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燃冰”是低碳、清潔、高密度優質能源,自相關學者1973 年首次評價全球資源量高達30 萬萬億方以來,人類對其寄托無限希望,認為它是未來接替油氣的新能源。然而,中加聯合研究的最新結果卻與這些認識相差甚遠。
中國石油大學龐雄奇教授團隊在中國科學院學部高德利院士承擔的重大咨詢項目資助下,聯合加拿大科學家評價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資源量并獲全新認知:全球可采資源量間于26 萬億方~42 萬億方,不到常規類油氣資源量的5%,不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發展的主導能源;中國南??刹闪块g于9 億噸~65 億噸油當量,不足早前評價結果的10%,不可能成為未來油氣資源的主體。
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2023 年美國營養學協會年會上公布的一項隨機臨床試驗顯示,每天食用草莓與改善認知功能、降低血壓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關。此前研究已證明了草莓對心血管、代謝和認知健康的好處。
這項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在35 名健康男性和女性中進行,年齡在66 歲到78 歲之間。參與者每人連續八周食用26 克凍干草莓粉(相當于每天兩份草莓)或對照粉。食用草莓后,認知處理速度提高了5.2%,收縮壓降低了3.6%,總抗氧化能力顯著提高了10.2%。在試驗的控制組和干預組中,參與者腰圍平均下降了1.1%。在食用對照粉時,參與者的血清甘油三酯升高。
研究人員表示,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一個簡單的飲食改變,比如在日常飲食中添加草莓,可能會改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據《科學信號》雜志報道,日本順天堂大學研究人員闡明了幽門螺旋桿菌誘導胃癌發生的分子機制,揭示了癌蛋白CagA 是如何破壞Wnt/PCP 信號傳導并促進胃癌發生的。
臨床證據表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菌株會顯著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幽門螺旋桿菌向宿主運送的一種特殊蛋白,即癌蛋白CagA,已被證明可與多種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并促進胃癌的發生。此次研究發現,CagA 與胃上皮細胞內的多種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從而誘導與腫瘤發生相關的途徑,促進胃癌的發生。
《自然·人類行為》雜志發表了一篇系統性綜述,認為媒體最常推薦的提升幸福感策略——如正念和鍛煉,其科學基礎薄弱。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調查了一些常見的提升幸福感策略背后的實證證據。他們進行了基于互聯網的媒體回顧,找到五種最經常被推薦的提高幸福感策略:表達感謝、增強社交性、鍛煉、正念或冥想,以及多暴露于自然環境。
研究團隊隨后搜索了已發表的科學文獻,找到494 篇論文詳述了532 項研究,這些研究涉及在非臨床樣本中這五種策略之一的幸福感獲益。在近95%基于親近自然、鍛煉、參與正念冥想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研究缺乏充足的統計功效來檢測出可見的獲益。團隊總結說,當前主流媒體推薦的這些快樂策略是否真能增進幸福感尚不明確。
深海區生物的“居家模式”,可能超乎人類想象。《自然·生態與演化》發表一項生態學研究,報道了海面下超過4000 米存在的一個特殊過渡區,這個過渡區將深海生物體按照不同體型“天然隔開”——帶殼動物大量生活在這個過渡區上方,而軟體動物則主要占據了深淵區域。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的科學家們分析了生活在海底附近的逾5 萬種大型動物(大小超過10 毫米的動物)的出現數據。團隊發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深海動物區:深度3800 米至4300 米的淺層深淵群落,這個群落主要被軟體珊瑚、海蛇尾(海星的一種近親)以及帶殼軟體動物占據;深度4800 米至5300 米的深層深淵群落,主要被???、玻璃海綿和海參占據。這兩個區域的中間過渡區,由兩個群落的混合生物組成。生物多樣性在這些過渡地帶保持不變,而不是一般認為的生物多樣性會隨深度增加而減少。

《自然·水》最新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到2100 年,地表水污染可能會影響到55 億人,撒哈拉以南非洲預計將成為全球地表水污染熱點地區。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研究團隊利用一個高分辨全球地表水質量模型模擬了在各種共享社會經濟路徑和代表性濃度路徑下,2005 年至2100 年的水體溫度,以及鹽分、有機物和病原體污染的指標。他們發現,到2100 年,地表水污染可能會影響到55 億人,具體取決于氣候和社會經濟場景以及污染類型。研究團隊指出,無論未來是哪種氣候和社會經濟場景,撒哈拉以南非洲可能都會成為全球新的地表水污染熱點地區。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類與動物對話或許真的能實現。近日,據美國《發現》雜志網站報道,海洋中的白鯨彼此交流時,某些發聲信號會揭示它們的社會結構;陸地上的貓鼬會根據捕食者的距離和危險程度,使用一套復雜的報警聲。對此,科學家們正在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程序,通過分析龐大的數據集來破譯動物的交流形式。
破譯動物“語言”的程序和ChatGPT 的原理比較相似,它們都是一種序列預測模型,能夠根據動物的行為準確預測下一步會出現什么交流信號,或者根據交流信號預測動物下一步的行為。對于動物“語言”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引導野生動物的行為,這對保護自然大有幫助。此外,研究動物“語言”模型還可能解決人和寵物間的交流問題,未來針對動物“語言”的研究也許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寵物的訴求與想法,讓人類能以更自然的方式與寵物相處,減少矛盾。對于動物“語言”的研究,有可能幫助人類從進化和生物機理的角度解釋人類語言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