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璐(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第二小學附屬幼兒園)
指導老師┃梁紅艷(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第二小學附屬幼兒園)
編輯┃高婷 支持單位┃北京市門頭溝教委

在游戲中,孩子不僅能玩得開心,還能理解規則、練習遵守規則,提升按照規則行動的意識和能力。
假 期里,父母肯定為孩子制定了包括生活習慣、興趣培養等一系列的規則,比如晚上9點鐘要上床睡覺、每天保證2個小時的閱讀等,但是在規則的執行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不僅讓父母頭疼,孩子也會感到很受挫。
針對規則培養問題,幼兒園老師提出了通過游戲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的好辦法。孩子普遍喜歡玩游戲,而大多數游戲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則才能進行的,這不僅能很好地幫助孩子理解規則、按規則行事,家長也能從中借鑒該如何幫助孩子制定規則、遵守規則。
寧寧是大班的小朋友,幼兒園老師在班級群里分享了一個名為智慧跳跳棋的親子游戲,回家后寧寧就立刻和媽媽、小姨一起玩了起來。
1 自制的題卡若干,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出題。
2 自制九格棋盤,可以劃定家里的九塊地磚,也可以利用毛線、繩子等圍成圈或者也可以用九個呼啦圈代替。
1 家長(一名)與孩子分別當兩個棋子,站在棋盤的斜對角位置。
2 另一名家長當裁判念題目,回答正確的人可以隨意前進一格。雙方只能前后或左右移動,不可以斜著移動。
3 當兩個棋子出現在同一格子中,即第2個進入格子的人可以吃掉第一個進入格子的人,即為勝利。
在本次游戲中,小姨擔任裁判,寧寧和媽媽分別是紅棋子和綠棋子。考慮到寧寧馬上要上小學了,媽媽還專門把小學的相關內容加入到了題目中。
“游戲開始,本輪的題目是:我的家里有什么,說出3個不同的東西,開始搶答!”小姨說。寧寧先搶答說:“桌子、椅子和床。”“答對了,紅色棋子可以任意前進一格。”寧寧獲得小姨的批準后,向前移動了一格。


“請聽下一題: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什么?誰說得多誰前進一格,開始作答!”小姨說完,寧寧和媽媽都紛紛搶答:“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元宵節。”“現在是綠棋子回答了3個答案,紅棋子還有答案嗎?”小姨問。“等一下,我再想想。”寧寧一邊撓頭一邊想著。“3、2、1時間到!”媽媽和小姨一起倒數著。“好,綠棋子獲勝,請前進一格。”
“第三題請聽題:上學用的小書包里面應該有什么,說出5樣東西,3、2、1請搶答!”“我知道,我知道,上學用的小書包里面應該有筆、本子、書、水杯。”寧寧特別激動地回答問題。小姨此時說:“你少了一個答案,快想想還有沒有了。”“我想不出來了,讓我前進一格吧,我都回答了4個了。”寧寧撒嬌地說。“不可以!”媽媽和小姨異口同聲地說。“那好吧,我遵守游戲規則。”寧寧搖搖頭說,“小書包里應該有筆、本子、書、水杯、餐巾紙。”媽媽看寧寧說不出來后快速地回答問題。寧寧一邊跺腳,一邊說:“哎呀,怎么把餐巾紙給忘了,差一點我就能前進一格了。”
“綠棋子前進一格,紅棋子加油啦,認真思考再回答,好請聽下一題……”游戲一直在繼續著,最終寧寧憑著自己的智慧贏得了本次游戲的勝利,抓到了綠棋子。
這樣的游戲在幼兒園中經常進行,老師們在觀察孩子們玩游戲的過程中,對于規則培養有著自己的思考,在此也分享給家長。
很多時候孩子看似不遵守規則的行為其實就是因為沒有真正弄明白規則的內容。但是游戲都是以規則為前提的,如果孩子能順利加入一場游戲,就說明他讀懂了游戲的規則,并做出了遵守規則的承諾。
家長可以借鑒游戲的玩法,逐條梳理出規則的具體內容,讓孩子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還可以結合游戲活動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比如,通過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不亂闖紅綠燈的規則,分別感受交通秩序下有序與混亂的狀態,讓孩子知道大家遵守交通規則才有利于道路暢通。
即使是在游戲中,規則同樣要嚴格執行并堅持到最后。比如寧寧雖然在游戲過程中出現了企圖違反規則的行為,但被制止后,就沒有再出現過類似的行為,這足以證明只要家長夠堅定,孩子是能按照規則來的。在現實生活中規則的破壞,往往是因為孩子鉆了家長退讓、不堅定的心態空子。當然,家長更要以身作則,成為榜樣,先建立起良好的規則意識。
在條件和孩子的理解力都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規則的制定,一起討論為什么需要這一條規則,它帶來了哪些好處,它與生活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系,以及每個家庭成員應承擔的責任,等等。參與制定規則有利于孩子對規則的認識與理解,也能提高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增強主人翁的意識,有助于孩子自主地遵守規則與執行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