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枝,尤國美,呂展楊
國內外質性研究在護理領域的可視化分析
王枝1,2,尤國美1,2,呂展楊1,2
1.浙江省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浙江杭州 310022;2.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8
分析國內外質性研究在護理領域的發展脈絡、研究熱點及趨勢,為我國質性研究提供更多理論指導和方法。檢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和中國知網數據庫2002–2021年發表的質性研究在護理領域的中英文期刊文獻,采用CiteSpace軟件對納入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共納入英文文獻3620篇,中文文獻3047篇,英文文獻年發文量高于中文文獻,整體均呈上升趨勢。國外機構聯系相對緊密,國內機構相對松散,且缺乏與國際的交流。國外的研究熱點包括思考、急診科和社會化媒體等,國內的研究熱點包括延續護理、護理員、新冠肺炎、養老機構等。國內質性研究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理論與實踐方法均有待加強與提高,可借鑒國外的研究,探索適合我國的質性研究在護理領域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質性研究;護理;可視化分析
質性研究又稱定性研究,是一種以研究者自身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中使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研究,利用歸納法對資料進行分析,最終形成理論并獲得解釋性理解的活動[1]。相較于量性研究,質性研究具有較強的主觀性、開放性、靈活性和針對性。國外護理學家在20世紀80年代初將質性研究引入護理領域,而我國質性研究在護理領域的應用最早開始于2002年,起步較晚,且地區發展不平衡,與國外有巨大差距[2-3]。本研究通過檢索國內外質性研究在護理方面的相關文獻,分析質性研究的現狀與熱點,為我國在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本研究英文文獻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為檢索源,主題詞為“qualitative research”“qualitative study”“nursing”。中文文獻以中國知網為檢索源,以“質性研究”“護理”為主題檢索詞。檢索時間均設置為2002–2021年。納入標準:公開發表的與質性研究護理相關的期刊文獻。排除標準:①文獻資料不完整;②重復發表的文獻;③摘要、資訊、報道、會議等其他文獻類型。
采用CiteSpace V.6.1.R3分析軟件,將納入的文獻用Refwords格式導出,時間參數設置為2002–2021年,時間切片設置為1,調整閾值為TopN=50,修剪方法選擇Pathfinder,根據研究目的設置關鍵詞、機構等為節點,通過繪制網絡圖譜對國內外護理領域的質性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
檢索共獲得英文文獻3982篇和中文文獻3225篇,按納入排除標準篩選,獲得有效英文文獻3620篇、中文文獻3047篇。將有效文獻數據導入Excel生成發文量折線圖,見圖1。國內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13年發文量明顯增多,2019年稍降低,但之后發文量又重新恢復上升趨勢。國外發文量總體呈穩定持續上升趨勢。
生成兩種不同數據庫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見圖2。關于WoS核心數據庫,機構合作分析共生成563個節點,637條連線,節點的連線反映合作的強度。英文文獻發文機構前5名分別是英國倫敦大學164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79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69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60篇、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55篇。美國單個機構發文量雖沒有上榜,但總體來說,美國發文量仍占據優勢,共901篇,其次是英國769篇,澳大利亞493篇。此外,國內期刊機構合作共生成509個節點,273條連線。國內機構發文量前5名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護理部(78篇)、復旦大學護理學院(73篇)、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51篇)、蘇州大學護理學院(45篇)、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4篇)。國外機構聯系相對緊密,國內機構相對松散,且缺乏與國際的交流。

圖1 2002–2021年質性研究中英文年發文量趨勢圖

圖2 機構合作網絡圖譜
2.3.1 關鍵詞共現 用CiteSpace軟件做出關鍵詞共現圖譜,分別去除搜索用詞和不能揭示研究熱點的高頻關鍵詞,將意思相近或含義一致的關鍵詞合并,得到兩種數據庫關鍵詞頻次表,見表1。英文關鍵詞共現共生成651個節點,2994條連線;中文文獻關鍵詞共現共生成729個節點,1635條連線。
2.3.2 關鍵詞聚類 運用LLR算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標注,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結果依次為:質性研究、患者安全、初級保健護理、養老院、護理教育、知情同意書、內容分析、定性方法;中文文獻聚類標簽依次為:質性研究、護士、護生、護理、老年人、需求、照顧者、體驗,見圖3。
2.3.3 關鍵詞突現 關鍵詞突現是指短時間內使用次數明顯增多的關鍵詞,可用來探究研究領域的熱點變化與發展趨勢。國內外研究關鍵詞的突現情況見圖4,近年來國內質性研究在護理領域的研究趨勢是延續護理、護理員、新冠肺炎、養老機構、系統評價和醫護人員。國外的研究方向更趨向于思考、急診科和社會化媒體。
質性研究是護理研究的重要方法,能通過細節動態的描述和解釋研究對象在不同時期的想法和體驗,揭示現象背后的本質因素,展現出護理的整體性。McGrath等[4]研究指出,質性研究可能有助于探索患者的疾病經歷與臨床醫生在工作場所學習的概念。隨著我國整體護理和“以人為本”護理理念的發展,質性研究在護理領域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一方面能加強護理人員與研究對象的溝通,更直觀快速地了解其體驗及需求,進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能有效啟發護理人員的自我更新和深刻反思,培養護理人員的專業性思維,豐富護理知識與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我國護理專業的研究層次與深度。

表1 兩種數據庫關鍵詞頻次表

圖3 關鍵詞聚類圖譜

圖4 關鍵詞突現
從發文量可以看出我國質性研究起步于2002年,2002–2005年發文量不超過10篇,至2013年才逐漸趕超國外,但仍有回落趨勢。從文獻內容來看,國外研究關注的內容包括患者安全、護理方法、護理教育、研究方法等;而國內則更注重護理專業人員的心理需求,缺乏對患者和研究方法的深入探索。從文獻質量來看,國內發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獻占少數(20.71%),相比國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見,國內護理領域關于質性研究的深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進一步分析可知,國外文獻中研究類型多樣,干預性研究較多,而中文文獻則缺乏隨機對照實驗和理論研究方法的進一步探索。分析原因:可能與國內還未有執行研究的相關法規和制度,較難開展高質量的實驗性研究有關;也有可能是國內質性研究還處于概念和方法的介紹階段,尚未構建質性研究干預模型。因此我國應建立和完善質性研究的相關制度,引進國外多層次的研究方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為臨床護理創造安全有序的研究環境。
科研機構是科學研究的主要陣地,通過對科研機構的合作分析,可了解某一領域的研究分布情況。本研究顯示,質性研究在國外主要分布于美國、英國及澳大利亞。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國家經濟實力雄厚,基金資助項目較多(24.86%),有較強的支持系統,而我國基金資助項目僅占7.6%;另一方面可能因為質性研究起源于美國芝加哥,且2004年和200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舉辦兩次研討會,探討質性研究的科學基礎,包括改進定性研究的戰略和制定質性研究的評估標準,為質性研究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和評估標準[5]。由合作圖譜可看出各國機構之間已形成密切的合作關系。而國內高質量的文獻研究機構主要來自于武漢、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雖已逐漸形成以復旦大學護理學院、蘇州大學護理學院等為首的合作群,但仍缺乏國際間合作,未形成國際影響力。
3.4.1 完善質性研究的法規與制度 國內研究顯示,質性研究在護患實踐中存在很大的護理風險:如服務范圍與內容不完善、上門服務安全隱患、醫院制度不明確等[6]。Phoo等[7]研究顯示22.3%的護理人員在家庭護理時被暴力襲擊,33%~87%的家庭護理工作者在進行實地工作時曾遭受患者的言語虐待。因此,護士期望國家行政機關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讓質性研究做到有法可依。另外,醫院相關部門應制訂合理的服務內容與流程,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提供服務時間保障,在參考國外做法的基礎上,完善護士職責,使質性研究過程更加安全、有效[8]。
3.4.2 質性研究理論與實踐的深入思考與研究 陳靈熙等[9]研究表明,我國質性研究多采用現象學研究法,資料收集主要使用訪談法,其他方式較少。朱丹玲等[10]則提出我國質性研究還存在很多誤區,包括概念混淆、操作步驟不明確、分析法與方法論不匹配等問題。因此應加強質性研究理論與實踐方法的培訓與學習,提高我國護理學者對質性研究的正確認識。在理論方面,除現象學研究方法外,還包括扎根理論、生活史、敘事研究、個案研究等研究方法[1]。其中“扎根理論”自2011年開始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Lassig[11]提出扎根理論研究的六個方法論屬性:發展理論、從非現有理論的數據中生成概念、運用恒定比較法、同時收集和分析數據、進行理論抽樣和飽和、撰寫備忘錄。Cooper等[12]則在文章中描述扎根理論和現象學的具體設計,指出質性研究與量性研究的混合使用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在實踐方面,Benito等[13]運用隨機對照實驗對研究對象進行多次訪談,改善溝通渠道,提高信息準確性。Houghton等[14]在對研究對象的分析中,確定影響研究的四個因素:溝通方式、研究對象的興趣、研究對象對項目的信任及研究對象的有效性。Alsawas等[15]指出可通過結合自然語言處理方法進行研究,達到減少時間、降低成本的效果。以上理論指導和實踐方式均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鑒。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因為CiteSpace軟件無法同時處理多個數據庫,本研究僅選取WoS和中國知網為檢索源,希望將來通過結合更多的中英文數據庫,獲得更加全面的結果。②本研究僅納入中英文文獻,存在語種偏倚現象。③對部分早期文獻,由于關鍵詞不足、不準確等原因,影響軟件對關鍵詞的聚類分析。
綜上所述,質性研究在我國護理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受重視,但研究內容的質量有待提高,且地區分布與合作存在局限性。從護理風險與護理實踐來看,提示醫療衛生部門應加強管理,科研部門應加大資源投入,保證護理安全與護理質量,促進質性研究在我國護理領域的蓬勃發展。
[1] 陳婷婷, 周云仙. 護理領域描述性質性研究的現狀與建議[J]. 護理與康復, 2020, 19(1): 22–24.
[2] 韓世范, 孟伊霏, 曹妍. 質性研究在護理科研中的應用進展[J]. 全科護理, 2019, 17(30): 3748–3751.
[3] 瞿佳, 翁雪玲, 高玲玲. 護理質性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J]. 護理研究, 2018, 32(10): 1637–1639.
[4] MCGRATH C, PALMGREN P J, LILJEDAHL M. Twelve tips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s[J]. Med Teach, 2019, 41(9): 1002–1006.
[5] ASPERS P, CORTE U. What is qualitativ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J]. Qual Sociol, 2019, 42(2): 139–160.
[6] 高雨濛, 趙紅, 李星, 等. 我國護士對“互聯網+護理服務”體驗質性研究的Meta整合[J]. 護理學雜志, 2022, 37(11): 87–91.
[7] PHOO N N N, REID A. Determinants of violence towards care workers working in the home setting: A systematic review[J]. Am J Ind Med, 2022, 65(6): 447–467.
[8] JORDAL K, SALTVEIT V, T?NNESSEN S. Nursing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home care: A qualitative scoping review[J]. J Nurs Manag, 2022, 30(8): 4212–4220.
[9] 陳靈熙, 周云仙. 我國護理領域縱向質性研究文獻分析[J]. 中華護理教育, 2022, 19(2): 113–118.
[10] 朱丹玲, 周云仙. 護理文獻中質性內容分析法的應用誤區探討[J]. 護理學雜志, 2018, 33(21): 97–99.
[11] LASSIG C. Attributes of rigorous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and reporting: Illustrations from a grounded theory of adolescent creativity [J]. Edu Researcher, 2022, 51(2): 98–108.
[12] COOPER S, ENDACOTT R, CHAPMAN Y. Qualitative research: Specific design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mergency care?[J]. Emerg Med J, 2009, 26(11): 773–776.
[13] BENITO L, FARRE A, BINEFA G, 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longitudinal adherence in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findings[J].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8, 29(1): 103–114.
[14] HOUGHTON C, DOWLING M, MESKELL P, et al. Factors that impact on recruitment to randomised trials in health care: A qualitative evidence synthesi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0, 10(10): MR000045.
[15] ALSAWAS M, ALAHDAB F, ASI N, et al.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Use in EBM and a guide for appraisal[J]. Evid Based Med, 2016, 21(4): 136–138.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ursing field
WANG Zhi, YOU Guomei, LYU Zhanyang
1.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Zhejiang, China; 2.Hangzhou Institute of Medicine (HI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ursing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vide mor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method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China.The Chinese and English journal literatur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ursing published in the core database of Web of Science and the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Network from 2002 to 2021 were retrieved. CiteSpace software was used for visual analysis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s.A total of 3620 English literatures and 3047 Chinese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The annual number of English literatur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ese literatures, showing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Foreign institutions were relatively closely connected, while Chinese institutions were relatively loose and lack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Foreign research hotspots included think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social media, etc. While domestic research hotspots include extended care, carers, COVID-19,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etc.Domestic qualitative research starts late, develops slowly, and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method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We can learn from foreign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nursing in China.
Qualitative research; Nursing; Visual analysis
R471
A
10.3969/j.issn.1673-9701.2023.22.027
尤國美,電子信箱:youguomei528@163.com
(2023–02–08)
(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