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倫
(湖南五維地質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163000)
遙感技術是現代化技術的重要體現,在很多領域中都有遙感技術的應用。石油地質勘探具有一定的范圍性,應用遙感技術可以很好的確定油田位置和分析石油地質情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同時也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遙感技術在石油地質勘探中的應用是多方面的,要合理規劃,確保遙感技術能夠更好的應用于石油地質勘探中。
遙感技術問世不久,即被廣泛應用于軍事偵察、地球資源探測、環境污染探測以及地震、火山爆發預測等,其用途不下五六十種。主要有如下幾種:軍事偵察。遙感技術在軍事上主要用于軍事偵察。通過各種可見光、紅外、微波遙感儀器,偵察衛星可以從空間對地面的各種軍事目標實施探測和跟蹤,從而獲得其他偵察手段無法得到的軍事情報,如軍事部署、調動、演習、新式武器試驗等,借助遙感技術都可以及時發現。利用遙感技術可在大范圍進行地質勘探、找礦、找水、找地熱資源;監視農作物長勢和病蟲害;調查荒地、草原、森林、漁場;監測森林火災、合風、洪災等災害動態。借助地球資源衛星,我們可以發現地殼上許多斷裂系統,進而推斷出地球深部隱伏的地質構造,為動力地質研究地球演化、大陸漂移、板塊運動以及地震成因等提供依據。借助航天遙感技術,我們還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對云量、風力、風向、氣壓、氣溫、濕度等主要氣象參數進行精確測量,從而提供全球性云圖照片,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
在進行地質勘探工作的時候,應對勘探的石油地質情況進行分析,并提交詳細的分析報告,為了防止因石油地質條件的復雜性而造成不可預測的損害,保障了工程的后續工作,并能夠充分開發利用地下的石油資源。在進行石油勘探時,應充分考慮勘探范圍的石油地質狀況,并重視地下石油地質條件對石油勘探工作的作用。地下石油儲量的增加和減少都會引起巖層的結構變化,從而使地面工程的耐久性和穩定性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通過對石油進行詳細的地質調查,可以盡量減少這些事故的出現,確保工程的質量安全,各項工作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地質勘探時,必須根據地基基礎不同、地質構造不同、建筑形式不同等進行區分,由于石油地質等方面的原因,在進行勘探時應采用積極、高效的方法來處理相關地質問題。地下水位的下降對地面工程具有很大的影響。在工程地質勘探中,開展石油地質勘探是十分必要的。
石油勘探的目的是找地表烴類跡象的痕跡,而油氣烴類是由微烴方式沿裂縫形成的,并且可以與附近的物質發生反應。由于現代航天技術的進步,這種工作效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油氣泄露過程中,由于烴類微滲漏導致了巖層和土層的腐蝕變褪色,黃鐵礦和磁性物質以移植體的形式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從而導致了腐蝕作用。在地表正常條件下,土壤中有5種不同的烴類類型。當光譜反射發生改變時,烴類效應就會發生變異,地面上的特定區域影像會出現一種烴蝕變暈現象,這種現象可以說明該區域有石油,比如,由于地形的關系,某些鐵礦的數量會增多,而通過遙感技術進行的探測,則會讓這些區域的反射性增大,遙感技術的影像學也會更加明亮。相反,如果地面上有大量的黏土物質,那么光譜反射率就會降低,那么顯示的色調就會變暗。總之,正確合理的使用遙感技術,可以提高石油勘探的精準度,而且還可以減少一些誤差。通過遙感技術在地區含油氣地方光譜測量結果顯示,光譜反射率的改變,在可見和近紅外光譜范圍內,能反映植物的變異性。
目前,在石油地質工作中,多集中于沉積盆地,工作區域內常沉積一定厚度的第四系疏松蓋層。在山區條件下,一般都是在裸露或者半裸露的山地環境中,因為影像標記層是清晰度較高的,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圖像處理,這樣的話,就可以將大部分地質構造都繪制出來了。在地臺或準地臺區中,一般存在2~3個結構層位,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石油地質勘探時,需要了解油氣藏構造類型與深層結構之間的聯系。油氣的運輸部位常常受到斷裂層的影響,對此許多專家都認為,線性斷裂最密集的部位通常是最容易發生油氣運移的區域。利用遙感影像原理,可以繪制成線性斷裂或環狀斷層的結構圖,能夠對油氣進行準確的探測。應用遙感影像技術可以對地表主要成份進行全面的分析,在含油條件下,含油層的表面常表現出一種線性效應,與對應的各類線性地質或地質體有著緊密的聯系。大量的石油地質勘探案例顯示,這種效應是由地表和更深的地殼運動引起的。
在遙感影像中,裂縫信息分布與深部裂縫緊密相關,而裂縫的密度與油氣的相互關系錯綜復雜,斷層和裂縫的存在,對于河道和沙洲的影響比較大。隨著油氣垂直遷移而發生的變化,使裂縫更為明顯,垂向裂縫是由烴源巖向儲層集輸送的主要通道。在運移過程中,出現較大的裂縫,這些裂縫是由烴源巖生油和排驅時的超壓作用引起的,也有一些是自然地震、固體潮、構造變形等原因造成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遙感技術還有很多需要完善改進的地方,要進一步加大對遙感技術的創新研發,提高遙感技術水平,使遙感技術在石油地質勘探中有更好的應用效果,提高石油勘察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