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栓科
建筑配電電纜施工有一定的難度,施工期間的影響因素較多,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不易控制。電纜施工期間,為避免出現各類質量問題與安全問題,要根據國家有關技術規范,結合工程具體情況做好施工部署,優化施工流程,規范施工過程并加強施工管理,以確保施工目標能夠順利地實現。
首先,研讀施工圖紙,領會圖紙內容,掌握設計要點,明確技術要求,在電纜施工中嚴格按照設計與圖紙規范施工,以保證施工質量。其次,電纜施工前,詳細檢查電纜材料,確保所有電纜的質量合格。最后,做好技術的研討與交底工作,設計小組向施工小組闡明設計意圖,講解設計要點,使施工小組領會設計要領,并在正式施工中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1]。
正式施工前,劃分施工流水段,設計施工進度計劃,根據計劃科學配置勞動力。施工前,根據工程技術難度等級與具體的施工需求,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并組建特殊工種施工小組,確保所有特殊工種操作人員都持證上崗[2]。
建筑配電電纜施工需要用到吊鏈、皮尺、滑輪、電纜滾輪、電纜支架、電纜軸、外用表、絕緣搖表及鋼鋸等工具。這些機械工具在施工前必須準備齊全,并進行嚴格檢查,確保所有機械工具的性能狀態均符合使用要求。
施工前認真執行材料檢查制度,所有施工材料未經檢查前不得進場。檢查時做到全面詳細,不僅檢查材料外觀,還要開展性能測試,確保電纜的規格、型號、橫截面積及電壓等級等信息均與設計值相符,滿足施工要求。另外,還要詳細檢查電纜外部,確保電纜外觀良好,無裂紋、扭曲等質量缺陷。電纜施工前,用遙測表測試電纜的絕緣性,確保電纜絕緣性達到設計要求[3]。電纜絕緣測試用儀器如圖1 所示。
圖1 電纜絕緣測試用儀器(來源:網絡)
完成外觀檢查與絕緣性測試后,依據設計圖與現場情況,確定電纜支架架設點,然后規范架設支架。制作支架時,先根據設計資料與安裝現場具體情況,確定支架的加工尺寸與數量,要嚴格控制加工尺寸誤差,保證最大誤差不超過5 mm。安裝型鋼支架時,先用鉆孔設備鉆孔,然后用螺栓直接固定。為保證質量,支架不能松動,要用專用的卡扣固定。支架架設過程中密切觀察電纜軸轉動方向并做好相應的調控。支架架設結束后,將橋架內所有雜物全部清除干凈,并掛好標識牌[4]。
根據工程具體情況,確定選用人力敷設還是機械敷設。采用人力牽引的方法敷設時,要注意以下操作要點:敷設時將電纜沿著橋架排列整齊,電纜之間不能有交叉,電纜不能打結。另外,根據電壓等級分層敷設電纜,高壓電纜與低壓電纜的敷設不能同步進行。沿支架敷設同等級電壓時,水平凈距應大于5 cm[5]。
電纜敷設現場的標示牌,要保持規格一致且牢固穩定,確保在施工期間不會掉落。標示牌上的內容要全面,要清楚標示電纜規格、型號、編號及電壓等級等重要信息。電纜施工中,電纜兩端、拐彎處、交叉處都需要掛上標示牌電纜敷設的主要類型如圖2所示。
圖2 電纜敷設的主要類型(來源:網絡)
制作電纜頭時,為了保證安全,工作人員要先使用搖表檢測電纜絕緣性。測試完成后,依次進行剝電纜、包電纜、套電纜終端頭等操作。剝除電纜的絕緣層后,根據不同的相位,用四色塑料條帶包纏電纜的芯線。
包纏好后,套上電纜終端頭套,使用噴燈加熱頭套部分,利用熱量緊固頭套。在進行這項操作時要注意以下要點:第1,加熱溫度要合適,不能使電纜受損;第2,均勻加熱。加熱處理完成后,剝除電纜芯線絕緣,然后將導電膏均勻涂抹在芯線上。涂抹導電膏后,在接線端子內插入芯線,同時用壓線鉗壓緊接線端子,確保接線穩固后涮錫[6]。
配電電纜施工設計深度不足,會影響后續施工。在設計過程中,有些單位會直接套用一些現成的標準或模式進行設計,沒有對工程現場做實地調查,也未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相應修改。
設計前期對現場的勘測調查不夠,導致施工設計存在缺陷,會影響后續施工。例如,設計前未全面調查、搜集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線資料,從而導致設計不夠合理,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管線受損等問題[7]。
配電電纜施工中的人員與物資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員缺乏系統培訓、技術資料填寫不規范、沒有掌握有關技術標準等,不利于開展相關工作。例如,物資進場后,沒有嚴格地按照規定進行分類存放,物資存放現場缺少防潮防火措施,導致物資設備的質量受到影響。
部分施工未嚴格按照電力建設的安全規程操作,有較大的隨意性,一些人員甚至違規操作,導致配電電纜施工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例如,電纜鋪設結束后,如果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檢測,會導致檢測數據失真[8]。
4.1.1 完善施工質量管理責任
建筑配電電纜施工中,領導層要重視配電電纜施工質量,并做好質量管理相關指導與組織工作,實現對電纜施工質量的嚴格監管:第1,機電部門要設立獨立的質量檢查機構,定期對質檢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第2,完善施工質量保障流程,建立質量責任制,對各項管理責任進行細化、落實,以免在安裝施工期間出現無人擔責、問題無人處理或相關人員職責重復交叉等問題。
4.1.2 加強原料及器材質量控制
配電電纜施工所用原料與器材要與國家現行技術標準與技術條件規定相符,所有原料與器材都必須有出廠試驗報告,合格證齊全,不能采用沒有合格證的材料與器械。若進入施工場地的部分材料或設備沒有出廠試驗報告,在使用前必須做專業檢測,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施工前,如果發現材料或設備有受損變形、超期保管等情況,應重新組織檢驗,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配電電纜施工所用的絕緣子,應鍍鋅良好,無裂紋、燒痕、氣泡及斑點等缺陷,不存在安全隱患。配電電纜施工所用的架空絕緣線,應外觀良好,不存在斷裂、裂紋、腐蝕及臟污等情況[9]。
4.1.3 加強電纜敷設質量控制
敷設電纜時首先要選好時間,最好在干燥的天氣敷設電纜。放緊線的過程中,在鋁滑輪(套有橡膠護套)或塑料滑輪內放入絕緣線,并在放線過程中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防止導線絕緣層受損。進行緊線操作時控制好力度,防止導線受損。開始緊線時,為保護絕緣線,在絕緣線上纏繞橡膠皮包帶或塑料。規范使用專用的卡線器進行緊線,緊線結束后,以目測方式進行檢查,使線上保持干凈整潔。固定絕緣線時,可用頂槽綁扎法,絕緣子與絕緣線接觸部分用絕緣自粘帶纏繞。
4.1.4 加強教育管理
施工前完成施工班組的組建工作,施工單位要按照不同的施工部位,劃分作業班組,為配電電纜的施工打好基礎。正式施工前,對所有參與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其對工程的了解程度,確保建筑配電電纜施工能夠順利進行。施工前做好對各人員的技能培訓與安全教育工作,培訓內容必須全面,要涉及電氣知識、操作技術等,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所有人員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作業,未參與培訓或未通過考核的人員,嚴禁上崗作業。為保證施工安全、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人員上崗操作前必須進行技術交底與安全教育,增加人員對施工內容、施工技術的熟悉度,同時增強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盡可能減少或避免施工事故發生。施工期間加強對人員的監督管理,及時發現不規范施工行為并加以處理。
電纜施工現場有一些臨時用電設施,如果對這類設施管理不當容易使人員受傷。另外,電纜如存在絕緣不良問題可能會引起觸電事故,因此必須加強安全管理。
4.2.1 建立安全管理組織架構
電纜施工過程中,根據工程具體情況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為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施工期間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組建安全管理隊伍,為施工活動配備專門的安全管理人員,讓施工安全有人負責。安全負責人要承擔起教育、監督、管理等責任,做好對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工作,加強對施工環境、施工行為的檢查,加強對所有進場設備、工具的檢查。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安全生產規章與操作規程,完善安全生產實施細則,確定安全管理標準等,推動各項施工活動與安全管理活動規范開展。施工期間應制定安全檢查制度,安排專人不定期深入施工現場檢查安全情況,詳細排查安全隱患并做好記錄、上報與處理工作。此外,安排專人深入施工現場重點督查違規施工、違章作業等問題,一旦發現違章作業者立即制止,督促其整改并詳細記錄各項信息。
4.2.2 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策劃
工程正式施工前,根據工程規模、施工環境及相關規范,開展安全文明施工策劃。施工前期確定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目標,建立安全文明施工體系,規范推進工程管理。在策劃階段,施工單位還要以現實為依據,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做好施工現場布局,制定《新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規劃》,并要求各層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各項工作。
4.2.3 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
施工用的配件、資料及露天堆放的配件,要采取防火防水措施,同時在堆放處設立安全警示標志。堆放設備、配件、資料等的周邊不能有易燃易爆品,施工人員、物料管理人員及所有進入施工區域的人員嚴禁攜帶火種,禁止抽煙。對于施工現場的電源,設置專門的漏電保護裝置,減少或避免人員觸電事故的發生。及時組織人員對現場焊接線、電源電纜線等進行檢查,及時更換破損的電纜電線,以防引發安全事故。對現場人員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其安全意識與責任意識,確保各人員能按照要求規范施工。對于施工現場發現的違規施工行為,必須及時制止并做有效處理,以防引發大的安全事故。電纜施工現場可能會遇到觸電、火災等安全事故,業主項目部要牽頭編制應急預案并組織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等進行演練,確保在發生事故后能迅速反應,科學處理,將事故影響降到最低。
建筑工程中配電電纜設計是重要的施工管理環節,具有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施工質量管理難度大等特點。為保證電纜施工質量,施工人員必須掌握配電電纜施工技術要點,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