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超
摘要: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秉持“與城市共成長”的理念,守正創新,以內容、技術、平臺為融合創新突破口,實現基礎資源和核心能力的深度融合。本文立足成都市廣播電視臺融合發展實踐,總結提煉其融合創新的突圍之路,以期為城市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廣播電視 融合創新 智慧城市 文化數字化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5G、大數據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城市廣電媒體融合逐步進入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作為省會城市電視臺,成都市廣播電視臺(以下簡稱“成都廣電”)秉持“與城市共成長”的理念,著力打造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城市臺“第一方陣”的新型視聽主流智媒體集團,走出了一條城市臺融合創新之路。
全媒體時代,優質的內容依然是主流媒體的立身之本,內容生產力是主流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成都廣電緊緊抓住內容生產這個根本,以內容生產、分發傳播為切入點,推進內容供給側創新,以深度融合為導向,實施“內容精品打造工程”,策劃推出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優質內容,激活內容創新力。
1.內容生產垂類化,生產結構再優化。2022年,成都廣電全媒體新聞中心、經濟傳媒中心、生活消費傳媒中心、影視少兒傳媒中心等6個垂直化、專業化的內容生產媒體中心全新亮相,打破傳統頻道頻率建制,以互聯網思維為引領,推進內容供給側改革,推進媒體深度融合。
結合電視播出渠道,生活消費傳媒中心推出《幸福社區》《成都請回答》《燃體驗》等新生代優質節目,持續打造老牌美食節目《食不可擋》,走遍大街小巷講述成都美食文化;推出《天府工匠》節目,展現工匠風采,講好工匠故事;推出《誰寄錦書來》節目,帶領觀眾感受誦讀之美。廣播傳媒中心持續打造“你好,成都”聲音日歷、《文博有料》專題節目,聚焦金沙、三星堆、三國文化、寶敦文化,以全媒體表達方式,挖掘呈現天府文化之美、傳統文化之美。影視少兒傳媒中心舉辦的“衣起錦官城”漢服周、全媒體新聞中心的“蜀戲冠天下”等,宣傳蜀戲、漢服等文化,不斷嘗試傳統文化、天府文化的創新表達。同時,成都廣電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立足全媒體運營中心形成集媒體運營、傳播服務、品牌推廣為一體的一站式運營平臺,打破傳統媒體單一的傳播渠道,實現品牌欄目傳播效果的疊加。
2.精品內容與城市人文緊密融合,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內容。在媒體融合改革發展的趨勢下,成都廣電堅持與城市發展同呼吸共命運,以圖文、音視頻等豐富的全媒體形式,記錄并見證著城市的成長。
成都廣電以“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為落腳點,內容生產與城市人文水乳交融,深入講好城市故事。比如,推出的新媒體數字傳播產品“你好,成都”,每日發布“聲音日歷”,以簡約精美的微視頻記錄城市的“微美好、微幸福、微文化”,多維度、多側面呈現大美成都、文化成都、文明成都、幸福成都;專題策劃《下一站,更幸福》通過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不同視角,講述了城市百姓對幸福美好十大工程的親歷見證,以及對成都未來的期許;推出《城市與文明——百年變革的力量之城市化百年》專題,以成都為樣本,展現了城市面貌與人民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與巨大飛躍;《一場有“溫度”的交通事故》等稿件以小切口折射出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以及這座城市獨有的文明風尚;紀錄片《尋漆中國的法國漆匠》,通過講述法國藝術家在成都學習漆藝創作故事,展示城市文明的魅力,該片在中國外文局第四屆“第三只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上榮獲“身在中國,紀錄你我”單元一等獎和最佳攝影獎,展現了獨特性、本地化精品內容的核心競爭力。
3.以重大主題報道為抓手,探索全媒體“協作式”內容生產的新模式。近年來,成都廣電建立了內容精品生產核心隊伍、重大主題創作全流程管理辦法、內容精品打造統籌規劃機制,特別是成立針對重大事件、重大節點的視頻策采制編的“尖刀連”,讓跨部門聯合作戰成為融媒體策劃的常態化機制,探索內容生產的新模式。
2022年9月10日,中秋節、教師節雙節同至,2100萬成都市民卻不得不居家過節。成都廣電特別策劃《同心齊守望·月圓共此時——特別的中秋特別的愛》中秋直播,從上午10點持續到下午6點,旗下神鳥知訊、云上新視聽、幸福成都、聽堂FM等全媒體平臺跨屏直播,央視網、人民網等近百家媒體也同步直播,為不能團圓過節的市民送去節日的溫暖,營造了一種別樣的過節方式,全網播放量超1700萬。節目依托自身跨部門的內容制作團隊,以多視角、整合式的直播形態展開,新聞資訊、新聞專題、紀錄片、演播室訪談、評論互動等幾大模塊有機結合,在看度新聞客戶端設置“月圓共此時 互動專區”,受眾可以上傳祝福視頻,還可以通過短信、微信的形式發送祝福,以多樣化的方式深度參與此次主題報道。這種“協作式”的內容生產模式中,圍繞同一主題,不同形態的媒體發揮自身特色,推出與自身傳播調性相契合的內容產品和交互式活動,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受眾多樣化的內容需求,進一步提升了全媒體內容的傳播力。
媒體深度融合是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應有之義。成都廣電不斷推進媒體融合走向縱深,全力布局全媒體傳播體系,拓展“媒體+”綜合功能,深化“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新型宣傳模式,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1.完善全媒體傳播矩陣,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成都廣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創新實踐,依托旗下現有頻道、頻率,緊扣不同受眾的現實需求,推出了專注新聞直播的視聽主流媒體平臺看度、時政類社交化先鋒黨媒平臺神鳥知訊、成都聲音云工廠聽堂、幸福成都新媒體IP、學習強國新思想學習宣傳融媒陣地,國際傳播品牌CHENGDU PLUS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媒體平臺,建立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大型全媒體矩陣。
比如,神鳥知訊以平臺化、智能化、全能化構建“新聞+”模式,與天府市民云合作,讓2000萬用戶享受便捷的線上政務服務;與醫院、律師、家政等1000多家企業和個人合作,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咨詢服務;與22家區縣融媒體中心合作,建立資源、內容、平臺共通互通的大型報道聯盟。神鳥知訊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建立與城市居民的深度鏈接,為城市百姓提供便捷化的數字生活服務。看度客戶端發揮成都電視臺公共頻道的服務屬性,融合新聞報料、社會民生、參與社會決策等方面的用戶需求,匯集市民問題,通過相關職能部門直接回復、新聞監督報道等方式,解決群眾所需,打造貼心的城市民生服務窗口。
2.媒體+政務+服務,深度參與城市基層治理。成都廣電發揮資源優勢,以黨政機構新媒體運營服務項目為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政務服務、智慧黨建、智慧街道、公共文化服務及大數據績效管理等近百個應用產品,形成了多領域立體交叉互補的傳播渠道和服務網絡。
比如,推出蓉城先鋒智慧黨建體系、清廉蓉城網站集群、成都工商、成都公共文化大數據績效管理平臺、成都市組工網宣綜合管理系統等政務服務項目,以先進技術驅動服務,賦能城市治理。其中,蓉城先鋒智慧黨建全媒體體系打造了包含黨建網絡平臺、黨員教育電視公益頻道、手機視訊等三大核心平臺,逐步成為黨員教育的新窗口、黨建宣傳的新陣地、服務群眾的新紐帶。成都公共文化大數據績效管理平臺以扁平化管理,在傳統行政管理組織架構的基礎上,建立“文化e管家”平臺,打通市、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四級監管網絡,推進全市數千個基層文化陣地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構建了高效、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監管體系,并制定考核指標體系,實現在線考核管理,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效能提升。
3.強化技術引領,探索市縣媒體垂直融合新樣態。成都廣電的新媒體子公司——成都橙視傳媒科技股份公司,擁有5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40余個各類軟件著作權、40余項高新技術成果。這讓成都廣電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自主技術研發能力的城市臺,憑借這種“先天優勢”,成都廣電積極探索市縣“垂直融合”,成立成都市縣媒體融合服務中心,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市、縣兩級媒體垂直型融合改革。通過建立統一的市縣融媒平臺,推動當地多級媒體形成宣傳合力,引導群眾,以媒體融合、專業運營的方式推動當地智慧城市、電子政務發展,服務群眾。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22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均已使用市級平臺“融媒e管家”接受反饋相關宣傳指令,接收率達到95%以上,融媒平臺統一指揮調度實現全面覆蓋。成都市融媒體中心以看度為主要平臺,聯合各區縣融媒體中心圍繞文旅宣傳等,策劃推出市縣媒體聯動宣傳及活動近百場,總點擊量過億次。
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成都廣電堅持守正創新,緊跟短視頻MCN、海外傳播、文化數字化等最新發展趨勢,不斷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兼具地方特質與全球視野的融媒體產品出位出圈,打造了城市廣電媒體融合的典型案例。
1.推出云上新視聽,激活發展新動能。為進一步搶抓短視頻風口,推進主力軍挺進主戰場,成都廣電推出融媒體內容視聽孵化中心——云上新視聽,試水廣電MCN孵化器模式。截至2022年底,云上新視聽已擁有百萬級粉絲IP百余個,全網粉絲量突破2500萬,以IP孵化為抓手,盤活廣電優質主持人資源,推動主持人變身“網紅達人”。比如,基于成都臺經濟資訊服務頻道的節目主持人劉羊漾,云上新視聽打造了“主持人羊羊”IP總用戶數已超過400萬。云上新視聽積極發揮廣電頻道頻率專業化、垂直化的先天優勢,創新突破傳統節目制作播出條框,推出了新聞、旅游、娛樂、美食、財經等垂直賽道IP,如“主持人的日常”“云上星娛樂”“云上每日財經”“云上深夜快遞”等。其中“主持人的日常”粉絲數量達303.5萬。基于CDTV2王牌新聞節目《深夜快遞》,推出了“云上深夜快遞”新媒體官方賬號,粉絲達773.1萬,實現大小屏融合傳播,以新媒體玩法助力傳統節目轉型。云上新視聽自建成都廣電全媒體電商直播基地,打造電商直播新生態,推出“為川貨代言”等系列帶貨直播,不斷整合主播、渠道、供應鏈等資源,打造電商直播產業,推動城市產業數字化轉型。
2.打造全媒體國際傳播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國際美譽度。為進一步提升成都在國際社會上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成都廣電專門成立國際傳播合作中心,致力于城市形象的全球傳播。中心依托現有英語、法語、日語、語等外語專業人才,打造國際傳播品牌CHENGDU PLUS,推出專注于介紹成都的雙語視頻專欄,并在海外社交平臺如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開設賬號,面向全球推介成都。
在此基礎上,CHENGDU PLUS推出成都首檔整體落地海外的電視欄目《西望成都》,以潮流化、國際化的短視頻方式,講好成都發展故事;推出的《行走中國系列》多條視頻在海外社交、視頻平臺閱讀量突破10萬;推出中國首檔面向世界Z世代的跨文化多語種交流類節目《Gen Z+》,搭建國際化、多元化的舞臺,讓Z世代有機會進行思想交鋒、文化交流,增進了解、消除隔閡,呈現國際視野的青年表達;聯合“知乎”共同創設全國首個城市視頻問答版塊——“話說成都”,精準觸達近200萬在華外籍人士,精心設置涉及成都生活、美食、創業等方面的30個問題,全面展現成都幸福美好生活。截至2021年3月,CHENGDU PLUS相關內容在YouTube視頻觀看總時長已突破12萬小時,有效覆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受眾人群近4000萬人次。
3.踐行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文化產業“建圈強鏈”。成都廣電旗下天府TV推出全國首個數字出版與發行、數字版權交易的元宇宙應用場景“斑馬中國”——天府TV“斑馬”數字版權綜合服務平臺,在版權行業率先實現數字版權綜合服務平臺的“成都造”,領跑全國廣電區塊鏈技術領域。“斑馬中國”充分運用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打通數字版權全產業鏈,為內容產業各類從業者和機構提供數字版權內容的登記認證、版權價值評估交易、版權監測與保護等全產業鏈功能,有效盤活“沉睡”的版權資產,實現“陽光交易”,構建全新的數字版權產業生態。為進一步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2022年9月,“斑馬中國”正式發布“斑馬中國4.0—斑馬星球”,構建元宇宙文化數字生態,聯合航空航天類、汽車類、快消類、美妝類、文旅景區類等多個賽道的眾多頭部品牌IP,通過線上平臺出版發行系列數字出版物,開展虛擬現實體驗活動等,打造文化數字化的元宇宙生態系統,全面推動文化產業“建圈強鏈”與生態創新。
成都廣電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內容為王,新聞立臺,講好城市故事,提升城市軟實力;創造產業商業價值,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2022年,成都廣電以“因聚合而裂變”的思路,形成涵蓋六大中心的“6+1”全媒體格局,大刀闊斧的媒體深度融合改革,必將全面推進內容供給側改革、助力廣電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打造新型視聽主流智媒體集團。
作者系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段梅,張晴.賦能大小屏,共建融合“新生態”——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全媒體矩陣發展策略探析[J].現代視聽,2022(04).
[2]吳君.“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進經驗”系列報道[J].廣播電視臺信息,2020(10).
【編輯: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