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在農村,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我要把農業發展作為一生的事業,在農業種植上闖出一片新天地。”多年來,南通市人大代表楊鎮華將一片赤誠之心奉獻在農村大地上,深耕細作,奮楫篤行,積極履職盡責,帶領村民發展產業,把代表工作和本職工作有機結合,助力如皋奏響鄉村振興新華章。
2004年返鄉以來,楊鎮華辦起“農資經營部”,組建“聯防聯保”專業隊。考慮到如皋土壤天然富硒,是種植高質量大米的有利條件,他組織人員取土樣到權威部門檢測,根據檢測數據尋找土壤硒含量比較高的地方開始種植富硒大米。從選優品種、施用有機肥、生物防治等方面入手,他優選南粳46號,大膽采用休耕方式,嘗試使用微生物菌肥進行生態種植。
最終種植出的大米煮成的米飯香氣沁鼻,色澤油亮又安全,口感綿、韌、勁的特質深入人心,獲得“中國富硒好米”稱號,直接帶動了當地的有機水稻生產。漸漸地,他成了如皋有名的“大米哥”。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善鋪“回鄉之路”的農人。楊鎮華牽頭成立了南通市農村青年創業創新聯盟,聚合了一群年富力強、善于學習、勤勞肯干、勇于探索的80、90后,吸引了6名博士生來如皋創業,不斷充實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展“家庭農場”,鼓勵種糧大戶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楊鎮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首批注冊成立了如皋市福欣家庭農場,同時注冊商標,開始走品牌化、標準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他以“互聯網+企業+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基地”的形式開展農業全產業鏈服務,在資源整合中實現共贏。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獲得了“新型職業農民優秀標兵”、省“三扶兩創”工作“創業之星”“南通市青年農民創業創新標兵”等榮譽稱號……十多年來,他潛心鋪筑的既是探索之路、奮斗之路,更是希望之路、振興之路。目前,楊鎮華成為帶動當地農戶致富的引路人,他的富硒農業示范園已拓展到300畝,帶動本村農戶種植有機水稻2600多畝,培育有特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個。
當選南通市人大代表后,他更加心系鄉村百姓,情牽鄉村發展,經常和鄉親話家長里短,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急。在南通市人代會上,他積極參加會議審議,將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帶到會上,為鄉村振興、民生改善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在每月10日的兩代表一委員接待日,他熱心接待來訪群眾,傾聽群眾心聲,及時收集和歸納群眾的意見建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在代表履職培訓活動上,他認真學習,勤做筆記,掌握履行職責所需的基本知識;在農作物施藥和用肥問題上,他利用走訪調研的機會宣傳、普及相關知識,主動承擔起農戶的咨詢服務,指導農民科學種植……他時刻把百姓急難愁盼放在心中,致力于當好群眾代言人,提出的“關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建議”得到政府高度重視。
“我熱愛如皋這片土地,我對自己選擇做一個鄉村振興的踐行者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作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典型代表,楊鎮華走出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擔當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