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葦
(漳州市東山一中附屬小學 福建 漳州 363400)
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落實能夠為學生全面發展和學習效率的提升等多方面產生推動力,這也是雙減政策在各個學段不斷滲透實施的最終教學目標,諸多學科教師都朝著這一明確目的付出了更多時間和精力。雙減政策中呈現的各項教學理念,都對學科課堂教學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方式的變革,將新課程教學標準和雙減政策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對一系列可能會影響到最終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效果的環節進行深入創新。教師通過實施新穎且豐富的教學策略獲得了更加良好的教學成果,學生在教師的指引和帶領下,進一步鞏固了知識基本功,核心素養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沒能對雙減政策形成全面的了解,并且在研究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沒有達到十分深入的地步,對其中的重要理念認知并不十分準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對班內學生產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有效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所設置的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情況存在一定的偏離,為學生布置的課堂學習任務和課后學習作業數量過多,且缺乏針對性,由此導致學科教學效果沒能很好地達到教師的預期程度。除此之外,教師沒有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了解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和策略,過于重視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與題海戰術的應用,并且在教學期間所采取的教學策略也過于傳統,其中缺少創新性的元素,課堂教學的氛圍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極為枯燥乏味,在此教學背景下,教學變革的進程受到了重重阻礙,雙減政策的各項理念也沒能很好的落實到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中,也不能夠很好地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
小學階段的學生沒能形成更加系統且豐富的語文知識體系結構和學習經驗,由于長時間的處于填鴨式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思維創造性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挫傷,并且他們時常感受到極為深重的學習壓力,大部分學生缺乏對語文知識學習探索的興趣與熱情,并且他們的語文基礎知識并不是十分牢固,各項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再加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控制能力較為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各項復雜因素的混合影響,而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些影響最終獲得的實際學習效果的分心行為,對于其自身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
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并落實各項雙減政策對學科教學與學生發展提出的要求有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體系和文化內涵能到進一步完善,并且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科學指導與及時引領之下全面發展各項學習能力,更加及時的解決學習期間遇到的困惑和疑難點,對自身的知識漏洞和不足之處進行彌補,以免為后續的學習過程產生影響并對自身的各項學習行為進行反思與有效調整,有利于為其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本功,為學生今后語文學習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小學語文教師在雙減政策提出的教學背景下,有針對性的創新學科教學途徑,并對學生學習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構建更加高效的學科課堂與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科教學的特點得以充分彰顯,使學科教學的效率進一步提高,有助于學科教學質量的增強。隨著新課程教學標準和雙減政策的提出,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變革,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得到落實可以使學科教學的價值得到深化,為學科的不斷發展與變革提供極大助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生學習,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在用大量的課堂時間之后學習成績并不理想,所以教師應該更多關注課堂效率,遵循課堂至上的原則,基于教材并勤于反思,將教材研究的更加透徹。
例如,學生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之前,教師在講解這節課之前就要備課,備課時也要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先將課標讀懂之后聯系教材為學生安排課堂活動,一定要注意學生的現狀,不能選擇不符合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方式,最后激發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的實踐性。圍繞雙減展開教學研討,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后在研討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中的活動要精心地進行設計,并且要進行分析,考慮是否能通過這些活動真正的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知識,實現自主合作學習。最后教師還要及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力得到提升、得到鍛煉,促進課堂效率最大化的提升,幫助學生獲得核心素養。
在雙減政策中要求在課外時減輕學生負擔,也就是為學生布置有意義且容易完成的作業,這就要求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絕不能超出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大量重復的作業對于學生來說沒有意義,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為學生安排開放型或者是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對完成作業充滿興趣。不僅如此,要減輕作業量,又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是現在語文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將雙減和語文素養兩大要素結合,所以教師不能頻繁的為學生布置考試,而是應該在其他形式上多做思考。
例如,學生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之后,教師首先要控制為學生布置的作業量,其次是控制作業完成的時間,讓學生利用五到十分鐘的時間完成教師布置的有關本節課重點的作業之后再為學生布置其他作業。在布置作業時,首先可以將作業題目變得更加多樣化,布置一些探究性題型,讓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例如學生在學習這節課之后,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在學完古詩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收集關于作者的其他詩,準備好之后還可以讓學生對準備的古詩進行誦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收集的能力又能拓展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加學生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原來的作業設計大部分為了應對考試,所以同種知識反復練?,F在的教學作業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進行完成,針對學習較好的學生,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探究并實踐,制作一些手抄報,針對學習較好的學生要將知識思維導圖羅列在手抄報上、其他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完成手抄報作業,陶冶學生的情操。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根本任務。學生閱讀量提升之后,就能見多識廣,幫助學生積累情感。將詞語積累下來能讓學生的寫作素材更多,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品質,提高審美能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自由時間更多,因此教師要拓展學生閱讀范圍,注重知識的積累。
例如,教師可以分層設計閱讀清單,針對不同的學生列出不同的閱讀書目,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課外經典作品,讓學生拓展知識面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引導學生對課本中出現的作家的作品進行拓展閱讀,體會作家的寫作風格。也可以讓學生改變傳統的閱讀方式。從整體高度審視閱讀,將學生的梯次提升,豐富學生的視野,最終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素養。最后老師可以針對學生舉辦一些閱讀活動,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樹立信心,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還讓學生在積累閱讀的過程中有目標。
在雙減之后學生的作業量減少,剩余時間可能去玩游戲,但是語文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不能局限于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互動,更要讓學生有豐富多樣的實踐,不斷的接觸文化并感知文化。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與家長做好溝通,實現家校共育,加強學生的實踐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素材積累本,利用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方式撰寫日記,培養學生經常練筆的習慣。在學習完一節之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家長和學生一起通過游戲增強對文章的感受,在這種環境氛圍下,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提升。教師還可以從文化理解的層面出發,建議家長和學生一起去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在這樣環境的熏陶下能夠讓學生更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情操,綜合素養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提升。
雙減政策的提出為學科課堂教學和學生發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和嚴格的標準,教師應當更加深入的分析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抓住學科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將雙減政策中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過程和學生培養過程中,探究更加高效的教學途徑,為學生學科知識體系結構的完善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助力。學生應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配合教師所開展的各項有利于自身核心素養增強的工作并投入到課堂知識的學習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學習效率、學習水平和文化素養的多方面發展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