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才高
交通運輸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經濟活動,它一端支撐著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一端承載著千家萬戶“穩穩的幸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5 月30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圍繞交通強省建設開展專題詢問,進一步推動江蘇交通高質量發展。
基礎設施網絡四通八達,發展大動脈提速貫通。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鹽通高鐵、連徐高鐵等鐵路先后開通,南沿江、北沿江高鐵相繼開工,“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已基本形成;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水平始終處于全國第一方陣,開通城市數量位居全國首位;鎮村公交開通率位列全國第一,超過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可一車直達縣城……全省9 家運輸機場航線網絡不斷完善,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成功實現“雙航站樓、雙跑道”運行,加速成型的“海陸空地水”立體交通網,為經濟大省勇挑大梁注入強勁動能。

運輸服務品質全面升級,數字賦能引領交通現代化。當前,“掃碼乘車”“刷臉驗票”“ETC車輛快速上下高速”已是8500萬江蘇人的出行日常;“智慧城軌”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如火如荼推進,省內首條一次性全功能開通的無人駕駛線路——南京地鐵7號線,乘客不僅可以在疾駛的列車中透過全開放駕駛室盡覽隧道內外風景,還可以通過站內彩色顯示屏實時掌握車廂擁擠程度,乘車體驗更加新奇便捷;全國首個獲批的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軌示范工程——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軌示范工程,正全面破解跨省跨市協同調度、聯乘聯運、安全運維關鍵技術和管理難點。全省積極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以科技賦能聚力提升群眾交通滿意度。
新技術新業態積厚成勢,交通產業積極助力“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作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領域,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大、落地見效快、帶動作用強,為有效增加全省就業崗位、促進生產要素順暢流動、推動產業結構均衡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十三五”以來,全省公鐵水空交通在培育一批龍頭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的同時,也帶動形成了相關產業的集聚發展。如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形成了航空制造業和航空物流業兩大產業集群,集聚超80家相關企業;南京軌道交通產業鏈布局完整、發展領先,整車制造已躋身全國前列。此外,隨著我省交通信息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產業數字化融合不斷加強,自動駕駛、智慧物流、交通大腦等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一大批創新型企業落地聚集,智慧交通市場規模總量居全國前列,創新驅動成效顯著,成為推動交通強省、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的新引擎。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交通行業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新起點上,全省要以法治引領,錨定“到2035 年,基本建成交通強省,交通運輸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一目標,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在全省扛起“為全國發展探路”的使命中貢獻更多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