙,同時也推動了當地革命形勢的高漲。

南征能夠迅速取得勝利與黃學增等南路籍國共兩黨人員的大力配合及支持是分不開的。“南征大軍出發之際,共產黨員黃學增、王文明等在廣州發起‘廣東高雷羅陽欽廉八屬旅省革命團體聯合會,動員組織一批革命青年隨軍出發,到南路、瓊崖各地開展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南征將宣傳革命思想及捍衛、推動工農革命結合起來,軍事行動之后,民氣隨之奮發,民運亦隨之勃興,工、農、商、學、婦女等各項革命運動到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氣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南路地區的中共組織迅速發展起來。南征之前,南路地區建立的黨組織只有1925年6月由就讀于廣東大學的電白籍學生、共產黨員邵貞昌、區就憲建立的中共電白縣支部。“支部建立初期,直屬中共廣東區委領導。”南征勝利后,南路主要縣、市相繼建立了中共組織,其途徑主要有兩種:其一,由黃學增派遣中共黨員到當地建立,包括吳川、梅菉、廉江、北海、東興等地。“1926年初,中共廣東區委南路特派員黃學增派中共黨員陳信材(陳柱)到吳川開展農民運動和建黨活動。同年3月,在當時的吳川縣城黃坡建立中共吳川縣支部。”“1926年初,黃學增吸收陳時入黨,隨后派他到梅菉市開展工人運動和建黨活動。同年3月,中共梅菉市支部成立。駐地梅菉營盤街。”“1926年3月,中共黨員周永杰受黃學增派遣,到廉江開展農民運動與建黨活動。4月,中共廉江縣支部成立。駐地廉城西郊回龍寺。”“1926年5月,黃學增從廉江抽調共產黨員江剌橫、簡毅、李雄飛到北海市開展工運與建黨活動,于同年7月成立了中共北海市支部。”“1926年9月,共產黨員鐘竹筠等受黃學增派遣,到防城縣東興開展農民運動與建黨活動,于1927年1月成立中共東興支部。”其二,由中共廣東區委派遣至南路各地開展革命活動的黨員自主建立,主要有陽江、茂名、遂溪、海康、化縣、信宜等地。“1925年下半年,中共黨員譚作舟等人從廣州回陽江開展革命活動,不久成立共青團支部。1926年3月,成立中共陽江縣支部。駐地江城。”“1925年12月,共產黨員朱也赤從廣州回到茂名縣開展農運與建黨活動。1926年5月,中共茂名縣支部在縣城高州成立。”“1925年夏,共產黨員韓盈、陳光禮等回到雷州半島開展革命活動,不久成立共青團雷州特別支部。1926年5月,分設雷州和遂溪兩個支部,以團組織的名義開展黨的活動。1926年5月,兩個支部根據上級指示,實行黨、團分設。分設后,遂溪黨組織為中共遂溪縣支部,駐地遂城。”“1926年6月,根據上級指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共同組成的共青團雷州支部,分設出中共海康縣支部,其活動范圍為海康縣。駐地雷城。”“1925年10月,中共廣東區委派共產黨員、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五屆學員盧寶炫(盧中火)到化縣領導農民運動與建立黨組織。1926年8月,成立中共化縣支部。”“1925年冬,廣東國民大學學生、共產黨員羅克明等人回信宜開展農民運動與建黨活動,發展了一批黨員,先后建立了懷鄉等13個黨支部。……此外,還有池洞、東鎮、信中、信城等支部。在建立支部的基礎上,1927年5月成立中共信宜縣委員會。駐地懷鄉。”

廣東南路地區距離大革命的中心廣州相對較遠,加上又在軍閥鄧本殷的反動統治之下,不利于革命活動的開展,進而導致當地中共組織的發展也相對滯緩,直到國民革命軍南征才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黃學增是南路地區中共組織發展的關鍵人物,許多縣、市的黨組織是由他派遣黨員直接建立的。而另外一些縣、市由中共廣東區委派遣的黨員自主建立的事實也從側面證明:這些黨員與黃學增之間并不存在明確的上下級關系。如果1925年秋中共廣東區委已經在南路地區設立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那么這些黨員自然而然地就在黃學增的領導下,而所有縣、市的黨組織也都將會由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批準設立。因此,1925年就已成立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的說法很難成立。

此外,南路地區中共組織在創建的過程中存在顯著的特點,絕大多數黨組織的創建是和工運或農運相伴隨的,有些地區共青團組織成立的時間甚至早于黨組織,如共青團雷州特別支部就早于中共遂溪縣支部和中共海康縣支部。這說明當地的黨員數量很少,絕大多數是黃學增等人到來后才發展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廣東區委不太可能過早地設立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

還有一點應該指出的是,大革命時期,包括南路地區在內廣東黨組織的大發展更多的是1925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后。會議對廣東黨組織發展滯緩提出了批評:“粵區在這革命運動高漲,香港工人熱烈斗爭的時期,竟沒有能利用機會鞏固并發展我們的黨。粵區雖能在思想上影響工農群眾而不在組織上把這種勢力鞏固起來——吸收工農分子進黨及在各種團體里組織我們的黨團,這是一種錯誤。廣東的同志只是各自在國民黨工會、農民協會、軍隊里工作;并沒有能像一個強有力的黨,有組織、有指導的站在自己黨的利益上去工作,去領導無產階級在民族革命運動的領袖地位的斗爭。”會后,中共廣東區委針對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大力發展黨員,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這在廣東南路地區黨組織的發展歷程中也可以得到明顯的驗證。1926年1月3日,團雷州特別支部在給團中央的報告中表示:“現在,由省下來之同學陸續增加,我們內部的訓練,與組織的擴大是很有希望的。”

從南路地區中共組織的發展歷程來看,在國民革命軍南征勝利前,當地黨員數量很少,也沒有廣泛建立基層黨組織,在這種情況下,設立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顯然不太合理。在黃學增以南路特派員身份大力發展黨員,積極建立基層組織,再加上中共廣東區委也領導建立了一些南路基層組織,在此基礎上,再成立中共南路地委,才更合乎歷史發展的邏輯。

三、正統說法符合當時中共黨內法規的規定

在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中共在發動和領導革命斗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各項制度漸趨規范,而有關地方機構設置的規定也日益明確,以適應黨組織日益發展壯大的現實需要。中共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指出:“凡一個革命的黨,若是缺少嚴密的集權的有紀律的組織與訓練,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夠有力量去做革命的運動。”為此,“自中央機關以至小團體的基本組織要有嚴密系統才免得烏合的狀態;要有集權精神與鐵似的紀律,才免得安那其的狀態”。

黨章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黨內法規,也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和規定,故而黨章的修改成為歷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重要任務。對于地方組織的名稱和組織規則,中共二大、三大、四大通過的黨章中均有明確的規定。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過的第一個黨章規定如下:

第四條? 各農村、各工廠、各鐵路、各礦山、各兵營、各學校等機關及附近,凡有黨員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組,每組公推一人為組長,隸屬地方支部(如各組所在地尚無地方支部時,則由區執行委員會指定隸屬鄰近之支部或直隸區執行委員會,未有區執行委員會之地方,則直接受中央執行委員會之指揮監督)。每一個機關或兩個機關聯合有二組織以上,即由地方執行委員會指定若干人為該機關各組之干部。各組組織,為本黨組織系統,訓練黨員及黨員活動之基本單位,凡黨員皆必須加入。

第五條? 一地方有兩個支部以上,經中央執行委員會之許可,區執行委員會得派員至該地方召集全體黨員大會或代表會,由該會推舉三人組織該地方執行委員會,并推舉候補委員三人——如委員因事離職時,得以候補委員代理之。未有區執行委員會之地方,則由中央執行委員會直接派員召集組織該地方執行委員會,直接隸屬中央。區執行委員會所在地方得以區執行委員會代行該地方執行委員會之職權。

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對黨章作了第一次修改,其中關于地方組織的規定是這樣的:

第五條? 各農村、各工廠、各鐵路、各礦山、各兵營、各學校等機關及附近,凡有黨員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小組,每組公推一人為組長,隸屬地方支部,不滿五人之處,亦當有組織,公推書記一人,屬于附近之區或直接屬于中央。如各組所在地尚無地方支部時,則由區執行委員會直轄之,未有區執行委員會之處,則由中央直轄之。

第六條? 一地方有十人以上,經中央執行委員會之許可,區執行委員會得派員至該地方召集全體黨員大會或代表會,由該會推舉三人組織該地方執行委員會,并推舉候補委員三人——如委員因事離職時,得以候補委員代理之,未有區執行委員會之地方,則由中央執行委員會直接派員召集組織該地方執行委員會,直接隸屬中央。區執行委員會所在地,得以區執行委員會代行該地方執行委員會之職權。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對黨章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將黨的基層組織正式定名為支部,并對地方組織的設立作出如下規定:

第五條? 各農村各工廠各鐵路各礦山各兵營各學校等機關及其附近,凡有黨員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每支部公推書記一人或推三人組織干事會,隸屬地方執行委員會,不滿三人之處,設一通信員,屬于附近之地方或直接屬于中央。支部人數過多時,得斟酌情形分為若干小組,每組設組長一人,由支部干事會指定之。如各支部所在地尚無地方執行委員會時,則由區執行委員會直轄之,未有區執行委員會之處,則由中央直轄之。

第六條? 一地方有三個支部以上,經中央執行委員會之許可,區執行委員會得派員至該地方召集全體黨員大會或代表會,由該會推舉三人組織該地方執行委員會,并推舉候補委員二人——如委員因事離職時,得以候補委員代理之,未有區執二人——如委員因事離職時,得以候補委員代理之,未有區執行委員會之地方,則由中央執行委員會直接派員召集組織該地方執行委員會,直接隸屬中央。區執行委員會所在地,得以區執行委員會代行該地方執行委員會之職權。

通過梳理中共二大至四大黨章中關于地方組織設立的規定可以發現:第一,雖然中共基層組織名稱由組—小組—支部,但是在區執行委員會之下的始終是地方執行委員會(不叫地方特別委員會),從未發生改變;第二,中共地方組織設置的基本精神始終是由下而上、逐級設立的。1925年后,南路地區中共組織設立的依據自然是中共四大通過的黨章。換言之,只有在南路地區各縣、市有一定數量的黨員之后,才會逐級設立地方組織;并且建立有三個支部以上,才能設立南路地方執行委員會(即中共南路地委)。從這個角度來看,正統說法是完全符合這個規定的。

至于特別委員會,在大革命時期更多的是為處理特別問題而設立的臨時機構。中共二大通過的黨章表示:“大會或中央執行委員會議決之各種議案及各地臨時發生之特別問題,區及地方執行委員會均得指定若干黨員組織各種特別委員會處理之,此項特別委員會開會時,須以各該執行委員會一人為主席。”中共三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共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修正章程》,均完全保留了上述條文。大革命失敗后,因面臨殘酷的白色恐怖,中共各級組織逐漸轉入地下狀態,特委逐漸成為一級領導機構。如1927年6月14日,《中央通告農字第八號——農運策略的說明》在開頭處表示:“各省委、特委、臨委鑒”。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特委成為領導武裝暴動的特殊機構,以在緊急情況下隨機決斷。如1927年8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中表示:“湘:準備于不久時期內在湘南計劃一湘南政府,建設革命政權及一切革命團體,在廣東革命委員會指揮之下。現即須組織湘南特別委員會受省委指揮,于交通不靈通時得有權獨立指揮此委員會所能活動的地方工作。”直到1927年12月1日,《中央通告第十七號——關于黨的組織》中對特委的性質作出了明確規定:“特委之組織是臨時性質的,即為工作需要的臨時組織,如為某幾個區域或某幾縣份的工農聯合暴動而組織的指揮機關,其權力當然可以指揮當地整個黨的工作,但不是經常的黨的系統。”這也說明中共廣東區委不太可能在1925年秋就設立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來領導當地的革命斗爭和黨組織發展。事實上,除了1925年12月成立的中共潮梅特別委員會以外,在中共廣東組織史上明確出現特別委員會的設置是在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之后。中共潮梅特別委員會是為了適應第二次東征后潮梅地區革命運動迅速發展的需要,但在1926年3月改為中共汕頭地方委員會,僅存在了三個月左右,這也印證了特別委員會是臨時機構的規定。

四、新說法值得商榷之所在

1925年秋就成立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的新說法也不能說是毫無根據。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就表示:“在第二次東征期間,國民政府還派部隊進剿盤踞廣東南路的軍閥鄧本殷部。中共廣東區委為配合這次軍事行動,成立了以黃學增為書記的南路特別委員會。”此處的“南路特別委員會”或為“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之誤。南征開始后,國民黨廣東省黨部于11月11日指派南征軍總政治部主任朱克靖(共產黨員)為南路黨務組織主任,協助省黨部,發展當地的國民黨黨務。隨著南路的收復,當地國民黨黨務工作迅速發展,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決定設立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以就近指導督查南路各市、縣黨務工作。與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同時設立的還有國民黨潮梅特別委員會、國民黨瓊崖特別委員會、國民黨惠屬特別委員會。其中,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成立于1925年11月22日,設辦事處于梅菉。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以潘兆鑾、朱曼、林叢郁、彭剛俠、許慶之、吳武祥、譚竹山為委員,其中是共產黨員的有潘兆鑾、林叢郁、彭剛俠、譚竹山,后派黃學增為主要負責人。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籌建了南路及欽州、廉州各市、縣黨部,并改組了吳川、電白、遂溪、防城各黨部,推動了當地黨務工作的發展。

從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來看,其領導權幾乎可以斷定將掌握在中共手中,這也是大革命時期國共合作的常態。因中共黨員能吃苦耐勞,深入基層,密切聯系群眾,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國民黨基層組織。在南路地區開展革命活動的過程中,黃學增等共產黨員自然會利用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的名義,畢竟國民黨是當時掌握政權的政黨,具有多方面的資源。1926年9月6日至11日,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在南皋書院舉行南路地區各縣(市)黨部代表大會,黃學增以大會主席的身份主持會議,并作了農民運動、工人運動等報告。當時黃學增身兼三職,“負責中共南路黨組織工作(不是書記,是特派員)、省農協南路辦事處工作(主任)、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委員”。在不明內情的人看來,黃學增是以中共南路特委負責人的身份來領導建立黨組織的。對于當地人來說,上級黨組織派來的人都屬于外來者,這些“省貨”(南路當地人對中共廣東區委所派遣來的干部的稱呼)建立的國共兩黨的各種機構之間究竟有何本質區別,更不甚明了,畢竟很多時候不同機構的人員完全是重疊的。據時任中共吳川縣支部書記陳信材后來回憶:“在南特成立的同時,廣東省農民協會也在梅菉設立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黃學增為主席〔任〕,該辦事處與‘南特聯合辦公(當時一套人馬兩套機構)。”陳信材本人在1925年12月由黃學增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便被黃學增派遣擔任吳川縣國民黨改組委員會主任和吳川縣農協籌備處主任,“兩個組織,一套人員”。在國民黨改組委員會內,除陳信材擔任負責人外,還有共產黨員陳克醒、易經、易志學分別負責組織、宣傳、學生運動。在大革命時期,許多農民分不清國共兩黨的機構名稱,甚至并不清楚農民協會與中共組織之間的區別,以為加入農會,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在不少人的口述及回憶中均有明確記載。

從黃學增的活動軌跡來看,1925年11月之前,黃學增并未長時間在南路地區活動,直到南征之后,黃學增才長期在南路地區從事農民運動、發展黨員和建立黨組織,但是亦經常回廣州參加重要會議及活動。1925年12月9日,共青團雷州支部給團中央的報告中表示:“關于雷州民軍處置問題,農運問題,甚屬重要,請速令羅漢、黃學增同志速下指導一切。”這也說明黃學增當時并未在南路地區擔任中共地方組織領導工作。如果黃學增真的在1925年秋擔任了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書記,就不太可能在1925年11月之前不在南路地區。據陳信材后來回憶:“中共廣東區黨委(當時未有省黨委)為了配合國民黨南路民運工作,派黃學增同志為中共南路特派員,到南路開展工作。”

自作為農講所第一屆學員畢業后,黃學增便被任命為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多次被派往寶安、廣寧等地發動農民運動、處理糾紛,在廣東農民運動中聲名鵲起,擔任廣東省農民協會秘書長,成為當時令人矚目的“廣東四大農運領袖”人物之一,經常作為代表出席各種重要會議,社會活動頻繁,在一段時間內很難全面負責南路地區的事務。據時任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委員的中共黨員林叢郁回憶:“這次南征,吸收東征打東江陳炯明的經驗,邊打邊建立地方政權和群眾組織,并成立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南路特別委員會,又成立南路行政委員會。廣東省南路行政委員會主任是甘乃光。省黨部南路特別委員會(簡稱‘南特)本來由黃學增負責,但大軍出發時黃學增在廣寧未回。”鑒于黃學增在南路旅穗進步青年中的影響力,受中共廣東區委的委派到南路地區,幫助當地建立黨、團組織,是完全合理的。如1925年9月,黃學增“從廣州秘密回到遂溪,協助韓盈、黃廣淵等,建立‘雷州青年同志社樂民分社”。

特派員的設置是在中共四大以后。中共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修正章程》表示:“中央執行委員會得隨時派員到各處召集各種形式的臨時會議,此項會議應以中央特派員為主席。”為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1925年10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通過的《組織問題議決案》表示:“應當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導員,使事實上能對于區及地方實行指導全部工作。……區及地方委員會,一方面應當真正完全執行中央命令,關于一切政治上及策略上的問題,都請中央的指示;別方面,應當指導地方的工作(支部、黨團、俱樂部、工人研究會等),派人到所屬各處監督日常的黨的工作。”1926年7月,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進一步決定:“本黨在組織上的最大責任,就是要愈更推進革命的運動,拿住運動的重心,在其最大可能的范圍內指揮一切,這不僅是中央組織部的責任,亦是各級黨部組織部的責任。因此擴大會議決定:以后中央對于各區,各區對于各地方,最好能常派遣特派員,考查并執行此種任務;在某地發生特殊事變時,此種派遣更不可少。”因此,黃學增所擔任的中共南路特派員,是一種肩負發動群眾、開展農民運動以及建立黨組織等特殊任務的黨內身份,而并不是代替或等同于南路地區中共南路一級的領導機構。

至于翁有為持論所依據的《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匯編》,作者在修訂的時候已經采納正統說法,自不能成立。此外,《李癸泉手冊》的可靠性尚待證實,一方面李癸泉本人的層級并不高,對南路地區中共領導機構的詳情并不一定熟知;另一方面撰寫時間并不是大革命時期,而是在1929年至1930年,性質相當于回憶錄,并非原始檔案,其可信度自然要打折扣。

綜上所述,新說法的依據并不完全可靠,不足以推翻正統說法。新說法產生不確切的原因,可能是對大革命時期國共合作在地方具體實踐過程中的復雜性缺乏足夠認識,誤將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理解為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

五、結論

通過梳理各級組織史資料和黨史正本的相關記載,我們可以對大革命時期廣東南路地區中共領導機構的發展演變作出以下總結:在1927年1月中共南路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前,南路地區并未成立正式的領導機構;黃學增是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國民黨南路特別委員會負責人、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主任、中共南路特派員等身份,肩負國共兩黨賦予的任務,利用國共合作的時機,發動群眾,開展農民運動的同時,在南路地區發展國共兩黨黨員,建立兩黨組織,并在國民黨各級黨部及其他機構中安排共產黨員。待南路主要縣、市中共組織建立后,在1927年1月成立了中共南路地方執行委員會。如果成立時間在6月后,則不會成立中共南路地方執行委員會,因為《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將“執行委員會”改稱“委員會”,并取消了地方委員會這一層級機構。從南路地區黨組織的發展歷程和當時中共黨內法規的規定兩方面來看,正統說法均完全站得住腳。反觀,主張1925年秋就成立中共南路特別委員會的新說法,從各方面來看,均很難成立。因此,在未發現新的可信的原始檔案之前,不宜輕率改變正統說法。

[朱雄文,中共茂名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何飛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91九色最新地址|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夜夜操狠狠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1级黄色毛片| 国产性爱网站|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天堂| 亚洲人免费视频|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色老头综合网|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97se亚洲综合不卡|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久久久黄色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国产va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欧美高清国产|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一级片| 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天堂|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国产色伊人|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婷婷伊人五月|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www.亚洲国产|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2021国产精品自拍|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亚洲αv毛片|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h网址在线观看|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免费亚洲成人|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免费亚洲成人| 91精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