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磊
(大慶油田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油田工程事業部,黑龍江 大慶 163453)
油氣儲運工程是油氣生產、使用之間的橋梁。油氣儲運工程一直以來對環境產生影響。在當前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且能為油氣企業帶來更高環境效益的情況下,應積極解決油氣儲運工程中的環保問題,以綠色環保理念指導油氣管道儲運施工。油氣運輸的線路較長,影響地域廣泛,運輸線路上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難度較大。為了確保管道運輸過程的安全與環保,必須提前做好預防保護措施,如遇事故發生則能夠快速應對。為了確保油氣管道運輸過程的效率以及綠色環保,應根據運輸線路周邊具體條件,如地理條件、氣候條件,開展應急預演培訓。
經濟全球化發展讓當今社會更加關注工業企業的綠色環保理念踐行情況。綠色環保的舉措已經成為當前油氣產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油氣儲運工作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大,企業必須提升施工技術,確保油氣儲運工程的環保效益,提升企業形象與品牌競爭力。基于社會與企業共同發展的認識與責任,油氣管道施工技術大力推進綠色環保建設,探索創新施工建設理論,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環保理念是油氣管道施工建設創新的重要內容。油氣管道經過的范圍較大,接觸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較為復雜。針對一些鋪設難度較大的特殊地區,管道施工技術引入了新一代數字設計、高效施工管理、非開挖穿越等建造技術。目前也已經使用了高分辨率遙感設備、無人機航拍、地理信息系統、工程量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輔助工具。將高科技創新成果廣泛應用于油氣管道施工中,應對不同環境下的地理條件,提升環保效益、經濟效益、管理水平。油氣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支柱企業,堅持以綠色環保理念推動油氣管道施工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社會示范、引導及宣傳作用。
在油氣管道建設的最初階段就要引入環保管理,準確分析建設過程中會對周圍環境帶來哪些影響。對于傳統油氣管道建設施工方案中給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技術手段,要及時進行革新調整。設計階段在勘查時,就要對管道經過區域的水源、水土、氣候進行詳盡的調查分析,列舉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根據施工現場環境地理條件展開設計工作。油氣管道施工要考慮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等要求,切實確保施工后地表的植被和當地水土不會被破壞,因施工導致的小型移位破壞等問題可以在段時間內得到修復,不影響當地生態平衡。
在施工階段,每個施工步驟均依照詳盡的環保方案推行。建立健全環保監督管理體系,確保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環保計劃。責任到人,負責施工監督管理的人員承擔環保監督責任,讓環保指標落實吸取。遵循環保原理,保護好地表水土,涉及到生熟土堆放的施工要設立明確的標志,利于回填,保護表層土。部分地面植被受到破壞,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讓植被盡快恢復。根據實際地理條件,確定最佳施工方案,促進油氣管道施工在綠色環保方面的質量。
大部分油氣管道施工過程中會形成棄渣場。我國建設的某跨國管道僅國內段就存在棄渣場80多處。棄渣場多設置在山區,最大限度減少棄渣堆存和排放過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在油氣管道隧道挖掘現場,隧道洞口處采取“零開挖”措施減少挖掘面積,對所有棄渣場都進行專門的水土保持設計施工。棄渣場將渣土堆成多級臺階,表面覆蓋上超過30cm厚度的腐殖質土,種植樹木花草,覆蓋綠色無紡布,進行階段性的澆灌養護。棄渣場周邊修建排水溝、截流渠,溝渠底部鋪設直徑1m的涵管,確保溝渠牢固,避免出現滑坡事故。這種棄渣場改變了傳統的自然堆放方式,棄渣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成為自然環境的一部分,部分地區的棄渣場提高了土地生產力,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
部分油氣管道施工涉及到大中型河流、鐵路、公路的穿跨越。為了控制穿跨越工程中的水土流失問題,一方面大量使用旋梭、定向鉆、頂管等穿跨越施工技術,避免土地開挖;另一方面對于必須開挖穿越的河流,提高圍堰防護水平,采用鐵板樁圍堰等方式,將施工區域和河交匯的區域加以隔離,確保圍堰土方得到保護,不會流失,也不會對下游水質帶來不良影響。除此以外,對于大型穿跨越工程,引入垂直綠化技術,開挖過程中遇到裸露的巖石或者混凝土立面,在這些表面進行綠化美化,與周邊環境景致和諧統一[1]。
施工過程中,通過良好的施工管理,減少土地占用時間,強化施工組織,確保地貌及時恢復。我國西南地區鋪設油氣管道施工中,考慮到當地為貢米產區,為了避免影響春耕,建設過程中投入了更多資源,縮短工期完成建設任務,恢復地表原貌,避免了施工對當地生產活動的影響。油氣管道鋪設過程中,建設者沿線積極支持水利建設,修路建橋,將鹽堿地、石頭灘、荒灘改造成可種植的耕地,給當地群眾帶來經濟效益[2]。在部分區域,群眾只能在石頭灘上見縫插針進行耕種,經過油氣管道鋪設后,清理了石頭,改造成旱田,可種植蔬菜,也可以長期管理,修建成水田、林地。
油氣線路施工經過的部分區域,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出現石漠化地段。施工擾動可能加劇石漠化危害,需要根據該地段情況實施重點治理。根據石漠化治理需要進行環保專項施工設計,對土方進行綜合調配利用,將其他堆棧、閥室基礎開挖搜集的地表土轉運到治理區域,在工程內部平衡調用土方。引入創新施工理念,在石漠化區域地表加設環保土方布基層。植被恢復期,回填土方不會順著石灰巖流失,降水下滲通道也得以保留[3]。
在植被覆蓋率較高的區域進行油氣管道施工,組織植被恢復工程,從設計源頭上把握當地適宜的植被類型和種植時間。施工過程中,加強過程管理,施工人員赴現場考察、交底,全程參與植被恢復技術指導。資源保護專項檢查人員要加強植被檢疫,參與施工關鍵程序的檢查,確保植被恢復按照施工設計要求加以實施。植被恢復后,要強化灌溉養護,盡快恢復,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也要根據種植養護科學實施間苗、除草、松土、施肥、灌溉等措施,提高植被成活率。如果是在山區進行油氣管道施工,則做好林草灌溉工作,將植被成活率提高到3年內100%成活,全面綠化、全面養護,再造良好環境,創造秀麗山川。
油氣管道運營后會產生廢氣,是引發溫室效應的物質來源之一,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溫室效應是當前人類共同面對的嚴峻考驗。我國在油氣管道施工建設中,對于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進行了重點處理。油氣管道施工過程中,提升管道密閉管理,避免在未來管道投入運營后生成烴類氣體并逸出到大氣中。合理化降低儲運管道的呼吸次數,無論油氣在任何地方,無論在哪個時間段,都要做好氣體排放監測工作,發現問題馬上解決[4]。
油氣管道施工過程中以及未來運營過程中都會產生的污水,雖然污水量不多,但是此類污水與生活污水差別較大。這些污水含有一些礦物質和優質,須建立專門的廢水處理設備。根據油氣管道未來運營情況及環境條件,設計廢水處理設施,進行危險廢物專門化處理,及時檢測,實時監控,確保排放達標。
在油氣管道施工工作中,提高建設效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也要兼顧生態文明建設,將綠色環保作為管道施工工作的基本要求。基于綠色環保理念的油氣管道施工建設工作,理論與技術不斷提升,打造我國油氣工業競爭力,為我國參與國際能源市場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為環保事業建設做示范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