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 金靜
每天早上7點半之前準時出現在辦公室,每半小時安排一次工作,每兩周下一線查房……這是省人大代表、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邵蔚高速運轉的工作頻率。
老同事們戲稱她“不是打了雞血,是打了鳳凰血”,新同事在與她面對面交流之后立馬成為忠實“粉絲”。從醫三十多年,她先后榮獲南京市三八紅旗手、南京市衛生健康系統安全生產先進個人、民盟全國先進個人、遠大杯全國十佳醫院后勤院長、江蘇省醫院管理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
1987 年,學習兒童保健專業的邵蔚進入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工作,三十多年的從醫生涯,讓她成為一名“多邊形戰士”。從最初的單位到南京市第二醫院,從門診部主任到院長助理,從副院長到院長,邵蔚分管過很多工作,臨床、基建、總務、信息……成為人大代表后,在不同崗位上的歷練使她有了更開闊的思路,提出了許多專業的建議。
5 月29 日,江蘇省首個醫療衛生專業四級人大代表聯絡站召開座談會,對《南京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條例(草案)》征求意見建議。會上,邵蔚表示,現在大部分的中草藥面臨著價格偏低、利潤空間小、企業生產意愿不高的問題,希望條例能在加大中醫藥扶持力度等方面作出規定。
這份建議,也與她如今的工作密不可分。今年2月,邵蔚離開了奮斗14年的南京市第二醫院,回到了最初工作的地方——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擔任院長。履新的5個多月里,大力推動醫院發揮自身優勢,發展“一老一小”路線特色醫療。此外,她還與市內多所養老院聯動,推進“醫聯體”發展。“我們與玄武區的16家養老院都簽訂了‘醫聯體’協議,未來希望能在全市推廣。”依靠“醫聯體”制度,醫院定期派出醫生、護士,到各個養老院走訪、坐診,為老人們提供醫療服務。“我現在每天坐地鐵上下班,院里分配給我的車,都用來接送去養老院問診的同事。”邵蔚笑著說。
在邵蔚獲得的眾多榮譽里,尤其令她自豪的莫過于一份“抗疫成績單”——
2003 年非典暴發,帶隊鎮守南京東大門,實現“零感染”的目標;
2015 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帶隊奔赴非洲塞拉利昂,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
2020年,在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分院,擔任新冠疫情狙擊戰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離組組長,共收治確診病例93例,成功實現“病人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
今年5月份,中國(江蘇)第四批援塞醫療隊相聚慶祝勝利歸來八周年。回想往事,邵蔚說,那是一段終生難忘的經歷。

作為副隊長,邵蔚當時負責醫療隊的后勤和安全。塞拉利昂夏季室外溫度高達五十多攝氏度,病房也沒有安裝空調,“我們規定醫務人員進去不能超過一個小時,不然不僅有暈倒的可能,防護服也會因為濕透達不到防護效果。”為了做好保障工作,邵蔚積極與當地大使館、中資企業、中國商會聯系,請求協助。“還有精神上的壓力——面對死亡,你不恐懼是不現實的。”每天下班后,邵蔚便組織大伙在住宿區內開展各項運動,調節隊員們的緊張情緒。援塞近兩個月,她與42 名隊員并肩作戰,共收治了80例疑似病例,成功救治4名重癥埃博拉患者,得到了當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每當貼著中國國旗的班車駛過時,當地的老百姓都會行注目禮。”雖然風險不小,但身為一名中國醫務工作者,邵蔚更感覺到一種自豪。2015年11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表彰大會上,她被評為“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
“《江蘇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江蘇省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對充電樁設置數量和地域都有所考慮,但實際情況難以緩解‘里程焦慮’。”今年初的省人代會上,邵蔚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優化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布局和建設,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建議”。連續兩屆當選省人大代表,履職經驗豐富的她,也更加關注政府的民生實事,更加注意傾聽身邊的群眾訴求。
作為一名燃油車主,為了能夠親身體驗新能源汽車車主的“充電焦慮”,邵蔚專門借用了一輛新能源汽車,親自驅車200 多公里,從南京開到鹽城,一路測量、復核沿途充電樁設置是否合理、輻射面是否廣泛等。她還實地走訪了南京市內各大五星級酒店、大型商場等眾多停車場所,發現包括“緩充標識不明顯”“無法使用的老舊充電樁卻仍顯示可用”“已經充電結束的車輛依然長期占用充電位”等問題,最終匯總成詳實的調研數據。6月20日下午,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代表建議督辦對接會。會上,邵蔚就自己提出的建議作了發言。
關注民生,更要助力解決民生問題。邵蔚不僅承擔“發言人”角色,更當起了實事落地的“中間人”。幾年前,源于邵蔚提出的代表建議,鐘阜路某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名單,但囿于經費有限,改造方與小區居民一直無法就改造內容達成共識。無奈之下,社區居委會主任再次找到邵蔚,希望她能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為雙方“牽線搭橋”。邵蔚立刻找到有關部門,與居民代表、施工單位三方一起坐下來開相關協調會,逐一梳理小區改造內容。“下雨天不擔心漏雨,用電不擔心它會短路,下水道不擔心會堵,這都是能讓老百姓感到實實在在的事情,也是我們必須首要解決的事情。”會上,在她的大力推動下,小區改造最終順利完成,獲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記者手記:
醫者,仁心。
采訪中,不時傳來的施工噪音引起了記者的好奇。面對詢問,邵蔚回答:“我們醫院正在把三樓的辦公室改造成檢驗科,現在檢驗科所在的地方過于老舊,影響到了檢驗效率。”
邵蔚說,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是自己一直以來堅守的初心和使命。為改善廣大患者在治病問診時的切身體驗,她走遍各個科室,查看硬件設施,傾聽一線建議,最終決定大力縮減行政空間,為門診和病房提檔升級。
“嘈雜只是一時的,為群眾帶來的便利卻是長期的。”她說。
第六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我們要致敬無數如邵蔚一般的醫務工作者,致敬所有一路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