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建筑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而新技術和新材料的不斷涌現給建筑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建筑質量作為建筑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了保證建筑質量,建筑材料和技術的創新必不可少[1]。
建筑材料創新對建筑質量的影響是建筑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環保性。為了能夠反映建筑材料創新對建筑質量的影響,本文從材料的特性、應用領域和優缺點等方面進行分析。
建筑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的不同部位,包括地基、墻體、屋面和裝飾等,需要滿足安全、耐久、環保、防火、隔熱、保溫、遮光及防水等要求[2]。現代建筑材料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主要表現在4 個方面:第1,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強度、高抗滲和高耐久性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大型工程、高層建筑及橋梁等領域。但其使用成本和制作難度較高,需要掌握科學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術。第2,新型保溫材料。新型保溫材料包括聚苯乙烯板、巖棉、玻璃棉和泡沫混凝土等,具有熱阻、隔熱、防火等特點,能夠有效提高建筑的保溫效果。但其密度相對較小,需要進行防水處理。第3,大型玻璃幕墻。大型玻璃幕墻裝飾效果好,能夠為建筑物注入元素感。但是其高透明度會使人易受到紫外線的侵害,并且容易出現熱漏現象[3]。第4,新型建筑保溫隔熱材料。新型建筑保溫隔熱材料包括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氨酯和聚合物等。
這些新型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保溫效果,還具有遮光、隔音、防水和抗風作用。但成本較高,需要精心施工。新材料的使用能夠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環保性:第1,新材料的應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如高強鋼材、高強混凝土等具有更好的抗拉強度,在抗震設計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新材料能夠增加建筑物的彈性模量,使建筑物更容易釋放地震能量,有效保護建筑物和人們的安全[4]。第2,新材料的應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如聚合物復合材料、納米材料和玻璃鋼等,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蝕性能,在使用壽命、環保等方面給建筑物帶來更好的保障。
建筑技術創新涉及建筑的各個方面,如結構設計、施工工藝和安全措施等,本文從施工方面分析建筑技術創新對建筑質量的影響:第1,數字化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數字化技術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術已經在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它可以全面實現建筑模擬,包括建筑方案的設計、施工過程的調度、材料的選用等。其優勢是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浪費,提高工作質量等。同時,數字化技術也可以提高了施工現場的安全性[5]。第2,漸進式建造技術的創新應用。漸進式建造技術能夠實現對結構的單元化、標準化和預制化。此種技術方案通常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建筑,不僅可以加快建造過程,而且還能提高建筑結構的質量。第3,智能化施工監管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等可以通過攝像頭、傳感器等手段監管建筑現場,并向監管人員提供反饋。這種智能化技術可以實現對施工質量、安全和工藝等方面的監控,提高建筑施工的質量和安全性。第4,新型裝修技術的應用。新型裝修技術是指在施工中利用創新性、環保性的材料、設備、工法等對建筑進行裝修。新型裝修技術的優勢在于具有工藝優化、環保綠色、裝修周期短、施工簡便等特點,同時可以實現更加個性化的裝修[6]。第5,自動化施工技術的應用。自動化施工技術可通過建造機器人等手段實現建筑的施工自動化,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施工效率。
建筑技術創新可以提升建筑施工的水平,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質量,還能夠實現崗位的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行業在應用技術方面應有良好的監管措施,包括技術的市場化應用、標準化的建筑流程與手續辦理,這樣可以確保施工標準和質量的提升。
建筑可靠性是指建筑物在使用壽命內能夠正常運行,保持結構穩定、安全可靠的性能。改善建筑的可靠性是建筑行業的核心任務之一,而新材料和新技術都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具體而言,新材料的應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載性能和抗震性能,這些新型材料包括高強混凝土、纖維增強材料、高性能玻璃和碳纖維等。新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質量,并降低建筑物的施工成本,主要包括增材制造技術和3D 打印技術等[7]。但是,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也會增加建筑物的可靠性風險,如新材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施工過程中又可能出現材料配合比與施工質量等問題;新技術在應用初期可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要進行合理的評估和風險控制,圖1 所示為3D 打印技術所打印的房屋。
圖1 3D 打印房屋(來源:網絡)
隨著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業也在不斷改進和優化。新的建筑材料正在不斷涌現,這些材料不僅具有更好的性能,而且可以滿足更高的需求,同時能更好地提高建筑的可靠性。
一方面,新材料的出現可以減少建筑材料的污染和資源浪費。傳統的建筑材料往往需要大量的資源和能源進行生產,而且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和處理問題還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新的可持續建筑材料如鋼筋混凝土模塊化結構、生態水泥、可降解和可循環材料等,可以最大限度進行回收利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另外,新材料還可以顯著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和耐久性[8]。
另一方面,現代建筑材料不僅可以承受更強的自然災害和其他破壞,而且由于其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經過更多的測試和改進,比傳統材料的使用壽命更長。例如,新型建筑鋼筋混凝土模塊化結構,因具有先進的加工技術,可以保證建筑過程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再比如,生態水泥不僅能夠減少污染,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可降解和可循環材料不但更加環保,還可以保持建筑整體的完整性和穩定性。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新材料的不斷涌現,建筑設計師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性能更強、更耐用、更環保的材料,以保障建筑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建筑技術的創新不僅可以給建筑帶來更多的功能性和美觀性,還可以通過提高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來保障人們對建筑的信任度。
首先,建筑技術創新可以保障建筑的結構安全。隨著現代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新型結構體系被提出,如現澆鋼筋混凝土梁、鋼桁架結構、空間網殼結構等[9]。這些技術的不斷創新能夠使建筑結構更加牢固,形成更加科學的結構形式和力學性能。例如在抗震方面,結構工程師們采用了抗震鋼筋和高壓縮比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來加固建筑,進一步提升了建筑的可靠性。
其次,建筑技術的進步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促進可持續性發展。例如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創新,出現了多種預制構件和現場澆筑新技術,不僅節省建筑材料的使用量,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并且實現材料的重復利用,有效減少建筑活動對環境的損害程度,保護生態環境。
最后,現代建筑技術通過應用智能化技術和信息技術,實現了對建筑的全面實時監控和管理,避免發生重大事故。例如,監測與控制技術可以監控建筑內外環境風險,及時發現和預防破壞與危險,確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建筑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是增強建筑可靠性、推動建筑領域可持續性發展的有效手段。在建筑行業今后的發展中,應繼續推進技術創新,應用多元化技術手段來提高建筑的可靠性,促進建筑領域的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10]。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技術被應用于現代建筑工程。例如在一些高層建筑中應用了新型的雙曲面玻璃材料,這種材料能夠提高建筑物的采光、保溫、保濕和吸音性能等,但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需要進行可靠性評估和控制。在具體評估過程中,需要詳細分析新材料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其在建筑結構中的應用情況等[11]。
在施工過程中,需要監督和管理新材料的配合比、現場施工流程和施工質量等。如果有異常情況出現,需要細致分析和檢測新材料,以確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還需要進行實地環境監測和抽樣檢查等工作,以進一步掌握新材料在施工環境中的變化趨勢,并根據分析結果調整新材料的選擇和運用。
建筑可靠性的評估方法可以分為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兩類。定性評估方法是基于專家判斷,并采用主觀的方式對建筑物的可靠性進行評估。這種方法適用于一些初期階段或缺乏數據的可靠性評估,缺點是主觀性較大,存在誤判風險。
定量評估方法是基于特定的可靠性指標和數據進行分析,將建筑結構組成、質量和安全性能等因素納入其中,從而全面評估建筑物的可靠性,該方法較為科學和客觀,可以幫助人們準確地了解建筑物的可靠性水平,但需要獲取大量相關數據,技術門檻比較高[12]。
通過對某工程實例的分析,探討應用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建筑項目的可靠性評估方法和工具。該工程項目是一幢5 層辦公樓,采用了超高強度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技術。超高強度混凝土具有強度高、耐久性好等優點,而預應力混凝土可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強度和鋼材的強度,使結構更加安全穩定。但是,這種新材料的使用涉及可靠性問題,因此需進行相關評估。
超高強度混凝土具有強度高、耐久性好等優點,但一旦出現問題,對工程環境帶來的破壞性也很大。因此,在使用超高強度混凝土時,需要對其進行可靠性評估。在該工程項目中,超高強度混凝土的可靠性采用了以下評估方法:第1,對超高強度混凝土的基本性質、結構特征及使用環境等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計算,以確定其可靠性等級;第2,采用有限元模擬等數值分析方法計算結構的強度、應力和位移等參數,以判斷其在外界負載下的安全性。
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在混凝土中注入預應力鋼筋,利用預應力鋼筋和混凝土共同受力來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
在施工過程中,預應力混凝土技術最重要的就是鋼筋的預緊和錨固,需要通過可靠性評估來確保結構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在該工程項目中,預應力混凝土的可靠性評估采用了以下方法:第1,通過計算和實驗評價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優劣,確定預應力筋的張力、錨固性能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可靠性;第2,結合可靠性分析、風險評估等方法全面評估建筑項目的可靠性,以確定其合理性與可行性。
建筑材料和技術創新對建筑可靠性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是建筑行業不斷優化和升級的體現,能提高建筑的質量和可靠性。在今后的建筑行業中,應注重對建筑材料和技術發展趨勢的研究,注重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在材料創新方面,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材料、裝配式材料是當前應用的熱點,需注重各類材料的優劣性及工程適用性,以保證建筑質量。在技術創新方面,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裝配式技術以綠色施工技術等的合理應用,能顯著提升建筑的施工水平與施工效率,提升建筑效能,但需注重相關標準及質量保障措施的制定,從而不斷促進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