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當代人玩手機,外行看熱鬧,內行有門道。
當代人需接受的事實是,手機早已與個體生活實現捆綁。借由一個人的手機,我們得以窺見機主生活的各個方面。生活中有明處,自然也有一些“隱秘的角落”,因此,保衛手機自留地成了多數人的選擇,哪怕是你最親密的伴侶,也要同對方講明:非禮勿碰。畢竟,誰也不知道手機里藏了多少“潘多拉魔盒”。
歌詞里唱:“在周末晚上,關上了手機,舒服窩在沙發里。”但人們現實中所做的,卻與之截然相反。窩在沙發里的那些時刻,人手一部手機,聽歌、刷劇、打游戲。不管采用何種娛樂,人們的姿勢是相同的——躺著。至于為什么,別問,問就是“躺下了,才玩得舒服愜意”。
某種程度上,手機攝像頭已經成了眼睛的“延伸”。人們用手機拍照,從而觀察和記錄世界。在這個進程中,手機廠商不斷豐富著攝影、攝像功能。你如果留心,便能發現,前置攝像頭的進化越來越快。原因不言自明。打開自拍模式時,也許人人皆可以成為蘇格拉底,哪怕不諳哲學,但至少能從取景框里習得人生終極命題——“認識你自己”。
放在十年前,有人跟你說你的手機內存最多能有1T,你很可能覺得對方在夸大其詞:就那些軟件,怎么可能呢?但現在選購手機,內存大小不得不放入考慮條件。想要集社交、購物、游戲、音樂等各項需求為一體,必須給它們留足空間。
手機廠商的睿智之處,在于學會了開發布會。每一款產品問世,他們都要對其功能大說特說。實際上,除了發燒友,那些參數對普通用戶并不重要。廠商需要做的,只是告訴消費者,這款手機能不能順暢運行“農藥”“吃雞”,如果可以,那它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
短視頻像是手機里的黑洞,人們愛探索,但也容易在其中迷失,稍有不慎,幾個小時就被其吞噬。探店、段子、短劇、吃播,海量的內容,似乎永遠也攝取不完。對于“營養過剩”的當代人來說,大可以在刷短視頻前打開防沉迷系統。盡管你知道,它的約束未必管得住自己的好奇。
看視頻時,手機里的軟件是“愛優騰”,等到充會員時,用戶的心里就變成了“哎喲疼”。隨著移動視頻網站的發展,其會員價格水漲船高,為了追劇、看電影,人們不得不買下眾多會員,可縱使有再多這樣的身份,每次的下飯視頻也只能在一個軟件上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密碼過多,讓許多人倍感壓力。每次下載或更新軟件后,總會收到登錄的提示,這時,將開啟一場記憶力的考驗、一次人機智力的博弈。好在為了追求方便,手機號短信登錄應運而生,再也不用害怕大小寫和特殊字符,幾個數字,就能帶你通往一片片“新大陸”。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機之心,同理。為了保護手機硬件,同時也為了彰顯個性,人們越發喜歡在手機殼上做文章。到購物軟件里檢索,便會出現無數種款式、無數種風格的手機殼,但用來用去,很多人最后還是回到了“原教旨主義”。只要你不怕摔,裸機確實手感更佳。
你算過每天你要從手機上接觸多少信息嗎?面對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或許都含混不清。萬千信息源源不斷地涌進手機,作為接收者,人們看似沒有更好的選擇。但當信息過載時,你也可以試著關閉消息提醒,不再被動地涉獵推送來的文本、視頻與音頻。
你的附近朋友圈是手機里的一扇窗,打開它,人們能夠看到世界的繽紛、情緒的多元與言語的豐盈。但有時候,我們沉浸其中,卻忘記了,實際上,周遭的一切也能為我們提供這些內容。用朋友圈看無窮的遠方時,也別忘了尋找真實的風景。
在手機的支撐下,社交變得異常容易。戀愛也減少了些許推拉過程,轉而變成左滑與右滑的輕松抉擇。在享受便利的交友時,也請試著往虛擬空間之外走一走,真實的人際互動或許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反饋。
無論是點外賣,還是購物,總會有數不盡的優惠規則。為了達成那一標準,人們竭盡心力,到頭來卻發現,硬湊了不常用的東西,同時又沒省下太多錢。坊間都說,賣的永遠比買的精明。在手機世界,這一俗語依然適用。
看到這條,先打開你的微信,看看它占用了你手機的多少內存。如果那是個讓你出乎意料的數字,那么,也許你此刻就該學會清理之術。倒不一定要完全做到“斷舍離”,只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去除緩存與垃圾。否則,最后你會為手機空間不足感到更加痛苦。
鬧鐘,手機中工具屬性較強的功能之一。為了喚醒自己,每個“打工人”的列表里都設置了或多或少的鬧鐘,其實定上一兩個足矣,因為誰也叫不醒一個不想起的人。
如今的運動,變得更為可視化,諸多數據,也都通過手機完成記錄。但對于一些疏于鍛煉的當代人來說,手機與運動之間為數不多的聯系,是每次去健身房時,對著鏡子留下的那張肌肉充血的照片。下一次,就指不定到什么時候了。
手機購物,本質上與菜場買菜相通。賣家在不同平臺開設店鋪,哪怕是在同一時間,商品的售賣價格也未見得完全一致。要想不花冤枉錢,記得貨比三家。
現代人多少都帶點兒“手機病”,最突出的特征是難以自控地讓手機亮屏,解鎖甚至成了一種強迫癥式的習慣。實質上,打開手機的人,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目的。下次再出現類似情況時,請告訴自己,親愛的,其實沒什么人找你。
如果你在高鐵、地鐵或飛機等空間內,受到過手機噪音的騷擾,那么,你一定會將心比心,在愉悅自己的時候,不打擾別人。
在手機使用上,年輕人總是浪潮中的“先行者”,不管什么功能,也不論什么軟件,只需短暫接觸,便能快速掌握。但對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而言,手機的使用之路依然充滿荊棘。在享受手機帶來的快樂的時候,也抽些時間,給家中長輩傳授點兒經驗,讓他們知道,在智能化的時代,他們從未被拋棄。
(王萌摘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