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6 月中旬,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座談會暨代表工作交流會在江蘇揚州召開,進一步增進協同、強化共識,推動新時代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行穩致遠。
新時代新征程,如何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交出人大精彩答卷?要站在更高層面發揮長三角區域各級人大聯動協同作用,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轉化為區域治理效能,以人大的擔當作為助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強工作協同,創新立法模式。區域立法協同是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在要求,是推動長三角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2023年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將“協同制定地方性法規”寫入其中,為區域規則有效銜接提供法定支撐。2022 年9 月,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規定》,提出以社保卡為載體,在居民交通、醫療、文旅等領域進行區域共享,實現區域內社會資源的高效利用,生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厚植了協同立法的民生底色。長三角地區城市發展彼此影響、互相作用,有些關鍵問題如長江流域環境保護牽一發而動全身,上游城市的環保問題對下游城市影響較大,需要推進一體化立法標準體系,解決區域發展中的共性問題。今年施行的《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條例》內設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專章,明確上海市應與長江三角洲區域相關省加強船舶污染防治溝通協調,協商解決船舶污染防治重大事項,推進船舶污染防治區域協作,成為區域立法協同的新案例。
緊扣重點議題,增強監督實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健全人大對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監督制度,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尊嚴、權威。”人大監督工作要體現“準、活、實”的特點,在黨委統一領導下,以有力的監督舉措助推長三角一體化。要精準聚焦議題,牢牢抓住一體化、高質量兩大重點要求,聚焦產業發展、民生實事等重要方向,以有力的審議成果回應長三角人民群眾的核心關切,推動實現一體化監督,提升決策內容的專業性、精準性。三省一市人大應探索共同執法檢查、規范性文件備案共同審查、特定問題共同調查等形式的監督,同時深入一線調研,聯動視察,形成鮮活的調研報告。例如,2021 年以來,為落實“長江禁漁”政策,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開展長江禁捕聯動監督聯合執法行動,建立健全協同閉環監管長效機制,共同打擊破壞禁捕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在監督的過程中,還要加快信息共享,提升人大共同監督的“科技含量”,以打造“數字人大”為合作契機,推動三省一市人大內部信息暢通,為長三角一體化的相關文件審議提供高水平的數據和政策參考來源,以人大工作的實際成效保障中央決策部署貫徹執行到位。
凝聚代表力量,推動跨域共治。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扎根人民群眾之中,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緊密的聯系。三省一市人大代表要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深入研究解讀相關政策,做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宣傳員、鼓號手、瞭望哨,準確、及時地向人民群眾傳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的政策,讓老百姓“能聽懂、用得到”。人大代表還要重視群眾的意見反饋,將傾聽民意與講解政策、議大事與辦實事結合起來,不斷提升盡責履職的專業能力。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優勢明顯、發展成效顯著,GDP總量等多項指標領跑全國城市群,但與發達國家城市群仍有不小差距,三省一市人大代表要共同剖析問題,完善體制機制,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著力提升長三角城市群的總體治理水平、整體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長三角地區地域相連、文化相近、經濟相融、人緣相親,三省一市人大形成了立法協同、監督聯動、代表互動的良好局面,期待各地人大繼續下好“一盤棋”、擰成“一股繩”,堅定不移將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之路走深走實,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長三角樣板貢獻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