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儀征市人大常委會主動監督和支持檢察機關依法履行公益保護職責,積極開展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推動代表建議辦成率、公益訴訟線索率、群眾關注問題解決率實現“三贏”。
一聲嘆息衍生一項機制。“農村很多‘當家塘’年久失修,灌溉功能嚴重下降,農田的灌溉用水就成了村民們最為煩心的事。”2022 年初,省人大代表陳文凱滿面愁容。為切實將民生實事辦好辦實,在代表建議交辦過程中,儀征市檢察院主動參與,制發訴前檢察建議,共同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出臺全市農村環境三年整治方案。目前,全市已疏浚“當家塘”293 口,疏浚土方184萬方,成立226 人的管護隊伍,負責“當家塘”的清淤及長效管護。
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工作,都是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公益受損突出問題。為實現“1+1>2”的監督質效,在總結此次案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儀征市人大常委會與儀征市檢察院積極探索人大監督與檢察公益訴訟聯動協作機制,聯合印發《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工作辦法》,檢察機關從代表建議中發現案件線索,通過案件化辦理,轉化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人大常委會從檢察機關制發的公益訴訟案件中,梳理推動區域綜合治理的對策,通過人大代表提出建議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把脈開方”,凝聚公益保護合力。
一件個案促進民生保障。“許多代表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同樣也是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亟需推動解決的事項。”儀征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王靜介紹。2022年,印發雙向銜接轉化機制當年,第四檢察部就收到代表建議121件,發現線索21件,立案公益訴訟28件。
時任儀征市人大代表的陳景和在走訪重殘人員張大姐時,發現儀征市尚未制定重殘人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額兜底繳納政策。隨即,他提出了“關于兜起無固定收入重度殘疾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建議”,通過召開圓桌會議訴前磋商,人大代表現場“問政”,重殘人員代表“敞開說”,最終,職能部門統一為符合條件的1802 名重殘人員全額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該項支出列入儀征市級年度財政預算。“重殘人員養老保險實現政府全額兜底繳納了,我高興得一宿沒睡。”陳代表得知辦理結果興奮地說道。
“辦理一件個案,解決一類問題,打通一個堵點,這也是我們建立雙向銜接機制的意義所在。”儀征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點優勢,在公益訴訟案件辦理過程中,讓代表監督貫穿協助調查、公開聽證、落實反饋、“回頭看”等全過程,推動檢察監督與人大監督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一項機制推動多項工作。在雙向銜接轉化機制實踐過程中,儀征市人大常委會建立線索發現移交、聯絡通報等保障機制,對檢察建議擬轉化為人大代表建議的,同時提供具有相應行業背景、專業能力的人大代表人選名單,由儀征市檢察院安排專人點對點聯系代表,邀請代表參加公益訴訟專題調研,共同促成代表建議的撰寫、辦理,實現雙向互動。
針對“網絡餐飲外賣包裝存在隱患案”,儀征市檢察院召開首場行政公益訴訟公開聽證會,邀請提出該建議的人大代表擔任聽證員,共同督促市場監管部門積極履職,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針對檢察辦案中發現的基層糧站國有房產租金追繳不及時、內控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儀征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開展走訪調研,并將調研成果及時轉化為代表建議。建議推動了糧食主管單位制定了《資產租賃管理辦法》,完成出租房產評估54 處,追繳租金105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由民作主’的工作思路,高效運用雙向銜接轉化機制,通過雙向移送、共同調研、跟蹤回訪等方式,讓代表建議深度融入到‘一府兩院’監督工作中,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儀征的生動實踐。”儀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仲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