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宏靖、姜梓赟 (中建三局)編輯/張羽 圖片/中建三局
中國建筑裝飾智能建造管理與創新論壇
6月26 日,在中國建筑裝飾智能建造管理與創新論壇—走進中建三局裝飾智慧工地現場觀摩會上,一大批裝飾“智造”設備及技術亮相觀摩現場,吸引了眾多建筑裝飾行業專家觀摩點贊。這場以“創新驅動、智造未來”為主題的觀摩會在全球最大自貿島建設的集中展示區江東中心舉行。江東中心總建筑面積8.9 萬m2,項目管理團隊基于智慧工地系統,將三維掃描與BlM 技術有機結合,提前把握從設計深化到材料下單現場的全鏈條建造要點,將高大空間測量深化難、異性曲面材料下單的復雜問題解決在“搖籃處”,實現項目全過程數字化管控,智能化施工。
以“7+1+N+3”智能建造總體框架為引領的中建三局工程指揮中心,是“三局智造體系”的大腦,同時也是整個體系的數據中心、運營管理中心、指揮和應急響應中心。通過全景監控、會商系統、單兵巡檢、遠程協同等功能來穿透企業組織,多維度實時展現關鍵核心數據,實現跨層級、穿透式管理,有效實施指揮調度等決策部署,“讓后方也能聽得到槍炮聲”。
采用互聯、共享、智能的經營理念,打造全品類、全項目、全產業鏈的建筑行業生態鏈和建材一站式數字化采購平臺的三局嚴選商城,依托三局龐大的采購量,以供應鏈金融作為資金保障,有效解決供需雙方的資金壓力,分品類梳理優化供應鏈上游資源,通過電商化的列表分類采購方式,大幅提升交易效率、縮短供應鏈條、壓縮中間交易成本、實現產業上下游降本增效。
自主研發的智慧工地系統和智瓴平臺依托構建建筑產業互聯網數字化底座,實現傳統管理手段、關鍵管理動作的業務替代和在線管理動作,極大提升現場管理效率并輔助監管決策,可追溯性強,更便于后臺監管。
亮相觀摩現場的醫院后勤運維綜合管理平臺是中建三局通過利用數據中臺、PLC 電力線載波及多網融合等優勢新技術,在圍繞醫院多種場景化需求進行規劃建設之上,實現各類系統數據互聯共享,提升院內數據應用能力。通過依據整體規劃和建設方案,建設智慧醫院后勤運維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將平臺與院內系統、設備的對接和實際數據成功上線,實現了醫院平時運營成本及效益管理,并通過智能技術實現“信息多跑路、人員少跑路”的標準化后勤運維管理。
同時亮相的還有多功能裁板器,以雙邊標尺導軌精準度量、快速按鈕自動調節切割石材,搭配切割機、曲線鋸、修邊機等設備實現多功能切割;瓷磚平鋪機以震動方式進行瓷磚平鋪,避免人工捶打出現的面材損傷、質量不一等情況;吊頂封板升降機通過手動調節升降機高度,實現水平、上板、打孔功能三合一,操作簡便,省時高效……觀摩會上亮相的近20 余項精巧機具在裝飾裝修施工過程中對項目進行智能化管理,以科技創新引領裝飾生產。
觀摩會上映入眼簾的一系列高科技建筑“利器”,是近年來研發出的大型國產建造設備代表。比如經過四代不斷研發迭代的“空中造樓機”,最終實現功能集成和綠色安全。還有經過一系列延伸,研發出造塔機、造廠機,住宅造樓機等“兄弟機”,極大提升了建筑施工標準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廻轉平臺借鑒了旋轉餐桌的思路,將吊機基座安裝在“X”平臺的四個角部,就像人坐在旋轉餐桌上一樣,可以對超高層建筑的360°施工作業。
碼里云
在一個導軌架上設置多個梯籠的循環電梯,單導軌垂直運輸能力在原來的水平上可提升2 ~5 倍,有效滿足超高層建筑施工垂直運輸需求,顯著縮短建造工期。高海拔地區增壓補氧宜居建筑(零海拔屋)通過控制艙內大氣壓力、含氧量、溫濕度等關鍵環境指標,使艙內環境達到平原地區水平,能夠有效應對高海拔地區的惡劣生存條件,目前成功應用于慕士塔格天文觀測站、川藏鐵路建設等多個場景。不同于被動的救援形式,磁力緩降安全逃生裝置可滿足快速逃生等行業痛點問題,不僅有效擴展了高層建筑的安全逃生手段,也在垃圾垂直運輸、節能垂直運輸裝置開發等領域發揮了極大作用。
自動導航駕駛到施工現場的移動式高精度測量機器人,能根據測量路段進行自動調平、精準設站。耐高溫、抗極寒、克低氧,在極端條件仍能保證24 小時不間斷測量,同時能把綜合測量精度控制在2mm 內,突破了移動測量厘米級限制,比傳統測量方式提高效率10 倍以上。同時,還有抹膩子、膩子打磨、乳膠漆噴涂功能墻一個搞定的墻面處理機器人;在地面上全自動精準(精度在±3mm 以內)打印CAD 圖紙或BIM 上所有線段、符號精準地智能劃線機器人;能負重、會爬坡、速度快(最大載重420 kg,爬坡能力為10°,最大運行速度為1m/s)的通用物流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的到來助力項目現場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升裝飾建造的管理效率和服務品質,拓展了國內智慧建筑“新朋友圈”。
觀摩現場(組圖)
七月驕陽似火,中建三局在江東發展大廈工地上的裝飾裝修正進入收尾階段,項目總工章伯陽松了一口氣:“北側的室內異形天幕裝飾系統和室內雙曲絲帶幕墻系統兩個裝修難點‘啃下來’了,應用BIM 建模深化裝飾裝修管理后,裝修中的難題迎刃而解,裝修中還采用智能機器人施工,讓項目建設更安全、高效、智慧?!比缃?,??诮ㄖさ毓芾砣找嬷腔刍?、信息化,越變越“聰明”。隨著城市不斷加快推進智慧工地建設,賦能項目建設高質量發展,建筑業數字化管理整體水平領先全省,項目建設更加安全、綠色、文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品質建筑不斷刷新城市天際線,一個個智慧工地為生態綠色發展的椰城添彩,也為城市品質的提升注入活力。
智慧工地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其發展涉及上下游產業鏈,貫穿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協同裝配式產業、綠色建筑等共同發展。業務主管部門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促進智慧工地關鍵技術和成套技術研究成果在更多場景應用。
除了中建三局在海口的智能建造發展,整個行業的智能化發展也全面興起。同期建設的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江東新院區項目不斷刷新建設進度,住院樓、醫技樓、門診樓、感染樓等多棟樓體外立面施工已完成80%至90%,正在全力沖刺8 月裝飾裝修全面完成的目標。每一個施工進度,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總工楊亮都能在系統平臺上時時了解。項目上建立了數字信息化智慧系統,智慧平臺、智慧監測、智慧設備、智慧機器人應有盡有。智慧平臺對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實時對現場質量、安全、進度及內業資料進行檢查與協作處理?!捌脚_通過大數據研判,能對現場不安全狀態進行跟蹤處理?!睏盍琳f,只需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項目管理人員就能實時掌控現場施工情況,管理效率提升不少,項目建設環節可全程溯源,便于后期跟蹤管理。項目自開工建設以來,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工程質量有保障。
中石化自貿大廈項目上,“BIM +智慧工地”應用,讓這座超高層建筑實現全穿插式立體施工—核心筒、鋼結構安裝、外立面幕墻裝修同步作業?!耙酝际侵黧w結構先完工,再進行外立面裝修,我們通過BIM建模碰撞施工圖紙,提前發現施工問題,提前解決問題,對施工組織進行不斷優化,有效規避施工進度延誤風險?!敝薪ㄎ寰猪椖考夹g總工彭恩儒介紹,項目開工前期,共排查出建筑工程專業及機電工程專業的圖紙沖突等問題112 條,并順利優化解決。
中交二航局海口中交國際中心項目211.6 m塔樓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搭建難題,依靠應用BIM 模型信息化技術解決了,重約2.4 萬噸的13000 個鋼構件現場完成“搭積木”;項目取得發明專利5 項、實用新型專利9 項,榮獲2 項省級QC 成果,申報5 項海南省工法,科技范滿滿。省機關海府大院規劃改造項目施工中,采用海建集團開發建設的數字管理系統,通過設備采集、人工上傳及數據智能化,為協調現場作業提供輔助信息,減少工作面閑置,提高施工效率,讓項目管理更加智能化。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線口岸”(貨運)集中查驗場所建設項目現場,承建單位中鐵廣州局上線項目智慧平臺系統,疊加BIM 技術,項目建設管理更加高效安全,全力沖刺今年底完工目標。
在中建二局海南分公司有關負責人的印象里,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加快推進,一批央企、國企等建筑業企業搶抓發展機遇,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新技術新工藝等,構建了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智慧工地為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聚勢賦能?!霸跀底只畔⒒瘯r代,建筑企業紛紛抓住行業風口,積極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不斷實現精細化、綠色化、智慧化生產和管理?!?/p>
觀摩現場(組圖)
管得住、管得好,智慧工地才能發展得好。市質監站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海口所有在建項目,按照省住建廳“全省一系統、一張網”的要求,項目開工前,錄入海南省房屋建筑工程全過程監管信息平臺(二期)智慧監管系統,達到數據共享、可視化、信息化、系統化監管的要求。項目實名制管理、揚塵在線監測系統、遠程視頻監控設備等均與住建監管部門進行聯網,實現遠程監管,項目安全文明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據統計,僅去年,全市建筑行業施工事故同比下降26.7%,有45 個項目入選海南省2022 年度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工地,數量占全省近一半。針對一些項目上推行的更廣泛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深度管理應用,如何整合更多項目上的資源,是監管部門接下來的工作方向。
如今,??谡哟髮χ腔酃さ氐闹С至Χ?。結合科技創新、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對于實施效果明顯、成效顯著的項目,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等級定為優良等次的工地,可推薦為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工地;對智慧工地應用優秀的項目,組織觀摩交流學習。“通過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宣傳智慧工地應用成果和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以點帶面,營造各方共同關注、支持智慧工地發展的良好氛圍,將先進技術更好地融入建筑施工現場。”市質監站建筑監督科有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一棟棟綠色建筑的不斷涌現,??谥悄芙ㄔ旃Σ豢蓻]。全市正積極推行精益建造、智能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將智慧工地打造成為??诮ㄖI高質量發展的一張新名片。以中建三局為代表的中國建筑裝飾企業將通過自身的自驅智造之力,為??诰G色建筑發展、海南自貿港的智慧建造提供強大的建造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