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紅
(白銀市白銀區金溝口中心小學 甘肅 白銀 730900)
筆者了解發現,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并不注重引導學生在上課前進行預習,首先,教師覺得小學語文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年齡也小,課前預習的效果并不大;其次課堂時間有效,若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10-15分鐘的預習時間,那教師要講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可能存在時間不夠的問題;最后課后作業又多,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在課后完成下節課的預習,且學生覺得相比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來說,教師讓對下節課內容預習就不顯得那么重要,因為下節課的內容課堂還可以學習,就算沒有預習學生只要在課上認真聽講就能跟上教師的節奏。綜上,現在的很多小學生并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因此教師要改變之前傳統的課前預習方式,利用信息技術節省課前預習時間,用智慧在方法課前預習階段幫助學生節省時間。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像表演者和觀眾一樣,教師充當著主角在臺上表演,而學生就像觀眾在底下觀看教師在臺上的表演,主要原因在于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師統籌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等來看,覺得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小學五年級《完璧歸趙》這篇文章文言文時,以前部分教師都是參考一點通、英才全解等課外參考資料講解,因為這些參考資料對于文言文的翻譯、文章的主題思想等都有解讀,甚至有的教師對教學內容不做教案,也不仔細研讀,上課時直接按照參考資料講解,將其他學者的勞動成果轉為自己所用。不僅如此,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難度較大,很多學生自己預習時根本理解不了文章的意思,故教師還會要求學生人手一本語文參考資料,學生學習文言文時教師把重點放在讓學生背誦文章的翻譯,并不注重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筆者發現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很少自己主動去學習,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對于如何學好語文這門學科沒有自己的想法,且學生一般都是靠死記硬背這種方法學習語文知識。筆者仔細觀察過所研究的農村學校五年級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情況,在上課時教師會花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抽學生背誦上節課的課文和相關知識,抽調檢查結束后教師會講解本節課所學內容,課程結束后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是讓學生背誦課文、練習生字詞等,整節課結束加上課后作業時間都是圍繞課文內容的記憶展開,學生也只是按照教師的安排完成任務,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完全沒有自主探究,這樣即使學生會背課文、會寫生字詞,但學生對這篇文章沒有真正理解,從更深的層面來說學生對如何學好語文很難形成自己的方法和見解。
對于小學語文這門學科來說,課前進行預習非常重要,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課前預習能讓學生大致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及自己在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難點,極大提升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筆者認為,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花費五分鐘的時間,利用智能教學設備向學生分享本節課教學重、難點,也可以以問題的方式告知學生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利用智能設備分享本節課重、難點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第一,吸引學生的注意,防止學生看書預習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跑毛的情況,讓學生都能進入到最佳預習的狀態,第二讓學生自己預習部分學生抓不住重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智能設備上分享本節課重、難點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點的理解,第三利用信息智能設備放映可以節省時間,部分學生做事比較慢,若自己預習可能十五分鐘的時間都無法完成;其次,教師可以利用電腦、平板等智能設備將本節課要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梳理出來,在多媒體上放映供學生觀看,思維導圖清晰直接,學生花費幾分鐘時間一看就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師梳理幾次后要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做思維導圖;最后,教師也可以將下節課重點內容提前錄制好,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教師可以將錄制好的預習作業通過手機、電腦等發到微信群、釘釘群等軟件上,讓學生完成。具體如,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師在上《落花生》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這篇文章的重難點發給學生,第一,引導學生從本節課學習中領悟做有用的人的道理,第二,讓學生學會作者在寫文章時運用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等。
信息技術的發展突破舊教學桎梏的影響,教師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因為在信息技術輔助的智慧課堂中,教學有了更多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智能化產品自主學習,教師作為指導者引導學生健康學習。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打造課中智慧高效語文課堂:
第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用智能教學產品將帶有色彩的,形象生動的具體場景帶給學生,幫助學生拉近與語文課本知識的距離,也能幫助學生對知識的加強理解。因此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利用智能設備將文章所表達的場景用照片、視頻等放映出來。現在網絡上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如在學習《完璧歸趙》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上下載完璧歸趙動畫視頻、照片等,現在網絡上有很多的視頻非常形象生動,播放視頻一方面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集中注意力,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在觀看完視頻后會對這篇文章有自己的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先自己翻譯文章和歸納文章主題思想,教師最后再進行系統的講解,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才會動腦思考,才會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第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智慧課堂就是指在課堂教學時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智慧,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加高效,如何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重點在于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智慧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有計劃、有方法、有目標做事的意識。例如,在學習五年級課文《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階段將本篇文章重、難點或思維導圖分享給學生,在課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嘗試自己學習這篇課文,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再開展教學,這樣才會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激發自主學習能動性。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后階段主要是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語文作業,而作業也以課后生字詞書面練習或背誦課文為主,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從課前到課后,學生和教師都很少溝通交流,雖然課堂教學很重要,但課后互動評價也非常必要,互動評價能幫助學生解決課堂未發現或解決的困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或網絡軟件在課后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如,教師可以在微信上建立語文群,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時,若存在疑惑可以在群里在線咨詢老師,老師也可以在微信群這個信息平臺上給學生分享好的學習方法和經驗,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也可以通過微信等隨時尋找教師的幫助;教師也可以在信息平臺上將語文作業推送給學生,特殊情況下學生也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完成作業,一方面有效應對突發情況學生無法完成紙質作業的情況,也能減少學生抄寫作業的時間,另一方面信息平臺也能精準的對作業進行批改,當然在手機等智能設備上發送教學任務,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嚴格監督學生,防止學生養成網絡摘抄答案的習慣;再如,教師也可以在釘釘等軟件上加強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如組織家長會的召開等,因為家長工作繁忙等原因,教師和家長之間無法經常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此時教師就可以在釘釘上通過直播等和家長溝通,把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及時傳遞給家長,和家長共同探討幫助學生健康學習的方法等。
語文這門學科很重要的一個特性就是人文性,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更要教學生如何做一個好人,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課堂的情況,更要多關注學生在課后的情況,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多溝通,幫助學生及時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困難。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讓信息技術的高效便捷為小學語文課堂所服務,是學校、教師應該研究的。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時代的發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智慧的開展教學工作,不斷地優化設計智慧教學方法,營造小學語文課堂信息化氛圍,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斷改革發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