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玲,婁帥
(蘇州科技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在大學生知識積累、能力培養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1]。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這類基礎課程在培養大學生科學創新精神的同時,也肩負著立德樹人,凝心鑄魂,培養胸懷“國之大者”的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的艱巨任務。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是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堂實驗課,對于培養學生具備基礎實驗操作能力、安全操作意識、嚴謹的科學素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另外,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授眾廣,影響力大,實驗課中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長,在指導階段,可一對一溝通講解,思政效果會更具體有針對性。根據課程特點,依據具體的實驗項目內容,挖掘思政案例,積累思政元素,分析德育功能,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必將成為思政教育的優秀載體。
我校無機及分析課程團隊在實驗教學中,也一直將實驗安全、環境保護、誠實守信等思政內容與專業內容融合在一起講授,但是未形成系統的思政體系。課程團隊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將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思政課程設計進一步修正,并簡要示意如圖1。

圖1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設計示意圖
在原有課程教學的系統性(實驗預習、課堂講解、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及評價反饋)不變的前提下,根據實驗項目特點,通過多元化多角度教學方式,在每個環節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將顯性教育(專業教育)與隱形教育(思政教育)自然切合,從而思政育人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能夠實現同步達成。課程建設過程中,以該課程設計為基礎,以教學團隊建設,思政教學內容設計,以及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為抓手,并通過建設成效對該設計進行持續的補充、修訂和完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師說》中韓愈對老師職責的界定,“傳道”放在首位,可見“道”是教育的基礎,傳道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要對學生進行品德思想教育。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并形成正確的三觀,這是大學教師的職責。大學教師自身“立德”,方能“樹人”。要提高課程團隊教師的育德意識及育德能力,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增強師德師風建設。
2.1.1 黨建帶動,共同進步
課程團隊堅持黨建引領,組織育人與課程育人相互融合,互學互促,不斷探索融合黨建與課程思政的路徑,開展各類主題鮮明的活動,將課程思政的理念深入于專業課程中,黨建的帶動同時也提升了團隊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思想政治素養及課程思政的意識。
2.1.2 自我提升,常學常新
教師育德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需要長期學習并積累的過程。在專注于專業領域的同時,還要與時俱進,緊跟時政,時刻關注社會發展。多讀多看多聽多思多想,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挖掘課程思政案列,結合時事、歷史、人文等多方面內容,將思政內容遷移到專業課的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愛國主義情懷[2]。
2.1.3 交流學習,互促互進
在課程團隊的建設中,團結協作是提升教師思政教育水平的強有力因素。在團隊中多開展以“立德樹人”為主題的思政教研活動等,展開討論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切入點;還可以安排有經驗的教師示范講課,介紹經驗等;與思政課教師多交流,促進相互了解,通過交流學習,各取所長。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是一門實踐性學科。課程既要訓練學生的無機制備及分析測試的規范操作,又要培養學生整理分析實驗數據的科學素養。不僅要進行專業知識教育,更要將思政元素與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專業教學內容進行深度的融合,將思政教育(隱形教育)與專業能力教育(顯性教育)協同促進,共同推進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實驗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教學設計示例
具體案例一:自來水總硬度的測定
該實驗項目的專業教育內容為測定水中硬度測定的意義、基本原理、方法和計算;金屬指示劑的使用條件和終點識別。挖掘思政元素為觀察思考能力,職業道德,現象與本質的辯證思維。實驗預習時將滴定操作、移液操作等基本操作視頻上傳學習通,學生課前觀看。并下達思政問題,鈣鎂離子對人體的重要性及水硬度高低對健康的影響。課堂講解時利用老師講解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方法,傳授知識的同時,以學生為主體,討論學習課前預留的思政問題,并延伸為水質檢測的重要性。在實驗過程中,以診斷式教學為主,按照實驗條件操作,出現問題時要反思原因,注意觀察和思考,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質關乎民生,延展到水源、食品、藥品等品質檢測的重要性,激發職業道德與使命感;終點顏色變化現象,現象與本質的關系;數據處理時,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不拼湊數據。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實驗數據,養成嚴謹的科學作風[3]。
具體案例二:醋酸解離常數和解離度的測定
專業教育內容為弱酸解離平衡的概念,pHS-3C型pH計的正確使用,pH法測定醋酸解離常數和解離度的原理和方法。挖掘思政元素為綠色化學理念,主次分明,生態平衡。通過實驗預習、課堂講解、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等系統教學過程,學習專業內容以外,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實驗時節約試劑,嚴格按照實驗標準操作,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實驗后實驗室“三廢”按標準回收和排放。弱酸解離平衡公式推導,根據濃度大小比較,確定簡化公式的應用范圍,分清主次。醋酸解離平衡的觀念延伸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及生態平衡上[4]。
化學實驗教學在化學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環節中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共識。而在傳統的實驗教學環節中(實驗預習、課堂講解、實驗操作、實驗報告),主要采用“老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學習方式,教學效果不盡人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即使教學內容相同,也會產生迥異的教學效果,同一朵花由于澆灌方式的差異會開出不同的花。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也需要好的教學方法去實施。
2.3.1 診斷式實驗教學
在實驗課程中,非常適合利用點對點的診斷式教學,就像醫生對病人一樣,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師從旁觀察,就可了解這個學生不懂什么,哪個地方的認知是錯的,搞明白這些事后,再給他引入新的概念與方法,這叫診斷式教學。在實驗進展過程中,不要照本宣科直接講解演示,可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實驗,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教師從旁觀察,這樣做可及時發現每位學生的具體知識漏洞、認知誤區,并有目的性地引導修正。
2.3.2 翻轉課堂式教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也是在教學改革中被肯定與推崇較多的授課方式。在無機及分析實驗教學中,先確立課前教學目標,采用學習通教學方式,上傳實驗基礎操作視頻、思政資料、知識相關延展,讓學生根據自我情況,獨立、自主、個性化學習后,在正式課堂上相互合作、集中討論,使學生在活躍的批判性思維方式引導下實現知識的深度學習,完成知識的建構,價值觀的正向引導。
2.3.3 回饋社區式教學
將學習的實驗技能應用起來,除了參與科研活動以外,還可以將課堂帶到課外,讓學生參與社區公益,利用自身學科優勢,做科普活動的踐行者。這個方式,既培養了學生們對化學的興趣,又培養了愛國、愛社會的情懷。
在傳統的化學實驗課程評價體系中,更多關注考核專業知識及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缺乏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和價值觀的考核。要體現評價的人文性和多元性,采用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多元評價與標準評價相結合相協調的方式[5],制定出更為具體和系統的評價體系,將指標細化具體化,評價后要提供反饋和回溯的機會,評價標準初步設計如表2所示。

表2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評價指標
通過黨建帶動、自我提升、交流學習不斷提高課程團隊的思政教學水平,在不斷實踐中,逐漸建立了完整的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思政課程體系,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實驗教學中。實驗預習、課程講解與實驗操作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趣味引導,以學生為本,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深入滲透,有機融合;在實驗報告中,學會整理歸納分析,初步培養科研素養。在實驗評價中,全面、客觀地考評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思政素養。相信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教學設計可以為其他課程所借鑒,教學資源可以應用于其他專業的相關課程,教學資源構建和教學團隊建設中所積累形成的經驗也將為本課程的持續建設以及其他課程的建設提供參考。