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生
(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峴塬學區馬路塬小學 甘肅 臨夏 731600)
所謂思維可視化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方式,把一些抽象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形象化,融入知識學習,剖析內涵,優化所學,融入自身知識體系,感受學習樂趣,感知學習魅力,提升教學效果。優化學生所學,促進數學體系的完善。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思維可視化,理解知識內涵,達到提升學生。興趣的目的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內化數學知識,從而引導他們在數學探究的過程中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觀點。能夠更加靈活地去對問題分析、解決,提升自信,豐富內容,構建完善框架,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
要實現有效的思維可視化教學就需要把可視化學習方式傳遞給學生,對知識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融入其中,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學習,強化理解,完善知識體系。獲取有效的學習經驗。當新舊知識有一定關聯性的時候,學生來學習效果往往會更好,因此教師在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展現思維變化的過程。這樣就能夠把數學學習與生活有效的對接起來,使數學概念更加真切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相關知識的時候,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了關于沒有余數的除法相關的計算。但是在實際生活當中,沒有余數的除法并沒有有余數的除法常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情境設計的原型,把數學知識蘊含其中,巧妙地展示出來。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喜歡的蘋果,來設計分蘋果的情景。教師可以給出問題“小紅和她的四個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兒,他們一共帶了十個蘋果。如何把這些蘋果平均分給每一個人?每個人能分到多少個?如果小紅不吃蘋果,把這些蘋果分給剩下的四個人,那么剩下四個人當中,每個人能分到幾個蘋果?”教師引導學生先對問題進行思考,然后通過拼一拼,擺一擺來獲取問題的答案。學生會發現,當人數變成四個人的時候,每個人分到兩個蘋果,還多出來兩個。教師就可以通過思維可視化的方式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經驗相結合,展示出多出來的兩個蘋果,以此來引出余數的相應概念。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多出來的兩個蘋果在算式當中應該怎樣表示。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引導學生融入其中,能夠更加便于深度學習。
數學學習中,要能夠認識到思維可視化應用的必要性,靈活的應用畫草圖。這也是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數淺談有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信息技術應用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解題的方法和思路,突破學生思維的難點,使學生在解決一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規律,掌握解題的方法。比如,教師設計一道數學應用題“工程隊計劃修一條路,預計每天修三千米,一共五天可以修完。但事實上,工程隊只花了四天就完成了全部的修路任務。那么,工程隊平均每天比原計劃多修了多少路?”通常而言,在遇到這類數學問題的時候,常規的解決方法是計算出這條路的總工作量。然后再算出實際每天的工作量,最后,再用實際每天的工作量減去原計劃每天的工作量就可以得到問題的結果。但是,這種解題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復雜,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畫草圖的方式來展示解題的思考過程。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數學知識本身都是一環套一環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圍繞著知識體系進行學習和復習,能夠形成比較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去進行學習,讓他們從已有的經驗當中汲取有效的信息,結合經驗走向新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瞻前顧后地展現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看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并且通過思維導圖的建立構建具有個性化的數學知識網絡。通過這種思維可視化的學習方式也能夠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學會梳理知識,總結知識,用圖示的方法去歸納知識,使他們能夠更好的內化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表內除法相關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生可能在自己的頭腦當中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尤其是有一部分學生對于除法的定義以及計算方法并不是掌握地特別牢固。因此,教師不要急于進行新知識的講解,而需要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建立思維導圖,一邊回憶舊知識,一邊補充思維導圖。在固定思維導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互相合作,相互提醒,完善思維導圖。針對那些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的學生,教師需要引導他們由點到線,然后再由線到面。要有規劃,有步驟地進行知識的擴散。把與除法相關的知識盤點起來,搭建個性化的思維導圖。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進一步的成長,讓他們能夠更加系統化地去進行學習和分析。這樣,學生探究的熱情會更高漲,他們的思維也會更加的活躍,在完成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能夠實現學生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
在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用表格進行教學可以將知識橫向和縱向對比展示,從而實現知識內容的可視化。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教學中,基于內容,靈活的應用表格進行知識的學習,或者在教學中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地完成表格填寫。通過表格訓練,讓學生的思維更具嚴謹性。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單位換算相關知識時,教師的教學不能只局限于學生對于單位的認識,還要引導學生掌握單位換算的規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構建完善框架,基于學生需求開展教學,豐富所學內容,深化知識理解,加深對知識學習的印象,以此強化知識學習效果。許多學生在單位換算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一下長度單位以及面積單位的換算過程當中學生存在問題較多。學生在單位換算過程中經常出現錯誤,為了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嚴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單位換算進行整理,將其制作成表格,使得知識內容更加直觀。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換算時,千米與米的換算率是1000,其余相鄰單位之間的換算率是10。在面積單位換算過程中,需要學生將兩個數量之間相乘,從而得到換算率。同樣的方式也可以應用于體積單位的換算率計算。通過表格的制作,讓數學知識更具結構性條理性,使學生更為清晰的理解數學知識,培養學生更具嚴謹性的數學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思維的可視化,不僅可以以圖畫的方式體現出來,也可以通過語言的形式進行描述。通常情況下,在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時,要注重強化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深化知識,培養數學思維。為此,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合理的應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給學生構建表達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地展現自己的數學問題。學生如果可以將自己的問題大膽的描述出來,教師就能夠更加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思維發展現狀,學生的學習水平。強化溝通交流,深化知識認知,培養數學思維,優化數學知識的學習,構建完善知識體系。例如,學生在學習圓相關知識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設計任務,讓學生尋找到圓心之后,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進行探討分析。小組在探究過程當中,發現將圓形紙片進行對折,兩個折痕交叉處就是圓心。也有的小組通過探討發現,圓周上畫出一條切線之后,在切線上繪制垂直線,重復操作,就可以在圓上尋找到兩條直線的交叉點,這個點就是圓心。通過小組合作就能夠獲得結論,之后學生將自己的探究結果用語言描述出來,從而充分的體現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通過學生的描述,教師能進一步的基于學生現狀,有效引導,感知學習魅力,構建知識框架。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思維可視化教學,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圖形來進行表征,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相應的數學定理和數學概念。數形結合方式可以實現數和形之間的有效轉換,在解決一些復雜的數學問題上是很有幫助的。例如,計算題是很多學生需要反復練習且存在問題的重點學習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計算,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混合運算相關知識的時候。學生需要熟練的掌握加減乘除的運算方法。而單純的運算練習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教師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借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一幅關于農場的圖片。在圖片當中,學生可以看到有六只奶牛,四只猴子,八只小鴨子。教師就可以結合圖片上的內容,讓學生思考圖片當中一共有多少種小動物?每種小動物分別有多少個兩只?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運用所學習的加減乘除來計算問題。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列算式的方式來展現思考的過程。利用這種方式,整個課堂氛圍會非常活躍,學生表現的更加積極,主動探索,加深對于數學運算的理解和應用。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思維可視化開展教學,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意義,強化學習興趣,激發積極性,培養數學思維,優化教學效果。這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有著一定的提升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靈活地采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方式來進行數學知識的呈現,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也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